发布日期:2024-02-05 23:24:51

一件有意义的事400字作文

今天给各位分享一件有意义的事400字作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寒假里一件有意义的事作文400字(精选11篇)03-05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十篇

2、有意义的事作文

3、一件有意义的事400字作文

  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篇1

  今天,我第一次自己动手煎鸡蛋。我仔细地想了想平时看到妈妈煎鸡蛋的过程。我从冰箱里拿了两只鸡蛋,轻轻地磕在碗上,用筷子拌匀。我把油倒在锅里,打开电磁炉,然后把鸡蛋倒在锅里。鸡蛋在锅里“吱吱”地欢唱着。很快鸡蛋边冒出了白泡泡,就像一朵金黄色的花。我左手拿锅柄,右手用锅铲不停地铲鸡蛋。我忽然想起还没放酱油和味精,于是,我手忙脚乱地把味精、酱油一点一点倒在锅里。我拿出了一点葱,用菜刀把葱切碎,再把葱花撒在鸡蛋上。

  香喷喷的煎鸡蛋就新鲜出炉了,油滚滚,金灿灿,香喷喷。香味往我的鼻子里钻。馋得我“口水流下三千尺”真想尝一口,不行,得等爸妈来了才能吃。我得意洋洋地把鸡蛋端到了爸妈面前。爸妈尝了一块,都说好吃的不得了,还称我是

  “小厨师”呢。

  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篇2

  老人衣食无忧、可以在在那里颐养天年?不,现实往往是相反的。那里的老人似乎没有那么幸福,也许那里只是他们可以遮风避雨的场所。可以满足他们的一日三餐。除此之外,我能看到的只有老人眼神中,对子女、对家的思念。

  有的老人住的房子。窗户还在漏水,有苍蝇在你身旁的生活并不好受吧。但的的确确,他们就生活在这里。在这里我认识了一位85岁的老奶奶,她跟我说,这里很久不会有人来一次,除了一群高中生,为了完成作业来的。在这里,她过得还挺开心的。几个老人在一起讲讲话,不会那么孤单。自由活动室限制75岁以上的老人不许去,怕磕到碰到。老人的话语我需要仔细的听,因为可能听不清。

  这一天是个晴天,我推着轮椅,和老人一起在不大不小的院子里一起唠嗑,她把我当作孙女一样,无话不谈。中午,我带老奶奶去吃饭,中午是粥,因为不怎么爱吃,没吃几口就走了。其实这一幕幕在我眼里觉得很刺眼,如果是在家里,有儿女的陪伴,有孙子、孙女的陪伴,还会不会这样呢?我一直在这里呆了7个多小时,在这里我觉得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我答应这里的老人、院长,下次会带许多朋友,让他们感到温暖。

  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篇3

  [关键词]民事法律行为,民事事实行为,人为事件,区别

  在民法中,要产生民事法律关系除需具备主体、客体和相关的法律规范外,还需具备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促使法律规范从客观权利转化为主观权利,形成法律关系的原因,这就是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范将其和法律后果(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联系起来的具体生活情况。法律事实是反映现实生活情况的存在,具有使法律规范发生作用的杠杆的意义,是把法律规范和具体主体的权利义务联系起来的环节。因此,法律事实伴随法律关系的整个生命过程-产生、变更、消灭。[1]

  根据民事法律事实是否具有直接的人的意志性,可以分为事件与行为。其中,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而且不直接含有人的意志性的事实,反之,就是行为。[2]事件的法律后果由法律直接规定,行为的法律后果的内容则既可能是根据行为人意志的内容来确定的,也可能是法律直接规定的,这与行为自身的种类有关。

  一般认为,事件可以分为自然事件(绝对事件)和人为事件(相对事件)。[3]自然事件是其发生与人类的活动完全无关的事实,人为事件则是人的活动引起的,但是在民事法律效果中法律不考虑行为人的意思内容(如,就罢工在民法上的意义而言,罢工工人的主观状态就不是民法关注的内容),即视为该事件中不存在人的意思。

  自然事件包括人的出生和死亡、自然灾害、一定时间的经过、天然孳息的产生等;人为事件则包括战争、罢工、动乱等。[4]

  至于作为法律事实的行为的分类,正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但由于分类标准很多,[5]本文仅从如何区分民事事实行为的角度讨论一下行为的分类问题。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历史和本质

  大家公认,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法律事实的一种。但是,在中国对民事法律行为的确切含义存在争论,至今没有停息。为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只有求助于考察民事法律行为的历史才能弄清楚。

  法律行为的概念据说来源于德国注释法学派,许多学者认为,最早使用“法律行为”概念的是德国学者丹尼埃奈特尔布兰德(Danielnettelblandt,1719—1791)。[6]而法律行为理论体系的形成,则是以近代德国法学大师、历史法学派萨维尼的著作《当代罗马法体系》于1848年的出版作为标志的。[7]1794年的普鲁士邦法接受了注释法学派的研究成果,最早采纳了法律行为的概念。[8] 法律行为之最先成为民法上的专项制度, 则始于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9]由此可见,法律行为制度的出现不会早于19世纪。

  从1794年的普鲁士邦法的规定中可以看出,意思表示、法律行为这些概念的使用,首先是为了对公共权力的限制,是代表民法向公法主张权利。后来,经过萨维尼和潘德克顿法学的改造,法律行为成为民法科学的基础。[10]现代民事法律行为诞生了。

  在法律行为概念业已出现的19世纪,所谓的法律行为,客观上是指意思表示,而意思表示是不包含违法性质亦即为立法所绝对禁止性质的,故而专指主体将自己期望发生一定私法效果的内心意愿表达出来的适法[11](何为适法,学者也争论不休)。

  到了20世纪,人们发现,意思表示并不全然等同于法律行为,遂又将意思表示仅仅作为法律行为的核心构成要素。 这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法律行为概念的最新表述中,无论是“旨在于发生私法上的效果”之说,或者是“意思之表达不为现行立法所禁止”之义,都是为了限定意思表示才得以出现的附加条件:二是作为法律行为所能够引发的法律后果,事实上“皆以意思表示之内容定之……因此意思表示之问题,遂为法律行为之中心问题焉”。[12]

  据舒国滢先生的考察,德文的Rechtsgechaft准确的汉译只能是“表意行为”或如有些学者主张的表示行为、设权行为,与事实行为处在同一位阶;而与中文“法律行为”(在民法中称为民事法律行为)相当的德文是Rechtsakt,它是Rechtsgechaft的上位概念,包括表意行为和事实行为两种。[13]孙宪忠也认为,法律行为一词在德文中本身是Rechtsgeschaft,由Recht和Geschaft构成。Recht本身是法律和权利的意思,Geschaft 本身指的是交易的意思,指权利的转让、让渡等。这个词翻译为“法律行为”不算太确切。因为人的行为有专门的词Handle,跟英文的hand词根是一致的,人的纯粹行为用hand.以个人所为的、能够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在德文中表示为Rechthandlung,从其本意来看,这个概念并没有要求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但是“法律行为”作为一项交易,就必须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因为转让权利必须符合出让人的意思,也必须符合受让人的意思[14](由此,可见翻译与引进外国法律理论的艰难)。

  因此,法律行为中应当含有行为人的意志,只有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才是法律行为,其概念可以表述为:民事主体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旨在发生私法上效果的行为。法律行为的本质是表意行为。

  二、民事事实行为

  关于民事事实行为的含义,据有关学者的归纳主要有四种:[15]

  ①只要是行为都是事实行为,这是最广泛意义上的事实行为;

  ②广义上的事实行为是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化的行为,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③广义上的事实行为中的合法行为则是狭义的事实行为;

  ④狭义事实行为又可以分为最狭义的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这最狭义的事实行为被直接以事实行为称呼。

  其实,要明确事实行为的内涵就必须有所取舍,如果不作出必要的限制,所谓的事实行为也许在法律上根本就不可能确定化,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前述①②③种看法过于宽泛,有的甚至把民事法律行为也包括进去了,而我们恰恰需要一个词来概括除法律行为以外的人的各种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既然,民事法律行为实际上是表意行为,那么依照法律后果是否与表意人的意思内容有关,就可以把民法上的行为分为表意行为和非表意行为。[16]前者就是民事法律行为(前文引述的舒国滢先生的观点也是一个佐证),后者由于其法律效果不必考虑当事人的意思,属于法律对于一种事实情况直接赋予一个法律后果,可以称为事实上的行为或事实行为。

  因此,我认为,事实行为应当是与民事法律行为相对应而存在的,在界定了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后,其他的凡不以意思表示决定其法律后果的行为都可以看作事实行为。

  三、民事事实行为的区分

  1、民事事实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行为的基本分类

  我国《民法通则》54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这一定义着重强调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但未明确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是意思表示,被学者认为有重大缺陷而受到批评。[17]同时,《民法通则》创立了“民事行为”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以避免使用“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说法,因为,大家认为这种说法存在逻辑错误。[18]民事行为则是指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实施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行为,即民事表意行为。[19]这实际上是用“民事行为”取代了传统上的“民事法律行为”,从而缩小了“民事法律行为”在中国的外延。正是这一改变,造成了多年来学界对于民事法律行为的争议。所以,未来的立法应当正本清源,确立科学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结束无谓的争执。

  实际上,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是从“标准”或“典型”意义上下的,它只能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得到完全的适用,不可能适用于全部的情况。其实,任何定义都是这样,只有找到一个基准点(或稳定态)才可以下定义,而这个基准点常常就是出现几率最高的情况,符合这个情况的就是正常的(常态),否则就属于异常情况(异态)。而所谓“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等违反逻辑的说法,在我看来就是因为呆板地适用民事法律行为定义的结果。一种行为是否合法、有效是法律对它作出的评价,这种评价与定义的基准点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和基准情况一致的才会被法律认可,否则,它的效力就不完全,不论是可撤销、可变更、效力待定还是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这些都不违背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也不存在什么逻辑矛盾。同时,这几种情况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它们最终会变成完全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完全不是民事法律行为。所以,根本不会有逻辑矛盾,也不存在用语不当的问题。

  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理论的抽象,这样,我们在给现实中的行为“贴标签”的时候,就应当慎重。只有完全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特征的才是民事法律行为,否则就不是,不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如果,可撤销可变更的行为没有在法定期间内被撤销或变更,那它就是完全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果,效力待定的行为,没在法定期间内得到追认,那它就是无效的法律行为。无效的法律行为就其实质来说和事实行为是一样的,因此它就属于事实行为。综上可知,法律行为其实也是一个过程,它可以发展为有完全效力的法律行为,也可以转变为事实行为。

  由上述分析可见,表意行为与非表意行为的分类也是应当作出限制的,它并不完全等同于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划分的“标准时刻”不是行为做出时,而是其效力确定时(只有这时才是稳定状态)。如果可以产生完全的法律效力,这种表意行为就是法律行为,否则就是事实行为,不管其中是否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这样对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作出区分,其分类就是很清楚的,不会再有模棱两可或无法归类的情况出现。

  另外,学术上认为,作为法律事实的行为还应当包括准民事法律行为,它的法律后果也不是意思表示的内容确定的法律后果,而是意思表示作出后依照法律规定发生的与意思表示有关的其他民事法律后果。准法律行为可以说是处于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之间的一种情况,但就其最终的法律效果而言,一般可以归入法律行为。[20]

  至于行为合法(或适法)与违法(或非法)的区分由于采用的是另一个分类标准,与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分没有必然的关系。法律既规范合法(或适法)行为也限制违法(或非法)行为,即使是法律行为,它也可能存在违法(或非法)的目的,法律同样不会袖手旁观,违法(或非法)行为在法律上也会产生后果。因此,合法(或适法)与否也无法将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区分开。[21]

  2、民事事实行为与人为事件

  在法律效果上,事实行为和人为事件都是法律直接赋予的,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为一种行为,后者为此种行为的结果。因此,无意志能力人实施的“行为”、造成人为事故的行为等,在这个意义上都可以算作事实行为,而其结果对于局外人来讲一般就是人为事件。这是从不同的角度作出的区分,反映了事实行为与人为事件的联系,这也说明任何分类都是相对的,只有有限的意义。另外,人为事件一般具有规模大的特点,如罢工、战争,同时,人为事件也不限于事实行为的结果(如,人的失踪就不能看作是失踪人的事实行为)。所以,区分事实行为和人为事件也要具体分析,不存在一个绝对的界限。

  由于事实行为范围广泛,且各具特点,属于事实行为的制度只能分散在法律各处,不象法律行为那样系统。从事实行为的法律后果不考虑行为人的意思而言,违法行为、遗失物拾得、埋藏物发现、发明、发现等在一定程度上皆为事实行为。

  在此要特别提到不当得利。不当得利,严格来说是一种事实状态,其产生原因既可以是行为也可以是事件。如有学者归纳,不当得利的产生可以基于人的行为,也可以是事件的后果,甚至纯粹是法律规定的后果。[22]所以,笼统地说不当得利是一种事实行为是不严谨的。

  注释:

  [1]「苏C·C·阿列克谢耶夫《法的一般理论》(下册),法律出版社,1991年6月,第537-539页。

  [2]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74页。

  从后文可以看出,这种分类只有相对的意义,即在一般意义上可以起到区分事件和行为的作用。

  [3] 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74-176页。

  另见,「苏C.C.阿列克谢耶夫《法的一般理论》(下册),法律出版社,1991年6月,第550页。

  [4] 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74-176页。

  鉴于本文的观点与该书有一点不同,所以,剔除了其中不合本文观点的例证。

  [5] 关于行为的分类,可参见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76-178页。

  [6]王利明《法律行为制度的若干问题探讨》,

  [7]高在敏、陈涛《论“质、剂、契、券”不等于法律行为》,《法律科学》2002年6期,第69页。

  [8] 王利明《法律行为制度的若干问题探讨》,

  [9] 高在敏、陈涛《论“质、剂、契、券”不等于法律行为》,《法律科学》2002年6期,第69页。

  [10]孙宪忠《法律行为制度构造与民法典的制定》

  [11] 高在敏、陈涛《论“质、剂、契、券”不等于法律行为》,《法律科学》2002年6期,第77页。

  因此,有人直接以法律行为称呼古罗马法上的“适法行为”。参见高在敏、陈涛《论“质、剂、契、券”不等于法律行为》,《法律科学》2002年6期,第69页。

  [12] 高在敏、陈涛《论“质、剂、契、券”不等于法律行为》,《法律科学》2002年6期,第77-78页。

  [13]李小华、王曙光《民事法律行为不仅为表意行为》,《法学》2001年12期,第46页。

  [14] 孙宪忠《法律行为制度构造与民法典的制定》

  [15]曾世雄《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88-189页。

  [16] 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77-178页。

  [17] 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81页。

  [18] 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第190页。

  [19] 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83-184页。

  [20] 曾世雄《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59页。

  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篇4

  关键词:古汉语 词汇 析字辨义

  古汉语词汇历来是古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古汉语词义的掌握是学好古汉语词汇的基础。通过分析字形辨析词义,是掌握古汉语词汇较为有效的方法。

  一、分析字形辨析词义

  通过对字形的分析,探求字义,是古汉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因为汉字造字的特点是“因形示意,意寓形中”,字形与词义有着密切联系,一般通过分析字形就能够了解这个词的意义。例如“豆”,今多用作“大豆”“小豆”“豆制品”之义,而其古义指的是“盛食物的高脚器皿”。如:

  (1)昂盛于豆,于豆于登。(《诗·大雅·生民》)

  (2)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刘基《卖柑者言》)

  (3)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周礼·考工记》)

  (4)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例(1)、例(2)中的“豆”指的是“木盘”或“瓦盘”;例(3)、例(4)中,“豆”是量词,“一豆肉”“一豆羹”意思是“一盘肉”(羹,古义是“带汁的肉”)。后来,“豆”假借为“菽”,才表示“豆类植物的总称”。如《齐民要术·种豆》:“四月时雨降,可种大小豆。”但“豆”作为“器皿”义在古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中还有用例,若不注意分析,有时容易出错。

  这类词在古汉语中有很多,按照本义去解释,才能正确地理解句意,否则,就会发生错误。又如“何”字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作疑问代词用,但在先秦古汉语中还表示其他的意义。《诗·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何”表示“担负”“背着”等义,是“负荷”的“荷”的古字。“何蓑何笠”意思是“背着蓑衣,背着斗笠”。“何”的古字形是“”,是一个人担负着东西的象形。

  如果结合字形分析,弄清了这些词的意义,就能够正确地理解文言作品的句意。因此,通过对字形的分析来掌握本义,是古汉语词汇教学的重点。

  另外,在古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也是很普遍的。一个词往往不止一个义项,在古文中究竟用的是哪个义项也难以确定。如果从掌握词的本义入手去弄懂各个义项,就能提纲挈领,以纲带目地掌握这个词的全部意义。例如:“本”在古汉语中常见的义项有:

  ①树根: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国语·晋语》)

  ②根源:奸邪之臣安利不以功,则奸臣进矣,此亡之本也。(《韩非子·有度》)

