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2-15 10:11:28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十篇

今天给各位分享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十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十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十篇

2、第十篇:收益与风险

3、关于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文模板合集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篇1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动因 “走出去”

  一、导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逐年扩大。《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表明,中国截至2010年末,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量)688.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1.7%,占全球总额的5.2%,排名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第五位,首次超过日本、英国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也远远地超过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出口面临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和国际竞争不断加剧的不利局面,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为我国拓展了经济发展的空间。对于个体企业而言更是意义重大,企业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达到寻求资源、技术、管理经验等目的,为我国企业自身的发展创造条件,也有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因此,了解我国对外投资的特点,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一变化趋势。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

  1.企业获取战略资源满足内在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等新兴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发展和规模扩张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很大问题当属资源的限制,而这些企业生产资源正好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投资目标国当地获得。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中国出口的不断扩大,中国还积极地参与到跨国投资活动中。这种资源寻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达到寻求稳定的供应链上游,突破资源瓶颈,避免外部冲击的影响的重要目的。在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选择上,跨国并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通过并购海外那些具有丰富经验和资源的机构,不但有利于我们国内企业获取资源,还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拓展国外的市场。当前我国的企业的发展缺乏后劲,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并购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2.符合我国在特定国际分工链条下的发展模式

  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是由其自身的比较优势决定的。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但是技术水平不高,因此多年来,中国主要是通过从事加工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来参与国际分工的。入世以来,尽管我国的对外贸易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始终处于低附加值生产环节,获得的利润很少。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企业逐渐失去了成本优势,加之本身所获利润很少,在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中,有些已经无法为继,面临倒闭的危险。面对这一非常不利的处境,企业内部必然产生了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换代的要求。同时,由于国家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三高企业逐步对外转移生产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3.企业风险控制和提升收益的需要

  我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出口企业多是通过代工和依靠香港转口贸易发展起来的,这就意味着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并没有拥有一个稳定且良好的外销渠道和网络,这大大增加了企业扩大投资、生产的风险。出口企业在面临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和扩大生产规模的内在要求时,在海外建立稳定的外销渠道和网络成为其当前的迫切需求。

  4.符合人民币升值和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

  危机总是伴随着机遇。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一方面面临着金融危机导致的美元走软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缩水的不利局面,但是另一方面,人民币的进一步升值也降低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本。应对外汇缩水的挑战,国家鼓励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实现财富保值增值,同时,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成本降低的机遇,企业有扩大“走出去”的规模的动力和需求,进一步加快国际扩张的步伐有利于企业对资源、技术、管理经验等的获得,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动力。

  5.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

  由于我国出口导向型政策的实施,经常项目长期处于很大的顺差,从理论上讲,经常项目顺差意味着对外投资净额在增加。但在中国,与理论不符的是,经常项目的顺差大部分转化成了国家的外汇储备,所以有了外汇储备的连年上涨,这也就意味着顺差并没有转化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从本质上讲,外汇储备增加也是一种国家层面的对外直接投资,但是这种国家替代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往往会产生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藏富于民”是国家外汇储备政策的一个趋势,在政策实践层面,中国已经在2008年内彻底取消了强制结售汇。同时,国家还加大了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体现在一方面,逐步降低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用汇约束,另一方面,也大大规范和简化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审批程序。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发展的动因主要来自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国内政策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三个方面。基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种种优点,国家应该鼓励企业“走出去”,但是这种鼓励也不是无节制的,对外直接投资也会导致本国资本外流,对于需要资金的发展中国家也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国家在了解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的基础上,应该合理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政策,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耀一,张冬.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及动因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05).

  [2]马光明.评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势增长、成因探析与趋势预测[J].国际贸易问题,2011(09).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篇2

  关键词:技术寻求型;FDI;影响因素

  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的到来,使技术在各生产要素中成为最为活跃和重要的因素。但是绝大多数技术创新以及成果产业化活动都发生在发达国家,并且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专利申请数量和被引用的次数仍居世界前列,这都表明我国企业距离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等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生产要素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世界范围内流动,这都迫切要求我国企业在垒球范围内配置和整合资源,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海尔、万向集团等中国企业纷纷通过海外建厂、跨国并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方式对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以此获取当地的技术资源,实现反向技术外溢,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从而实现技术赶超。与其他类型对外直接投资相比,这种以获取技术为目标的对外直接投资在投资动因、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区位和产业选择等方面存在着明显不同。自从Kogut和Chang(1991)开创性地对技术寻求型FDI研究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此类投资现象,然而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对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研究并不充分。因此本文从国家、产业和企业这三个层面出发,深入和全面的分析在我国企业技术寻求型FDI中存在的关键影响因素。

  一、国家层面

  1 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经济始终保持高速稳定发展速度,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培育出了一批如海尔、联想、万向集团等具有较强实力的民族企业。这些企业资金雄厚,融资渠道广泛,技术水平较高,拥有一批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实施技术寻求型FDI的前提条件。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正逐渐丧失比较优势,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开展技术寻求型FDI已成为解决产业升级过程中技术创新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此外,东道国经济波动也会对技术寻求型FDI产生重大影响。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正式爆发后,对国际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了强烈冲击,美国金融业、汽车业等主要产业也受到重创。一方面,美国政府为了保证国内的就业和生产,放宽外资进入限制,另一方面,部分美国企业面临着严重亏损的局面,资金链处于随时断裂的困境,导致其股票价格大幅降低,从而减少了外国投资者收购美国企业的成本,并扩大了外国投资者可选择范围。

  2 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的发展有利于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并能为我国企业技术寻求型FDI以及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资金保障。目前,我国金融服务发展相对滞后,政策法规体系并不完善,中小型民营企业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而且企业海外投资保险的覆盖范围较小,例如,在政策和利益的共同驱动下,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愿意为境外油气、工程承包和矿产资源等境外投资项目提供金融保险服务,然而对投资回收期长的技术寻求型FDI支持力度远远不够。

  3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自从1993年美国政府宣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以来,信息技术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跨国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方式。特别是在知识管理方面,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母公司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东道国子公司的运营,而且在知识平台的建立、知识(主要为显性知识)即时共事和快速传播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反向技术溢出在企业内外部的扩敞。

  4 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东道国良好的科技基础设施可以为反向技术溢出实现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大型的科学设施和综合型的研究基地,尤其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技术领先企业为基础的高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够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有效的基础性支撑,而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特别是活跃的技术市场,能够促进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从而有利于东道国技术创新的扩散。

  5 人力资本存量和技术差距

  Borenszten et al(1998)提出了吸收能力的门槛效应,认为技术差距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对技术溢出的吸收。林青和陈湛匀(2008)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投资国研发投入和高等教育水平超出东道国的多少决定了该国技术吸收能力的强弱,即是说,投资国超出东道国的研发和高等教育水平越多时,该国有较好的技术吸收能力,反向溢出效应就越明显。而当它的研发投入和高等教育低于东道国时,该国的技术吸收能力较差,反向溢出效应就越不显著。邹玉娟和陈漓高(2008)指出我国企业还处于自主创新能力较低的模仿学习阶段和过程之中,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还不是很强。人力资本存量和技术差距这2个指标反映了企业对反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的强弱,是对技术寻求型FDI有着关键影响的因素。

  6 政策法律法规

  2000年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并逐步出台了一系列的对外投资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对外投资,例如2002年10月,原外经贸部联合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了《境外投资联合年检暂行办法》,2004年国家发改委和中国进出口银行颁布的《关于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政策的通知》,2004年商务部了《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2005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扩大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商务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分别于2004年、2005年和2007年联合制订了《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一、二三),2007和2009年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了《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2009年商务部颁布了《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等。这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进一步放松了对境外投资项目审核的管制,简化了审批程序,规范了对外投资行为,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以及完善了对外投资的服务和监管体系。然而,我国政策的重点仍在于境外加工贸易领域,对技术寻求型FDI重视度不够,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投资项目审批程序仍就过于繁琐,海外保险体系并不完善,也没有统一的机构负责制定对外投资的政策和法规,正如邹玉娟、陈漓高(2008)所指出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还缺乏十分稳定的机制和政策支持服务系统,不能长期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此外,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逆向投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东道国的政治风险。例如我国企

  业收购美企,需要通过包括美国外国在美投资委员等多个部门的审查,在一些敏感性行业中我国资本的进入受到较大的限制。

  7 文化环境

  我国的儒家价值观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而西方国家的基督教价值观强调个人主义和自我价值实现。由于中西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那么如何很好地实施文化整合,已成为我国企业开展技术寻求型FDI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吴先明和糜军(2009)提到,跨国并购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整合的成效。其中,最为根本的是文化整合。在并购发达国家企业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由于其后发特征,在文化上往往处于弱势,而发达国家的老牌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文化认同度,加之国家之间存在的巨大文化差异,中国企业很难以自己的文化去整合对方的文化,而必须学习、吸收被并购企业文化中的有益成份,形成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

  8 汇率波动

  Froot和Stein(1991)首先提出“财富效应”,他们认为全球一体化的资本市场中信息是不完备的,外部融资的成本高于内部融资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当东道国的货币贬值时,外国投资者持有以本国货币表示的相对财富就会增加,资本成本降低,使外国投资者能够购买东道国资产占有优势。自从1994和2005年人民币汇率体制重大改革以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呈现为上升趋势,这有利于我国企业对美以并购方式开展直接投资。

  9 技术寻求型FDI影响因素的国际比较

  本文分别以人均国民收入、私人部门贷款占GDP比重、每千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每千名劳动力中研究人员数、R&D支出占GDP比重来表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服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存量和研发投入强度。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人力资本存量和基础研发领域差距过大,这都对我国企业技术寻求型FDI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企业层面

  1 企业治理结构

  清晰的产权关系、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能为企业开展技术寻求型FDI提供良好的组织和制度保障。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入,国内企业经营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治理结构正变得更加清晰。然而冯跃(2008)指出目前企业自身内部治理仍存在缺陷。企业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表现在企业组织结构安排、企业管理制度设计方面不能有效地激励经营者和各级员工达到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制约了技术寻求型FDI。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公司股权结构中国有成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存在较为深厚的政府背景时,在收购外国资产过程中就容易受到一些国外政治因素的影响,导致收购难度增加和周期延长,而且即使收购成功,也会由于涉及到国家安全因素,使新企业在争取东道国政府相关订单方面处于劣势。联想集团在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过程中对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做出了较大让步,包括承诺放弃部分美国政府客户名单等,而且联想集团将个人电脑总部部分转移到美国后,在获取美政府采购订单方面仍遇到较大困难,因为“外界将联想看作是一家国家控制的公司”,例如美国务院向联想集团采购办公电脑的计划就遭到了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的反对。

  2 国内市场销售规模

  吴彬和黄韬(1997)指出劣势企业进行FDI时,不仅要熟悉东道国市场运作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学习与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总体营销能力,从而形成一种追赶(国际)先进企业的态势,以保证在竞争中不会轻易“出局”,在东道国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而带来的损失(或机会损失)可以通过竞争能力的改善在母国(或第三国)更好地经营来弥补。由于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在管理和技术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海外投资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可能处于亏损状态。在此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实现反向技术溢出,提高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增加企业销售收入,补偿企业因实施技术寻求型FDI产生的投资亏损,但前提条件是需要企业在国内市场上达到一定的销售规模。

  3 与东道国企业互动程度

  Braconier,Ekholm和Knarvik(2001)认为跨国企业分支机构与东道国其他单位的互动程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从事研发活动科学家和工程师之间的互动很可能够促进技术知识的传播。杜群阳(2006)提出反向外溢的渠道一是母国企业可通过与东道国的技术领导者建立更紧密的地理联系,以降低投资者的生产成本,获得积极的外溢效应;二是母国企业可利用与东道国的产业联系,实现知识获取,以获得反向外溢。我国企业如果能与东道国当地企业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通过人员交流和培训、技术指导、合作开发、参加行业研讨会以及相关人员俱乐部和社团等方式学习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知识,那么就更能实现反向技术溢出。

  4 进入模式

  Kogut和Chang(1991)实证检验了1976-1987年日本制造业对美直接投资,并将日本企业进入模式分为新建、合资、合作形式,结果发现日本企业合资模式存在技术寻求动机。由于发达国家企业技术优势建立在大量隐性知识基础上,这些隐性知识可编码性差,需要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来进行学习。相比独资模式而言,显然合资模式能为此提供较多的学习机会,提高与当地企业面对面的交流互动程度。

  5 国际化经验

  如果企业在以往的国际化运营积累了大量经验,并培养出具有国际化经验的管理团队,那么就能帮助企业尽快熟悉东道国的法律法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并融入其中,特别是在跨国并购活动的管理整合、企业文化整合、销售体系整合、生产整合等过程中可以少走弯路,节约时间和资金投入,提高整合的效率。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从国家、产业和企业这三个层面来看,我国企业尚不完全具备实施技术寻求型FDI的条件,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本存量、研发投入、国际化经验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首先,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开展,同时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扶持国内企业对发达国家逆向投资,获取技术资源,帮助企业在“微笑曲线”中向高附加值领域突破,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篇3

  一、我国海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现实关系

  联合国贸发组织统计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1和表2。商务部统计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的因果检验结果见表3和表4。

  从表1中可知:在滞后3期,出口增长没有引起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变化的最小概率为0.07334,这表明以

  92.7%的概率可以保证出口增长带动对外直接投资;同时在滞后1―3期,对外直接投资在91%以上的概率带动出口的增长。因此,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变化与出口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从表2中可知: 滞后期分别为1―3期的出口增长没有引起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变化的最小概率为0.24343,这表明至多以75.66%的概率可以保证出口增长带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变化;同时在滞后1―3期,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能在91%以上的概率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因此,检验说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与出口增长之间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对外直接投资能促进出口的增长。

  从上述Granger检验可以得出结论:以联合国贸发组织统计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有互动的关系;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口贸易的增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口贸易之间没有互动关系。

  作为对比分析,下面以商务部的统计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继续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在表3中:检验结果无法说明我国出口增长和对直接投资流量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在表4中:检验结果无法说明我国出口增长和对直接投资存量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从上述检验可以得出结论;商务部批准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即没有互动关系;对外直接投资仅是进口贸易的因,即对外直接投资促进进口贸易的增长,而进口贸易没有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

  二、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现实关系原因分析

  商务部统计数据并未真实反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从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截止2002年底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超过375亿美元,远高于商务部统计的93.4亿美元。商务部(包括原外经贸部)的统计数据只反映了经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过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而未反映未经官方批准的投资。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统计显示:从1982年到2006年,“净误差与遗漏”高达1264.96亿美元,其中相当部分与非正规渠道资本外流有关。因为在一般情况下,造成误差与遗漏的主要原因是统计误差和资本外逃。在我国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绕过政府批准限制门槛的对外投资,包括直接投资。

  (一)出口贸易没有带动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的原因

  我国出口贸易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迅速增长的关键,特别是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投资,它通过“技术外溢”效应,促使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外商直接投资相比,规模非常小,据商务部统计,截止2004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5621.01亿美元,而对外直接投资累计449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仅为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8%。另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效益也不够理想。

  (二)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没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原因