  ③根本:今背本而趋末。(贾谊《论积贮疏》)

  ④主要的: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晁错《论贵粟疏》)

  ⑤本来:本在冀州之南。(《列子·汤问》)

  在这些义项中,哪个是“本”的本义呢?“本”是指事字,从木、从一。“木”和树有关,符号“一”在木下,指示其意义所在,可见“木”的本义应该是“树根”。

  二、如何通过分析字形辨析词义

  要正确地进行析字辨义,首先要了解汉字结构的基本规律。古汉语对汉字字形结构的分析有一套专门的理论,这就是许慎《说文解字》里提出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涉及到汉字字形结构分析的主要是前四种。在汉字体系中,形声字最多,其次是会意字,象形、指事字最少。象形、指事字虽然少,但对析字辨义来说却很重要,它们是构成会意字和形声字的零部件,可以直接通过对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字形分析来掌握词义。例如,“豆”的古字形是“”,从“豆”的金文字形看,像一个有盖的高脚杯子,“豆”字最上面一横代表盖子,下面的“口”指容器,用来装盛食物,两条竖线是高脚,最下面一横表示底座。从字形分析看,“豆”是一个象形字,是古人按照它的形状画下来的,本义就是“盛食物的高脚器皿”。又如,“末”的古字形是,像一棵树,树梢处有一横,以指示意义所在,是一个指事字。根据字形分析,可看出“末”的本义就是“树梢”,词义和“本”相对。

  析字辨义是掌握词本义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掌握了析字辨义的方法,就能够按图索骥,了解众多的词义。

  其次,析字辨义一般要以古文字为基础。因为从古至今,汉字发展到现在,形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字在今文字(主要是隶书、楷书及简体字)中已看不出其意义所在了。所以,通过字形辨析词义一般要用篆书,甚至金文和甲骨文。如《诗经·卷耳》:“嗟我怀人,寘彼周行”中“行”字,《说文》:“人之步趋也,从彳从亍”,意思是“步行”。其实,“行”是象形字,甲骨文为“”,是“四通八达的道路”的象形,而许慎在《说文》中的解释是依据变形的篆书分析的,难免误释。因此,要正确地掌握一个词的意义,还必须学点古文字学的知识,多查找《甲骨文编》《金文编》和《古文字类编》等工具书。

  三、分析字形掌握词义的步骤

  分析字形掌握词义,先要弄清词的形体结构,看它属于四种汉字结构中的哪一种,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独体字是纯表意的文字,包括象形字和指事字,这两种字形表义直接明了,一般通过对古文字形的分析都能得出它的确切意义。所以,我们析字辨义的对象主要是合体字,它包括会意字和形声字。在辨析这两种字时,首先要抓住字词的表义部件,即形符。

  对形声字来说,掌握了形符,就可以根据形符推断这个词的众多义项中哪一个义项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哪些是假借义。因为形声字的形符是表示意义范畴的,与形符意义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本义,与本义有联系的是引申义,而与本义没有联系的就是假借义。如“顾(顧)”字在古汉语中常见的意义有以下几种:回头看;看;拜访;照顾;反而。“顾”的形符是“页”,声符是“雇”,“页”是一个象形字,像人头之形,本义是“人头”,故以“页”作形符的字,本义应与“头”有关。在“顾”的众多义项中,“回头看”与形符“页”的关系最密切,所以是本义,其他的则是引申义,最后一项是假借义。

  分析字形掌握词义,要将会意字与形声字区分开来。要把这两种字辨析清楚,最主要的是弄清字的构字部件在字中的关系。会意字和形声字虽然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组成,但构件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会意字的构件之间在意义上有联系,各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则连缀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意义,会意字的构字部件全部表义,字义是各义符的组合。而形声字的构件是一部分表义,一部分表声,音义各占一半,形符只表示意义范畴。如“炙—灸”,一个是会意字,一个是形声字。怎样辨析它们的字形和词义呢?先看“炙”,这个字是由“肉”和“火”构成,意思是“用火烤肉”,而“炙”的本义就是“烤肉”,故“炙”是会意字。再看“灸”,是由“久”和“火”构成,“灸”的本义是“用艾火烧灼”,“火”和“灸”的意义有关,可知是形符,而“久”和“灸”的意义没有联系,但声音相同,可知是声符,因此,“灸”应该是形声字。在词汇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教会学生掌握析字辨义的方法和步骤,以便准确地理解词义,掌握古汉语众多的词汇意义。

  总之,分析字形辨析词义是古汉语词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古汉语词汇教学中要注意借助分析字形来理解词汇含义。掌握了字形与词义之间的必然联系,能够更为灵活地理解古汉语中的词汇意义,提高古汉语词汇教学的效率。分析字形辨析词义不能孤立地进行,要有古代文献作参考例证,否则就有可能失于主观臆测,错解词义。需要指出的是,分析字形辨析词义只是古汉语词汇教学的一部分,更多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汉典[M].古籍在线版.http:///

  [2]颜亨福.常用文言实词讲解[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

  [3]荆贵生.古代汉语[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篇5

  近年来,司法实践中更加注重纠纷的解决和社会秩序的修复与维护,重视基层社会矛盾的纠纷解决和纠纷解决的方式,法学理论也对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多有观察与借鉴,积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问题。这些都为社会学解释方法的产生和运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很多学者、司法者看来,与传统的法律解释方法相比,文义解释、论理解释都是针对法律条文本身的解释,局限于法律精密的逻辑殿堂之内,而社会学解释则引入了外界的价值判定,对法律适用具有独特的补足功能,更可以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但目前学界尚未有对社会学解释方法进行系统论述,我们无法对社会学解释方法一窥全貌。在下面的论述中,我将基于自己所搜集的文献材料并结合自己的认识,探讨社会学解释方法的内涵、社会学解释方法如何运用以及其是否确有学者们所认为的独有的价值这几个问题。

  一、社会学解释方法概述

  (一)概念界定目前学界对于社会学解释方法并未给出权威定义,现有的对社会学解释方法的几种表述如下:1.社会学解释,指将社会学方法运用于法律解释,着重于社会效果预测和目的衡量,在法律条文可能文义范围内阐释法律规范意义内容的一种法律解释方法。2.社会学解释,是指在法律文本出现复数解释的情况下,将社会效果等因素的考量引入到法律解释中,以解释文本在当前社会生活中应具有的含义,从而阐释法律文本的意义。3.社会学解释的基本含义是,通过对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进行预测,进而对特定案件事实、事实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和阐释。观察上述三种表述,可以发现第二种表述对社会学解释的适用进行了较为具体的限定(即法律文本出现复数解释的情况),这并非对其内涵的表述,且不合理地缩小了社会学解释方法的适用范围;而第三种表述中,仅提到了对社会效果进行预测一点,没有任何对该解释方法独特特点的说明,也失之过宽。对照而言,由梁慧星教授作出的第一种表述就合理很多,既强调了社会学解释的研究手段为社会学方法,也提到了该方法着重点在于社会效果预测及目的衡量。由上述表述及相关文献资料,我发现社会学解释内涵中的一些共性,主要为社会学方法的运用、对社会效果的预测及注重利益衡量三点,由此我对社会学解释方法的界定如下:社会学解释方法是在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对案件的社会效果进行预测,对可能的判决结果进行利益衡量的法律解释方法。(二)要素分析1.以社会学研究方法为手段法律解释中所运用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研究的方法。实证研究要求研究者大量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做铺垫。有学者指出,运用社会学解释来分析社会效果时,需要以详细的实证材料与周密的统计分析为依据,并根据需要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上的相关分析、回顾分析描述事物之间的规律。应当认识到,进行这种社会学研究方法首先是要做资料收集,其次是根据案件需要及样本信息作定量或定性分析,最后要能够从统计分析数据中发现与案件相关的事实。可惜的是,目前这一精致的方法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还很少应用。然而,这种现实并不能阻碍我们对实证研究方法的重视。相反,以社会学研究方法为手段正是在强调进行法律解释时是在以事实说话,对社会效果的预测不是凭空臆想的,确有足够的社会调查材料为依据。2.进行社会效果预测法官在面对具体案件时,为了使法律满足不断变动中的社会的所有新的需要并且实现个案判决的正义,就必须将案件事实与构成要件交互分析,法官的目光需要不断顾盼于构成要件与案件事实之间。在进行社会学解释时,法官是以经实证考察而来的案件事实作为法律解释的客观对象和前提条件,其解释结果将被用来预测案件裁决可能导致的各种后果,进而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采用最佳的裁判规则。法官在裁判案件时,除了考虑具体特殊的个案后果之外,还必须考虑整体的社会效果,即裁判后果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司法方面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因为法官预测个案裁决后果的目的在于通过创制和确认新的裁判规则来指导人们以后的行为、预防纠纷的发生,决不能仅为个案结果而损害整体的社会效果。3.进行利益衡量利益衡量是在尊重法律事实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利益、社会利益以及它们之间的利益大小做出的符合法律精神和社会价值要求的价值判断。法官从事的是定纷止争的工作,无时不刻不在进行利益衡量。例如,在民事案件中进行法律解释时,基于法律统一性的要求,相同的案件总是需要得到相似的处理,在先的案例很可能会对其后类似案件有重要影响。因此,法官在形成裁判结果前必须要考虑不同的裁判结果所形成的不同影响。当然,在很多情况下,相关利益冲突的解决方法已经明确由制定法做出了规定,法官在适用法律时无需再特意进行利益衡量。而在进行社会学解释时,则特别需要法官细致小心地进行利益衡量,并在裁判理由中对相应的裁判规则予以详细地阐述。合理的利益衡量可以使情、理、法相统一,进而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社会学解释方法的适用

  虽然社会学解释在学术理论上拥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是,在法律解释方法的实际运用中,社会学解释方法并不占主要地位。文义解释、论理解释等解释方法作为法律解释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先性。只有充分运用文义解释、论理解释依然无法得出合理的解释结论时,才需进一步考虑社会学解释方法的具体运用。(一)文义解释优先曾有学者提出,现行的法律至少能够被很好地适用于95%的案件纠纷中。也就是说,法官能够通过对现行的法律规范进行相对简单的文义解释、论理解释而得到令人满意的结论。1.文义解释方法文义解释是法律解释的最基本方法,从解释学的角度看,狭义的文义解释主要是指字面解释,即按照法律规范的语词常义进行的解释。广义的文义包括字面解释、法意解释、合宪解释、当然解释、语法解释、体系解释、比较解释等,其中最典型的文义解释是字面解释。本文中的文义解释采取的就是一种较为宽泛意义上的理解。为了确保文义不被曲解,美国有些法官主张对有争议的文字采取查词典的方法解决。但是词典的使用者发现,许多有争议的字词也都是多义词。这就是说,即使是查词典也不能完全平息人们对关键词的争议。此时就必须运用其他文义解释方法以确定语词的确切含义,如法意解释就是注重考量法律的立法原意,体系解释则是从某部法律的整体结构、该法律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位置来考虑语词的含义,但所有文义解释方法的解释结论最终都不脱离对语词的理解。2.文义解释优先适用如前所述,适用文义解释能够解决大多数案件,在进行法律适用时,文义解释是法官应首先考虑使用的方法,即只要法律措词的语义清晰明白,且这种语义不会产生荒谬结果,就应当优先按照其语义进行解释。文义解释的优先性还可以表述为:无须解释的事项不许解释。当法律规定明白无误时,人们没有理由拒绝应用。但文义解释优先也并不是要解释者拘泥于文字来解释法律,只是在解释法律时首先考虑文义,解释者往往在运用其中一种解释方法后也会再考虑其他解释方法,甚至进一步进行衡量比较解释结论的妥当与否。3.文义解释优先的积极意义立法者制定法律规范是为对人们的行为有所拘束,这种约束体现为法律解释的原则就是文义解释优先。文义解释优先适用也在于使解释结果有可预测性,从而增大法律自身意义的稳定性,从而鼓励人们更好地服从法律。(二)社会学解释方法的运用从笔者了解到的运用社会学解释方法的案件来看,该类案件所遇到的难题往往是,单纯靠逻辑演绎,法官无法查明具体的案件事实。法官需要通过社会实证调查明确案件事实后方能正确选用裁判规。如著名的诉俄勒冈州一案就是运用社会学解释的典型案件。1903年,俄勒冈州在进步运动影响下,通过一项禁止妇女每日劳动超过十小时的立法,库尔特•洗衣公司不愿遵守此法,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理由是该法违反美国宪法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关于劳资订立契约自由的规定。布兰代斯在这个诉俄勒冈州的著名案件中为被告提出一份长达一百零四页的辩护状,其中只有两页涉及宪法论点,其余一百零二页都是社会调查材料,有力地说明工时过长损害劳动妇女健康、安全和道德,不利于她们完成母亲职责,对整个民族都是有害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被这份辩护状说服了。在此案件中,俄勒冈州就是通过大量社会学统计数据证明了其“10小时工作法案”的正当性,并最终在案件审判中获得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支持。在进行社会学解释方法工作时,具体有如下几点要求:1.以充足的社会实证分析资料为基础在特定个案中进行社会学解释需要大量的统计和论证工作才能完成。法官需要在案件前期准备工作中耗费大量精力,为社会学解释工作中后续的社会效果预测及利益衡量的准备科学依据。2.程序合法法官采取社会学解释方法对具体的法律关系中的不同社会后果进行预测及利益衡量时,是要按照审判程序进行实质价值判断,并寻求法律依据。程序是这种利益衡量获得合法性的依据,也是法官进行合理衡量的基础。法官在进行利益衡量中,必须有严格的程序控制,包括合议制、严格规范的审理程序、陪审员制度、充分的审判公开等等。3.合理的利益衡量利益衡量过程就是一个平衡利益冲突的过程。作为利益衡量的理论法源的利益法学并没有给出如何去平衡利益冲突的标准,因此,利益衡量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太过于模糊而缺乏可操作性。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每一位法官在面对众多复杂的利益时,会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利益排序,并且对于特定利益都会得出同样的序位,比如生命权、生存权总会排在第一序列,如诉俄勒冈州一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法官们就认可妇女的健康、安全要高于契约自由。也就是说,法官在相互冲突的利益之间进行取舍时,总是受到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价值伦理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制约。具体案件中,如何平衡利益冲突都要求官站在法律人的角度整体分析、统筹兼顾。在具体案件中,法官的首要出发点是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利益的同时,尽全力去实现个案的正义。利益衡量中所考虑的利益至少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个体利益,二是社会公共利益。个体利益的行使不得侵犯社会利益,但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在一般情况下也不能以牺牲个人利益的方式为代价。由此可见,在进行利益衡量时,我们不仅要考虑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还要考虑到对合法合理的私人权利空间的保护,以满足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需求。4.充分的论证说理制度法官从对不同社会效果的考量出发,合理地进行利益衡量,作出具有正当性的判决,还需要一个条件的约束,那就是他们最终作出的判决必须有法律上的理由。即社会学解释的结论不能在裁判中孤立地出现,必须有足够的说理来支持。也就是说,实质性合理并不等于最后的司法判决,司法判决的结论仍需要法律条文、法律原则作依托,仍需要经由逻辑三段论的演绎分析而得出。法官在进行社会学解释工作中必须实现这一步,以阐释裁判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单纯地主观臆断将会架空社会学解释方法,使其落入法律虚无主义的陷阱之中,降低司法信服力。

  三、社会学解释方法的意义

  (一)增加司法裁决的公信力社会学解释方法在法律解释中引入了实证研究方法,法官在运用社会学解释方法处理疑难案件时,在事实层面有大量的实证调查材料为资源,以客观的事实作裁判说理的依据,在说理上能够更加严谨、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以往裁决说理中法官单纯逻辑演绎推理的尴尬,司法裁决的公信力也就更有保障。(二)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社会学解释方法作为解决疑难案件的重要思维方法,其优势在于对社会效果和影响的重视,它强调的不仅是当下个案可能产生的影响,更是对案件之后的社会状况进行的预测,这样的司法裁决就能对整个社会发挥积极影响。社会学解释的价值和追求目标就是通过利益衡量,使情、理、法相统一,进而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二)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提高法官队伍素质从我国司法现状来看,法官的素质还难以满足社会学解释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我国当前的法官虽然总体质量上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我国法官队伍整体的专业化水平不高;我国法官队伍的职业化缺乏规范的保障和制约机制等等。法官队伍的这种整体状况对进行社会学解释的操作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困难。退而言之,即使法官的素质能够满足社会学解释的需要,在特定个案中进行社会学解释也需要大量的统计和论证工作才能完成。在我国当前仍然是法官主导型诉讼的现实背景下,法官要在疑难案件中进行社会学解释工作,需要大幅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既要加强对实证研究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并且要不断调高司法效率,才可能在基本的案件审理之外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为进行社会学解释工作作准备。

  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篇6

  (一)目的解释维护罪刑法定原则

  目的解释方法追求刑法的本来目的,从中得出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意思,符合罪刑法定作为刑法解释基本原则的要求。“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由此原则派生出成文法主义、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类推、刑法的明确性等多个原则。在这一原则下,如何进行刑法解释、如何在刑法解释与罪刑法定间保持一定的张力,是法学中一件复杂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任务”。⑥罪刑法定由两个基本方面组成,其一是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其二是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第一个方面可称之为积极的罪刑法定原则;第二个方面,可称之为消极的罪刑法定原则。积极的罪刑法定原则和消极的罪刑法定原则都有其各自的含义。积极的罪刑法定原则与消极的罪刑法定原则的统一,即运用刑罚权、惩罚犯罪与约束刑罚权、保障人权的统一,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义。罪刑法定原则的这两个方面的含义集中到一点,就是对人权的维护,这是我国罪刑法定原则的真谛。

  (二)目的解释符合现代司法理念

  “法律规范始终在追寻特定的目的,且不仅是各立法者所规定之目的,其亦追求‘法秩序的客观目的,后者是基于法秩序的内在合理性所提出的要求’。这些目的彼此必须有一阶层秩序存在,且其高低秩序又非全然取决于立法者的好恶”。⑦目的解释的出现与司法理念的转变密不可分。直到20世纪前期,形式主义法学还在主导法学的价值趋向,尤以概念法学和分析法学最为典型,其理论基础就是法律规范的稳定性与司法三段论,并以此引导司法适用。由于坚守规范封闭性与三段论司法逻辑,司法克制主义大行其道,其反对法律规范的变动,坚信从法律规范当中能找到一切问题的答案,并坚持大前提、小前提再到结论的三段式演绎逻辑推理,坚决反对走相反路径的实质推理。由于形式主义法学强调规范的稳定性,所以在适用刑法文本的过程中,主张从规范自身探讨法律的内涵和精神,对规范外因素则持排斥态度。不管是美国还是北欧的现实主义法学,都是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对形式主义法学反思的结果,主张刑法规范具有变动与不足的属性,没有包含解决所有法律问题的答案。要想让刑法规范契合现实需要,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规范解读模式,于是司法克制不再是坚守目标,能动正义开始成为主流的司法理念。在司法能动主义的主导下,对刑法规范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文本自身,而是更多关注规范外因素,如价值判断、利益衡量、政策内涵及社会正义等。⑧“刑法之解释在于使所发生之具体事实,能适当地妥善地获得解决,以达到制定刑法之目的,是故解释之于刑法犹如营养之于生物,至少可延长其生命,使其适用为可能。亦可谓刑法系由解释而生长而发展而醇化”。⑨

  二、刑法文本目的论解释的功能、立场

  (一)目的论解释实现法律的正义价值

  “人类行为服从目的论的支配,创制法律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解释法律同样是一种合目的行为;相对于法律解释方法的选择或确定,对法律解释目的考虑具有前置性———法律解释方法的基本含义之一就是达到解释目的的可行路径。因此,当我们面对一个法律文本考虑如何解释法律或以什么方法解释法律时,我们首先应该问自己为什么要解释法律,解释法律的目的是什么”。“解释不应限于字面含义,而应从字面含义发掘‘立法思想’。字面含义(文本)与法律精神(思想)相对,表示解释活动必须在字面含义中找寻法律精神”。“法律是人用文字表述出来的思想或意志,但是,1.人的思想并不一定都能用文字表达出来,还可能有许多不能用文字表达的思想。2.文字表达出来的意志是一种独立于人的思想。所以,文字本身的含义或目的就可能与理解者所理解的目的不一致。这就造成了法律的文义与理解者所阐释的目的不一致的情况。虽然这种不一致并不是绝对的,在许多情况下法律文本所载目的与理解者的目的也可能是一致的,但我们所探讨的恰恰是二者的冲突。理解者(或者说法官)的目的在不同的时期是多种多样的,但目的解释方法中的目的却不是任意确定的目的,它应当是法律价值(正义等)支配下的目的,而不能是任意的目的。可以说,正是正义需要目的的解释,正是正义需要我们在特殊情况下克服形式法学的僵化性。如果没有人们对正义的需求,我们就不需要对形式法学的机械性进行批评。法律形式主义假定:法官是运用三段论推理技术来判决的,而这样法律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了。目的解释尤其正当性的解释出现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成文法律的字面含义解决不了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案件,机械的法律解释可能与法律目的背离。因为对法律的目的,法条本身是无法言说的,只有人才能识别法律中的目的,只有在人的理解活动中,目的才能彰现出来。因而在司法过程中只能由法官来确定那怕是被称为立法者意图的目的”。

  (二)目的论解释的司法功能

  目的解释通常在刑事疑难复杂案件中适用,首先确认并优化刑法的目的,然后选择刑法解释的立场,确定对于法律条款目的的理解,并在个案中得以解释,合目的地解决纠纷,增强裁判的可接受性。目的论解释方法,不仅遵循刑法保护法益、维护秩序的目的,而且促进法律发展。“目的论解释方法有如下功能:1.修正明显错误。虽然立法者的工作很细致,但也可能出现一些错误。一般的法律和案件遭遇也可能使法官产生错觉,从而在应用法律时出现明显的理解错误,在一定意义上就会滥用权力。对这种错误应该在司法过程中加以解决,其方法之一就是用目的解释的方法修正错误的理解。2.消除条文的不确定含义或对法律空缺进行补充。按后现代法学和现实主义法学的揭示,法律文本存在含义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常态。但法学家和法官的任务不仅是对这一问题进行揭示,而且在于设法解决这一问题。按说与法条比较,目的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但正是由于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促成了它的内容可能更加丰富,所以,经过论证甄别后所确定的目的,恰恰又成了确定文本含义的标准。当法条理解发生冲突时,我们可以根据目的确定其某种含义,即:法官可以对法律进行目的性限缩或目的性扩张的解释。当然,如果出现法律的空缺,而在这时法官等法律人又能确立符合正义的目的时,目的本身就成了法源,直接起补充漏洞的作用”。

  (三)目的论解释的客观立场

  刑法解释立场在实践中存在着主观解释论和客观解释论之分。“主观解释论认为,刑法解释的目标应是阐明立法时立法者的意图。换言之,刑法解释的目标是阐明刑法条文的立法原意。因此,任何对法律的解释都是对立法原意的理解,这是强调法律规范客观性、封闭性及稳定性的解释论。由于这种法律解释的主张以立法原意为认识目标,目的是获致立法者的主观意图,因而被称为主观解释理论。客观解释论指出,法律是随社会变化而变化的行为规范,刑法规范亦应顺应时代的变化和需求。简言之,客观解释论是侧重于法律文本的独立性,试图脱离立法原意,根据变化了的社会情势赋予法律文本时代内涵的解释论”。目的解释应当坚持客观解释论的立场。“对构成要件的解释不能停留在法条的字面含义上,必须以保护法益为指导,使行为的违法性与有责性达到值得科处刑罚的程度;在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可以做出扩大解释,以实现处罚的妥当性。在解释构成要件时,不能脱离案件事实;在遇到法律疑问时,不能将有利于被告人作为解释原则。实质解释论同时维护罪刑法定主义的形式侧面与实质侧面,既有利于实现处罚范围的合理性,也有利于实现构成要件的机能”。在普通的刑事案件中,一般并不需要依赖目的解释的路径来诠释犯罪构成,因为根据文义解释已经可以解决问题。但在一些疑难案件中,如果依照字面的通常含义解释所得出的结论明显违背了实质正义时,就应该坚持目的解释,得出符合实质正义的结论。毕竟法治不仅需要民主作奠基,而且需要理性作前提。这里的疑难案件是指,因刑法条文之间具有某种交叉关系而导致的条文适用困难,或者是因条文规定模糊而出现的适用不便,或者是因为刑法条文过于滞后而产生的适用分歧等。由此,这里的疑难是指刑法条文的疑难而非案件事实的疑难。两者所指不同,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存在差异。解决案件事实疑难问题,理论界与司法界已经形成统一意见,即罪疑从无。解决刑法条文疑难问题还存在诸多争议,对此,目的解释在疑难案件中有必要发挥作用,而不是在任何个案中都需做如此考量和辨析。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在疑难案件当中,案件之所以疑难就在于它的这个行为到底符合哪个罪的构成要件,不甚清晰明了,好像该当这个罪的构成要件,似乎也可以符合另外一个罪的构成要件。在疑难案件出现的时候,可能要跳出单纯的、教条的、绝对的从所谓构成要件出发来处理案件的传统思维模式。当然,一般情况下仍然要坚持从构成要件出发,但是在疑难案件当中要转换一下思维。”

  三、刑法文本目的论解释的实践发展

  (一)目的论解释的实践应用

  目的解释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是个舶来品,其适用过程应当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裁判规则与方法,融合我国特色的刑事政策,构建刑法目的解释方法的适用模式。目的解释贯穿于法律解释的始终,只不过有时法律的文义与目的一样,至少是不冲突的,所以,人们就认为目的解释只有在文义出现僵化或恶的解释结论时才加以运用。同时也只有在上述情况出现时才能彰现出目的解释的功能,使法律文本显示出灵活性。目的解释是一种克服法律解释机械性的方法,它不是与文义解释对立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在法治社会被允许存在,只是因为目的与文义在多数情况下的一致性,而目的与文义的背离只在少数情况下。即使在目的与文义背离的少数情景中,目的也不是任意确定的。按自然法学的要求,目的应当具有某种正当性。所以在应用目的解释方法时,目的总是与法律价值密切联系,被法官等选定的用于解释法律目的应该是那种符合正义的目的。具体说来,目的解释方法适用的条件是:1.关于法律最终目的的证立没有歧义;2.这种目的从法律的表面(明显或蕴含的)看是清楚的;3.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立法者有意选择克减法律目的充分实现的实施性语言;4.法律语言与选定的解释比任何其他解释都更为一致。目的解释同样能发现指导性裁判规则。“法律所使用的语言也具有发展性的特点,特定的概念、术语随着时代的变化,也会出现含义的演变。通过目的性探讨,发现立法者的目的和意图允许做出此种演变,则解释者在进行文义解释时,应当注意其发展性,适应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对其进行解释”。通过目的解释创造的是解决当下问题、符合现代含义和人们认识的指导性裁判规则。

  (二)目的论解释与刑事政策的贯彻

  目的解释在中国的特殊性在于对于刑法的理解,必定贯彻如宽严相济等类似刑事政策。例如: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党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下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它对于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最高人民法院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对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刑事政策对刑法规范具有引导作用,但刑事政策应在规范之下发挥作用。刑事政策影响刑法规范的适用,连接二者的途径则是刑法解释。如何解释刑法规范,则会对刑事政策的贯彻起到重要作用。鉴于政策具有天然的进攻性,司法主体会基于政策需要而忽视刑法规范的尊严。换言之,政策奉行的是纯粹功利主义的逻辑,它总是想方设法地摆脱一切可能构成束缚的东西,包括突破旨在保障个体自由的传统法治原则以及刑事责任基本原则。所以面对不同时期的刑事政策,司法主体需要固守刑法规范的文义范畴,在此范畴内关注政策的作用,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刑事政策与刑法规范各司其职。

  (三)自由裁量中的目的论解释

  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篇7

  本文拟就笔者在学习过程中所理解的限缩解释与目的性限缩这一对易混淆概念的区别略陈一二,以求教大方。

  一、两者在方法体系中的不同地位

  本文以为限缩解释位于狭义的法律解释(下文的法律解释均在狭义上指陈)的范畴之下,它属于法律解释四因素之一的文义解释的一种方法。

  文中的狭义法律解释是指在有可适用的法律规范情况下确定法律规范意义确定法律规范意义内容的作业。 也就是说不包括广义的法律解释所包含的漏洞补充等内容。

  法律解释成为必要是因为,法律经常利用日常用语,并不是外延明确的概念,毋宁是多少具有弹性的表达方式,后者的可能意义在一定的波段宽度之间摇摆不定,端视该当的情况,指涉的事物,言语的脉络,在句中的位置以及用语的强调,而可能有不同的意涵。 也即是说,法律语言不能达到象符号语言那样的精确度,它总需要解释。

  由此可见,法律解释与其说是立法者之疏忽,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毋宁视之为法律适用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一种手段。它不仅是司法活动的常态,而且是法官判断案件,追求司法正义所不可或缺的,是法官权限范围内应为之事。

  依现代法学方法论之通说,法律解释之因素 (或称方法 、要素 、准则等)有四种典型: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

  本文的重要概念之一,限缩解释正是上文所及的文义解释之一种(有学说以其为体系解释之一种,深以为不然。利用体系解释方法,使法条与法条之间,法条前后段之间,以及法条内各项、款间,相互补充其意义,组成一完全的规定,确其意义)。 限缩解释仅指单独的法条,法条内各项、款文义而言,并非以他法条之法意来限缩此条文的文义,故本文以为限缩解释应作为法律解释之文义解释的一种。

  而本文所称之目的性限缩则为法律漏洞补充(法律续造) 的方法之一。法律规定对于应规定之事项,由于立法者之疏忽未预见,或情况变更,致就某一法律事实未设规定时,审判官应探求规范的目的,就此漏洞加以补充,斯谓之漏洞补充。 它的主要功能,乃在于消除法秩序中的“体系违反”。

  笔者虽说赞同“解释几乎可以不间断的行入漏洞填补阶段。” 但在另一方面以为两者不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是性质上的不同:在法律漏洞的认定上,重要的是一个应被规定的生活事实,根本未被规范,或未被作妥当的规范。 也就是说作为一种司法所必不可少的,最常态的法律解释相比较而言,法律漏洞是立法者所力图避免的,用来指称法律体系上之违反计划的不圆满状态。 当且仅有当法律对其规整范围中的特定案件类型缺乏适当的规则,换言之,对此保持“沉默”时才有法律漏洞可言,它表现为(A)对之无完全的规范,或(B)对之所作的规范相互矛盾,或(C)对之根本就未作规范,不管法律对与它类似之案型是否已作了规范,或(D)对之作了不妥当的规范,则法律就该生活事实言,便有漏洞存在。

  两者的差别还在以下几端:第一,盖在狭义的法律解释或价值补充,法官的权限,不过就“法律事项内部”而为阐释而已,而所谓“漏洞”乃属“法律外部的缺陷”,其补充即令由法官以“解释”或“裁量”为之,仍不足以济事。必须透过“造法的运动”,始能圆满填补。 第二,狭义的解释之界限是可能的字义范围。 超此等界限,而仍在立法者原本的计划,目的范围之内的续造,性质上乃是漏洞填补的法律内的法的续造。

  总之,目的性论说属于法律漏洞的补充方法之一,它与法理解释在法律方法中有不同的地位和运用,于是目的性限缩与限缩解释的作用运用自当不同。

  二、限缩解释与目的性限缩在意义上的区别

  限缩解释系指法律规定之文义过于广泛,限缩法文之意义,局限于核心,以期正确适用而言, 试举一例,《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可以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最高人民法院在法释〔1998〕4号,《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规定:“刑法第264条规定的‘盗窃金融机构’,是指盗窃金融机构的经营资金,有价证券和客户的资金等,如储户的存款,债券,其它款物,企业的结算资金,股票,不包括盗窃金融机构的办公用品,交通工具等财物的行为。”此中,最高人民法院就是把“金融机构”限缩它的文义于“核心”的工作,并未将字义核心另加改变,所以是限缩解释。因此限缩解释作为法律之中的一种方法,与文义本身并无损害或删减。

  相反,在于目的性限缩系指对法律文义所涵盖的某一类型,由于立法者之疏忽,未将之排除在外,为贯彻规范意旨,乃将统一类型排除在法律适用范围之外漏洞补充方法而言。 目的性限缩的作用在于将原为法律文义所涵盖的类型积极地剔除其不含意旨的部分,使之不在该法律适用范围之列,故其属漏洞补充之一种。 因此它与限缩解释的目的,功能并不一致,后者仅将法律条文的含义缩小至其核心部分,将模糊的,概念边缘的成分消极的未予考虑;而前者将实属规范一般文义之内,但却不符合规范意旨的类型,主动地剔除。它的中心在于由于立法者疏忽而将自己意图之外的类型错误的写入了规范,二限缩解释并无对错之说,这是法律条文之“外壳”――语言所无可避免的。

  目的性限缩存在的正当理由,目的性限缩旨在漏洞之圆满填补,一言以蔽之,实即“法官造法”, 因此需要法律或法理上的正当理由予以支持。虽然法理是否成为法律的正式渊源在我国仍有争议, 但此不仅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民法, 的通例,亦在法官判案之实践中不可获致。法理自其存在之样态,一般可要分为:(1)平等原则;(2)立法意旨;(3)法理念;(4)事务之性质:事理。 其中前两者都与目的性限缩有关,下详述之:

  第一,平等原则。系指相同之案件,应相 同地处理;不同的案件,应不同之处理。 前者导出类推适用而后者则采用目的性限缩的法理补充方法。即是指引入依立法意旨所应考虑,但该立法意旨下,成为不相同之类型,于是依平等原则之不同之案件,应为不同之处理),必须将其中之一排除于原来的规定之适用外。其应用有时系基于立法旨意,增加原规定之构成要件,全面限缩该规定之适用范围;有时只对原规定加以一些例外规定。

  第二,立法意旨,或称规范目的,系指为贯彻立法旨趣,将法律文义所涵盖之类型,排除于该法律之适用范围外,或对法律文义所涵盖之类型,包括于该法律之适用范围内而言,前者仍属前述“目的性限缩”,只不过一从“差异值”言,一从规范目的言而已,后者则为“目的性扩张”。

  正是从平等原则和立法意旨的两种法理样态出发,才保证了目的性限缩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使这种形式的“法官造法”有了合法的依据。

  限缩解释与目的性限缩在意义上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在实践运用上也会大相径庭。

  三、限缩解释与目的性限缩在实务上的区别

  限缩解释与目的性限缩各自的地位、归属不同、各自的含义,作用有别,它们在实务上的应用自当相异。在实务上,如文义可为切割、直接分类时,多采用限缩解释,将其文义局限于核心部分。若不能将文义切割分类,则以目的性限缩为之。 也就是说,第一,限缩解释仅就法律条文本身内容,在可能的文义之内进行使其字义缩小的解释;而目的性解释已超出此“可能的文义”之外,例如,如将“子女”限制其意义,限缩至其意义核心“生身子女”,此为限缩解释;若对字义的核心范围附加额外的限制(于此将已婚子女排除于外),此已非解释,而系基于“目的论的限缩”所作的规范变更。 第二,限缩解释优先于目的性限缩,只有当限缩解释难以胜任,以无法将不应为法条所涵摄的内容剔除而外时,才得适用目的性限缩,试举一例:《刑法》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在这里的“人”应作目的性解释,是指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十四周岁以下的儿童不负刑事责任,以及不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间歇性精神病人和十四至十六周岁的人在一定条件下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限制已超出“人”的基本核心意义以外,为立法者的目的而得将之限缩,故属于目的性限缩。

  另外,本文试论述一个台湾民法中的例子,这可谓是解释“目的性限缩”最经典的一例:台湾民法第106条规定:“人,非经本人之许诺,不得为本人与自己为法律行为,亦不得既为第三人,而为本人与第三人之法律行为。但其法律行为,系专履行债务者,不在此限 .”分析这个法律条文,首先可见,这是关于自己和双方之禁止的一个条文,而究其目的,无非在于,在人制度中,之法律效果归属本人,人须依本人意志行事,须以增进本人之利益为旨,而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则利益冲突,人绝不能完全尽其职责。”其次,本条设定了两个例外,其一,经本人之许诺,其二,系专履行债务者。但是仔细考虑实情,在排除两种例外之后,尚有一情况,为此一条文文之文义所排除,但不违反立法禁止自己和双方之目的――当其与人处于利益冲突情况,人代之而与自己缔结法律行为,籍此自己受益,而使本人受损害 :人本人所为的纯受益行为,如人单纯赠物品与本人等等,在实例中法定人对未成年人为赠与的情况并不鲜见。如果依照法律条文字义,这类行为一概无效,反与本人利益无益,也违反了人之常情与立法目的,因此此种情况原亦应设例外,须自己或双方以贯彻规范意旨,惟为立法者疏忽所不及预见,本诸“非相类似之事件,应作不同之处理”之法理,自应将原则此部分剔除 概此,绝非从法理文义之核心可得,将原文再四“限缩”亦不可能将其剔除,只有从立法者的规范意旨入手,将不符合原意的例外剔除,才可得此种解释,此即目的性限缩。

  四、尾论

  限缩解释与目的性限缩仅仅是法学方法论中最微小的一角,然对之加以辨明仍会回味无穷,从以上的区别也可以轻易地推及至扩张解释与目的性扩张之差异,应亦在以上几端,唯扩张解释于民事、刑事案件中,有“法无明文不为罪”的基本原则,超出法条本义之外的目的性扩张有“法官造法”之嫌,故在刑事司法中无得以适用。

  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篇8

  关键词:姚明退役;直播;媒介事件;社会情感凝聚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2)01-0056-04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 of text-analysis,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d the text of live broadcast about retirement of Yao Ming, taking the image data of Yao Ming retirement as the object of study, based on the media events theory of Daniel Dayan and Elihu Katz. The main idea of this article is that, with the help of retirement events of Yao Ming, CCTV sports channel constructed a significant media gathering and media events, and by means of long live broadcasting of five hours,the social emotion of different sex,different social stratum,different region and different age was cohered.

  Key words: Yao Ming Retirement; Live Broadcast; Media events; Social emotions cohesion

  在很多中国人眼中,姚明是令人瞩目的,无论在体育领域,商业领域,还是文化领域,他所获得的被拥戴程度和商业价值,任何其他中国运动员都不曾达到。但在看重球技的美国人眼中,姚明不是一个杰出的中锋,因为美国球迷讲究力量和速度,中锋排行榜上姚明要排在霍华德之后。美国体育记者和球迷普遍认为,姚明给美国带来的影响主要在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姚明被球迷推进了全明星阵容,甚至取代了奥尼尔;他为NBA全球化开拓出了新的发展空间。[1]但不可否认,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姚明现象”都受人关注。

  “姚明现象”的形成,有姚明自身个性中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又符合美国人审美特征的原因;也有NBA的“造星”能力和中国官方的推动,其中,媒介的“制造”是各方共同推动“姚明现象”产生的重要手段。

  2011年7月20日,姚明在上海宣布退役,作为主流媒体的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对其进行了长达5小时的电视直播。这次直播运用“媒介事件”的讲述方式将姚明退役这一个人行为上升到国家高度,并对姚明进行民族化体育英雄、国家形象代表的再塑造。

  在中国电视史上,将一个体育明星的退役仪式构建为媒介事件,是迄今为止的首创。本文拟通过对姚明退役这一媒介事件的文本进行分析和考察,思考其建构的意义和达到的功效,为客观认知被电视媒介建构起来的“姚明形象”提供理性思考。

  1 媒介事件是姚明退役直播的基本叙述方式

  什么是“媒介事件”?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以清华大学教授李彬为代表,认为“一切与大众传媒有关的事件均可称为媒介事件。”[2]第二种观点认为媒介事件是经过策划、炒作的“伪新闻事件”,代表人物是施拉姆。他认为媒介事件“主要是制造出来供传媒作报道的事件。比如大多数记者招待会都是‘假性事件’”。[3]第三种观点认为媒介事件是指电视直播的仪式事件。代表人物为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他们在合作出版的《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一书中指出,媒介事件是“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主要是部级的事件”。[4]两人认为,媒介事件包括划时代的政治和体育竞赛(比如奥运会、总统竞选);表现超凡魅力的政治使命或者具有挑战性的出访(比如神八发射);以及大人物们所经历的过渡仪式(比如皇室婚礼、肯尼迪葬礼、就职、颁奖典礼等)三种类型。[5]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将这三种类型的媒介事件分别称之为“竞赛”、“征服”和“加冕”。[6]

  本文在研究姚明退役直播的文本叙述与意义建构时,选取了第三种观点,即以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对媒介事件的定义为参照,认为媒介事件是电视直播的事件,“媒体不直接参与事件本身,也不是组织者或发起者,而是以电视的方式对事件的元素进行组织加工,完成事件的再生产。观众不是来获取信息的,而是去参与仪式表演,去评价、见证、体验仪式的流动,是以激动之情度过‘神圣的日子’。可以说,媒介事件是群体情感的宣泄,是‘历史的现场直播。’”[7]

  2011年7月20日的“姚明退役”即是一个被央视体育频道建构起来的媒介事件。姚明退役的消息,早在他宣布退役10天前就已经被各媒体报道,直播当天的“退役”对于观众来说更多的是一个仪式,而不是一条新闻。退役,仅是姚明的个人行为,然而,央视体育频道对其进行了五小时的全程直播。不仅在退役仪式进行之前1小时进入“姚明时间”,直播姚明宣布退役的整个新闻会,会后还由央视篮球资深评论员于嘉对姚明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专访,而且,这一环节同样采取现场直播的形式。央视直播,将“姚明退役”这一个人行为上升到国家高度,促成了“姚明退役”作为一个媒介事件的定性。

  2 姚明退役直播的文本生成: 四个部分各司其职

  仪式具有很强的表演性,但仪式从来不是在表演它的时候才被发明出来的,它通常是在之前就有着预先存在的构思。姚明退役仪式本身只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而退役直播却被构思为5个小时,因此,在直播中插入相关的背景资料,包括姚明以往情况的回溯概述、短片展示、相关人士的采访评述等,成了姚明退役直播文本的必然选择。最终,姚明退役直播被设计成了四个部分:

  下午1:00―2:00,演播室直播,插播短片《姚明――我们在一起》;

  2:00―3:30,直播会现场;

  3:30―4:30,专访姚明;

  4:30―6:00,播放纪录片《传奇――姚明的故事》。

  四部分内容既直播了姚明退役现场,也回顾了姚明过去经历的挫折、成就、胜利和告别的各个方面,构成了姚明退役直播的全部文本。

  2.1 语词

  2.1.1 反复使用“中国”、“国家”等词语,将个人行为上升为国家高度

  “讲述故事不能没有形式,而形式是有意义的。有时事件组织者为之命名,有时是电视。”[8]而作为一个媒介事件,它主要是部级的事件[9]。在姚明退役直播中,电视解说通过频繁使用“中国”、“国家”等构造宏大背景的词,并对“中国”、“国家”反复提及和强调,将姚明的个人身份与“中国”、“国家”紧密相连,以此突出姚明退役这一事件的部级别,从而将“姚明退役”这一个人行为上升到国家高度。

  演播室直播,是姚明退役直播的序曲。主持人与嘉宾坐在直播间里一开始便说:“借助篮球的平台,姚明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风貌。他最大的贡献是让世人真正地了解了中国,而不是篮球。”将观众的收视引入了既定的议程方向。

  在插播的短片里,电视旁白一再强化姚明与国家的血脉关系:“……姚明成为改变整个中国篮球的人。1999年,姚明代表中国出征日本亚锦赛,姚明与队友重夺亚洲冠军。从稳定的战术核心到不可或缺的精神领袖,姚明的名字在中国篮球史上,格外的清晰。”“除了成绩之外,姚明拥有无比强烈的国家观念。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国家召唤,他总是义无反顾的为国出征。即使伤病,也从未退缩。在世界,姚明是闪亮的中国名片。”“他曾在球队困难时不离不弃,也曾在受伤时一往无前,他的表现,让美国认识了中国。让忠诚勇敢的真汉子性情激荡大洋两岸。”“姚明是中国篮球的名片,他让世界了解了中国篮球,了解了中国文化。他也带领着中国男篮不断地冲击高峰。姚明的使命感、责任感一直在他心中不曾淡去。”通过电视旁白反复强调姚明对中国、国家的意义,表现“姚明退役”这一事件的重大性,为姚明退役直播定下了“部级”的叙事语境。

  2.1.2 通过“告别”、“伤痛”等词语表现悲壮,渲染悲情情绪

  媒介仪式并不是为了传递信息,而是为了传递一种特定的情感。姚明退役仪式的现场直播一开始,主持人徐济成就说:“今天没有新闻,只有心情。”

  电视为了表达对姚明退役的不舍心情,着意挑选了姚明的伤痛来向观众展示。伤病是高强度训练及球场上比赛冲撞的结果,并最终导致了姚明的提早退役。因此,伤痛是电视表现姚明成就的一个反衬。在退役仪式一开始,姚明就说:“去年年底,我的左脚第三次应力性骨折,我不得不离开赛场。”开场即用悲剧性的表达,激起人们心灵上的巨大震颤,用悲剧性反衬姚明过去的艰辛付出。

  姚明受到的伤病侵袭,开始于2007年。电视通过插播的短片《姚明――我们在一起》表现姚明对待伤病的态度:“或许是受到了奥运会的鼓舞,姚明深知自己在球场上所起的作用,他并没有接受治疗,而是在休息室稍事休息后重返球场。”然而,“中国巨人再次倒在了球场上。”“为了能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姚明在左脚置入钢筋以增强骨骼的强度。面对着如此严重的伤病,姚明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以惊人的速度恢复着,最终在奥运会上他带领中国男篮捍卫了荣誉,再次挺进八强。”

  表现悲壮,悲情情绪的渲染必不可少。电视通过解说员的语气和声音节奏来表现这份沉重:“他是一个斗士,虽然赛场依旧欢笑。他是一个领袖,在巨人的笼罩下,队友们得到了更大的空间。他是一个独行者,当队友一个个倒下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扛着篮球独自前行。”在“现场答记者问”阶段,记者提问时崇敬的语气、现场意味深长的静默、压抑或控制的声音,都成为退役仪式中表现悲壮的关键要素。

  牺牲生命是悲剧的最高表现形式。对于一个篮球巨星来说,牺牲职业生涯近似于牺牲其生命。经过前期的情绪铺垫,在电视直播的最后环节,纪录片《传奇――姚明的故事》以李宗盛的歌《我终于失去了你》作为结束:啊――我终于失去了你,在拥挤的人群中,我终于失去了你。当我的人生第一次感到光荣……当四周的掌声如潮水一般的汹涌……我看见你眼中伤心的泪光闪动。

  歌声让告别仪式中的不舍情绪在观众心中蔓延,电视也实现了自己的悲情情绪渲染。

  2.2 画面

  “有关体育的影像往往是胜利时刻的展现,这些影像记录了胜利、庆祝或蒙羞的瞬间。用罗伊的话来说:‘征服和屈从这两类影像是解读媒体体育文本的核心’。”[10]姚明退役直播也不例外,直播一开始,央视就用了近30分钟来播放短片《姚明――我们在一起》。片中选取了姚明职业生涯的许多经典画面,运用蒙太奇叙述故事的手法,通过精密设计和语言诠释,将姚明跨越10年的精彩瞬间构成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一个叫姚明的中国年轻人的奋进史”。故事赋予姚明一种使观众倾倒的超凡魅力。其中,几个代表性画面在姚明退役直播中为建构姚明沉稳、淡定、最终获胜的中国式英雄形象起到了关键作用。

  2.2.1 巴克利亲驴屁股

  姚明初到美国时,美国多名篮球评论员不看好姚明,体育节目主持人查尔斯•巴克利在一次电视节目中,当众对姚明的能力提出质疑:“他(姚明)要是能得19分,我就亲他的屁股!”当天姚明正好拿下了20分,巴克利不得不用亲吻驴屁股的方式兑现他自己的承诺。

  这是姚明在美国遇到的经典事件,央视体育频道当然没有放过这一画面,电视插播了巴克利亲驴屁股的画面,然后播放姚明就此事接受采访的镜头。姚明说,自己只把这看成是美国式的一个玩笑。两个镜头拼接在一起,有意识地彰显了外界挑衅的轻慢和姚明的宽厚与大度。

  2.2.2 姚鲨对决

  美国媒体曾大肆渲染姚明与奥尼尔的首次对决――姚鲨对决。电视画面多次出现球场上奥尼尔用各种体态对姚明展开的公然挑衅,而画面中的姚明每次都只是温和地笑笑,不予理睬。电视让这种画面的对比在观众中激起巨大的民族愤慨,然后播放比赛中,姚明用行动和得分向球迷展现自己的实力镜头。这样剪切画面的目的,使央视无形中便达到了将姚明塑造成民族英雄的意旨。此后,电视播放了多场姚鲨对决的经典画面。

  巴克利亲驴屁股和姚鲨对决,这两个代表性的的新闻纪实画面的多次播放,表达出“姚明既有东方人内敛、敢于担当、有责任心、坚韧的性格,又有西方人那种到关键时刻该表现时毫不含糊的表现的能力。”

  2.2.3 为国出征

  电视通过讲述仪式的象征意义,提供故事情节和评论以限定对它的读解。在直播后半部分播放的纪录片《传奇――姚明的故事》里,到国家队看望大家,并为大家鼓气,说:“要用你们的、好的比赛,为祖国赢得荣誉!赢得尊严!赢得友谊!赢得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这一画面配以国务院总理的同期声鼓劲,为姚明“为国出征”找到了最官方的肯定。

  纪录片最后总结:“姚明的斗志,他的血性,他的感染,他的号召力,使他带领中国篮球走过了最美好的十年。他是一个斗士,赛场内外依旧欢笑;他是一个领袖,在巨人的笼罩下,队友们得到了更大的空间;他是一个独行者,当队友一个个倒下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扛着篮球独自前行……”电视通过聚焦球场上姚明进球的瞬间、“盖帽”的瞬间,或者胜利、庆祝或自豪的画面,实现了对姚明成功的再现。