  1、对外投资的主体是国有企业

  2、行政干预过多

  3、企业对外投资产业选择存在问题,使得投资对贸易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1)对外投资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世界各国跨国经营的实践来看,跨国投资的产业选择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发展。一般规律是:由初级产品产业向制造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英、美、日、韩等国对外投资结构都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据商务部统计,到2002年,我国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6000家对外投资企业,投资领域包括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疗卫生、旅游餐饮、资讯服务等。按照投资额统计,第一产业约占20%,第二产业约占15%,第三产业约占65%,其中在第三产业中,贸易型投资项目占绝大比重。

  (2)对外投资产业对国内相关产业成长的波及效应不明显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篇4

  【关键词】直接对外投资 区位选择 选择因素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发展,各国正加入到全球化浪潮中,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资本流通的飞速增长令这一状况加深,世界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鼓励本国企业积极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并分享对外直接投资为本国带来的利益。

  企业作为投资的主体,在惊醒跨国经营的活动中,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在于投资的区位选择。投资区位选择的是否合适对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投资区位的选择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决策,不是纯粹的单向考虑被投资国的区位因素和单向考察投资企业对区位选择的影响和作用,而是把比较优势做为分析模式,综合考虑投资企业自身因素和投资区位因素,着重分析被投资国的区位特征和投资企业主体的特征之间的契合度,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因素和充分利用被投资国的区位优势,进而获得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成功。将企业的优势因素和区位比较优势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且充分利用政府的积极政策,是实现最优区位选择的关键。区位选择是投资企业的内在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一、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作为动态外生变量的区位优势,是投资主体通过外界的寻求获得的,投资企业无法通过自身去创造的。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可以通过投资对象的战略环境和投资主体的战略动机两层面来分析:

  (一)投资对象的战略环境

  被投资国的战略环境是投资主体的首要考虑因素。战略环境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也包含经济和创新能力以及劳动力成本等新兴因素。

  被投资国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直接投资导向,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影响到企业投资的正面效应;反之则表明区位内部人、物、信息流的载体的容量比较小,整体的功能比较差,投资效益比较低并且所能获取的生产要素的选择性也比较小。产业的集聚因素已经逐渐变成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的关键动力。一个企业竞争的优势的重要来源就是产业集聚。企业的聚集对于降低生产成本和塑造区域弹性分工体系来讲非常有利,最终形成知识创新的外部性。以我国为例,东部沿海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远远的大于中西部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吸引力。此外,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长江三角地区在吸引外资的总量、渠道和投资方式以及产业结构均远远的比其他地区更胜一筹。这要究其原因,无外乎是长江三角地区比其他地区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工业基础和比较高的劳动力水平一级政府的政策支持等要素,并且这个地区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聚集,尤其是制造业的聚集,这就更加是有利优势。

  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直接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明确的地域及产业分布,创新能力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的影响因素对区位选择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地区吸引外资的能力远优于其他在这些方面相对较弱的地区。

  政策作为最传统的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在逐渐的减弱,产业集聚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因素的作用在近些年一直逐步上升。成本驱动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的较为明显的特征,而全球战略则是以规模经济、集聚经济和人力资本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来作为最终目标的,目前,尚不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支配因素。

  (二)投资主体的战略动机

  获取利润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动因。但是在实际进行中区位选择时,廉价劳动力、越过壁垒、占领市场、强化核心能力等直接决定了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时的区位选择,在选择是都会首先考虑那些能满足这些动机的区位开展投资活动。企业在进行选择决策时一般采用能够实现以上目的的区位作为适合的选择。

  一个企业的战略目标直接影响着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的选择。如果该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开辟国际市场,则要选择市场基础设施和信息渠道以及销售渠道畅通并且进入障碍少和市场容量相对较大又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区位;如果该企业对外投资方面的战略目标是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就应选择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比较高、管理水平较为领先的区位;如果该企业对外投资的战略目标是在开发和利用国外资源方面,则需要选择资源丰富和运输条件相对便利的区位。

  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时对于区位的选择来说,应首要考虑被投资区位是否会对企业发挥自身竞争优势有利来作为选择标准。企业拥有的竞争优势必须要能够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这些可能是绝对的垄断优势或者所有权的优势。因此,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应当在充分衡量自身竞争优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目标来进行区位的选择。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的现状与特点

  (一)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区位分布

  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相对来讲在亚洲地区的覆盖率最高,占被投资国的80%以上,在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集中在亚洲的达到了62.6%,其中主要在中国的香港和澳门以及韩国等国家(地区);其次是拉丁美洲占18.5%,再就是非洲占5.9% ,欧洲占5.8%。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同样主要集中在亚洲,截至2008年底,我国在亚洲地区的投资存量就达到了792.2亿美元,达到总数的67.2%,据最近统计数据表明,对拉丁美洲的投资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除亚洲以外的第二大主要投资市场。

  2011年底,中国的13500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共分布在全球的177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活动的覆盖率为72.8%。对亚洲和非洲的投资覆盖率最高,分别达到了90%和81.4%。从境外企业的区位分布来看,中国在亚洲地区设立的境外企业数量超过6800家,在欧洲地区设立的境外企业近2100家,在非洲地区设立的境外企业数量为1600家在北美地区则是1400多家,拉丁美洲700家,大洋洲地区400多家。

  区位理论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区位分布规律的学说,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的理论主要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组成部分,但这两个部分的选择方式却有很大的不同,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区位选择理论主要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活动的区位选择理论则主要包括:“早半拍”原则、综合动因假说等。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区位分布特点

  1.渐进特征

  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在初级阶段, 多选择周边在国家与地区进行投资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对外直接投资的人才,从而达到降低各方面的风险的目的,然后再对拉美、非洲及欧美等距离较远的国家进行投资活动。这一点在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中表现得极为显著。

  2.产业特征

  我国的资源开发型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主要聚集在非洲、拉美等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与地区。就如中信投资了一亿多美元在多方合资合营的澳大利亚波特兰铝厂。 加工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非洲、东南亚和拉美等地。如海尔和科龙等企业已经在美国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建立了基地来做研发活动。金融和保险类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了欧美等发达国家。

  3.价值链特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迅速成长起了一批大型的企业和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均已经制定了全球化的战略发展目标,配置了全球范围各环节的价值链。它们通常把研发基地或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地设立在发达国家,而销售环节则设立在目标市场或在中国香港设立销售中心,加工装配地则设在内地或者其他发展中国家。举例来说,联想在硅谷、中国香港、深圳、北京均设有研究开发以及生产中心,各中心的分工不相同:情报信息站放在硅谷,实时对世界最大电脑市场的技术商业动态进行监控;中国香港则承担着主机板的开发和试产;深圳则是辅助香港,承担主机板的生产,这主要是为了达到降低人员开支的目的;销售的环节中,在北京设立联想的国内销售网络,香港设立联想的国际销售网络,并且联想企业已经在全球的14个国家建立了25个子公司, 形成相当大规模的销售网络。

  三、我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区位的分布过于集中

  目前过分集中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投资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弊端:

  1.不利于我国的企业发挥自身的优势

  举例来说,我国企业的适用技术、中等技术和某些进入成熟期的产品,仅在发展中国家占有一定优势,在发达国家则相反。

  2.投资的成本高而效益相对较低

  在被投资的热点市场和热点项目中出现为争夺某一项目的恶性竞争现象,这都大大不利于对外直接投资发展。

  3.不利于全球布局的企业价值链的发展

  投资地区相对集中的这一特点,增加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影响到整个地区经济形势。

  (二)多数投资投向避税港(地)

  我国很多企业的对外投资集中在中国香港,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等避税港。中国香港、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在2003―2008年期间,基本都是投资前三位的热点国家(或地区),例如在2005年开曼群岛,有81%的投资流量集中在了中国香港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等避税地,并且实际数据远比这些要高。对外直接投资过度集中在这些地方,会产生一些假象,即投资企业重新返回到国内进行投资和国内资金非法转移到海外,这样大大减少了我国的税收的收入, 导致我国企业的不平等竞争,同时也会使我国企业高涨海外投资的假象,不过这些国家和地区迫于来自国际的压力,相继通过了修改公司注册法的议案,以为减少这种类型的企业投资。

  (三)区位选择信息方面的缺失和服务方面的缺位

  许多我国的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区域选择的时侯,并没有完全考虑到被投资国的投资环境,没有深入的考察被投资国的市场,并且没得到政府与社会中介机构提供的法律及政策方面的服务,所以不完全了解被投资国的国情。

  (四)没有充分利用地区整合效应

  据统计,中国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亚太经合组织以及欧盟等地区的投资额较大较稳定,2009年年末时,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面积已经覆盖到了全球27 个欧盟成员国,在东盟投资了29.66美元,占了对欧洲总投资流量的5.3%,相比较而言在拉丁美洲一体化、西非等国共同体以及安第斯集团等地区的投资流量较少,覆盖范围不多,投资比较不稳定,2007 年时对拉丁美洲的投资量同比下降了42.1%,而且投资流量主要集中在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等避税区。寻求以市场为目标的企业在非关税壁垒以及关税壁垒趋势的不断增长下就要对一体化地区进行更为长远的规划。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十报告提出,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笔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选择取决于区位因素和企业因素决定,企业因素与区位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全部或部分我国的企业的关键因素与投资区位的因素之间的联系共同决定了这些企业的投资活动的区位选择 ,由此一来,要构建影响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的选择的综合因素与企业各因素之间既是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关系,影响着投资区位的选择和对投资主体吸引力的大小,因此企业进行投资区位的选择时须详认真分析。只有区位因素在各方面均能满足投资企业的要求才能够成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优选地点 。

  参考文献

  [1] 林本喜,鲍曼君.福建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思考[J].发展研究.

  [2] 詹小颖,曹垂龙.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篇5

  Abstrac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main trend of the world'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motivating for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multinational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nterprises must fully consider the location choice factors when they invest in foreign areas. In this paper, the two variable factors, the location of the host country and corporate identity, are provided to analyze enterprises behaviors in FDI's location selection. The paper has also given certain suggestions in the end.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FDI);区位选择;影响因素

  Key word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location selection;factors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138-03

  作者简介:周娴(1989-),女,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0 引言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掀起了新一波对外直接投资的高潮。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的经营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对外直接投资在发展中国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获取境外战略资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FDI理论,最早与之相关的是海默提出的垄断优势论[1],此后,学者们对跨国公司FDI行为做出了多种解释,研究的视角也逐渐深入。本文从区位选择的外因和内因,及东道国区位和企业自身特性两个方面,考虑企业在直接对外投资中受到的影响,并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展望。

  1 对外直接投资的概念

  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以下简称 FDI),即国际直接投资,也即外国直接投资。根据不同角度的主体界定,称呼不同。

  目前对对外投资的定义并不统一。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指:“在投资者以外的经济(国家)所经营的企业中拥有持续收益的一种投资,其目的在于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有效的发言权。”[2]UNCTAD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定义则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地区)的居民实体(对外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在其本国(地区)以外的另一国的企业(外国直接投资企业、分支企业或国外分支机构)中建立长期关系,享有持久利益,并对之进行控制的投资。”[3]

  2 对外直接投资的分类

  尽管直接投资从总体上是跨国公司以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投资行为,但从跨国公司的具体动机和对东道国区位优势的利用差异方面,可对直接投资进行若干分类,本文采用学者邓宁的分类。

  邓宁研究了67个国家在1967-1978年间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邓宁根据区位优势对跨国公司选址的影响和跨国公司战略目标的不同,将直接投资划分为6大类[4],具体见表1所示。

  3 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3.1 外因:东道国区位因素 最先认为区位会影响FDI选择的是Dunnig[4]。通常人们将某一事物所处或所发生的地点叫做区位[5]。不同的地区,其资源、要素和市场是不同的,企业FDI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比较在哪些地区,企业能够迅速获取东道国的资源和要素,赢得东道国的制度和战略支持,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当一个企业经过分析,判断自己能在东道国的外部环境下,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要素,发挥自身优势时,企业会选择在该地直接投资。同时,东道国的区位因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东道国的区位因素具有动态性,需要FDI不断地调整去应对。具体影响企业FDI区位选择的东道国区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 市场规模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规模的大小以及竞争性已成为衡量产品投资规模的重要指标[4],因此,其作为反映经济活动能力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必然是FDI区位分布的关键性考量指标。具体来说,市场规模的扩大可以帮助企业接近要素市场以及消费者,大量减少运输成本,这种市场规模大的地区便能实现聚集规模经济的效益最大化。另外,在市场寻求型FDI中,为了增强区位优势,提高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乃至产业的长远发展,扩大市场规模同样是重要的解决路径。因此,在进行东道国区位因素评估时,该国的市场规模以及潜在规模是考评体系的重要指标。

  3.1.2 基础设施 投资发展与交通、通讯、能源供应等基础设施状况息息相关。所以,在考虑企业FDI选择区位的时候,基础设施也是关键的一环。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考虑的基础设施主要是影响其生产、经营、销售、决策的因素。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增强集聚经济[6],从而增加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

  3.1.3 政府政策 东道国的外资政策是该国对外资所持态度的直接体现。东道国对外国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如东道国的土地和税收优惠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资本利润率。易琳在2006年研究发现东道国法律规范程度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最强,其次是东道国黑色市场交易和工资政策,而东道国贸易政策和对外资的态度影响最弱[7]。而近年来在发展中国家,公共政策对投资项目地区选择的影响日益重要,实行分散化政策,建立各种科学园区与产业园区等。东道主国对外资有诸多优惠政策的同时,也有诸多限制,因此合理对东道国政府政策进行评估,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区位选择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3.1.4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包括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力的素质两方面。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FDI对廉价劳动力市场的追求导致了FDI企业的东道国区位选择,这一现象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8]。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企业迫于成本的压力,在东道国当地建立研发和设计中心,这些企业在FDI过程中不再追求廉价的劳动力,而是转向了东道国的科技竞争力。因此,这类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时,更倾向于选择居民受教育水平高,研发技术人员占人口比例较多的国家进行投资。

  3.1.5 集聚因素 波特认为,集群是某一领域内地域上接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集团和关联的组织[7]。集聚因素是影响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区位选择的重要指标。新的投资者趋向于接近已有的投资者。很多企业因为考虑到集聚带来的好处:低风险优势、低成本优势、外部经济优势,纷纷结成战略联盟或产业集群,通过共赢的方式,实现效益和效率。在那些比较发达的的东道国地区,市场规模大,消费需求大,对跨国产品和服务的接受性强因此,很多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选择在这些地区集聚,形成集群或产业园区。

  3.2 企业内在特性因素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主体是企业自身,负责企业对外投资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因此,除了东道国区位因素之外,FDI企业的内在特性也关系着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选择。所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时要了解自身特性,包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FDI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和规模,以及FDI企业的战略。

  3.2.1 FDI企业投资动因 在过去的研究与实践中,关于企业FDI的动因探讨主要聚焦于寻求市场、寻求资源、寻求低成本、寻求技术与效益与寻求全球化发展这几大方面。其中,市场寻求型FDI基于其特有的需求,在寻找投资区位时,他们的选取标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容量是否足够大以满足规模经济效益要求,二则是要关注具有较强购买能力的发达国家。此外,寻求资源型FDI的动因往往会把考量重点放在如何更便于获取生产要素的问题上。而对于那些以获取先进技术水平为目的FDI在选取投资区位时,他们会着重考察该地区是否具备先进的技术水平以实现他们的生产需求,其技术发展的层次相比其他地区是否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3.2.2 企业规模与国际化程度 企业规模和国际化程度是影响企业FDI的内在特性因素,一方面不同规模的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同;规模较大的企业相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更能够抵御风险,因此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对风险的偏好有更强的趋势。另一方面,之前有相关国际化经验的企业因为自身阅历的丰富,在对外投资区位选择的过程中主动性也就更强,之前的经验使它们做出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机会也越大,对外投资区位选择的范围也越广。

  3.2.3 企业战略 战略决定结构,企业的全球化进程,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由多国化向全球化或跨国化的演进,随着企业全球化战略的实施和调整,其FDI区位选择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范围覆盖更广,或是聚集更明显,形成网络或战略集群,为企业战略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论

  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上,主要受到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外因是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东道国所在地的区位因素,包括市场规模、基础设施、政府政策、人力资源和集聚因素几个维度。内因则是FDI企业的内在特性,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动因、企业规模与国际化程度和企业战略三个维度。因此,企业在考虑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内外因素,才能在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本实现利益,增强核心竞争力[9]。

  企业的FDI的区位选择应注意:

  第一,企业FDI区位的选择是一项多维目标的复杂性决策,要以系统的思维来看待,将FDI区位的选择看作一个整体来决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布局,因此企业在FDI区位选择时必须经过慎重考虑。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内因和外因在具体企业中的重要程度不一样,有的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时更看重东道国的区位因素,而另一些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时看重的是企业内部的特性,所以对于FDI区位的选择要综合上述内外因素,整体地看待FDI的区位选择。

  第二,企业FDI的过程中受到的内外因素的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东道国区位因素还是企业的内部特性,都会随着环境和组织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时点上这些因素的作用力大小不同,因此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时需要慎重考虑,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尽可能深入地考虑内外因素的平衡。

  第三,企业FDI区位的选择具有动态性,随着外因和内因的不同变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也要随之调整。因此,企业必须以动态决策的眼光,权变地考虑这两者的影响,同时,有必要注意到东道国区位因素和企业因素两者的交互影响,在综合两大因素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行区位选择决策。

  参考文献:

  [1]Hymer. S.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 A Study of Direct Investment [M]. Cambridge: MIT Press, 1976.

  [2]厉以宁,曹凤歧.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3]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5[R]. New York and Geneva: UN Publication, 2005.

  [4]Dunning J. Location an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 Neglected Factor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Studies,1998,29(1):45-66.

  [5]苏重基.现代企业区位选择与布局 [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6]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7]易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制度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06.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篇6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股权参与;工业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09-0022-06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就业是我国的政策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对我国就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界对此作了大量研究。

  从理论上看,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就业创造效应,即外商直接投资为东道国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就业人数。就业创造效应包括直接创造效应和间接创造效应。直接创造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弥补了东道国的资本缺口,作为资本要素按一定比例吸纳劳动力的情况;间接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带动东道国相关产业其他企业的发展,从而间接地增加就业的情况。其次是就业替代效应,指外商直接投资减少东道国的就业机会,降低就业人数的情况。就业替代效应主要指间接效应,即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挤出东道国资本、技术溢出等对东道国就业产生负向影响的情况。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的最终影响不确定,取决于就业创造效应和就业替代效应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实证上看,由于研究视角、方法等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大相径庭。一些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了我国的就业:蔡叻、王德文(2004)在人力资本框架下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增加我国就业、促进培育劳动力市场以及人力资本积累具有积极意义;王燕飞、曾国平(2006)研究发现外商投资促进了我国第二产业的就业,但对第三产业的就业影响不足;Sune Karlsson(2009)等利用我国企业的微观数据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增长具有正向的直接效应,而且其可能通过技术溢出而对国内民营企业的就业产生正向的间接效应。而另外一些研究则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减少了我国的就业:黄华民(2000)以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居民储蓄作为自变量表示资本形成的不同途径,以就业人数作为因变量回归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一、第二产业的就业产生了负向效应,而对第二产业的就业则没有产生显著的效应。竺彩华、胡再勇(2007)利用联立方程组实证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产生了负向的效应。

  我国工业企业一直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去向。本文根据我国工业企业的股权参与情况,将全部工业企业和工业企业的两大分类即政府所有工业企业、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作为分析对象,建立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模型,利用2000年至2007年我国各地区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外商对全部工业企业和政府所有工业企业、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直接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

  二、我国工业企业外商直接投资、就业的基本分析

  2000年以来,我国工业企业在股权参与、企业效率、吸纳就业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从全部工业企业来看,我国工业企业迅速发展,2007年实际产值比2000年增长了三倍多;外商资本在实收资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20.29%上升到27.26%,吸纳的就业人数除2001年和2002年略有下降外,从2000年的5559.36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7875.21万人。

  其次,从政府所有工业企业来看,其实际产值增长较快,但在全部工业企业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47.34%下降至2007年的29.54%;外商资本在实收资本中所占的比例较低,而且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5.94%降至2007年的4.57%;政府所有工业企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也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全部工业企业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从2000年的53.88%降至2007年的22.13%,这主要是政府所有工业企业近年来裁减大量冗余人员、提高效率的结果。

  最后,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地位明显上升,其实际产值在8年期间增长了四倍多,在全部工业企业实际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也有所上升,从2000年的27.39%升至2007年的31.50%;实收资本中外商资本所占的比例明显提高,从2000年的67.68%增至2007年的75.22%;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所吸纳的就业人数大幅增加,从2000年的852.96万人大幅增加到2008年的2353.04万人,在全部工业企业就业人数中的比例提高了近15个百分点。这说明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在接纳政府所有企业裁减的冗余人员及农业部门转出的剩余劳动力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外商对我国工业企业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下建立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模型,分析外商对我国工业企业直接投资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效应。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借助Eviews6.0软件,用Cross Section SUR方法对上述变截矩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其结果如表2所示。

  在模型估计时以数据序列替代数据序列。

  (一)估计结果基本分析

  表2显示,模型中除ri以外解释变量的系数至少在10%的置信区间内是显著的,拟合优度较高,调整R2均在0.8以上,而且各方程三个分组的估计均在1%的置信区间内通过回归显著性F检验和固定效应F检验。

  本文的模拟结果中,Lnwt和rt的系数符号和理论预期不同。首先是rt的系数符号。rt表示实际利率,反映资本成本。从理论上看,资本成本和投资应具有负向关系,而实证结果显示,全部工业企业和政府所有工业企业的rt对国内投资不具有统计意义的影响,而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rt则对国内投资具有正向影响。其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由于我国信用评级机制不健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及利率水平受非市场因素影响显著,并非完全由项目的发展前景、企业的信用等级等决定,而政府在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流向大型项目、形象项目的贷款,大多离不开政府的行政干预;另一方面,企业的投资有很大的盲目性,存在跟风投资的现象,重复投资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利率在调整国内投资上的无效性。

  其次是LnWt的系数符号。从理论上看,在劳动

  要素供给冗余,工资外生于劳动供给,且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y小于1的约束条件下,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目标来决定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当工资水平提高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其可以资本来替代部分劳动,因此,工资应该具有负向的就业效应。而实证结果则显示,全部工业企业和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工资具有正向的就业效应,政府所有工业企业的工资具有负向的就业效应。笔者认为,全部工业企业和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工资具有正的就业效应,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我国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对劳动力存在刚性需求;而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市场不成熟、户籍制度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另外,各地方政府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外生推动了工资水平的上涨。而政府所有工业企业的工资具有较高的负向就业效应,主要是由于我国政府所有企业大多具有一定垄断性,利润率较高,员工的工资也较高,但同时企业又必须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严格控制人员编制而导致的,并非企业自主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导向下,根据市场工资水平调整就业的结果。

  综上分析,模型通过主要统计检验,虽然出现部分变量的系数符号和理论预期不同的情况,但符合我国经济实际情况,因此模型的估计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以下根据模型估计结果,分析外商对我国工业企业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

  1,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外商对我国工业企业的直接投资具有正向的直接就业效应。从全部工业企业和政府工业企业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大幅度小于国内投资的就业效应。全部工业企业的外商资本每增加1%,就业将增加0.046%,而国内投资每增加1%,就业将增加0.58%;政府所有工业企业的外商资本每增加1%,就业将增加0.014%,而国内投资每增加1%,就业将增加0.380%。这和王剑、张会清(2005)用我国全国时间序列做出的结果一致。从外商工业企业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大幅度高于国内投资的就业效应。外商投资工业的外商资本每增加1%,就业将增加0.696%,而国内投资每增加1%,就业将增加0.024%。

  比较三组工业企业投资的就业效应可以看出,政府所有工业企业投资,不论是外商投资还是国内投资,其就业效应明显低于全部工业企业和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中投资的就业效应。其可能的原因是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转型,基本上退出一些较为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而集中控制一些关系国计民生战略性产业,同时引进先进技术,裁减冗余人员,提高效率。

  2,外商直接投资的间接就业效应。首先,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拉动效应,从而间接影响就业。从全部工业企业的估计结果来看,全部工业企业中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具有挤出效应;而从两个分组的估计结果来看,政府所有工业企业中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具有拉动效应,而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中的外商直接投资则对国内投资具有挤出效应。这说明我国不断开放外商投资领域,外商对非政府所有工业企业的股权参与具有较高的自由度,而且对本国投资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但仍有一些限制外商投资的领域,而这些领域又大多由政府所有企业垄断,并设定严格的条件限制外商对这些企业的股权参与,使得外商对政府所有企业的股权参与不但没有挤出国内投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国内投资。

  其次,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技术溢出影响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从而间接影响工业企业所吸纳的就业。实证结果显示,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对就业有明显的负向效应,全部工业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就业的负向影响最大,其次是政府所有工业企业,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就业的影响最小。

  而外商直接投资对不同股权参与工业企业的技术效应有所不同,外商直接投资对全部工业企业、政府所有工业企业产生明显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且对政府所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大于对全部工业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对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则不产生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其可能的原因是,本文用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作为技术水平的侧度指标,衡量一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全部工业企业和政府所有工业企业、外商直接投资工业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于全部工业企业而言,该地区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市场竞争和示范效应对其产生了技术溢出,整体上提高了工业企业的效率;对于政府所有工业企业而言,其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示范效应、提高企业效率的同时,由于所处的行业或提供的产品具有一定垄断性,外商投资企业不能通过市场竞争窃取市场份额(Brian J.Aitken&Ann E.Harrison,1999)来挤出政府所有工业企业。而对于外商投资工业企业而言,其技术和管理水平一般都较为先进,而且相互之间产品的替代性较高,同一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导致企业尤其是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之间过度竞争,反而降低了企业效率。

  因此,在外商直接投资的间接就业效应方面,从全部工业企业来看,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对工业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间接对就业产生了负向影响;从两个不同分组来看,外商对政府所有工业企业的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具有拉动效应,从而对就业产生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不产生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从而对就业不产生显著的影响。

  五、结论及启示

  本文建立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模型,利用我国全部工业企业、政府所有工业企业、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外商对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直接投资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效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及启示:

  第一,外商对我国工业企业的直接投资具有正向的直接就业效应,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中外商资本的直接就业效应最为明显;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高于全部工业企业,其在全部工业企业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也迅速上升(参照表1)。外商投资工业一般有实力雄厚的母公司作为后盾,工资水平较高,管理模式较为先进,可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整合资源,发展较快,其在吸纳新增就业的同时,必然J吸引部分非外商投资企业高素质的人才向外商投资企业流动,造成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这将使我国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而影响其发展。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篇7

  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利用外资,我国将形成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程。我国对外投资起步晚发展慢,2003年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仅有29亿美元,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0.45%,之后的对外直接投资以年均约45%的速度增长,到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为1078.4亿美元,是2003年的37.2倍,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之比为1∶0.92,基本呈现进出持平格局。这一比例虽然低于发达国家1∶1.4,但已经高于发展中国家1∶0.5的平均水平,可见近年来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步伐不断加快,成效显著,我国也由此首次跻身世界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之一。2014年对外投资约1200亿美元,超过利用外资水平,未来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将达到1.25万亿美元。今后将向着对外开放的“大进大出”格局转变,这将意味着我国今后应继续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更大程度上参与到全球经济竞争之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作用,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实践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还可以带动推进更多的企业“走出去”。目前伴随着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作用也在不断显现。具体而言,其主要的影响作用表现为:一是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给投资国经济带来的最直接效应就是,伴随着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增加而形成经济增长效应。二是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影响。我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就是直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投资主体的技术水平,形成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三是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通过转移国内剩余生产能力,延长产业生命周期,一方面获取更多收益,另一方面有利于腾出发展新产业的空间,促进新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四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促进效应。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规避贸易壁垒,使企业更方便的进行产品出口贸易,带来正的出口贸易效应。可以预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会不断发挥其加快经济增长、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扩大出口贸易的影响作用。因此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国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所以要想使我国经济更广泛深入融入世界经济,最大程度的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获取更高的国际地位,就必须积极推动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推进“走出去”进程,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那么,伴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发展,其对外直接投资到底对我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其影响作用程度如何,近年来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跟踪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程,提高“走出去”的质量,为提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的研究状况

  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研究,主要还是从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影响状况进行跟踪分析。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探讨

  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国内外大部分研究持肯定态度,比如国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一国对外直接投资会同时增加投资国和东道国的国民收入,是一个双赢的投资行为。因为发达国家向高度工业化国家迈进时期,对外直接投资为发达国家的资本和产品过剩提供进一步获取高额利益的途径,并且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旺盛的投资供需形成了当时的双赢发展态势。而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探讨,是伴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而开始被跟踪研究的。国内研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改变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提高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带动了我国国内经济的产出增长。由于我国区域差异较大,进一步分析各区域对外投资的效应也具有现实意义,比如认为我国东、中和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同时东、西部地区的GDP增长差异也由对外直接投资的差异引起。可见从不同层面说明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具有互相促进关系,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又能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资金支持,但这种增长效应由于我国对外投资规模较小而处于较低水平。也有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效应、资本积累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三个方面。肖怡楠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的贡献体现在平衡国际收支上,对外直接投资能够加快资金流出,从而适当平衡国际收支顺差。吴建军等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能够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也有研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给投资国带来的增长效应不明显,表现为对外投资不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并且从短期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对GDP的影响并不显著,但长期则呈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可见,多数国内学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有影响,但是影响不显著,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当前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较小,影响力较弱;另一方面我国当前对外投资流向主要是资源类行业,可能对我国当期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时滞。所以,持续跟踪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二)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效应研究