  上述影像所记录的瞬间引导观众解读姚明时朝“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团队精神”等预设的方向思考。正如格雷姆•伯顿所说,很多体育题材的影片都强调了“公平竞赛”的原则和运动员的“伟大”之处,这也是对体育的一种意识形态化的――同时也是怀旧的――再现。它们宣扬了以下的观念:体育能够培育人们的美德――当然是充满阳刚特质的美德――和健康的文化品味。[11]

  2.3 叙事结构

  媒介事件的叙述方式千差万别,但大体可以划分为“竞赛”“征服”“加冕”三大类。[12]“竞赛”型媒介仪式是关于英雄事件的复述,比如总统竞选;“征服”型媒介仪式是一次性事件,比如登月航行,“它突出的是只有非同一般的措施才能化解的僵局,强调任务的艰巨及风险的巨大”;“加冕”则是英雄乃至国家的过渡礼仪,它完全是一种仪式事件,比如婚礼、葬礼等。三种叙述方式往往紧密相连,互相渗透。姚明退役直播包含演播室直播、仪式现场直播、专访、纪录片播放四部分。四部分内容中,“征服”、“竞赛”和“加冕”三种叙述脚本兼而用之,共同烘托姚明退役这一媒介事件带给观众的情绪。

  首先是演播室直播,它在退役仪式之前,以营造氛围为主。演播室里的嘉宾张卫平和主持人杨健通过聊天的方式,向观众讲述了姚明退役的象征意义:他是“姚时代”的一种告别。以期唤起人们的尊敬、祝福或见证。电视还提醒观众以“轻松、朴实的心态”去感受姚明在全世界的面前带给中国人的荣耀。之后播放的短片《姚明――我们在一起》,则采用“竞赛” 脚本对姚明过去的冠军之战进行了浓缩性回顾。

  其次是仪式现场直播,它是本次直播的高潮。退役仪式是姚明所经历的人生过渡仪式――从职业篮球球员身份向未来多元身份转变的一种过渡和宣告。电视采用典型的“加冕”脚本,事件的组织者“姚之队”首先为姚明的退役仪式进行了流程设计:姚明宣布退役及致谢,上海市体育局长欢迎姚明回家,合影,答记者问。然后为仪式确定了主题:“明谢”。“‘明’肯定是指姚明,‘谢’有两个意思,一个就是感谢大家,就像他今天说的那样,还有就是姚明的谢幕,同时也是另一个大幕的启开,就像姚明说的,关上一扇门一定会打开另一扇门。”最后,“姚之队”选择了徐济成,这位新华社体育部主任助理,也是当年主持姚明“状元秀”选秀的中方主持人,作为姚明这次退役新闻会的主持人。“‘姚之队’一直希望我抽空来主持这个退役仪式,这样就完整了,可以见证。”

  退役仪式结束之后,中央电视台记者于嘉对姚明进行了专访,并通过现场直播,将仪式中尊从礼仪规范的姚明从主席台上邀请到了观众面前。专访属于退役直播中的第二高潮。于嘉问姚明:“你说真正萌生退役念头是在09年,但你刚才在会上说,09年对你来说是球队成绩最有希望攀升高峰的一年,你怎么评价这种落差?”姚明回答:“落差非常大,那一年夏天在美国检查完得出结果后,确实自己没办法接受,每天都期待一个奇迹的报告可以出现:前面查错了脚没有骨裂。最后证明是异想天开!”

  [16]电视专访为不在现场的观众提供解读,并通过可看性、趣味性等因素将建构起来的意义激活。

  最后播放的纪录片《传奇――姚明的故事》则主要是为了延续观众收看姚明退役仪式的热情。片子主要采用“征服”、“竞赛”的叙述脚本,对抗、拼搏、竞争是这一片子的主旋律。

  3 姚明退役直播的意义建构:凝聚社会情感

  叙事过程是一个建构意义,表达意识形态的过程。在姚明退役这一“媒介事件”叙事框架中,电视通过语词、画面、结构等手段将姚明的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誉密切相连,将其建构为全球化时代中国的民族偶像,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赋予事件以意义。除影像画面之外,文字、音乐、音响、特技等都参与了意义建构,多种元素叠加交错使姚明退役直播的“媒介事件”传播效果更加明显。

  事实上,电视新闻叙事本身即承载着意识形态的任务,但由于必须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其表达意识形态的功能就更为隐蔽、巧妙,它通常是通过对意义的建构来达到目的。[17]姚明退役,本身是一个仪式,是一种演出,它是“受规则支配的象征性活动,它使参加者注意他们认为有特殊意义的思想和感情对象”。[18]没有电视直播,姚明退役仪式照样会举行,但电视赋予了这一仪式抢占观众时间和注意力的权利,同时也就赋予了这一媒介事件对于受众的意义。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姚明退役是姚明的个人行为,是个“他者”事件。然而通过电视直播,散乱的“姚迷”们被重新召唤到盛大的媒介仪式中,参与了姚明退役仪式的演出,并找到了情感、道德和精神“归宿”,自我身份(民族的、国家的)也得到了确认。而人类有秩序的社会生活正是依赖于社会成员头脑中这些情感的存在。

  因此,姚明退役绝不仅仅是一条新闻,它通过央视体育频道用直播方式,建构了一个媒介事件的文本,表达的是集政治、文化、体育等诸多内容与意义于一体的多重意义。对于姚明来说,直播意味着地位与荣誉,对于电视来说,姚明退役直播是一个媒介事件,意味着集体性收看带来的高收视率和再次聚合的民族情感;对于绝大多数“姚迷”来说,姚明退役直播则意味着收看的快乐体验和释放的激情。媒介仪式把世界各地的观众召唤到电视机前,接受媒介事件的洗礼,唤起人们的共同情感和集体记忆,这种共同情感可以缓解或暂时中止社会矛盾,是改变社会的潜在力量。

  不仅在姚明退役直播中意识形态表达的痕迹处处可见,而且,在“姚明形象”的媒介制造过程中,中国官方的有意识建构起了主要作用。民族主义意识和情绪一直强烈地存在于中国的官方意识形态之中,也表现在民间话语之间。正因为如此,官方意识形态对国家统治的总体性需求,常常理所当然地以“大国崛起”、“民族认同”的方式掩藏在带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民间话语之中。[19]由于两者之间这种隐匿的“共谋”关系,姚明作为代表国家、民族的英雄人物形象就被建构起来。正如美国媒介的看法,“姚明是在其母亲和共产主义政府两种力量下被形塑成当今的‘姚明形象’的。”[20]

  正是由于中国官方对姚明形象有意识的塑造,美国的利益各方也从姚明身上看到了利用价值。从全球经济来说,中国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姚不仅代表他自己,还代表了中国。早在2002年,姚明刚到美国之时,NBA总裁大卫•史特恩正致力于将NBA建成全球性的体育联赛,而姚明无疑是他手中的一张好牌。借助姚明及其他中国球员在中国的影响,NBA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并开通汉语NBA网站,让中国球迷参加2003年NBA全明星阵容的评选,赚中国人看NBA比赛。[21] 其它的广告赞助商同样因为上述原因而帮助塑造了“姚明形象”。

  因此,中国官方借助中国民间的民族主义情结将姚明建构为民族代表,并加以颂扬和传播,美国利益集团借势搭乘“姚明形象”将自己的市场拓展到了中国,姚明本人配合上述各方的利益诉求,并从中获得了实际收益。这就是“姚明形象”得以建立的基本动力。姚明退役直播只是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塑造“姚明形象”的收官之作。

  参考文献:

  [1] Chih-ming Wang. Capitalizing the big man: Yao Ming, Asian America, and the China Global,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Volume 5, Number 2, August 2004 , pp. 263-278(16).

  [2] 李彬. 传播学引论[M]. 新华出版社,1993:142.

  [3] 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 传播学概论[M]. 何道宽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60.

  [4] [6][8][9][12][16]

  [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 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M]. 麻争旗译.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1、30、37、1、30、42.

  [5] [7]麻争旗,徐杨. 体育直播的文本和意义:体育媒介事件的叙述模式[J]. 现代传播,2006,(6).

  [10][11][英]格雷姆•伯顿. 媒体与社会――批判的视角[M]. 史安斌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43.

  [13][德]马克思•韦伯. 经济与历史支配的类型[M]. 康乐,吴乃德,简惠美,张炎宪,胡昌志译. 韦伯作品集(第2卷)[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23.

  [14][15]徐济成. 姚明作用暂无人能替 他让西方更关注中国. 新华网,sports.省略

  [17]曾庆香. 新闻叙事学[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249.

  [18]康纳顿. 社会如何记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49.

  [19]李健. 论“明星体育”机制中的传媒叙事策略[M]. 当代传播,2009,5.

  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篇9

  关键词:意识形态;新闻翻译;修正

  每个国家或地区自从诞生以来,各自的意识形态也随之诞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信息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新闻报导的撰写和翻译工作同样在迅速地发展。以勒菲威尔为代表的操纵学派将“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引入翻译界,对翻译理论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勒菲威尔提出,翻译会受到意识形态和诗学的影响,赞助人影响意识形态,专业人士则受到诗学的影响和控制[1]。中国作为世界上四个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具潜力的一个国家,外国对中国事件的报道越来越多,包含国外作者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译者根据本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修正一些不实报道。

  1.意识形态及中国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英文:Ideology,也写作“意识型态”)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英文Ideology这个词是德崔希伯爵在1796年所创造的,被用来界定一种“观念的科学”。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比如世界观),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它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当今世界有两大意识形态阵营,分别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当今这两大阵营各自最大的代表是美国和中国,我们接触的翻译新闻极大部分来自于美国。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上的,较之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应该是具备先进性甚至是抵抗性的。

  2.新闻及新闻翻译的重要性

  新闻,广义上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新闻具有及时、真实、简洁等特点,是读者了解各类事件最有效便捷的媒介之一,影响巨大。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不断地贯彻实施,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交流与发展越来越频繁,为了保持独立、自主、开放、发展的前进趋势,国人对外国事件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解读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也变得尤为重要,新闻翻译也应运而生。面对新闻的巨大作用力和影响力,译者面临不同国家、地区间不同的意识形态,为了满足本国的利益需求,中国译者也无可避免地会选择在翻译过程中进行修改从而符合中国的意识形态。

  3.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对新闻翻译的修正

  对于夸大本国事件或贬损他国事件的新闻报道,受到本国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译者需要修正还原其中贬损性的不实报道,体现了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在新闻翻译中的作用。

  按马克思的理论,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来说是一种对抗形态。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四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最有力的历史见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抱有一定的对抗心理,试图遏制他们的发展。在他们的新闻报导中,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暗讽、抨击甚至侮辱随处可见,对这些报导的翻译需要对其进行纠正,才能满足中国的意识形态需求。

  例如:《TIME》(美国《时代周刊》)于12月4日公布了2012的Top10 of International News,其中有两篇牵涉到中国,却都带上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烙印。新闻中的第国际新闻是关于中国海域事件的,其中有如下这样一句话:

  “things(指领土问题)heated up in the waters surrounding the continents’s budding hegemon,China”。“hegemon”中文意思为“有至高无上权力的霸权主义者(或国家等)”,它的关联词“hegemony”在牛津英汉词典中英释为“control by one country,organization,etc.over other country”,同样带有强烈的霸权的意味,后面紧跟了China这个同位语说明在西方国家眼中中国是一个霸权主义国家。但在中国政治意识形态中,中国是一个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是绝对不会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所以译者把其翻译成了“大国”或者直接忽略这个词语而使用“中国”,这样就符合了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该部分报道提及了中国与日本事件作为,但在对“”的选择用词上,美国作者选用了“the Senkaku Islands(know as the Diaoyu by the Chinese)”,他将日本对的称呼至于前面,体现了其对同样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日本在这件事件上的支持态度。但在将其翻译给中国读者的过程中,若直接将按照原文的形式译为“尖阁列岛(中国称)”显然是不符合人民共同诉求,不利于中国的民族团结和捍卫领土权利的,所以必须译成“(日本称尖阁列岛)”。

  再如该新闻中的第六大国家新闻是关于中国与朝鲜的领导人换届选举事件,其中对于朝鲜的讽刺可谓比比皆是,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作用。比如它将朝鲜政权比为“the isolated pariah(贱民)regime”,用“well-fed”形容朝鲜新领导人,把朝鲜人民的换届选举称为“his own cult(祭拜,仪式)of authority”。文章对朝鲜的讽刺如此露骨,但为了巩固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防安全,为了不使资本主义侵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国译者绝不能按照美国人的方式进行直译,所以译文中译者有意忽略了这些带有敌对色彩的词语,从而维护中国读者心中对朝鲜的形象观念和对社会主义的思想认识。

  4.小结

  在中国人对国外新闻的翻译中,都会受到本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做出特殊的翻译行为。有些是对不实扭曲新闻的修正,说明了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对新闻翻译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同时新闻自身对公众的影响力同样巨大,所以更需要我们对国外新闻翻译做出正确认识。

  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篇10

  现阶段,我国电视新闻“文本”的叙事话语呈现出倾向性、多元化、平民化的态势,其中以叙事视角的倾向性特点最能体现新闻的意义承载功能。“视角”一词本身就带有倾向性和意义感,是叙事主体看待客体的角度、方式,反映了主体的观念与价值取向,最能呈现叙事话语意识形态属性。电视新闻的叙事视角也可以具体分为两个维面,即立场视角和叙事视角。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立场视角是指电视新闻特别是事件类的新闻专题作品中,采访对象的选取,事件素材的取舍、详略,作品主题的界定与切入视点等,反映了记者、编导的观点,甚至代表了播出平台的价值取向,最终体现的是新闻媒体所代表阶级的意识形态倾向,也划归为“叙事”视角;对于具体的叙事理论而言,叙事视角则更为微观,包括全知视角、限知视角;内视角、外视角;第一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叙事等叙事人称和语态。电视新闻叙事视角的选取直接影响到新闻事实的传达效果、媒体意见的说服效果,进而影响作品中价值观念的传播和意义建构的最终效果。

  (一)电视新闻叙事视角的倾向性

  尽管新闻本身包含“客观、真实、公正”等应有之义,但仍然不可避免在叙事过程中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新闻媒体尽可能成为“隐蔽”的叙述者,为受众提供“看上去”客观公正的事实和意见。电视新闻的叙事视角为受众提供观察问题的角度,这种角度本身包含着事实判断、情感倾向,同一事件特别是争议性事件,在不同的立场视角观照下呈现出不同的面相。“9•11”十周年之际,中外媒体的纪念性专题新闻作品体现出全然不同的立场视角。西方媒体倾向于以英雄主义基调进行煽情和歌颂,如Discovery制作的《回首“9•11”:第88层的平民英雄》新闻专题片就以“9•11”中自我营救的平民英雄为切入点,通过采访事件亲历者,用第一人称叙事还原现场,主要目的是纪念重大事件、抚慰灾难伤痛、歌颂英雄主义,以增强民族团结和自信心,与此相似,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9•11”:消防员的故事》也采取了类似的手法,并且在叙事风格上更为煽情。我国新闻媒体回顾“9•11”的新闻作品呈现出迥异于西方媒体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在事实建构的基础上更强调意义的建构,更突出对美国制造灾难等“阴谋论”观点的证实或证伪,如上海纪实频道《档案》栏目《“9•11”废墟之上》就以“调查解析”的叙事风格对世贸大厦结构与倒塌速度、空管滞后营救不力等疑点进行剖析,在还原事件、查找疑点的过程中进行质问,并通过专家学者对美国发动反恐战争及其后续负面影响的解读,来延展和梳理“9•11”、“阴谋论”的深远影响和意义。在“9•11”事件的报道中,美国与其他国家媒体的切入点与侧重点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是由于媒体本身所代表阶级、民族、国家不同的意识形态属性所决定的。

  (二)电视新闻叙事视角的多元化

  从叙事学层面来说,即便是在同一新闻传媒生态环境和意识形态之下,不同新闻作品选取的叙事视角、反映的价值观也不尽相同,主要受到叙述者的个性化特征、受访者的选取、节目定位等因素的影响。在《新闻调查》、《看见》、《面对面》、《杨澜访谈录》等纪实类电视新闻节目中,通常会综合运用多种叙事视角,采取“旁白+调查记者+受访者”的叙述主体组合形式,形成“外显式叙事视角、内焦点叙事视角、第一人称见证人叙事视角”并存的叙事场域。首先,通过受访者的第一人称叙事以及画面语言的场景还原功能,拉近受众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并且通过调查记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场信息”;其次,调查记者的出镜采访通过对受访者言行、心理作再现式的提问,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倾向性,而记者本身的风格往往能够成为电视新闻节目的符号,其个人魅力与叙事风格直接影响了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个性化的采访风格,极具感染力的内焦点叙事不仅能够提高电视新闻作品的可看性,更可以塑造电视新闻作品的必看性;此外,旁白与画外主持人的述说和评论则以“外显式”叙述者身份赋予事实本身以意义,做出价值判断,起到引导受众舆论的作用,影响他们看待新闻事实的观点和方式,说服受众接受新闻媒体本身的意识形态。2012年兰考大火烧死7名弃婴的新闻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袁厉害收养弃婴事件的关注,对袁厉害的同情、肯定甚至是谴责、质疑充斥着社会舆论场,《新闻调查》、《面对面》、《看见》分别对该事件进行了深度报道。作为央视播出平台的三档新闻深度节目,其叙事视角的选择都运用了多元视角“组合式”,但具体作品主题侧重有所不同。《面对面》侧重于新闻事实的还原,见证人的讲述,总体来讲叙事视角较为客观中立;《新闻调查》侧重于对新闻事件原因背景的调查,争议的反馈与破除,更注重官方声音的表达和舆论引导;而《看见》则突出对袁厉害、孩子们等当事人的情感表达,主观性的特写镜头较多,并用背景音乐这一声音语言渲染情绪和气氛,在探寻事实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叙事的故事化、煽情化,柴静本人的采访主持风格也为节目本身增添了温度与人文关怀,这也与《看见》关注“人的冷暖、感知、思想与渴望”的节目定位有极大相关。三者选取的叙事主体、叙事视角组合不尽相同,因此在最终意义的落脚点和主题的归纳上各有侧重,呈现出多元化的意义阐释模式。