  目前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效应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通过衡量生产率的变动,体现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另一方面是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分析。从对生产率影响看,国内学者主要是通过实证研究检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生产率的提升在我国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资本存量较高的东部地区的逆向技术溢出效果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但也有认为这种促进作用小于国内研发资金存量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所以,自主研发才是提高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同时,还有得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的观点。从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看,研究普遍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正的影响作用。白洁实证检验了1985年到2006年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我国R&D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表征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研发投入作用不显著。也有学者加入技术吸收能力与国外研发资本存量溢出等指标,得出2003-2010年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并说明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但是持续对外投资会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及技术溢价。多数成果也论证了对外直接投资正技术溢出效应,而持不同观点的认为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还较小,产业和地区分布不够均衡,导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出来。可见,学者对于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以技术创新能力作为被解释变量,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作为解释变量,没有考虑到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对提升母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在验证逆向溢出效应存在性时,忽略了之后效应。而且,多数实证研究忽视了技术吸收能力的作用,而吸收能力对于能否消化吸收外来技术至关重要。因此,继续探究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获取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分析

  有关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调整效应也存在观点不同的研究,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调整效应的验证,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未能明显提升我国产业结构,并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比例变化,仅与第二产业有正相关性。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宏观绩效分析,发现2009年以来的对外投资并未发挥出应有的效应,主要是由于2009年以后我国自身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也在加快。多数文献的实证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升级效应,实际上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优化效应影响会不断增加。有的研究从分产业角度研究对外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得出的相似结论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第二产业具有明显的升级效应,但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实证结果有差异,也有认为我国第二、第三产业与对外直接投资呈正相关,第一产业与对外直接投资呈负相关[。但普遍认为对外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可见,实证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有影响,但其影响大小、方向(正相关还是负相关)有不同。多数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存在,但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不佳,影响了对实证分析产业升级效果的全面认识。相信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规范,逐渐引入长期和短期影响,会使研究结果更客观。

  (四)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研究观点主要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替代作用、互补作用,或同时存在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也有认为不存在替代作用和互补作用,可见其研究结果的不确定。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替代效应的最早始于蒙代尔,认为资本越自由流动,替代国际贸易的作用就越明显。随后国内外学者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延伸拓展,并不断进行论证。实践检验表明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替代作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替代效应则相对较小。进一步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大小决定其贸易替代的影响作用程度。比如,项本武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但对外直接投资对从东道国的进口也形成了替代效应。也有从长期关系来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初级产品出口和制成品进口产生替代,对初级产品进口和制成品出口产生补充。可见,在研究替代效应上并没有得出明确结论,多数观点认为在短期内存在替代效应,但长期则是互补效应,或者局部是替代效应,但整体不是替代效应。总之,得出具有替代效应的研究成果不多。支持对外直接投资存在贸易互补效应的分析认为,多数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创造和扩大对外贸易的作用。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的成果支持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出口具有补充和促进作用。国外学者一般认为对外投资和贸易在发展中国家为互补关系,在工业化国家则不明显。大量的实证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通过不同的计量模型得出的相似结论是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对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也有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尽管对出口贸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效应,但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仍处于较低阶段,这种刺激效应还较为有限。而柴庆春引入时间因素后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在短期和长期中的表现不同,短期内直接投资的流量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显著,从长期来看,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可见,目前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互补效应有着相似的研究结果。关于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产生的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从实证研究结果来看,多数认为互补效应处于主要地位,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起到创造作用,对进口贸易起到抑制作用。周昕通过引力模型对投资与贸易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既存在互补关系也存在替代关系,并且对零部件贸易的影响非常明显。但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均表现明显的互补关系。也有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都不明显。显然是否存在贸易效应与对外投资规模密切相关,实际上到2010年之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开始大幅增长,今后对外投资的贸易效应会日益显著。可见,以后的研究会以更长远、更全面、更系统的视角探究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

  (五)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研究成果不多而且观点各异。有的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存在替代关系,并且资本替代劳动的现象较明显,但同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行业的就业,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就业结构。与此相反,也有认为总体上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刺激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对就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效果较小。比较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就业效应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就业效应不明显,但增加了我国建筑业的就业岗位。从对外投资对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影响程度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效应程度较小,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会提高相应的影响程度。也有研究发现在短期内,我国对外投资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大于刺激效应,表现出在当期对外投资会减少就业,从长期看对外投资与就业表现出长期正相关,有利于增加就业。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应研究的展望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篇8

  关键词:东道国经济;制度因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中图分类号:F83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5)11009908

  一、引言

  自推行“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 0784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势头,达到1 1600亿美元。联合国贸发会(UNCTAD)的《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存量分别名列按全球国家(地区)排名的第3位和第11位。其中,亚洲地区仍然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显示,截止2013年末,中国在亚洲地区投资存量为4 4741亿美元,占总量的677%,在亚洲地区设立的境外企业占总境外企业数的556%,且境外企业覆盖率为各州之最,达到979%。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亚洲地区分布如此聚集,值得学者们重视。

  区位选择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策略,决定了企业投资的成败。而企业国际化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通过区域扩张来实现,并且大多数跨国公司只开展区域性而非全球性的商业活动。中国企业因为缺乏国际竞争力,所以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对外直接投资流入地将主要集中于某一区域。中国对亚洲地区投资的广泛性和集聚性分布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类似。因此,将亚洲地区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解释次区域内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多集中于投资趋势和动力[4-5]、投资决定因素和动机[6-7]以及投资方式的决策[8-9]等几个方面。鲜有文献从制度视角阐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原因。已有文献表明,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呈现不同特征。因此,国际直接投资理论需要进行延伸和拓展以解释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的现象。相对于从经济视角解释跨国公司投资行为的理论(如交易成本理论、资源攫取理论等),从制度视角研究新兴经济体企业制定海外经营策略的做法更为有效。

  国内外关于FDI区位选择的文献均承认制度因素的重要性,但其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如Buckley等认为东道国制度环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正向影响,而这些投资不属于风险规避型投资。Kolstad和Wiig[10]发现东道国制度与中国资源寻求型投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该结论与蒋冠宏和蒋殿春的研究结果刚好相反。陈岩等、宗方宇等指出,经济自由度较高、制度环境较好的国家更容易吸引中国企业进行投资。岳咬兴和范涛[13]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更愿意投资于与自身制度差距较大且制度环境较差的国家或地区。

  本文选取中国1995―2013年对亚洲21个国家(或地区)直接投资存量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传统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的理论框架,揭示了各种制度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多重影响。通过进一步对样本分类和时期划分,研究了不同经济群体和不同时期,制度机制和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模式的影响。

  二、理论基础

  Dunning和Lundan[14]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全面阐释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Dunning和Lundan认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需要具备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由东道国特有属性决定,在特定地理位置条件下的商业环境决定东道国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而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则由企业特有属性决定,跨国公司通过提高自身内部化优势以开发和利用区位优势,符合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重视经济效率驱动作用。投资动机的不同使得投资地点呈现区位组合差异化。主流理论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存在四种动机:寻求市场、寻求自然资源、寻求效率和寻求战略资产[14]。这种投资动机的划分在研究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中也得到了印证[11]-[13]。但是,使用经济因素并不能全面解释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因为企业要在竞争性和挑战性较强的国外市场求得生存和发展还需要获得制度合理性。因此,跨国公司需要通过将自身优势与周身环境同构来提高进入的合理性,即重视制度因素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性。最新研究表明,制度因素在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方面作用重大[15]。传统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以发达国家完全成熟的市场化制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而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化制度不完善,使得这些国家企业不能有效地利用市场化机制开展活动,从而表现出明显的政府干预行为[16]。以中国为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投资主体是国有企业,最大的投资主体和盈利比例最高的投资主体高度重合,政府对企业的主导作用已被认为是中国跨国公司进行海外投资的显著特点。实际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企业“走出去”的态度已从严格管制转变为积极支持。国家制度为中国跨国公司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促进了这些企业加速国际化进程,为其追赶并超越发达国家企业提供条件[17]。由此可见,中国独特的制度因素对加快企业对外投资速度提供了解释。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母国和东道国的制度因素与中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区位决策密切相关。

  本文以上述理论为基础,通过融合传统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根据Scott分类,企业外部制度包括规制性制度、规范性制度和认知性制度。规制性制度包括法律和法规以及其他政治和社会形态[18]。North认为规制性制度提供了东道国的游戏规则和公司间相互作用的结构;规范性制度通过规范性和义务性价值和准则制约社会行为,通常带有社会和文化特征;认知性制度则解释了为什么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扩张中均使用类似的海外投资模式[18]。本文试图从这三个层面出发,全面探索制度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影响。

  三、理论假设

  (一)传统经济因素

  1寻求市场型

  东道国市场规模是决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的重要因素。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东道国市场规模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7-11-13]。东道国市场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投资者通过在当地生产实现成本优势和规模经济效应。此外,东道国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会增加国内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鼓励更多外国资本流入国内。从一些有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结果看,寻求市场是中国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重要动力之一[11-13]。一方面,国内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强,为了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需要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为了规避发达国家设置贸易壁垒,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扩大品牌知名度,也会积极寻求国外市场。因此,中国企业市场寻求型投资首要考虑的就是东道国市场规模、经济发展及市场开放程度。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如果东道国的市场更容易适应全球生产贸易模式,那么该国对外国投资者也就更具吸引力,而这种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通常被认为是服务于发达国家市场的跳板。此时,东道国的出口能力成为吸引母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市场开放度则反映了东道国的竞争力和出口导向,也是反映企业市场寻求型投资动机的重要变量。

  假设1a:中国对亚洲市场寻求型投资倾向于市场规模较大的国家。

  假设1b:中国对亚洲市场寻求型投资倾向于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

  假设1c:中国对亚洲市场寻求型投资倾向于市场开放度较高的国家。

  2寻求资源型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中国对资源禀赋需求日趋上升,获得可持续利用的稀缺资源是经济稳定增长的战略保障。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加大对非洲和拉美洲的资源型资产投资,与该地区丰富的资源储藏密切相关。事实上,中国资源型投资的行为主体为国有企业,这些企业拥有特定的所有权优势,在国际市场中抵御风险能力较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规避意识逐渐提高,获取利润最大化和股东权益最大化成为更多国有企业首要实现的目标。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可能会加大对资源型资产投资,增强对东道国制度风险的忍受力;另一方面,为了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国有企业会更加重视规避东道国制度风险。

  假设2:中国对亚洲资源寻求型投资倾向于资源富足的国家。

  3寻求效率型

  中国国内市场提供了充足的低劳动力成本、土地和其他生产要素。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在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密集型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有文献表明,追求高效率的生产模式并非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寻求效率型投资主要处理的是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选择问题,而本文立足解释如何在国外市场选择投资地点。Sethi等[19]认为,拥有低劳动力成本的地区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国资本流入。因此,这些国外市场要素禀赋的差异将对中国资本流出产生影响。亚洲地区是发展中国家集聚地,大部分国家都积极开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以东盟新四国为例,由于经济发展处于爬坡期,这些国家一方面通过引进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模仿和学习先进技术;另一方面承接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经济发展,增强自身经济实力。这些国家劳动力成本低,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是效率寻求型投资理想的地区。

  假设3:中国对亚洲效率寻求型投资倾向于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

  4寻求战略资产型

  弥补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竞争时在专利技术、管理技巧、产品品牌和销售网络方面的劣势是促使中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力。这种寻求战略资产型投资根本原因是全球竞争战略的需要。依靠对外直接投资,中国企业可以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获得战略资产以弥补其竞争劣势。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除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和韩国外,中国技术水平的总体指标均高于亚洲其他国家或地区。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年末,中国对亚洲地区直接投资存量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该行业不仅集中于中国香港、新加坡这样的发达地区,也集中于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缅甸、伊朗、柬埔寨和老挝等发展中经济体。因此,中国寻求战略资产型投资在亚洲地区动机尚不明确。

  假设4:中国对亚洲战略寻求型投资动机不确定。

  (二)制度因素

  1规制制度

  制度环境的规制维度确立了构成保持社会稳定与秩序的游戏规制,企业行为受这些规制约束[18]。跨国公司在决定是否进入特定的国外市场时,首要考虑的是获得进入市场适应性的能力。从规制制度角度看,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是由规制制度通过约束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达到降低压制资本流动决定的,从而让跨国公司更容易遵守东道国的规制组成。已有实证研究表明,东道国规制制度对外资流入呈现正向影响,为外资提供更为友好的制度措施,比如稳定的经济政策、完善的产权保护、宽松的所有权限制和廉洁的官僚体系,有利于吸引跨国公司进行投资。本文采用经济机制、政治法律机制和国际投资活动规则机制来衡量规制制度。部分文献认为母国良好的制度环境也是促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之一[16]。中国独特的制度环境造就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特殊性恰好印证了这一观点。尽管对外开放三十多年,国家一直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但中国经济发展仍受到诸多限制。中国与东道国在规制机制方面存在较多差异,意味着东道国规制制度对外资流入管制相对宽松。因此,中国企业更偏向投资于经济机制和投资活动规则机制与中国存在差异的经济体。而考虑到政治法律机制时,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可能会出现相反情况。Voss等[17]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在东道国追赶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时会趋向于忽略政治风险。此外,由于能够获得东道国制度上的大力支持,中国企业在面对风险高、收益大的机会时,会主动出击,表现出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的态度。母国政治制度特性可能会成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一种所有权优势。

  假设5a:中国对亚洲地区投资倾向于与中国经济机制差异较大的国家。

  假设5b:中国对亚洲地区投资倾向于与中国政治法律机制差异较小的国家。

  假设5c:中国对亚洲地区投资倾向于与中国国际投资活动规则机制差异较大的国家。

  2规范制度

  制度的规范维度强调社会价值和社会规范的稳定作用,这种作用限制了人际之间和企业之间的行为。跨国公司在国外运营需要建立社会规范性,因为相比于竞争对手,跨国公司更容易受当地利益集团的冲击或面临更多成见和双重标准。事实上,建立社会的规范合法性比建立规制合法性更为困难。规范性强调深层的道德基础,它比规制机制更容易被内部化。文化距离被认为是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获得规范合法性的主要障碍,也是影响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东道国与母国之间的文化差距越大,跨国公司越难在东道国获得规范合法性。因此,跨国公司更倾向在文化与母国相近的国家进行投资,即中国企业更可能对文化差异较小的东道国进行投资。

  假设6:中国对亚洲地区投资倾向于与中国文化差距较小的国家。

  3认知制度

  根据认知制度理论,如果某种特定行为被许多机构高度重复,那么这种行为将被常规化为一种行为模式和认知结构。虽然模仿行为模式并不能保证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它能帮助企业获得认知合法性。就对外直接投资区位而言,实证文献显示出一种从众效应,它源于模仿企业领导层的决策方式[19]。东道国和母国公司之间的交易频率通过两国经贸关系的亲密程度反映出来,这种关系体现为两国双边贸易量。双边交易量越大,表示母国公司在东道国进行的商业交易频率越高。这种贸易交易的重复性模式能够被常规化和客观化,企业可以将通过模仿这种贸易关系表现出的商业交易模式运用到国际投资领域,特别是对于出口贸易平台型投资尤为适用。由贸易关系促成的频繁商业交易能够通过外部溢出机制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如果母国企业和东道国企业保持着紧密的贸易关系,那么母国贸易企业的良好声誉将溢出到投资企业,有利于对外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

  假设7:中国对亚洲地区投资倾向于与中国商业交易紧密度较高的国家。

  四、数据说明与模型设定

  (一)数据说明

  本文将中国对亚洲主要国家直接投资存量作为研究的因变量。主要因为投资存量是衡量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更为准确的工具。其数据来源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6―2003年)》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告(2003―2013年)》。东道国市场规模用人均GDP解释;东道国市场潜力用GDP增长率解释;市场开放度被作为测度出口替代性对外直接投资的指标,由东道国出口额占对外贸易总额比率衡量;资源禀赋作为跨国公司获取资源型投资的动机,由东道国矿石金属出口额与贸易出口额的比率衡量,上述四个变量的数据均来源于历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单位劳动力成本解释了跨国公司寻求效率投资的动机,由东道国制造业平均工资来衡量,该数据来自国际劳工组织的两个数据库LABORSTA和ILOSTAT。东道国专利申请数解释了跨国公司寻求技术和管理技巧等战略资产投资的动机,数据取自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专利数据库。

  经济自由度代表了规制制度中的经济规制机制。传统基金会提出,经济自由度指数由10个指标组成,分别是商业自由度、贸易自由度、财政自由度、政府规模、货币自由度、投资自由度、金融自由度、财产所有权、廉洁度和劳工自由度。笔者认为中国与东道国经济规制的不同影响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因此,这里采用10个指标的平均数据来衡量中国与东道国间经济规制的差异,数据来源于传统基金会的《经济自由度指标(2013年)》。政治影响代表了规制制度中政治法律规制机制,这里采用世界治理指标中“法治情况”(Rule of Law)进行测度[13]。国际投资活动规则机制作为直接规范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制度的变量,衡量了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的难易程度,该变量也是由中国与东道国投资活动机制的差异决定的,数据来源于《世界竞争力年鉴(1995―2013年)》。文化差距衡量了规范制度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文化差距的测度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以往文献当中普遍使用的方法进行测算。根据Hofstede[20]提出文化维度概念(即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男性化/女性化),列出文化距离计算公式CDj=∑Iij-Iic2/Vi/4,其中,CDj指东道国j与中国之间的文化距离,Iij表示东道国j第i个文化维度指标值,Iic表示中国第i个文化维度指标值,Vi表示第i个文化维度指标值的方差。该数据来源于The Hofstede Centre。中国与东道国间双边贸易量衡量了认知制度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的影响。从制度角度看,双边贸易量的大小表明母国公司与出口目的地和进口来源地交易的密切程度。如果某贸易目的地在很长时期内高度重复以至于被制度化,那么将贸易目的地与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相重合,就成为解释外商直接投资区位模仿方式的合理方法。因此,中国与东道国双边贸易交易量将作为两国商业交易紧密度的替代变量,该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最后,本文将通货膨胀率作为控制变量,以检验主要变量间的相互影响。通货膨胀对各经济体经营活动会带来较高风险,可以预见,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通货膨胀呈负相关关系。该数据来自于《世界发展指标》。

  (二)模型设定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本文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lnOFDIi,t=β0+β1lnGDPPi,t+β2GDPGi,t+β3OPENi,t+β4RESOURCEi,t+β5lnCOSTi,t+β6lnPATENTi,t+β7ECONOMICFREEi,t+β8POLITICi,t+β9FDIRULEi,t+β10CULTUREi,t+β11lnTRADEi,t+β12INFLATIONi,t+εi,t

  其中,i=1,2,3,…,i(i代表东道国),t=1995,1996,…,2013(t代表年份)。

  五、模型检验及结果分析

  在回归分析前,首先,本文检验了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结果显示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其次,通过F检验和Hausman检验,最终确定以随机效应模型作为基准模型。最后,本文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发达经济体(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和发展中经济体(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和土耳其),并将全样本时期划分为1995―2000年和2001―2013年。主要考察不同经济群体和不同时间段是否对中国投资亚洲地区的区位因素有影响。选择2001年作为分界点是因为这一年既是中国官方首次提出“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起始年,又是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的元年。

  (一)全样本检验

  由表1可知,东道国专利申请数与中国对亚洲投资区位选择正相关,但系数较小且不显著,说明中国对亚洲地区战略资产型投资动机不明显。全样本回归结果对传统经济变量提出的假设支持有限。在被检验的经济变量中,只有单位劳动力成本具有显著性,这一结果与假设3一致,即亚洲东道国的高劳动力成本对吸引中国资本流入构成阻碍。考虑到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相对较多,得到这一结果并不奇怪,它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越来越关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实证结果还表明,制度机制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有重要影响。五个制度变量中的三个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其中,经济自由度和政治影响具有显著影响力。经济自由度这一变量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证实了假设5a。该结果表明,中国趋向于选择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东道国进行投资,投资企业更容易遵守东道国的经济规制。政治影响系数也具有显著性,且呈现负向效应,从而证实了假设5b,即中国与东道国间政治法律规制差别越小,东道国对中国企业在此投资的吸引力越大。《世界竞争力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与东道国相比,中国的政治影响指数得分相对较低,这意味着中国在政治和法律层面的规制机制具有强大的压制性和控制性。这一估计结果认为,中国企业偏好投资于风险较高的国家。可能的解释是,中国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竞争时发现,在相似的政治环境中,中国企业更容易获得东道国制度适应性,这些企业将母国的政治特征内部化为企业独特优势,为它们提供适应相似制度环境的经验,该制度环境的特征表现为调整性和政府干预。有关规制制度一个有趣的研究结果是经济自由度和政治影响两个变量呈现出相反的影响,说明中国跨国公司对于那些经济自由度高而政治压制性和风险性也高的东道国颇感兴趣。假设6得到实证检验的部分证实,即两国文化差距越小,越有利于中国开展海外活动。遗憾的是,文化差距系数显著性较弱。可能的解释是,亚洲地区受中国文化影响由来已久。一方面,华人在亚洲地区人数众多,分布较广,华人网络被视为是中国与各国经贸合作的重要纽带;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具有地缘优势的亚洲各国更不例外,它们逐渐认知并加深对中国的了解。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又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条件。这种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融合趋势,使文化距离边界效应逐渐递减,以致于不能被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19]。

  (二)不同经济体检验

  由表1可知,两个经济群体的实证研究结果与全样本研究结果大相径庭,子样本各自的结果也不相同,特别是对制度变量的检验结果,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对两个经济群体投资时区位影响因素不同。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两个经济变量(市场开放度和单位劳动力成本)和两个制度变量(经济自由度和经贸紧密度)具有显著性,且表现与预期一致。市场开放度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东道国强劲的出口导向促进了中国向亚洲发达经济体投资。这一结果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东道国市场规模不显著的原因。中国在亚洲发达经济体投资建厂,将生产产品转口到其他国家,即中国企业对亚洲发达经济体投资的目的在于服务更广阔的市场,与东道国国内市场规模关系较小。单位劳动力成本的负向影响与全样本分析结果一致,意味着亚洲发达经济体的高劳动力成本阻碍了中国资本的流入。与全样本检验结果相同,经济自由度系数显著为正,反映了中国企业偏好投资于市场导向强的地区。经贸关系紧密度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双方经贸关系紧密度对中国企业的投资进入具有正面影响。

  对发展中经济体而言,传统经济变量中的市场开放度和资源禀赋均在5%水平下具有显著性。这表明中国市场寻求型投资被亚洲发展中东道国的出口导向所促进。与全样本和发达经济体检验结果不同,资源禀赋系数具有很高的显著性,且为正值,说明中国投资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属于寻求资源型。就制度变量而言,经济规制制度具有显著性,但不同于全样本和发达经济体的研究结果,该变量呈负值,说明与中国经济规制机制差别越小,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对中国企业投资越具吸引力。文化距离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于与中国文化差距较大的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究其原因有两点:首先,从企业层面看,受经济、政治及文化背景影响,各国跨国公司存在明显异质性特点,跨国公司在文化差距较大的东道国生产经营时,可以获得由这种差距带来产品差异化的好处,避免生产的产品与东道国产品直接竞争,有助于打开东道国市场。其次,从员工层面看,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一起工作时,文化碰撞可以激发员工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新产品的研发。同时,通过雇佣东道国员工可以降低跨国公司文化整合风险,节约投资成本。认知制度在这里具有正向显著性,与全样本和发达经济体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三)不同时期段检验

  不同时期的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影响因素具有动态性。1995―2000年间,国际投资活动限制度系数为正,且具有显著影响。说明中国与东道国在投资活动限制方面差异越大,越能够吸引中国资本流入。考虑到中国此时对外国所有权的管制十分严格,解释了这一时期中国偏好向投资活动规制友好型国家进行投资的行为。2001―2013年间,传统经济因素,如GDP增长率、市场开放度和单位劳动力成本系数均具有显著性。GDP增长率系数在所有的回归结果中首次表现出正向显著性,意味着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衰退之后,亚洲经济最终回到正常轨道上,重新成为吸引外资流入的重要场所。市场开放度系数显著为正,这与发达经济群体情况相似。单位劳动力成本系数显著为负,这与全样本检验结果相似。该结果显示,这一时期中国跨国公司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利益驱动意识和成本节约意识更强。对于制度变量来说,国际投资活动限制度系数从1995―2000年的正向效应转变为2001―2013年的负向效应,解释了中国跨国公司逐渐趋向于选择与其国际投资机制差异较小的东道国进行投资。该结果也反映出自2001年中国成为WTO正式成员国之后,对国际投资活动的态度逐步向市场化和开放化转变。

  六、结论及建议

  本文采用1995―2013年中国对亚洲主要国家直接投资数据,通过考察传统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解释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全样本回归结果和次级样本回归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经济因素而言,制度因素在影响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所有经济因素的影响方向在全样本和次级样本分析中均具有稳定性。相反,制度变量的影响方向有所改变。在各次级样本中,同样的制度因素对中国跨国公司海外投资具有不同影响方向,即制度变量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中呈现显著的动态性,且从不同时期和不同经济群体回归结果看出,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不同模式。

  对中国跨国公司管理者来说,在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时,首先,要考虑东道国的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中国资源寻求型或市场寻求型投资想要得以实现,应着重注意东道国制度因素在企业投资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其次,文中有关经济自由度和政治影响两变量呈反向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出母国制度特性对新兴市场跨国公司海外投资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应瞄准与母国政治经济体制差异不大的地区。最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海外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竞争时,能够将其在本国政治约束环境下的经营劣势转化为优势。这种压制环境下的适应性经验和技能使其比发达国家更容易处理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可能面临的政治障碍和制度障碍。此外,中国目前参与的世界主要经济合作组织大都由发达国家所主导。发展中国家应该形成自己为主导的多边或双边的经济合作体系。中国在保持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要积极拓展合作伙伴,加强与发达国家间的经贸往来,重视与发展中国家“南南型”投资合作。

  参考文献:

  [1]Dunning,JHComments on Dragon Multinationals: New Players in 21st Century Globalization[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6,23(2):139-141

  [2]Johanson,J,Vahlne,JE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Firm: A Model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Foreign Market Commitmen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77,8(1):23-32

  [3]Rugman,AM,Li,JWill China’s Multinationals Succeed Globally or Regionally?[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7,25(5):333-343

  [4]Morck,R,Yeung,B,Zhao,MPerspectives on China’s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8,39(3):337-350

  [5]Rui,H,Yip,GSForeign Acquisition by Chinese Firms: A Strategic Intent Perspective[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08,43(2):213-226

  [6]Buckley,PJ,Clegg,LJ,Cross,AR,Liu,X,Voss,H,Zheng,PThe Determinants of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7,38(4):499-518

  [7]陈岩,马利灵,钟昌标中国对非洲投资决定因素:整合资源与制度视角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12,(10):91-111

  [8]Cui,L,Jiang,FFDI Entry Mode Choice of Chinese MNCs: A Strategic Behavior Perspective[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09,44(4):434-444

  [9]周经,张利敏制度距离、强效制度环境与中国跨国企业对外投资模式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2014,(11):99-108

  [10]Kolstad,I,Wiig,AWhat Determines Chinese Outward FDI?[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12,47(1):26-34

  [11]蒋冠宏,蒋殿春中国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基于投资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检验[J]世界经济,2012,(9):21-38

  [12]宗方宇,路江涌,武常岐双边投资协定、制度环境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J]经济研究,2012,(5):71-81

  [13]岳咬兴,范涛制度环境与中国亚洲直接投资区位分布[J]财贸经济,2014,(6):69-77

  [14]Dunning,JH,Lundan,SM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the Global Economy[M]Cheltenham: 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8116-143

  [15]Dunning,JH,Lundan,SMInstitutions and the OLI Paradigm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8,25(4):573-593

  [16]Peng,MW,Wang,DYL,Jiang,YAn Institution-based View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A Focus on Emerging Economic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8,39(5):920-936

  [17]Voss,H,Buckley,P,Cross,ARAn Assessment of Effect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on Chinese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Activity[A]Chang,J,Fetscherin,M,Lattemann,C,McIntyre,JRChina Rules: Globalization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M]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2009135-165

  [18]吴先明制度环境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进入模式[J]经济管理,2011,(4):68-79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篇9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区域不平衡,区位因素

  Abstract: FDI has been developing in a high speed in China since China’s opening to the world. So far, in FDI inward stock, China is the number on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only next to the USA in the world. But because of China’s uneven opening policy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FDI in China appears obviously regional differences. This article will explain the reason why FDI in China is regional lopsided i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For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 in order to increase its ratio of FDI inflow,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improve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will be given for central and west region on how to attract FDI in the last part of this article.