  (三)电视新闻叙事视角的平民化

  在我国电视新闻生态下,电视新闻的叙事“文本”除了具有叙事视角的倾向性、叙事主体多元化特点外,还日渐呈现出叙事话语平民化特质。钱理群在《我的精神自传》一书中阐述了三种话语方式,一种是宣讲式的、布道式的,向听众灌输真理;一种是对话式的,与听众进行聊天谈话;还有一种是内审式的,是内心独语,也是自我对话。引申至电视新闻叙事话语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我国的电视新闻语态正在发生着从宣讲式、布道式向对话式、内审式的转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叙事视角的多元化、平民化趋势。电视新闻正在试图摆脱高大全的宏观叙事语态,更为关注社会底层,注重草根意见的传达,这一趋势在《新闻调查》、《看见》等纪实类电视新闻甚至在《新闻联播》等消息类电视新闻的语态转变中可见一斑。平民化的语态有利于舆论的平衡,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平民化并不能削弱电视新闻的意识形态属性,媒体往往借助平民化、多元化的客观性外衣,将倾向性更为隐蔽的传达出来,从本质上说仍然摆脱不了意义的诠释和意识形态的建构。

  二.电视新闻话语的叙事语境  有意义的事作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意义的事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做过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就有一件,现在听我给大家讲讲。

  一天,我去买一支钢笔。我到了文具店,看见了一支钢笔,觉得很满意,就问老板:“阿姨,这支笔多少钱?”老板说:“这支十元。”我正想拿出钱的时候,钱掉到了地上,我弯腰去捡,看见地上还有两张20的。我捡起来,高兴极了。刚想走,就想起来,作为中队长,我不能做这样的事。这时,老板好像看出不是我的,就急忙说:“这不是我给我儿子的吗?”就拿走了。我趁机问他儿子:“你爸爸给过你钱吗?”他儿子说:“没有啊!”于是,我就去外面找到巡警,告诉了他这件事情。警察叔叔到了店铺,仔细询问老板,最后找到了失主,还给失主钱后,回过头来说:“你真是个勇敢诚实的好孩子。”

  同学们,看到了吧,这就是我做过的一件有意义的事。

  我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做仰卧起坐。我妈妈最近胖了些,显的不太美了,她就决定做一个减肥计划,那就是每天晚上做仰卧起坐。我也想和妈妈一起做仰卧起坐,这样可以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低抗流感,也可以长高个。真得很有意义哦!

  我们连续做了几个月,不但我长高了,妈妈也真的瘦了些,真得很有效的。我还感觉妈妈也更精神了。而且做仰卧起坐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我们总是在一片笑声中开始也总是在一片笑声中结束。开心的不得了。

  做仰卧起坐真有意义,给了我们健康和欢乐。我要爱上运动,坚持下去,身体会更好。

  在本周的星期一,我像往常一样和同学一同去上奥数班。看见路边有几个人在卖唱。因为要按时到校,所以就没跟着看,先去上学了。放学回家的时候,那些卖唱的人还在,我们便凑进人群中看热闹,只见有一个人在弹琴,两个人在唱歌。他们长得非常奇怪,虽然是大人的模样,个子却只有小孩儿那么高。听围观的大人说他们是侏儒,是一种残疾人,别看他们个子低,唱歌却很卖力,赢得了很多人的喝彩,有的人还为他们捐了款。看到这里,我的手不由自主地伸进了口袋,把身上仅有的一角钱拿了出来,大步地迈向捐款箱捐出了手中仅有的钱。那个人还对我说了声“谢谢”,我说:“不客气!”说完,我连跑带跳地回家了。回到家里,我对爸爸妈妈说了这件事,爸爸妈妈都夸我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我很开心,因为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广场放风筝。

  我们来到广场,哇,各种各样的风筝真是千姿百态、五颜六色、人见人爱。

  开始放风筝了,我先把线放长,逆着风向,我拽着线一松一紧放,就这样,风筝凌空飞起。不久,风筝已经飞得很高了。在放风筝的人都指着我的风筝说:“这个风筝飞得真高,那一定很会放风筝”。听了这句话,顿时,我心中感到很高兴,

  忽然,风停了,风筝慢慢地落下飞不起来,这时,我很失望,情绪低落,准备放弃。就在这时候,妈妈来到我的身边,和蔼可亲地对我说:“别放弃,失败了不要紧。只要有耐心和恒心,风筝一定可以再次飞起来的。”我听了妈妈的话,又努力地放起来,就这样,我一遍又一遍地尝试,风筝终于再次飞起来了,我快活地奔跑起来。

  通过放风筝这一件事,我明白了学习也应该要有恒心和耐心。

  在暑假里,爸爸给我联系了一个比我高一年级的贫困学生。我决定用我积蓄的零用钱帮助他。

  我来到他家,心里不由一沉。他家简直就是一贫如洗。

  走进前厅,正前方是一张破旧的四方桌和两张长椅。桌子前是一个靠墙的长桌和一个快脱皮的木制书橱。

  这里没有一件家用电器,就连电视也没有。在西墙,映入我眼睑的是一张张夺目的“三好学生”奖状。我想能得到这么多的奖状,成绩一定不错。他家虽是穷,但是他成绩却这么好,我真应该向他学习。

  正想着,一位黑黑瘦瘦的男孩从房间走出来。看得出来,他就是郭文荣。他显然有点害羞,一声不吭。

  我把学杂费和新文具给了他,还相互交换了地址、邮编,约好在开学后相互联系,交流经验、相互赶超。

  爸爸告诉我,在农村像他那么贫穷的`孩子很多。我希望更多有爱心的人来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放暑假前,老师让我们去邮局寄爱心包裹,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于是回家跟妈妈说了这件事,并且跟妈妈说了我的想法:用我自己储蓄罐的零用钱捐,妈妈非常赞同。

  7月17日上午,我抱着自己的储蓄罐,来到了家门口旁的邮局。我跟阿姨说明要寄100元的爱心包裹,然后把我那些零零碎碎的钱币递给阿姨,阿姨脸上没有一丝厌烦。她一边清点一边问我:“这些钱都是你自己的吗?”“嗯,是我平时积攒下来的零用钱。”“你真有爱心,拿自己的零用钱献爱心。”“哪里嘛,你想,他们没有课外书看,没有正规教室上课,而我们呢,有看不完的课外书,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和他们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呀!”阿姨听着,笑了。

  同在蓝天下,应该有着同样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我们不能歧视他们,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他们,让他们有更多学习的机会,为自己创造美好的人生!

  今天,老师让我们连续三天为长辈们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选择的是给长辈们洗脚。

  晚上回来之后,我先找到洗脚盆,然后到了一盆温水,我让爷爷把脚伸进来,等爷爷把脚放进来之后就开始洗了。我先搓脚的,在我正搓脚的时候,爷爷高兴的对我说:“今天怎么这么乖?”我对爷爷说:“是老师让我们给长辈们干一件有意义的事。”然后我就给爷爷继续开始搓脚。当我搓到脚后跟的时候觉得爷爷的脚后跟的皮十分硬,我就想起爷爷说过他以前冬天都没有棉鞋,寒风刺骨的时候也只穿了一双破了洞的布鞋还坚持走很长的路去上学,但是爷爷学习还是第一名,也是俄语课代表。在当时那么艰苦的年代学习还这么好,还真让我佩服,我以后也要向爷爷学习!搓完脚之后我又拿水把爷爷的脚又冲了一遍,冲完之后就拿毛巾给爷爷擦了一遍。

  这就是我今天做的最有意义的事!

  今天我来到位于北京的烟袋斜街胡同,这条胡同真热闹,两边都是卖各种特色商品的店铺。突然,我被路边一个小铜人吸引了,走近一看,这是一个准备向邮筒投递信件的小男孩,他留着个长辫子,穿着个小马褂。他的旁边悬挂着一块“大清邮政”的牌匾。

  走进去,里面的陈设古色古香,展示柜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明信片,明信片上记录着北京的风土人情,其中有很多我去过的地方。我忽然有了想给老师寄明信片的想法,因为教师节快到了。我想给老师们送去我的祝福。买好卡片,我在上面认真地写下了我对老师的祝福,真希望老师可以早日收到信件。

  这是我在北京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不过,现在还要保密奥!

  整个寒假,除了玩,就是看电视、玩电脑,每天游手好闲,日子过得很无聊。

  有一天,我看见妈妈下班回家,跪着擦我房间的地板,好辛苦啊!我连忙跑过去说:“妈妈,让我来帮您擦吧?”“你行吗?”妈妈怀疑的看着我说。“我试试吧。”“好吧!”妈妈终于答应了。我立刻拿起抹布迫不及待地擦了起来……还没擦到一半,就累得气喘吁吁,妈妈心疼地说:“宝贝,别擦了,让妈妈来吧。”“不!我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妈妈您不用心疼我,我已经长大了,你就放心吧!”我把抹布拿到水槽里洗,呀!好冷的水啊,我触电似的把手抽了回来。可转眼一想,妈妈不是每天都在这么冷的水里洗吗。于是我重新把手放进了冰冷的水里,直到把抹布洗干净了,又重新把地板擦了一遍……望着干干净净的房间,还有我那冻僵了的小手,我发现自己并不是娇小姐,家务活其实我也能干。

  从那以后,我决定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再也不让妈妈帮我了,我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令人感动,就如同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让我感受到一份帮助,一份笑容,让每一个角落充满温情。

  暑假的一个傍晚,我和妈妈在广场上散步。突然,一辆从我面前飞驰而过的自行车摔倒了。接着,一个小男孩趴在地上发出了凄惨的喊叫声,我定睛一看,他的一只脚被夹在了自行车轮里,动弹不得,我猜想:“一定是他练习骑自行车时受伤了。”我心脏一紧,连忙跑上前准备扶起他。就在这时,围观的人都七嘴八舌的劝阻我别碰他,小心引火上身,给自己惹麻烦。怎么办呢?看着他无助的眼泪,我内心多想帮助他呀!我灵机一动,蹲下身子仔细观察他被卡住的脚,我发现鞋子尺寸比轮子间距要大,那是不是脚的尺寸更小呢?想到这儿,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缓慢而小心的脱掉了他的鞋子。一瞬间,小男孩的脚挣脱而出,周围人顿时发出一声声惊叹。

  虽然我帮助了一个陌生人,但是我觉得这件事十分有意义,它让我感受到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帮助别人。

  学校让我们每人在假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想:做点什么好呢?有了,就到四楼平台清扫垃圾吧。

  今天外面有点冷,风也很大。我带上了小扫把、小撮箕和小拖把,还有塑料袋和废筷子,来到了四楼平台。平台上真脏啊,到处都是垃圾。我先用小扫把把一些较小的废纸和垃圾扫到一起,又用小撮箕把垃圾撮起来,倒进了垃圾袋。然后用筷子把地上的小石子一个一个夹住,扔进了垃圾袋里。我又进到花坛里用筷子把垃圾一个个也夹进了垃圾袋。最后,只剩下地上的一摊湿泥巴了。眼尖的我发现了一把铁锹,于是我用铁锹一点一点地把泥巴铲起来,倒进了花坛里,四楼平台一下子变得干干净净了。

  看着干净、整洁的平台,我感觉到做一个乐于助人、勤劳、有爱心的人,内心里充满了愉悦。我也要在家里多帮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我一定可以做到。

  星期六的上午,阳光灿烂,我被阵阵欢快的鸟叫声吸引住了。我叫上几个好伙伴一起嬉戏。

  我们玩得正开心时,只听“呯”地一声,一群鸟儿被惊吓得四处乱飞。原来是一个大哥哥在用一把玩具枪打鸟儿。

  我们都很心疼小鸟,可是又束手无策。这时,我自告奋勇地走到大哥哥面前,说:“哥哥,求你不要再欺负小鸟了,有了它们,我们小区会更有生机,更加漂亮。”听了我的话,哥哥不好意思地走了。

  能够帮助小鸟,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小作者用充满童真的笔调描述了劝阻一位大哥哥打鸟儿的事,表达了小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语句表达清晰,如:“求你不要再欺负小鸟了,有了它们,我们小区会更有生机,更加漂亮。”体现了小作者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文章的开头提到“我被阵阵欢快的鸟叫声吸引住了”为下文劝阻打鸟做了铺垫。

  今天中午,我和妈妈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的食堂吃饭。吃完饭以后,我们走出了食堂,我看到门口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义卖献爱心,讲的是一个大学生,读了20年的书就生病了,而且是绝症,他还没有回报父母,回报社会,不想就这样离开人间,请大家都献点爱心,他会战胜病魔的。我想妈妈常说要做点的意义的事,就问妈妈讨了5元钱放入爱心箱里,旁边有两个大学生说:请签名。我在本子上写了我的姓名。妈妈走过来,还买了一个篮球,把钱放入爱心箱里。

  我想如果人人献出一点爱,那个大哥哥的病一定能治好。祝他早日康复!

  寒假里最有意义的事是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寒假里妈妈买了一辆自行车送给我。第一次妈妈扶着我慢慢地骑,我左摇右晃,这样差不多骑了5圈左右。妈妈渐渐松开了手,我慢慢的骑了出去,跌了一跤,我很害怕,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又爬起来, 不慌不忙地骑了起来。后来,我骑得越来越快,妈妈也松了手,我把妈妈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这样连续骑了4圈,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虽然累的满头大汗,但我的心是快乐的。

  今天我不但学会了骑自行车,还懂得了只要想去干这件事,就一定能够干好的。我以后要多运动,成为一个体育小健将,还要在学校里比赛,为班级增光。

  生活中,人们觉得有意义的事很多很多。有的人觉得看书很有意义,有人觉得看电视很有意义,有人觉得玩很有意义。还有的人觉得养宠物很有意义。而我觉得做好事很有意义,

  有一次课间我们在玩跳格子,突然我听到 ”嘭“的一声,我转头一看,原来是同班同学马俊泽摔倒了,我急忙跑过去把他扶到班里坐下,并问他:“你没事吧?”他回答:“我没事,谢谢你的关心。”

  还有一次我练完武术做公交车回家,车上很空,我挑了一个位置坐下来,过了几站我发现,上车的人比下车的人多,突然一位老奶奶映入我的眼帘,我连忙起身对老奶奶说:“奶奶我马上下车了,这位置您做。”老奶奶说:“谢谢你,小朋友!”其实我还要坐九站才能到我家,我是想让老奶奶坐!

  我还觉得看中国地图和看世界地图也很有意义,因为它不仅增添了地理知识开拓了视野,还让我知道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和路线。

  世界上人们觉得有意义的事很多很多,谁知道有多少种呢!等待着我们去寻找!

  【有意义的事作文】相关文章:

  有意义的事作文01-05

  有意义的事的小学作文02-16

  有意义的事优秀作文12-11

  暑假里有意义的事作文10-08

  有意义的事作文400字02-15

  寒假有意义的事作文范文02-22

  寻找有意义的事作文500字11-26

  暑假有意义的事作文(精选21篇)09-05

  国庆节有意义的事作文12-15

  暑假一件有意义的事作文09-28  一件有意义的事400字作文(通用30篇)

  你做过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呢?不妨跟小编来分享下你的故事哦,下面是中国人才网给大家整理的一件有意义的事400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走猪年迎鼠年,新的一年又到了。在红色的中国年里,我收到了800多元的红封包。

  年初六,我拿了30元的压岁钱,想上书店买两本作文书。经过小吃店,看见有许多人围成一堆,在议论着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我走到人堆里,挤上前。哦,原来是个小女孩,她穿着一条又脏又薄的黄色上衣,一条蓝色的裤子,上面有一大块一大块的补丁,这是怎样冷的天啊,可是她只穿了那么薄的衣服。小女孩一直低着头,她旁边是位憔悴的中年男子,女孩在地面上写了一段话:我的妈妈死了,爸爸不但失业了,而且眼睛又瞎了,爸爸没钱供哥哥读书,所以我也不能上学了,只好和爸爸在街头卖唱。哦,原来他们是父女。

  小女孩和她的爸爸弹着吉他,唱了一首歌,虽然不是很好听,但是许多人纷纷投钱给他们,就连小弟弟也向妈妈要了20元钱给了他们父女俩。

  我想:如果我把这买书的30元给这么困难可怜的他们,肯定比买书更有意义;虽然我的30元微不足道,但也能帮助到他们呀!我咬咬牙,把这30元轻轻地放在他们面前。他们无比感激,连周围的人也向我投来赞扬的眼光。

  走出人群,我感觉阳光更加灿烂了,我希望这30元钱,能够激起他们的努力,以后的人生会辉煌灿烂。

  我的童年就像五彩斑斓的梦,梦中记载了我一件件有意义的事,有令我难忘的,有令我开心的,也有令我后悔的。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最后一个单元时老师布置了一次体验"活动自己选一件自己觉得最有意义的事,可以当一回盲人·聋哑人·残疾人,还可以当一回老师,当一天家长。我觉得当一回老师是很有意义。

  星期六,我把邻居家的小伙伴叫到我家来,做我的学生,再找来一些书发给他们,再找来几条凳子,虽然我家没有黑板但还是有模有样的做起了老师。我咳嗽了几声,用清晰的语气说:我们今天学习宋代诗人程颢写的《春日偶成》,跟我读一遍‘云淡风清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新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我放下书,竟然看到他们竟然在自己玩自己的,并没有听我讲课,与是我对他们说:你们谁学得好我就请谁吃棒棒糖。话音刚落,他们个个坐得端端正正,一动也没动,认认真真的开始读了起来。

  经过一天的当老师的经历,我的努力总算没白费,他们不仅会读了,会把整首诗背下来了,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老师的辛苦。我要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老师。

  今天是礼拜天,窗外阳光明媚,小鸟叽叽喳喳地叫。好象在叫我快点起床,我伸了伸个懒腰,打了个哈欠,便起床了。

  奶奶叫我去买瓶香油,我高高兴兴下楼了。

  回来时,在楼下,我发现住在六楼的老奶奶买了一大堆东西,拿着很费劲,加上腿脚又不灵便。我二话没说,走上去帮老奶奶拿东西上六楼。老奶奶说:这怎么好呢,好重的。我虽然觉得有些重,但还是坚持着。

  到了六楼,我把东西还给老奶奶,嘘了一口气,甩了甩手。正要往回走时,老奶奶说:好孩子,谢谢你了。我听了,连忙说:没事的,这是我应该做的吗!

  我的心里乐滋滋的。

  做了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为别人着想,自己也会很快乐。

  我以后还要多做好事。

  星期天,爸爸和我以及他的几个同事去郊区游玩。我们坐在车子上,看见窗外有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高山,有一条条清澈透明的小河,真是青山绿水。还看见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树木,像保护我们的卫士,最后还看见了五彩斑斓的小花。

  车到目的地了,我们下去采梨子。刚到果园,我们就听见了清脆的鸟叫声,闻见了浓浓的梨香。梨子的形状可多了,大的、小的、椭圆的、圆的……我们采了一大筐的梨子放在车子里,然后去游乐园玩耍。

  我们刚踏进游乐园,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有刺激的水上神车、独木桥、吊环……其中,我最喜欢玩水上神车。我和几个小伙伴,一同来到神车上,用力推神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车推到了岸边。

  吃完午饭,我们要去爬山,上山的时候,大家都很活跃,不到半小时就登上了顶峰,我们看见了蔚蓝的太湖,湖水一碧如洗,景色非常好看。可是下山的时候却没这么容易了,面前一片大树,下山的路很窄,爸爸的同事好不容易找了一条小路,可又分不清是什么方向了,在这焦急万分的时候,爸爸根据太阳的方向分出了东南西北,帮助大家走出了山。我明白了做事要冷静,要有自信心,如果没有的话我们肯定走不出山的。

  这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暑假里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也是快乐的。开心的事儿就像天上的繁星,怎么数也数不清,密密麻麻的,就可以便一张网了。不过总会有一件事情是你怎么也忘不掉的,而且记忆犹新。

  不说别人,就说我自己!暑假里,我来到了奶奶家玩,虽然放牛、砍柴、钓鱼这些事足够让我留下印象,但我还是觉得划船要比这些难上上百倍。

  是的,我刚来到奶奶家就叫哥哥带我去坝上划船。哥哥拿了几块大泡沫就出发了……

  来到河边,绿幽幽的水让人看了就觉得十分害怕,不过很清澈,人影在水里显而易见。向远处望,是老坝,它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在那里坚守岗位。看完了景色,我们就要带着好心情上了船!哥哥给了我浆,让我先划,我鼓足了劲,手使劲的操纵着浆,果然船离开了岸边,却怎么也想不到,马上就要撞石头了,多亏哥哥鼎力相助才逃过此难……这时的我已经是筋疲力尽了,划不动浆了,哥哥见状,便一个劲地鼓励我:要相信自己,你一定是最棒的!听到这句话,我又重新拿起桨把船划到了岸上。

  下了船,我才知道做一件事是很不容易的,要迎难而上,才能成功!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听了这句话,我也开始喜欢上了看书。虽然都是课外书,但也让我学到了不少。

  牛顿曾经坐在苹果树下被苹果砸到了头。因此他证明了地球是又吸引力的。可是牛顿叔叔为什么不把古代会轻功的人是否真的有人会轻功的事也一起证明了呢?

  或许是我看得小说太多了,出现幻象了。

  昨天我拿着书去卫生间,边看边走。忘记了没开门,“砰!”的一声,我撞到了门上。我疼得捂着头上的包,但很快又沉醉在书中。

  打开了门,我慢悠悠地走进去。正想关门,一个“不明物体”飞速地从门上跳到了热水器上。我赶紧抬头,却只看见一条细细的尾巴。像是老鼠的尾巴,我惊叹“这年头,真是厉害。老鼠都会轻功!”说完,我又拿着书走出去继续看。

  回过神来又想,刚刚我去卫生间干什么来着?我拍拍脑袋,但还是没想出来。就没管了。等我刚坐下,屁股都没坐热。就听见沈芬芬的“河东狮吼”“王芯!我让你拿的东西呢?你拿到外太空去了,是不是?”我这才想起来我是去拿东西的。赶紧放下书,拿着东西屁颠屁颠地跑了过去。

  走到下面,她瞪了我一眼。我干笑了两声,放下东西迅速跑开,又去看书了

  暑假我正闲着,没事儿干。突然地上不知道从哪儿窜出一只猫,我吓了一跳!哦,原来是哆啦A梦。

  它焦急的说:“大雄出事了,我带他去月球上玩,遭遇了月球人袭击,他被抓走了。”

  我一听,立刻和他去了月球。在路上,我们遇到了月球人,他们召唤出神兽,我们的飞船承受不了陨石巨大的攻击,坠毁了。哆啦A梦气的拿出了绝技,他从口袋里拿出了一量足有十棵树体积的飞船前去救援。

  可月球人还不甘示弱,但飞船威力无比。到了月球,我和哆啦A梦一下子被月球人抓住了。押运到监狱,在那儿我们和大雄相遇了。

  我想出了一个主意,先让哆啦A梦拿出复制机,把钥匙复制一下。然后,放了所有的地球人,但月球守卫很多。月球国王就守在门口,干掉一波又来一波。

  我让哆啦A梦变出一艘小型飞机,把游客带去地球,只剩一人时,他们(指月球守卫)又进来向我们交战,突然人类大部队来了,月球只好让我们走了。

  原来每个国家都会发生斗争,但是总会有国家在背后支持你,迎来和平。

  小狗的脸两边是黄色的,鼻子尖儿是白色的,耳朵是咖啡色的,白色的身体上带着咖啡色的花,爪子是白色的,尾巴也是白色的。真是一只漂亮的小花狗!

  小狗喝水的时候,用粉红色的舌头舔着盘子里的水,舔得光光的。它上厕所的时候,先扒门,如果没人给它开门,它就在门口上厕所。

  小狗真有趣。它睡觉的时候,四肢伸得展展的,然后侧着身睡。它有时候还向我表演咬尾巴。每当客人来得时候,它就兴奋,有时还尿尿呢!有一次,我给小狗一粒花生米,它看见了,先闻了一下,然后退一步,再闻一下,又后退一步,然后把花生米滚来滚去,玩了会儿,最后才吃。

  小狗脾气真大。上午,我先把小狗的饭碗放到镜子跟前,它就到镜子前吃饭,它看见镜子里也有一只狗,还以为是小偷来偷饭,所以就对着镜子汪汪叫,把我肚子都笑疼了。

  我想给小花狗在家改善改善伙食,就出去买了几根火腿肠给它吃,它可高兴了,津津有味地吃起火腿肠来,一会儿就吃完了。

  尽管小花狗很顽皮,但是我仍然爱着我的小花狗,它是我的好伙伴

  说是今天去“摸”鱼,我听了十分好奇,我吃过鱼,也看到过钓鱼,就是没有“摸”过鱼。

  我们兴高采烈地走进百丰生态园,整整齐齐地排着队,我的心里充满了期盼,不一会张老师把我们带到了池塘边,站在池塘边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可爱的小鱼儿,太阳发出来的光照在池塘里一晃一晃的真好看,小鱼儿就像小明星一样,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欢快地游来游去,开心极了。

  我们终于可以开始摸鱼了,我先是用一只脚试探了一下水温,觉得水温很合适,就把两只脚放进了水里,这时一个黑色的鱼影向我游了过来,我的两只手好像失控了一样,忍不住去抓这条鱼,我的手向水里抓去,突然一条大鲫鱼出现在我手中,我随即紧紧抓住,把鱼拿出水面,我的心里特别高兴,我赶紧拿了一个蓝色的小水桶把大鲫鱼放了进去。

  接下来我们按照张老师教的方法去抓鱼:先把深水区的鱼赶到浅水区,在浅水区就能一抓一个准了。这样我们抓到了很多很多鱼,想想心里就开心。

  抓鱼虽然很辛苦,但我们收获了快乐!

  今天我们去七都进行实践活动。

  终于到了野炊课程了。我们找好位置开始准备起来。

  陈思嘉是我们这组的火夫。她不停地往火坑里放木柴,要把木柴推入火坑。第一个烧菜的是金奕琦,她把孜然牛肉倒入锅中,不停地翻炒着,不一会儿就出炉了。金奕瑶炒的是干锅球菜,她拿一大盘球菜倒进去,我问:“这么多?”她一笑,说:“等下就少了!”果然,最后只剩下一小盘了。轮到黄佳琪了,她把打好的蛋倒进锅中,左右翻炒,可原本金灿灿的鸡蛋变成了黑蛋,原来锅没洗干净呀!“快尝尝!”余依依端着豆芽炒香肠过来了,这真是色香味俱全啊!

  最惨的就是我了。轮到我时,我先把油倒入锅中,再倒入土豆。翻炒到变黄了后,我便倒入事先准备的清水,再盖上锅盖,闷土豆一会儿。过了一会儿,我打开锅盖一瞧,啊!不得了了!水怎么乌黑了?这土豆不能吃了。我仔细一研究,原来是锅子惹的祸呀!只可惜,我美味的土豆泡汤了!

  通过这次失败的教训,我明白了再炒菜前一定要把锅洗干净。

  今天我下午和爸爸一起去游泳,我和爸爸在游得过程中,爸爸让我划低的滑梯,我刚上去,就害怕的不得了,我一滑下去,就到了水里,我在水里,都上不来了,还是爸爸把我扶起来的,最后我就有点自信呢!

  我游了一会,爸爸让我去呢边玩一玩,我说:“不”爸爸就说:“你让我感到非常失望。”我就还是游我呢边的游泳池。

  妈妈就说:“你怎么不做高的滑梯呢!我说:“好吧”

  我就刚开始看了个小孩划,我就有点自信,滑了下去,我刚划了一会,我就害怕的不得了,划玩了以后,我很害怕,我们一家人就去逛民俗村了。

  我们先去了游戏城,有卡丁车,有风轮........奶奶就说,咱两做风轮吧,我说:“好呀,我和奶奶就去做了。做完了以后我爸爸就叫我去做卡丁车,我们刚坐上去就爸爸就开得猛的`很,我说:“慢点,爸爸不听,转到第四圈的时候,我就还说:“爸爸慢点”可是,还是不听我的,最后做完了以后,我就给妈说:“我手麻,妈妈”妈妈就给我揉了揉。我们就回家了。

  小时候,妈妈告诉我:“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一个叫高尔基的人说的。当时我的脑子里在想:书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用?

  我想这个问题。之后,我渐渐爱上了书,开始,我喜欢看故事书,图中的小狗逗得我哈哈大笑。后来,故事书过时了,小说便快速的卷到了我家,什么<冒险小虎队>,<福尔摩斯>,<淘气包马小跳>。都是我的最爱。每当我看了<福尔摩斯>后,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说:“厉害!“再后来我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香皂为什么是香的,人为什么要呼吸......

  现在,我上三年级了,我发觉我最喜欢看作文书。我家已经有5本了。每天,我都用半小时来看它。有时候,我居然不知不觉的看了一小时呢。我感到看作文书可以提高我的写作能力。每当我看完一篇后,就会十分高兴地说:“写得真好啊!“

  今天,我终于知道,书啊!你可以让人开阔眼界,增加新知识。

  读书确实真有趣啊!

  星期天,妈妈带我来到一片草地上,我在草地上玩的时候,看见一只蜜蜂在采蜜,而且蜜蜂找到蜜源的时候,他就会转个八字形的圈,这是为什么呢?

  妈妈给了我一本书《动物王国奥秘》,经过查阅,我终于知道了,当蜜源在距离蜂巢十至一百米以内时,大多数蜜蜂传递信息的方式就不再是单纯的“圆舞”,而是一边跳舞一边扇动着翅膀,转换着舞蹈的形式,从最初的圆圈形开始渐渐地,不再围绕蜂巢飞行,而是飞到一半时就会停止,并返回最开始进入的位置,在空中画出一个半月的形状。这时候的“圆舞"就变成了"镰刀舞",也被称之为“新月舞"。如果"侦查蜂”超出蜂巢100米以外的地方发现了蜜源的话,所跳的舞蹈形式则与之前更加不同而复杂,他们通常会通过摇摆自己的尾巴,在空中画出一个“8”字或"∝”字,这种舞蹈被称为“摇摆舞"“8字舞”或“∝字舞,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蜜蜂的舞蹈语言。

  蜜蜂可真是一个既神奇又美丽的生物啊!

  今天的作文课,只见讲台上放着纸船和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同学们疑惑不解:这些东西到底是干嘛的?老师笑盈盈地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实验,名叫烧纸船。”教师里突然沸腾了起来,同学们一个个都很兴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我不禁想,纸船可是普通的纸做的,怎么能烧呢?

  首先,老师的小助手把三脚架支好,再将一张石棉网轻轻地放在了三脚架上。然后在石棉网上放了一只普通的白色纸船,往纸船里加了一小部分水。最后小心翼翼地把酒精灯放在了黑色的三脚架上,准备工作就完成了。

  实验开始了,老师手拿打火机,把酒精灯给点燃了,然后轻轻地放到三脚架上面,火苗贪婪地舔着纸船底部,我真担心火苗会把纸船给烧成一堆灰烬。同学们的心都悬在了这张纸船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纸船,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过了一会,水仍然是冷的。又过了一会,水面升起了几丝水蒸气,这时水变热了,可纸船却完好无损。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船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而船里的水能吸收热量。所以达不到纸船燃烧的温度,纸船就烧不起来了。水牺牲了自己,保护了纸船。

  这个实验真有趣。它让我知道了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星期三下午,叶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课,题目叫做熟食和生食,而且在我们的抽屉里放了两块肉,一块是生的肉,一块是熟的肉,要我们拿出来,还要我们用手摸,闻,吃,我们一摸,熟的肉很油,生的肉没有油;我们去闻的时候,生的肉有一股腥味;我们去吃时,生的我们都不敢吃,熟的吃起来有点香,也很有嚼劲。

  在后来的半节课里,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怎样爆玉米花的课,老师给我们了一张记录表,让我们把玉米变成玉米花的过程,仔仔细细的写下来,老师要我们点燃酒精灯,并且把酒精灯放在三角架的下方。把铁碗放在三角架的上方,老师让我们把抽屉里面的勺子上的草莓味油和玉米放进铁碗里,我们仔细观察玉米时。

  突然,发现玉米有一道口子还有一点乳白色,过了两三分钟,我们去看的时候,闻起来有一股焦油味道了,而且也爆出来香扑扑的爆米花,还有几颗从铁碗里跳了出来,我们爆好了也就下课了,叶老师说:“你们每人都拿一点去吃吃。”有的人拿了一大把,还有的人用两只手去捧了一把,就跑到教室里。

  我回到教室里心里想:今天的科学课真是太有趣了。

  某一个星期六,我和妈妈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一家宠物店,我请求妈妈让我进去看一看,妈妈同意了。

  我发现有一只小猫咪特别可爱,可我不小心把手中的苏打水靠近它时,小猫咪居然伸出小爪子来抢,幸好我发现的早,赶紧把苏打水收了回来。我在心里想:“难道猫咪也爱喝苏打水吗?”于是我再次试着把苏打水往前一递,小猫咪又准备够苏打水,我又迅速的收了回来。后来,我又多次试着把苏打水往猫咪眼前放,每当小猫咪试图抢的时候,我就迅速的再把苏打水收回来。每当我收回来时,我嘴里还大大咧咧的说笑着:“不要抢朕的苏打水!”