  Keywords: FDI, Region Imbalance, Location factors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理论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的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外商首先选择要投资的国家,然后再具体确定国内建厂地区和厂址。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研究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别选择;二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内区位选择。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后者,即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时的区位选择。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理论

  二战以后,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商直接投资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外商直接投资问题日益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学术界已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深入地探讨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问题,但迄今为止,还并未形成统一的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理论。近期,在国际直接投资区位理论中占主流的仍是邓宁(Dunning)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国际贸易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以及区位理论融合在一起,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企业要进行国际投资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所有权优势 、 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区位优势具体表现为:东道国市场的地理分布状况、生产要素的成本及质量、运输成本、基础设施、政府干预范围与程度、各国的金融制度、国内外市场的差异程度,以及由于历史、文化、风俗偏好、商业惯例而形成的心理距离等。企业从事国际生产必然要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它决定着企业从事国际化生产的区位选择。

  (二)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区位因素

  1.东道国生产因素

  要素成本永远是投资者首要考虑的因素,只有获得相对低廉的生产要素,才能使企业在没有技术改进或突破的情况下扩大利润回报。无论是采取公司调查还是经济计量的方法,外商投资区位研究都十分强调成本因素的重要性。我国的广东、江苏、山东、辽宁、上海、福建、浙江等省区经济结构相对高级、资本效率较高,投资的回报率高,对FDI的吸引力大。而西部地区的省区技术水平低,劳动效率不高,导致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因而投资的风险大。

  2.东道国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包括市场的潜力及其大小。近年来兴起的外商投资区位研究十分强调市场接近性、市场规模及其增长潜力对外商投资区位的影响。接近市场意味着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及相关的市场搜寻成本,招聘到合适的熟练工人和运营管理人员,听取和反馈消费者的意见。较大的市场规模和快速增长的市场潜力,对外商直接投资也具有较大吸引力。在中国,接近市场的程度也部分解释了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城际差异。

  3.东道国环境因素

  东道国环境因素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硬环境因素主要是集聚经济的程度,软环境因素主要是指政策法规。各项实证研究表明,集聚经济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为减少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外商投资往往比较看重政府的优惠政策。在我国,自改革开放至90年代中期,外资优惠政策一直向东部倾斜,而且在东部地区率先建立了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等,所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4.其他因素

  除上述因素之外,地理区位条件、社会文化差异性等诸多因素,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在对外开放和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初级阶段,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和高额的信息成本,为减少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外商比较看重地理区位和文化联系密切的地区。

  二、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现状与区域分布

  结合我国的实际来看,自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实际利用外资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1979年前,我国几乎没有外商直接投资。 目前,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外商直接投资的大规模进入,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一)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

  根据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发展,我们可以将整个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979-1991年、1992-2000年、2001年至今。

  1979 -1991年为起步阶段,这时候的投资区域大都集中于广东、福建两省及沿海城市。1992-2000年进入成长阶段,投资区域分布开始由沿海向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辐射。从2001年开始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进入了稳固回升阶段。2001年起,由于入世的影响,外商投资明显增加。2002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首次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首位。同时,我们看到,中国入世对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跨国公司。目前,中国已经是许多跨国公司的制造中心,而且也正在成为一些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入世后,由于金融、批发、零售等服务业开放,中国也有可能成为跨国公司的管理营业中心。

  (二)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域特征

  中国的外商投资高度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集中在以京津唐地区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和以东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自1992年以来,这种集中化趋势在进一步加强。目前,外资87.84%分布在东部地区,9.09%分布在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只有3.08%。

  (三)加入WTO后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分布的新趋势

  1.外资仍然在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

  加入WTO后,尽管外商在华投资出现了由东部沿海向中部某些地区转移的趋势,但主要是由南部沿海地区转移扩散到长江流域地区和北部沿海地区,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仍高度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但总量规模小,而且增长速度比较缓慢,尽管近年来国家采取多方面措施鼓励外商投向西部地区。

  2.在沿海地区内部,长江三角洲的地位日益重要

  在沿海地区,加入WTO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出现新一轮的“北上”或“北扩”趋势,即由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南部沿海地区逐步向以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为核心的中部和北部沿海地区转移扩散,由此带来了沿海地区外商投资的较快增长。在环渤海湾地区,除北京和天津外,其他省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也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这表明外商在华投资区位的选择正在逐步发生转移,长江三角洲地区正日益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

  三、影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地域上的差异,是各种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邓宁曾把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分为四类:市场因素、贸易壁垒、成本因素以及投资气候,本文根据第一部分有关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理论,把影响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地区选择因素分为成本因素、政策法规因素、市场因素和集聚经济因素。

  (一)成本因素

  1.劳动力成本

  劳动力工资成本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决策的成本因素中最为主要的成本。作为人口大国,中国具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这种成本竞争优势对跨国公司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劳动力导向战略是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重要的区位选择战略。除了成本因素,劳动力素质也直接影响到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特别是在一个东道国内部,低劳动力成本经常意味着低的劳动生产率,只有那些低成本并且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区位,才能比低成本、低劳动生产率的区位更具有吸引力。

  2.交易成本

  由于外商对东道国的政策法规及市场等因素不熟悉,外商直接投资会诱发许多交易成本,而这种交易成本在东道国内部空间差异明显。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核心区、外资集中区、边界地区以及开放地区的交易成本相对较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市场开放有限,经济发展水平空间不平衡,信息传输渠道少,因此,交易成本是重要的外商投资区位决定因素。在我国,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越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3.信息成本

  相对于当地投资者,外国投资者由于缺乏对当地经济和商业环境的知识,从而涉及较高的信息成本。因此,外商的区位选择应该是信息成本的理性反映。在中国,信息成本较低的几类地区主要是:地区经济中心、沿海地区、已经建立大量“三资”企业的区位以及外商可以享受优惠政策的区位。

  (二)政策法规因素

  政策环境的变化对于跨国公司的区位决策具有重大影响。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允许程度和开放时序是不同的,中央政府的渐进性开放政策深刻地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及与其相关的外向型经济的地区差异格局,领先得到这种政策的地区一旦获得制度上的优势,对其潜在区位优势的发挥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我国政府在制定“七五”计划时,已经明确了对东、中、西三大经济包带的划分,并针对处于不同地带的地区实行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使沿海地区率先走向国际市场。截至目前,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在地区间的差异格局仍然与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划分基本上相一致,各地带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所表现的时间序列上均体现了一种发展政策的差别。

  (三)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是东道国吸收FDI的最为重要的区位因素之一,市场导向型投资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利用当地市场。这种类型的外商直接投资通常需要考虑尽量接近市场,因为接近市场一方面可以减少交通运输成本,减少寻找产品市场、要素市场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得到市场反馈信息,从而及时改变经营策略,生产更适合当地市场需要的产品。

  1.市场规模与市场增长潜力

  投资于一个大的市场将有机会获得范围经济,从而降低边际生产成本。中国市场具有开发程度低和潜力大的特点,在未来能够产生巨大的需求。据统计,中国市场上的消费品种类仅仅是美国市场的1/3左右,而且竞争有限,外商可以比较容易地进入市场。并且这种市场进入成本低,投资回收期短。

  2.对外开放水平

  与市场有关的另一个指标是对外开放水平,开放水平的提高会增强该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中国20年来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发展,但由于市场结构和政策倾斜,中国的不同地区在开放程度上有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3.市场发育水平

  我国东部地区的市场发育程度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与梯度推进的对外开放政策相对应,中国也经历了一个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在空间上就出现了不平衡发展。在转型经济中,外商偏向于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发育程度高的地区,以便他们能够减少外部不确定性以及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

  (四)集聚经济因素

  聚集经济效应通常是指由于一些特定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而产生的正面外部经济效益。集聚经济的存在也意味着节约成本,既包括传统成本的节约,也意味着交易和信息成本的节约。集聚经济的存在可以增强区域的外资吸引力,它与基础设施质量、专业化供应商、劳动力市场以及知识外溢等有关。

  1.基础设施质量

  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发展状况决定着社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特别是具备一定投资规模的大型企业,如果生存在一个基础设施薄弱的经济环境中,将会导致投资收益递减。在我国,各地区的投资硬环境差异非常大,例如东部沿海的广东省和江苏省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当完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1年,东部地区的交通线路综合密度为1597公里/平方公里,同期中部地区为680公里/平方公里,而西部仅为29公里/平方公里,与东中部地区相差甚远,成为外资进入的“瓶颈”。

  2.专业化供应商

  行业的地区集中可以提供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使得各种各样的专业化供应商得以生存。在我国,具有说服力的是广东东莞,这里集中了大量的来自海外特别是台湾地区的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制造商,是公认的全国电子产品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在此设厂,有助于厂商增强其竞争力和建立竞争优势。有了特定产业的聚集,就能吸引相关的FDI进入,而我国西部就非常缺乏这种聚集,是吸引FDI的薄弱环节。

  3.劳动力市场

  厂商的集中能为拥有高度专业化技术的工人创造出一个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拥有高度熟练的劳动力的地区比其他地区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上更有优势。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纷纷“孔雀东南飞”,造成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不仅从数量还是从质量都优于中西部地区。

  4.知识外溢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知识至少和其他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和原材料一样重要,尤其是在高度创新的行业中,知识的作用更加明显。当一种行业集中分布在一个较小的区域时,知识的非正式扩散经常非常有效。

  四、在华FDI区位决定因素的数理实证分析

  为了探讨中国吸引FDI的区位因素的演变过程,根据第二部分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阶段性分析,我们把1992年至今分为两个阶段:1992—2000年和2001年至今,并对两个时期分别建立了统计模型。

  在区位解释因素上,由于影响FDI区位选择的因素纷繁复杂,我们仅选取了几个较具代表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FDI)为被解释变量,各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GDP)、上一年末外商投资水平(PFDI)、劳动力工资(WAGE)、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SALE)、各地区公路长度(ROAD)、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总进出口的比重(FTR)六个因素为解释变量。由于政策变量不易度量,且其影响作用正在减弱,便不再引入分析。

  有关模型的数据来源,对于前一个阶段,我们选择1994年和1995年的数据,共58个样本;第二个阶段采用2001及2002年的数据,共60个样本。以上各变量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中各省市区的有关数据。

  在研究方法上,鉴于外商直接投资与各变量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采用自然对数则可以较好地解释中国外资的空间分布,我们对各变量取对数后进行了回归。

  建立的模型如下:

  LnFDI = C +a1 LnFTR + a2 LnPFDI+ a3LnPGDP + a4LnWAGE + a5LnSALE

  +a6LnROAD + a7LnLAB +ε

  其中C是常数,ε是误差,ai是偏回归系数。

  通过线性回归,我们发现,模型检验系数及调整后的R2,都在0.9以上,DW值都接近于2,这表明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在空间上的分布。模型的结果显示:在第一个时期,即90年代中期,决定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变量的重要性依次为PFDI, WAGE, SALE, FTR, ROAD, PGDP,其中PGDP的系数不显著。在第二个阶段,即加入WTO前后,决定区位的各变量的重要性依次为PGDP, WAGE, PFDI, FTR, SALE, ROAD。

  回归结果证实了以下结论:

  1.发生变化最大的是PGDP,在两个时期的偏回归系数由负变为正。在第一个时期,该变量的统计结果不显著,说明在90年代中期,PGDP并不是影响FDI的主要因素,但是在第二个时期,PGDP的回归结果非常显著,是各解释变量中影响FDI最大的因素,受资省区的PGDP每增加1%,外商直接投资将增加0.8%左右。这一结果说明由于入世的影响,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决策中,地区市场规模日益成为主要的因素。

  2.PFDI在两个时期的作用都非常显著,表现为在两个时期的系数都较大,这说明外商投资企业有相对集中趋势,即新的外资企业倾向于选择外资企业多的地区。比如,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资多主要缘于欧洲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率先进入。不过我们发现两个时期的系数值变化较大——90年代中期,PFDI每增加1%, FDI就会增加1.2%左右,而到了入世前后,PFDI每增加1%, FDI只增加0.7%左右,也就是说,PFDI对FDI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这与我国政府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尤其是近几年来,西部地区积极进行招商引资活动、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为外商提供良好的服务、给外资大量的优惠政策是分不开的。

  3.在两个时间段里,WAGE对FDI的影响都比较大,而且都为负值,即劳动力成本高的地区不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而且这种不利因素的作用正在加剧,WAGE每提高196,在两个时期的FDI分别下降0.4%左右和0.9%左右。

  4.SALE的作用比较显著,不过在两个时期没有大的变化,这说明SALE作为市场规模变量,对FDI的解释作用比PGDP更有效,在两个时期,SALE每增加196, FDI就会增长0.4%左右。由此可见,外商直接投资越来越注重对中国国内市场的战略性进入。

  5.FTR的作用也很明显,FTR是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出口占该地区的总进出口的比重,能间接说明一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该弹性系数由90年代中期的0.2左右上升到最近的0.4,说明其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中的作用得到不断加强。天津的FTR为0.8,居全国之首,而山西、内蒙、青海、新疆四个省区的FTR都在0. 1以下。该数值越大,说明该地区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限制性条款越少,外商的投资积极性越高。在这一过程之中,政府政策仍然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地要积极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完善的要素市场体系和产品市场体系、疏通各种流通渠道、减少市场风险,为外商直接投资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6.在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影响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我们发现ROAD的系数在前后两个时期的变化较大,由负数变为正数,而且在前一时期的统计结果不太显著,这说明在前一个时期交通联系尤其是公路交通联系并不是制约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而到了近几年,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作用已逐渐显现,完善各种基础设施是将外商直接投资引向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决定因素。

  统计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90年代外商在华直接投资重视信息成本的减少和集聚经济的追求,原有外商投资水平是吸引外资的主要因素,而市场规模对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较小,外商在华投资表现为空间上的自我累积效应,即新的外商直接投资倾向于原来己经吸引了较多外商投资的区位,这是一种绝对的集中化趋势。在2001年以后,外商投资的区位决定因素发生了变化,现有外资水平的重要性已经下降,外资的空间自我累积效应已经开始减弱,外商直接投资战略开始转向对市场的开拓,转向长期的投资,市场规模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市场发育水平和基础设施也逐渐开始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这说明外商在中国的投资正逐步走向成熟,外商对中国的市场和投资环境更加有信心。

  五、对中西部地区加快吸引FDI的政策建议

  (一)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吸引外资的政策建议

  加快西部开发已经成为中国决策者的强烈共识,将直接影响中国的发展前景,也为世界各国投资者,包括港澳台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极其明确的信号。目前,西部地区既存在发展的动力不足,缺乏新的投资来源和技术来源,又存在改革的动力不足,缺乏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因此,加快西部招商引资,必须在市场准入等方面实行优先开放,建设开放型的经济,包括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对发达国家开放和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国有经济开放和对非国有经济开放,对物质、技术开放和对观念、思想开放。

  1.接受并推行投资自由化

  加快西部对外开放的基本方向是投资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主要是指那些有利于促进长期性外国直接投资的自由化政策,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促进市场竞争原则,通过减少或消除特别针对外国投资者所采取的歧视性措施,取消市场准入限制,促进市场竞争。外国直接投资参与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潜力也非常巨大,要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外资进入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优先发展领域,允许外资公平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或公共项目的公开竞争招标。二是享受国民待遇的原则,即外国投资者的待遇等同于本国投资者,一方面,应取消对外资企业在税收等方面“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应取消对外资企业贷款、融资、投资等方面“非国民待遇”的歧视性措施,严禁对各类外资企业乱收费和变相增加非生产性负担。三是提供制度保护原则。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发挥市场经济机制来促进投资自由化和吸引外资,同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制定相应的竞争性政策,以抑制某些私人投资和贸易的负面影响对市场竞争的破坏效应。

  无论是提高企业经济绩效,还是提高西部地区整个经济的效率,关键是增强市场的竞争性。在此意义上,投资自由化就是经济市场化,竞争游戏规则的公平、公开化以及监督机制的透明化、制度化。

  2.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国际经验表明,享有基本教育和拥有基本技能、文化的人力资源储备,符合私营部门需要的国民教育计划,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而调整的劳动大军的教育计划,会增强一国或地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能力。就西部而言,开发人力资源具有尤其重要的特殊意义。因为西部地区最大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也是中国目前就业压力最大的主要地区之一,由于政府投资本身创造不了多少就业,因此政府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吸引外国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对扩大就业、缓解失业压力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政府不仅要实行直接影响FDI的投资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政策,更重要的是要将人力资源开发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包括大力发展教育,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鼓励外资企业对其员工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增加中央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鼓励少数民族控制人口增长,在逐步解决“收入贫困”的过程中逐步解决“人类贫困”、“知识贫困”和“文化贫困”问题等。

  3.实行跨国公司友好型政策,积极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

  吸引跨国公司是中国和西部获取全球知识与技术的重要来源,也是西部缩小与东部和发达国家知识与技术差距的重要途径。提高西部地区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善待跨国公司,把吸引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与西部和中国相对巨大的消费市场等互补性优势结合起来,吸引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国际竞争力最强的跨国公司大规模投资于西部,并发展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的后项联系,鼓励与本地区著名的大企业联盟,提高其市场竞争力。这是西部开发最好的吸引外资策略。

  4.打造具有扩散效应的中心城市

  鉴于中西部地区地域广阔,区内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也大不相同,特别是各省区中心城市与偏远的山区农村经济基础相差甚远,因此,本文认为,中西部地区利用FDI战略应采取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策略,即引进外资应着力在具有扩散效应的中心城市,以点带面,带动中西部地区走向繁荣。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西部地区虽然总体上落后于东部,但在区内已经产生了许多中心城市,其向心作用和扩散作用都是巨大的。因此本文认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没有必要再沿用国家在区域发展上推行的板块式推移的梯度发展战略,而是通过多层次的发展极在不同点上带动经济增长。而且中西部地区的地域广阔,经济的内向型特征和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特征决定了中西部经济发展更适合采用这种战略。

  目前,中西部地区共有国务院批准的各类对在开放城市36座,其中的中心开放城市如重庆、西安、武汉、成都、长沙、郑州等地,与其他地区相比经济基础雄厚且发展较快,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资本供给充足、自我累积能力较强、人力资源丰富、技术实力强,产业结构方面以机械、建材、纺织、食品为支柱产业。在未来的利用FDI的战略中,这些中心城市将是重要的发展支点和辐射点,并通过扩散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吸引外资和经济发展。在优化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结构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继续加快这些开放城市吸引外资的步伐,提高引资质量,重点吸引技术和资金密集型项目,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引导外资流向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以主导产业和企业群为聚集点和辐射点,向其他产业或更深、更广的层次延伸,从而带动中西部地区全面繁荣。

  (二)西部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前景展望

  如前所述,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为了鼓励外商积极投向中西部地区, 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配合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己经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扩大西部地区外商投资的领域,拓宽西部地区外商投资的渠道,放宽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条件,制定并了《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等。

  我们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推动下,今后一段时间内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将会逐步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推进。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将会逐步得到改善,外商在西部的投资规模将会出现较大的提高。但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跨世纪的长期发展战略,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改善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在近中期内,外商在西部地区的投资将会首先集中在那些条件较好的大中城市地区,如西安、兰州、重庆、成都、昆明等。可以预见,率先大规模进入西部的将主要是两类公司:一是以利用政府优惠政策为主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另一类是以占领和开拓西部市场,开发当地资源等为主要目标,注重长期发展的欧美国等跨国公司。因此,对各级政府来说,今后应着重鼓励第二种类型的公司“西进”,并在政策上给予相应支持。

  参考文献:

  [1] 姜岩.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战略研究与借鉴[J].人文杂志,2003(3), PP:71-76.

  [2]崔新健.东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方式的实证分析与比较[J].国际经贸探索,2003(5), PP:29-34.

  [3]俞毅.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证[J].国际经济合作,2004(9),PP:13-17.

  [4]朱云鹃.外商投资的区位变动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19),PP:19-22.

  [5]黄晓玲.我国中西部区位优势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类型定位[J].国际贸易问题,2003(1),PP:32-37.

  [6]田贵明.影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与吸引外资的政策取向[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10),PP:61-65.

  [7]陈继勇.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4.

  [8]魏后凯、贺灿飞、王新.中国外商投资区位决策与公共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2.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篇10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贸易 VAR模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大国,其中出口贸易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近年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向前的两大动力,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不可忽略的相互影响。而在我国,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是相互替代还是相互促进,它们之间的影响程度等问题至今没有较统一的结论,因此,研究两者之间关系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蒙代尔较早提出贸易与投资相互替论,他认为关税等贸易障碍的出现会对不同国家的资本边际收益产生影响,因此会引起资本的国际流动或直接投资,这种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绕过关税壁垒以克服贸易障碍对资本效率的抵消作用,表现为投资对贸易的替代。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认为,投资国的对外投资应从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小,技术就越容易为东道国吸收和普及,使两国间的比较成本差距扩大,为更大规模的贸易创造条件。可见,国际直接投资和贸易存在互补关系。

  在国内研究方面,蔡锐(2004)、刘泉(2004)运用岭回归方法,利用1990-1999年间的数据,考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于进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不大,与出口的关系则不显著;我国对非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累计对于进口没有影响,而对出口有一定影响。张如庆(2005)对1982至2002年的FDI与EX、FDI与M等时间序列进行经济计量分析。他的结论是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但是不能证明我国进口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有长期均衡关系。项本武(2006)通过2000年和2001年我国对49个东道国的年出口流量、年进口流量、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以合成数据回归的方法,分别检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和进口效应,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是出口创作型的。

  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而国外实证研究多以发达国家或地区为研究对象,这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时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程度不相称的具体情况不相符,此外,国内的实证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和学者们考虑的时间跨度有所不同等种种原因导致国内实证研究的结果与国外学者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关系还需进一步验证。

  二、实证方法和数据选取

  (一)模型选取

  假设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和中国出口额EX由一个含有两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决定,并假设,,为误差向量,在两个时间序列和的情形中,VAR(P)由以下两个方程组成:

  (1)

  (2)

  其中(p=1,…,p)和(r=1,…,r)是待估计参数

  方程(1)的经济含义为,当期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受滞后P期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滞后r期的出口贸易额影响。对东道国滞后P期的对外直接投资能形成集聚经济。大量相关企业集中在一定地域上,可以节约生产成本、降低风险和利用外部经济,扩大生产和消费需求,并有利于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提高管理与办事效能,进而能吸引更多的当期对外直接投资。而我国企业通过对东道国r期的出口贸易能够更好地收集关于东道国的制度安排、市场结构和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投资环境的相关信息从而影响我国当期的对外直接投资。此外,若我国对东道国的出口贸易过多可能会引起东道国设立关税等贸易壁垒,这也对我国当期的对外直接投资产生影响。

  方程(2)的经济含义为,当期的出口贸易额受滞后P期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滞后r期的出口贸易额影响。滞后P期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当期的出口贸易额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例如为了规避贸易壁垒,更接近消费者市场,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而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随着企业由对东道国出口向在东道国直接投资生产的转变,其结果必然导致对外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替资国的出口;另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通过以设备作价进行投资或者是设备更新和配套要求等途径带动设备和中间产品的出口,同时,对外直接投资还可以消化传统技术和转移过剩生产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进而使贸易条件改善。而我国对东道国滞后r期的出口贸易可以搜集更多当地市场的信息,有利于开辟新的出口渠道。

  (二)数据选取

  本文以1982—2010年为样本区间,文中OFDI表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时间序列,EX表示中国出口贸易额的时间序列,各时间序列分别有29个观测值。中国出口贸易额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的各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来自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委员会网站。考虑时间序列中的可能出现异方差现象,先对变量分别取其对数得LnOFDI和LnEX。

  三、实证检验

  (一)平稳性检验

  首先要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别序列的平稳性。

  表1 序列平稳性ADF检验

  从表1可知,各对数变量在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下都通过了平稳性检验,说明这些变量具有一阶单整性。

  (二)协整性检验

  对于经过平稳性检验后为非平稳的序列来说,需要进行协整检验以分析它们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得,当r=0时,似然率统计量的值为13.7123,大于5%显著水平的临界值11.2248,表明应拒绝零假设。而在零假设r=1时,似然率为3.9761,小于5%的临界值4.1299,也就是说lnOFDI和lnEX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即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结果表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否具有因果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表2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由表2得,短期来看,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化不是导致出口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出口的变化却是导致对外直接投资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四)建立VAR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估计的VAR模型为。

  1、脉冲响应函数

  图1给出了变量之间冲击的影响。横轴代表追溯期数,这里为10;纵轴表示因变量对各变量的响应大小,实线表示响应函数曲线,两条虚线代表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区间。

  图1 脉冲响应函数显示结果

  图1中的左上方是对外直接投资对其自身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响应图,可以看出对外直接投资一直是个正的响应,并且慢慢趋向于0。右上方的是出口的冲击引起对外直接投资变化的脉冲响应图。可以看出,但在本期给出口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后(即出口增加),对对外直接投资是一个正响应,在第2期到达顶点,之后出现一点小波动,然后慢慢趋向平稳。这基本符合部分学者分析认为出口对一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促进作用。左下方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冲击引起出口变化的脉冲响应图,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对外直接投资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后(即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在前两期对出口是一个负响应,在第3期后,响应由负变为正,最后慢慢趋向平稳。这基本符合部分学者分析认为一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对该国的出口具有互补作用。右下方是出口对其自身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响应图,可以看出出口一直是个正的响应,并且慢慢趋向平稳。

  2、方差分解

  本文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分别分析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自身对出口的影响比重和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自身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比重,从而分析两者的关系。根据最后的分析结果,引起出口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其自身的新息冲击,比重达到88.24%,而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只有11.76%,这与前面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和脉冲响应的结论基本一致。此外,引起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也是其自身的新息冲击,比重为63.35%,但出口对对外直接投资也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比重为36.65%,这也基本符合前面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和脉冲响应的结论。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实证分析结论

  1、根据我们的协整性分析表明,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估计出协整关系所对应的长期方程分别为:

  LnEX =5.54+0.61 lnOFDI (1)

  lnOFDI =-6.25+1.26 lnEX (2)

  长期来看,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相应带动出口增加0.6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具有促进作用。出口贸易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相应带动对外直接投资增加1.26个百分点。

  2、根据上文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在5%的水平上并不显著,但这一结果并不与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具有促进作用这一结论相矛盾,只是说明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促进作用还不够大,而这也由第一点的方程1中的系数(0.61)体现出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由于我国对外投资的规模相对偏小,这反映了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他的规模效应和外溢效应还未能完全显现出来。

  此外,出口贸易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在5%的水平上显著,即出口的变化是导致对外直接投资变化的格兰杰原因。由第一点的方程2可知,长期中,出口贸易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相应带动对外直接投资1.2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国出口贸易对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比较显著的促进作用。

  3、通过对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的结果观察可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具有互补关系。同时,相比之下,出口贸易对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

  (二)相关政策建议

  第一,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我国应该加大力度推动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积极改变目前对外直接投资起步晚,缺乏竞争优势,与对外贸易的规模不相适应的状况,鼓励企业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确实可行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目标。同时,政府要加速完善境外投资立法,利用财政、金融等多种手段支持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为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我国出口贸易对直接投资具有比较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政府可通过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国内企业自身要着力打造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等产品在出口市场上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且企业对国外市场有较充分了解后,再转为对这个市场进行直接投资。

  第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具有互补关系。因此,企业应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制定适合自身的对外发展战略。在传统优势产业方面,我国企业已经处在由出口向部分直接投资转移的阶段,但我国的高科技企业也应主动“走出去”建立境外高科技工业,促进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改善。而且在中短期内,可以从总体上实施部分替代战略,即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同时,继续在同一东道国保留相当比例的出口比重,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建,何永贵.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互动关系分析[J].商业研究,2005(322):169-170

  [2]吴先明.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融合发展趋势[J].国家贸易问题,1999(7):1-6.

  [3]蔡锐,刘泉.中国的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是互补的吗?——基于小岛清“边际产业理论”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4(8):64-70.  上篇文章中,我将整个利率三明治送到了大家的口中,相信大家吃的开心,吃的明白。在本专栏的各篇文章中,我反复强调了所谓的风险收益同源,高收益是对高风险的补偿,这种虽然简单但是非常深刻的道理,对于我们理解金融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风险与收益成比例的意思就是金融市场上不存在免费的午餐,不存在低风险高收益这种美好的投资机会,这种哲学孕育了有效市场理论,甚至可以说是现代金融学的大厦的基石。

  为了补偿风险而抬高收益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是本专栏向来就是“吹毛求疵”找寻逻辑漏洞,这里要补上为什么风险需要提高收益进行补偿这一个逻辑环节。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到底什么是收益,什么是风险,这里需要使用一点统计学的知识,放心,完全没学过的也不要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收益,假设以小伙开肉夹馍店的例子为例,有70%的概率会成功,经营成功会取得30%的收益率。同时有30%的概率会经营失败,此时会亏损20%,也就是收益率为-20%。那此项目的收益率如何评估呢,答案很简单,就是计算收益率的期望值。

  什么是期望?就是该变量在每种情况下的概率加权值,概念听起来复杂,计算一看就懂了。上例中收益率用R代替,R就是return的首字母。R的期望就是E(R),也就是R的Expectation。比如上例中,收益率的期望值E(R)=70%*30%+30%*(-20%)=15%。就是70%概率赚30%和30%概率亏20%,用概率将收益率进行加权平均就是上述公式的意思。而15%就表明期望的平均收益是15%。所以学过一点统计学的人到这里就明白了,期望收益率就是随机变量的期望值。什么是随机变量,可以理解为一个变量,有若干个可能的情况,每个情况对应一个发生的概率,这个变量就是一个随机变量。比如明天的天气就是一个随机变量,有可能是晴天,有可能是阴天,分别对应着发生的概率。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就是我们刚才公式表达的意思,即每个情况发生的概率乘以该情况下随机变量的值得和。比如某个随机变量有四种可能性,发生概率分别是10%,20%,30%,40%。注意,这些情况发生概率的和是100%,也就是随机变量肯定会发生某种情况之一。而在这四种情况下,随机变量的值分别是1,1,2,3。那么这个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就是10%*1+20%*1+30%*2+40%*3=2.1。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风险,关于风险是什么实际上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难题,自金融学诞生以来,关于什么是风险的讨论就从未停止,100多年前股票交易所成立之初大家就已经意识到交易中蕴含着各种风险,但是风险到底是什么,如何衡量风险却一直没有解决。直到1952年,横空出世的马科维兹(Markowitz)在其毕业的博士论文中对风险提出了自己的定义,由于其使用的数学如此简单,以至于答辩委员会都考虑是否授予其博士学位,但是虽然数学简单,内涵却相当深刻,以至于直接影响了资产管理行业,在1990年因此伟大的发现被授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马科维兹(Markowitz)

  刚才我们说了收益就是随机变量的期望值,而马科维兹定义的风险就是随机变量的方差。方差?什么是方差,还是以刚才那个随机变量举例,随机变量的四中情况发生概率分别是,10%,20%,30%,40%。注意,这些情况发生概率的和是100%。四种情况下随机变量的值分别是1,1,2,3。我们刚才已经计算出随机变量的期望值是10%*1+20%*1+30%*2+40%*3=2.1。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刻画了该变量平均的值,随机变量的方差则刻画了未来随机变量的波动程度。用公式来描述,就是每个情况下随机变量值偏离期望值的程度,因为偏离期望值有正有负,比如情况一二三下随机变量取值是1,1,2,均小于期望值2.1。情况四下随机变量取值为3,大于期望值2.1。为了不考虑正负,方差计算中使用随机变量取值与期望值差的平方,然后再依概率加权。随机变量方差一般使用希腊字母sigma,也就是一个圆圈上面有个小波浪,像一个尾巴朝上的小蝌蚪。加大这个字母,专门强调这是金融学中最重要的概念

  这个例子中,随机变量的方差sigma=情况一的概率10%*情况一下随机变量取值1与期望值2.1之间差的平方,也就是10%*(1-2.1)的平方,然后加上情况二的概率20%*情况二下随机变量取值1与期望值2.1之间差的平方,也就是20%*(1-2.1)的平方再加上情况三balbabla,情况四balbalba。即

  该值衡量了此随机变量的波动情况,方差越大,表明该随机变量上蹿下跳。方差越小,表明随机变量越平稳。举个例子,扔一枚硬币,正面赢100,反面输100。由于我们知道,一枚均匀的硬币正反面出现的概率是50%,因此期望收益是50%*100+50%*(-100)=0。也就是这种公平的游戏期望收益为0.