  正当我逗猫咪逗得开心的时候,妈妈告诉我该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和妈妈谈论逗小猫咪的这件事,妈妈说“以后不准这样做,这样做看起来很好玩,但是有潜在的危险!今天因为你这样做了,所以回家我要给你一个大惊喜!”我问妈妈:“是什么大惊喜啊?”妈妈答道:“回家之后你就知道了!”

  回家了,我痛哭地喊道:“好痛啊!妈妈我知道错了还不行吗?啊!你轻点......”

  你们有过有趣的事吗?我有,学校组织春游,听到这个消息,全班人都高兴得击掌欢呼,我也高兴得跳了起来。

  第二天早晨,我就早早地起床,我收拾好东西,兴高采烈地跑到了学校,然后和同学们上了车,过了两个小时,终于到了,这美极了,都是小花小草,五颜六色的小花布满各处,美不胜收。我们来到了鸟林,我跑到孔雀身边,一直盯着孔雀让它开屏了,可是过了很久,这只孔雀还没有开屏,我的表情有些着急了,我又拉了几个同学,这个孔雀终于开屏了,每个同学看到都很惊讶,真美啊!孔雀身上每一片羽毛都展现在我们面前,每一片羽毛都像一只眼睛,美极了。

  接下来,我们坐了小火车,火车开得很慢,可以让我们慢慢观赏这些美丽的场景,火车一路开来,我看到了各种美丽的花,有红色的,有黄色的,还有蓝色的,各种颜色的小花,我在火车上跑来跑去,有趣极了。

  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同学们欣喜若狂,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各自都拿出了自己带的好吃的,有鸡肉,有巧克力,各种吃的应有尽有,有的同学决定把自己的吃的和别人的吃的一起分享受。

  这次春游有趣极了!

  我们中国的字是十分有趣的。不管说那一个字都有它的美妙之处。

  多么美妙的字呀?比如“愤”字,一个心恨不得用一把刀把所恨的人的宝贝用许许多多的草压住用土把它的宝贝埋在土的深处。所以就组成了愤,愤怒代表生气,生气表达恨它。这字美妙吧。还有许许多多的。“好”生孩子人们一般都生1至2个我说好,一个男一个女就可以了,男为子女为女和起来就变成好字。“合”字,合作才能成功,一个人用口说出来想跟谁合作如果没有口的话就不能成功合作所以就组成合字。“个”字,个就是一人,上面是个人下面是一所为一人,有一个个就表示一人一人许许多多就组成的个人。“自”字跟白有点相似一个人明白是一个人因为是人所以组成自己的自字。“朋”字,两个月所组成只有2个人才有可能成为朋友,这就朋字的含处。“太”字,很大字十分相似,太阳公公是多么的大呀。因为太阳晒下来的光很热会流汗所以比大多了一点,这就是太阳的太字的美妙之处。

  还有许许多多字有关字的含意呢。希望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的比我更多的。

  今天,在我们家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是什么事情呢?且听我从头说起。

  原来,今天我当上了“妈妈”,而我的妈妈则变成了我的“宝宝”。

  比如说吧,因为天气十分炎热,我们家天天都要开空调睡觉。可是妈妈呆在空调房里总觉得冷,还说个不停。于是,我便像妈妈一样给她全身上下严严实实地盖上毛毯,一边还温柔地说:“盖好,不要蹬掉,别冻感冒了。”过了一会儿,妈妈又会娇娇地说:“刚才是快要冻死了,()现在一盖毯子又要热死了。”而我就学着妈妈平时的语气说:“宝宝,太热的话就把毯子盖在肚子上,只要肚子不受凉就没事。”

  再比如说,每到吃饭时,我总是对着妈妈不停地唠叨:“宝宝,要多吃些排骨,才能变得聪明,才能长得高,长得壮。这样学习才会好,也不怕有人欺负你了。”而妈妈也总是用我平时的腔调愁眉苦脸地说:“哎,妈妈,我吃得够多了,让我少吃一块吧。”

  再比如说……

  爸爸在一旁看到我们这样,总是暗自偷乐说:“你们俩,妈妈不像妈妈,宝宝不像宝宝,真好玩。”

  去年暑假,我们全家一起去了菲律宾的长滩岛度假。我们住在离沙滩很近的宾馆,一出门就能看见一望无际的大海。

  度假的第二天,大家早早地起了床,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海滩边,然后坐上快艇,来到了浅海处,我们穿上救生衣,戴上潜水眼镜,开始了神奇的潜浮体验。我把头慢慢地探进海水里,只见还下各种生物呈现在我的眼前,有小丑鱼、热带鱼、珊瑚礁、海螺等各种海洋生物,美丽极了!

  五颜六色的小丑鱼,犹如调皮的小精灵在我周围游来游去,一点都不把我放在眼里,仿佛我就是它们中的一员;扁扁的热带鱼,摇摇晃晃地摆动着尾巴,像是在海里散步,可爱极了!我伸手想去抓一条,可它们又极快地游走了;珊瑚丛一簇簇地分布在海底各处,像一座座乳白色的小山;形状各异的大岩石黑漆漆地从海底一直伸到了海面上,偶尔可以看见几只圆圆的小海螺散落在它们周围,静静地躺着休息。

  我被这海底的神奇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就像是在梦里,这时,听见海面上传来的口哨声,那是提醒我们时间到了,要回艇上去了,我只能依依不舍地跟着其他同伴们一起回到了快艇。

  今天,我要和小明进行一场跑步比赛。

  我套上袜子,穿好运动鞋,整理了一下运动服来到了跑道上。我站在起跑线上,扭扭腰,甩甩手,疏松疏松筋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就等着裁判说开始了。

  “预备。”裁判大声喊道。我顿时紧张起来了,觉得脚有点僵硬了。我给自己打气,自言自语:“别紧张,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听了这句话,我觉得自己放松了许多,我重新摆好了预备动作,等待裁判下令。

  “开始!”裁判一声令下,我撒腿就跑。我拼命地来回摆动着手臂,大步大步地向前跑。到了中途,我的脸开始涨红了,腿也酸了。但我咬紧牙关,坚持向前跑着“不能输,我一定得赢!”我暗暗告诉自己。

  “加油!加油!”同学们大声喊道,加油声此起彼伏,听到了这些话,我又有了力量。我用眼角瞟了一下小明,他看上去比我还累,手也摆不动了,脚步也慢了,但他咬着牙坚持在跑。“我也不能落后。”我使尽全身的力气,憋足了气,迈开大步,冲向终点。

  “胜利啦!”同学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最终,我获得了胜利。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

  ……

  首先,通过读书,我认识了很多字,还有很多英语单词。我从五岁起就能自己独立看书,不用爹妈帮忙。现在我已经能独立地看很厚很厚的各类书了。还能读点英文小短文。

  其次,读书让我懂得了很多生活知识。比如《功夫熊猫》,里面写的熊猫,他非常刻苦地练功,最终打败了恶徒残豹,保护了和平谷。还有《丑小鸭》里的丑小鸭吧,她虽然长得丑,也不受任何打扰,努力长大,变成了高贵的鸟儿--天鹅。这些书里的故事教会我,人做事要刻苦,人在生活中要自信自强。

  最后,通过读书,我知道了很多科学知识。比如《法布尔昆虫记》,通过这本书,我了解了狼蛛的生活习性,圆网蛛如何织网,以及它们是怎样捕猎食物的。《宇宙》让我明白黑洞、风瀑洋是怎样形成的。

  当然,读书的好处还多着呢。古人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同学们,让我们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吧。

  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没有书就缺少知识,没有书生活就不丰富了,没有书,人类的一切就不会有这样的美好生活,书会给你带来乐趣,无穷无尽的乐趣。

  今天,我和妹妹去看小兔。因为小兔和我们熟悉了,一摇笼子,小兔马上用嘴使劲探出笼子,张着嘴巴,脖子伸得老长。妹妹马上去拿菜叶递给我,我想跟小兔子开个玩笑,就拿菜叶在空中晃晃,只见那小兔真是出了名的“大馋虫”也,它的脑袋一伸,也晃晃,想吃到菜叶。没想到一伸,就碰在铁笼上,差点撞出一个大包。妹妹哈哈大笑,我把菜叶左一摇,小兔也跟着往左一摇,我把菜叶右一摇,它也跟着往右,左一摇,右一摇……它累得头昏了,嘿!自己害自己,谁叫它那么贪吃,最后我也乏了,就顺手把菜叶搭在笼子上面不管了,可是那小兔并没有罢休,它的屁股左一摆,右一摆,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那片对它来说珍贵稀有的那片宝贝烂菜叶上,差一点就吃到菜叶了!它很紧张,又一伸够不着,又输了……终于把菜叶扯下来了,它“嚓嚓嚓嚓”心满意足地大口吃起来。吃完后,就舒服地躺在笼子里,小嘴还张着,好像说:“我乃天下第一聪明兔也。”我们傻傻地看着,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回屋。

  小兔真有趣!

  上学真有趣,上学不但可以认识新同学,也可以学到许多的知识,增加自己的智慧,所以我喜欢上学。

  在学校,老师教导我无穷尽的知识;同学和我在下课时一起聊天、玩游戏。老师在上课时教我们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例如:分享、懂感恩、有礼貌、守秩序、有礼貌……等,都是让我进步的最好方法。靖婷同学和我是好朋友,在下课时,我们一起点作业,同时也一起聊天、讨论功课。当我难过时,靖婷同学总是静静得听,听我诉说我的心声;当我快乐时,她总是说些笑话与我分享。除此之外,在学校有时也会发生许多趣事。记得有一次,在放学的时候,我和奕君同学一起走,在下楼梯的时候,突然感到背后有一阵风正下向我吹,回头一看,哇!靖婷同学什么时候站在我后面啊?看到靖婷同学和奕君同学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真是感到又气又好笑!

  上学真的很有趣,有些人认为上学非常无聊,但我却不认为,我觉得上学就像挖到大宝库样,每天都有新鲜事,只要我们认真的体会,才能知道是什么新鲜事。学习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所以我们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喔!

  小蚂蚁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打开窗户,灿烂的阳光照射了进来。我自言自语的说:“今天真是个好天气,好适合爬山。”于是,我邀请了我的好伙伴:小惠和小珍一起去爬山。似乎是白云在拉着我们,一会儿就到达山顶。我们找到了一块大石板,坐下来休息一会儿。一不小心,我踩到了一只蚂蚁,那只蚂蚁还挺大的。突然,一只大蚂蚁路过,然后,它又匆匆忙忙的走了。我心想:它怎么这样啊?自己的同伴受了伤,看都不看它一眼。喔?原来,那只大蚂蚁是去找更多的蚂蚁来。那些蚂蚁围在那只受伤的蚂蚁身边,,好像在说:“你还疼不疼啊?有没有好一点?”就在那一瞬间,那只受伤的蚂蚁一动不动了,可能是死了吧。

  其他蚂蚁也意识到那只蚂蚁死了,就一起把它抬回洞里去了。它们是多么友爱啊?过了一会儿,又有几十只小蚂蚁在抬一个死去的蟑螂,它们齐心协力,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就抬起来了,可是刚一走,又掉下来了。虽然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是它们并没有放弃。第三次,它们终于把大过自己好几倍的东西搬动了。小蚂蚁虽然在生活中很不起眼,但是它们的精神是伟大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家有一盏手影灯,它是我舅舅送给我的。

  手影灯的身体高高的,中间细上下粗,中间还套着个“金箍”闪闪发光。头顶除了另一个金箍,还有一个永来开关的红外线感应系统。只要打开底座下的开关,就可以开启红外感应系统了。只需用手在上面一挥,灯就亮。再一挥手,灯就灭了。还可以随意调节灯的亮度呢!你把手放在上面,不一会就回慢慢变暗,再慢慢变亮。是不是很方便?

  可是,就像老子说的“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这盏手影灯也有它的麻烦。如果开着红外感应器放在书架上,不仅会自己亮,还会导致系统死机,更严重的是,手影灯的充电过程需要一天半,电用完了,那就只能等了。

  记得又一次,家里停电了,我急得团团转,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忽然,我的目光定格在了手影灯身上。我用手在它的头顶上一挥,灯就发出明亮而又柔和的光线。我不禁感叹:”以后再也不用害怕停电了!“就这样,我度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晚上。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喜欢上手影灯了呢?

  今天,学校里书声琅琅,不过我们班的科学课可热闹了,一阵阵”哇“传了出来,让这科学课变得更加好玩了!

  老师走进了教室鞠躬向我们问好,接着他拿出了实验的物品,琳琅满目我们目不暇接,有”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老师先把酒精灯放到讲桌上,再把三脚架放在酒精灯上,再把石棉网放到三脚架上,嘴里还念到:”石棉网的作用就是受热均匀的,哪怕风把火焰吹斜了也不会影响蒸发的过程……“老师把火柴点燃,把酒精灯的火焰点燃,嘴里还念着:”千万记住不能拿点燃的酒精灯对火,如果有火焰在外燃,千万不要用水浇灭,要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老师把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将浓盐水慢慢倒入蒸发皿中,手拿着玻璃棒搅拌在蒸发皿中的浓盐水,说让我们等一会儿就可以看实验结果了!

  过了一会儿,蒸发皿里的浓盐水会变成什么呢,老师用钳子夹起蒸发皿一个个给我们看过来,看过的同学就发出了一声”哇“的声音,终于到我了,我一看,哇,竟然变成了他的原体——盐,我们都惊叹不已。

  今天这堂课使我受益匪浅!

  上次,我玩了一个很有趣的游戏。是面粉。若你不信,我讲给你听。

  上课了,老师的桌子上有面粉、盆子、水。看到这些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要做面,有的说要做面蛋糕,有的说要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

  老师进来了,说:”要仔细观察我的动作。“说完,老师用右手拎起面粉,伸出左手拿着面粉底部,慢慢地斜过去,把面粉倒进盆子里,面粉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娃娃落在盆子里,堆成一座雪山。老师把手插进雪山山顶,挖出一个大洞。老师把水倒进洞口,再用手从外到内翻一下,再倒入水,把面粉揉成一团,有些面粉像淘气的小孩跑出家玩。又重复动作,把碎块放近进去。老师把面粉拿出来揉成一条像龙一样长的面条,面条柔软又光滑,老师把这些切成二十多份,分给同学们说:下面是你们大显身手了,捏一个自己喜欢的形状,同学们有得捏的像兔子,有得像蜗牛……各式各样讲也讲不完。我捏了一个蛋糕的形状,它的外观即好看,又好吃。

  面粉多有趣啊!能捏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今天是周天,爸爸说要带我去溜冰,我很期待,平时都是看着人家潇洒地溜冰,羡慕极了。

  来到溜冰场,已经有好多人在玩了。看着他们轻快地滑来滑去,我也迫不及待地穿上溜冰鞋,和爸爸下了溜冰场。我刚一抬腿,“啊,这鞋真沉呀!”我喊了起来。爸爸笑了笑,说:“我先扶你走一圈!”“OK。”爸爸边扶着我走,边说溜冰的窍门:“身子要微微向前倾,两腿成八字形,重心一定要随着往前溜的那条腿移动……。”“知道了!知道了!”刚走了一圈,我就不耐烦了,推开爸爸,想大显身手。不料想,我一个跟头摔在了地上。费力地爬起来,我有些害怕了,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向前滑。爸爸在旁边不停地指导我的动作:“腿往外撇,别害怕……”渐渐地,我掌握了滑冰的要领,胆子越来越大,动作也熟练了许多。我一边滑着一边数数:“一、二、三、四……。”天哪!我好像要飞了起来!这种感觉真爽!

  溜冰真有趣,我下次还要继续溜。你是不是也很想试试呢?心动不如马上行动吧!

  【一件有意义的事400字作文】相关文章:

  一件有意义的事600字作文06-21

  一件有意义的事400字06-21

  一件有意义的事500字06-21

  记一件有意义的事400字06-21

  记一件有意义的事500字06-21

  寒假里一件有意义的事作文400字(精选11篇)03-05

  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400字(通用26篇)08-26

  暑假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通用34篇)07-28

  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500字(通用35篇)07-25


一件有意义的事400字作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寒假里一件有意义的事作文400字(精选11篇)03-05一件有意义的事400字作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一件有意义的事400字作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