  如果是正面赢10000,反面输10000呢?期望收益50%*10000+50%*(-10000)=0,期望收益还是0元,但是方差却剧烈增加,因为未来的情况要么是赢10000,要么是亏10000。

  输赢100的情况下,我们计算方差为50%*(100-0)^2+50%*(-100-0)^2=10000

  而输赢10000的情况下,方差为50%*(10000-0)^2+50%*(-10000-0)^2=10^8。期望收益一样,而方差却大了这么多,所以直观上我们也觉得第二种游戏风险较大。

  至此就是金融学中收益与风险的数学定义。我们介绍了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所谓随机变量的期望,就是随机变量未来可能的平均值,是概率加权的平均值;所谓方差,就是衡量随机变量离散与波动程度的变量。而马科维兹使用了期望收益率定义了收益,收益率方差定义了风险。这只是开了个头,我们下面将继续介绍为什么方差,也就是波动就是风险。方差:结果与期望之间偏离的衡量

  期望收益率刻画了收益率的平均水平,收益率的方差刻画了收益率的波动情况,也可以理解为刻画了对于期望收益率的偏离程度,并且波动率即方差越大,该项资产的风险越大。

  本节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收益率的方差就是风险,这就要从经济学一项非常重要的效应说起,即边际效用递减效应,或者也称为边际收益递减。食品的边际效用越来越弱,第一个包子是最香的

  我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边际收益,边际就是delta,那个小三角符号,就是导数的概念,关于导数我们这里就不展开了。在这里对边际收益可以简单理解为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单位所获得的收益,比如你投入一单位精力可以考50分,再投入一单位精力可以考70分,这后面多考的20分就是这一单位精力的边际收益。

  边际效用递减是微观经济学中非常重要且非常基础的一个效应,该效应属于经济学公理的一种,所谓公理,即是最基础,无法证明却不言自明的假设。边际效用递减广泛存在于生活中各个领域,属于经济学家们从生活实践中总结的一个公理。什么叫边际效用递减,或者边际收益递减呢,字面意思就是每单位收益或效用是递减的,我这里举个两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一块田地,投入一单位种子可以生产十单位粮食,那么再投入一单位种子能再生产多少粮食呢,应该是小于十单位的,假设是九单位粮食,再投入一单位种子可能就只能再生产出7单位粮食了以此类推,到后来整个田地都种满了,再投入种子估计一两多余的粮食都产不出来了,边际收益降低到零,如果再强行加入种子,不仅不能产生收益,可能还会使这块土地的粮食产量下降,因为过多的种子抢占土壤肥力,导致整体涨势不良,即边际收益甚至为负数。为什么会这样呢,假设边际收益递增,也就是第一单位种子可以产生十单位粮食,第二单位种子可以产生十一单位粮食,那么整个人类只要一块土地,无限投入种子,粮食越长越多,这显然不符合这个世界的客观情况。那如果边际收益不变呢,即不管第几单位的种子,总能长出十单位的粮食,那人们还是只要对着一块地无限耕种,一样可以长出无限的粮食来,这显然是荒谬的。由于粮食产量是可以量化的,所以在这里每单位种子的投入就相当于边际收益,我们说一块土地上的粮食产量是符合边际收益递减的。

  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边际效用递减的含义。经济学上使用效用来衡量产品对于人的满足感,假设我空腹吃一个馒头的满足感或者说效用是10单位,那么再吃一个馒头对我而言满足感肯定要下降,可能就是9单位或者更少,当然效用具有主观性,可能某个南方同学不爱吃馒头,第一个馒头对他的效用就很低,但不论如何第二个馒头对他的效用一定低于第一个。为何?还是同样的道理,假设我吃一个馒头的效用为10,吃第二个馒头的效用甚至大于10,那就会变成我越吃越多,越吃越开心,最后吃到高兴的几乎撑死。同样,如果边际效用不变,吃每个馒头我都能感到10的效用,那我吃下去同样感受不到饱腹感,一直吃的很开心,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很悲惨的。这两种情况显然都是荒谬的,实际情况是吃了第一个馒头我觉得很爽,吃第二个就会有些饱腹感了,不如第一个香了,再吃第三个就是为了填饱肚子了,如果再吃下去可能就会恶心想吐,这个馒头的单位效用甚至是负数。

  相信通过这两个例子大家应该能明白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了,该效应广泛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说回金融,对于金钱,普通人也是边际收益递减的。

  什么?金钱的边际收益也是递减的?你别惊讶,对于大多数不是超级财迷的普通人而言就是这样。如果你身无分文,假设你现在开始工作,刚开始的一万块钱可能是非常具有效用的,因为这一万元可以解决温饱。如果继续努力工作给你一万你还是觉得很重要,因为可以开始考虑买买书看看电影解决一下精神生活需求,但这个需求相比温饱就没那么必须了。如果再给你很多钱,钱对你的效用就越来越低,闲暇时光反而比较重要,你可能就考虑停止工作而享受闲暇,而不是无休无止的工作。大家想一下是不是这个道理,当然这里排除超级财迷啊,正常人都是觉得挣到一定的钱以后休息时光就越来越重要。比如巴菲特、比尔盖茨、马云等人,挣钱对他们来说边际收益已经非常低了,工作已经为了更高层次的人生意义,所以捐钱做慈善反倒对他们来说效用比较高。边际收益递减也能说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钱越多边际收益越小,越需要高等级的追求

  边际收益递减,这个广泛存在的现象使我们对于很多实际问题都具有解释力,比如刷题可以使你的数学高考成绩较为轻松的提高到120,你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提升到140分,但如果你想提高到高考满分的水平,可能需要数倍的时间,即提高单位成绩需要的成本上升了,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减的另一种表达,边际成本递增。这两者是一回事,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提高单位产量所需要的成本是越来越高的,这跟提高分数是一样的,达到某个产量可能需要一定的投入,在此基础上增加产出需要的成本是越来越多的。边际成本递增和边际收益递减是这种现象的两种对称性表达,搞明白了这点,我们就可以解释清楚为什么风险需要收益去补偿。

  现在我来问你,参与一个掷硬币的游戏,正面赢100,反面输100,你会参与吗?这当然是一个很公平的游戏,胜负概率百分之五十,期望收益是0元。还记得期望怎么计算吗,每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乘以每种情况下的数值,也就是50%*100+50%*(-100)=0。如果你回答不参与,说明你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如果你参与,你就不算是经济学的理性人。为什么呢?明明是个期望收益为0的公平游戏,为什么参与反而不理性呢?

  答案是边际收益递减,对于金钱期望来说,确实是期望收益为0。但是对于效用来说,由于人们损失100元的效用是大于获得100元的。为什么?因为边际收益递减呀!假设你现在手里有100元,损失掉这100元你身无分文,而你多得到100虽然也很棒,但是显然不如这从身无分文到拥有100元这效用高。假设你只有100元,参与这个游戏时估计大多数人都不愿意了。比如从身无分文到拥有100,这效用算作100的话,从拥有100到拥有200,这新增的100元效用肯定小于100,我们按80计算的话。期望效用的增加量就是赢了的话50%*80+输了的话50%*(-100)=-10,整个游戏金钱是公平的,但是期望效用的增加量是负的,因此大家不会参与。

  多说一句,这里其实蕴含了机会成本的视角,我们在利率与现值中讲述了这个道理。这里复习一下,所谓机会成本,不是做这件事情的成本,而是如果不做这件事情,在所有的可能中收益最高的那一项才是成本。三个投资机会,投入本金都是100万,分别收益10万,20万,30万。机会成本不是投入的本金100万,而是如果不做投资三会损失潜在收益30万,因此机会成本是130万,做投资一与投资而都是亏本的。回到掷硬币这个例子,如果不参与游戏,我们可以100%概率得到100元,期望收益为0,期望效用增加量为0。所以参与不参与的机会成本是期望效用至少不变,参与游戏反而期望效用会下降10,显然不值得参与。

  这就是说,由于边际效用递减,人们都是损失厌恶的。失去100元钱失去的效用是大于获得100元得到的效用。其实不光是钱,馒头,水果,铅笔等等物品,失去一个的效用损失都是大过得到一个的效用收益的。

  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不参与游戏,未来是100%继续拥有这100元,所以不存在波动,方差为0,波动率为0。而参与了游戏,期望收益为0,但是波动率为

  50%*(100-0)^2+50%*(-100-0)^2=10000。波动率上升造成了平白无故的风险,由于人们损失厌恶,所以波动造成了期望的效用是下降的。因此理性人是不参与这种公平博弈的。

  理性人如果参与游戏,必然是期望效用为正,也就是有正的期望收益去弥补风险,也就是承担了波动率必须给与正收益的补偿。如果正面赢70,反面输50,这时理性人就选择参与游戏了。

  至此,我总算把这个逻辑给补上了。即为什么更多的风险需要与更高的收益进行匹配。我们从期望与方差出发,定义了什么是收益,什么是风险,收益比较好理解,风险在金融里定义为了收益率的方差。又从边际收益递减的原理出发得到理性人都是损失厌恶的,因此方差带来了波动带来了负的期望效用,所以如果要理性人承担这部分风险,则必须提高到正收益带来正的期望效用。承担的波动越大,承担的风险越大,那么就必须给与更高的收益率去匹配。这也是我们反复强调为什么金融市场几乎不存在免费的午餐,几乎没有天上掉馅饼,高收益必然蕴含高风险。关于这一点我们以后还会再继续深入。

  有心的读者发现,我一直使用的是理性人,使用的是大多数,因为我相信肯定会有读者参与这类游戏,这类人在金融学中叫做风险偏好者。也就是说这类人是偏好风险的,别说公平的硬币游戏会参与,甚至正面赢90反面输100的不公平游戏他们都会参与!你说什么?这就是赌博!没错,这就是赌博。在赌场中所有的游戏胜率都不到50%,参与游戏的期望收益就是负的,买彩票的期望收益就是负的,但是这不妨碍大家去参与。为什么?这类人对于风险是有效用的,大多数理性人对于风险都是厌恶的,然而对于风险偏好者而言赌博承担风险带来的心跳感觉本身就是有效用的,掷硬币输赢100与掷硬币输赢10000相比风险偏好者甚至更爱后者,这就是经济学上对于赌性的衡量。

  再次强调,高风险必须匹配高收益,如果你发现了一个高收益的机会而几乎没有风险,很大可能是你没注意到风险。这点在各个金融危机和金融史上反复重现,现代金融学的基石就是认为高收益就是承担高风险来的。收益就是对于承担风险的补偿。

  关于风险我再多说一句,由于风险看不见摸不着,将风险定义为资产收益率的方差是一种简便处理,其中也有不少问题,比如股票价格今天5块,未来可能9块也可能11块,对于方差计算而言确实是风险,但是相比于今天的五块钱这9块也好11块也罢都是好事,怎么能算风险呢?所以有一种改进的办法就是下半方差法,即只算下跌的方差。当然这方法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我们就不继续深入了,我只是想让大家明白,金融的核心不是收益,而是风险的管理,认清风险,管理风险,才是人们加深对于金融认识的不二法门。  一、可行性分析

  关于火锅的起源,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三国时期或隋炀帝时代,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可见火锅在我国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重庆火锅早在左思的《三都赋》中有记录。可见其历史至少在1700年以上。

  1.火锅的类别

  一般而言,火锅基本上只有三大类别,第一种汤为淡味,以涮生片为主,沾料占重要角色,涮羊肉及广式打边炉最具代表,第二种是锅内的料已熟,如砂锅鱼头、羊肉炉等,炉火只是做为保温作用,并用来烫青菜。第三种是锅内的料全都熟透了,连青菜也无需再穿烫,炉火完全是用来保温的,和大锅菜无二样,如佛跳墙、复兴锅等大锅菜的方式。

  2.火锅适合的人群

  火锅不仅是美食,而且蕴含着饮食文化的内涵,为人们品尝倍添雅趣。吃火锅时,男女老少、亲朋好友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把臂共话,举箸大啖,温情荡漾,洋溢着热烈融洽的气氛,适合了大团圆这一中国传统文化。

  3.火锅的优点

  火锅的原料大多数采用新鲜的季节性蔬菜,所以价钱便宜,而且它的口味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分为红味、白味和鸳鸯锅三种,适合少、中、老三个层面的消费者;火锅因其辛辣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便宜的价格让大众消费者所接受,因其在享用时热闹的氛围而大受欢迎,更因其营养丰富而得到快速的传播。

  二、市场定位:

  目标市场:主体为大众化又比较注重自身健康的人群。

  火锅投资项目计划

  "朱师傅骨头煲"定位于中、高档的煲类消费市场。

  三、市场营销策略

  1、产品开发策略:实行"抓一个中心,配两个辅助,合各类特色"的产品开发策略。

  2、直营+加盟连锁策略:具备一定的品牌拓展的能力后,朝直营+加盟连锁方向发展。

  3、品牌营销策略:做强势品牌,努力使其发展成为国内和国际市场知名餐饮品。

  4、市场进入策略:采用多方位立体式的营销策略,不断推陈出新,吸引消费者。

  四、组织管理:

  公司初期的组织形式将采取扁平式职能部门化,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下设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营销部门、加盟事业部门、物资采购部门。在开拓外部市场时,我们将以区域经理负责制的方式,在周边城市,长江三角洲等区域开设自己的分支机构。人力资源部财务部

  营销部

  加盟事业部

  采购部

  五、部门职责

  1、总经理

  主持公司的全面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公司的重要决议;制定公司发展计划、发展战略和年度各项经营指标等。

  副总经理:

  参与辅助总经理的日常决策,同时负责会议管理要领,会议审核,文件收发管理规定,员工建议改善方法,卫生管理准则,员工着装等规定的制定等方面。(这部分是较为烦琐的内容,为了便于复制,要以流程的方式来体现,并形成规范和标准)。

  直营店经理:

  负责直营店的全面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并与总公司建立良好的发展关系。

  2、人力资源部门

  人力资源部门分为人员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管理监督员工守则的执行、激效评估、薪酬管理等)、员工培训(在职员工的技能培训、新员工的岗位前培训、员工企业文化培训等)、员工的甄选、招聘(包括培养加盟外派培训人员)。

  人力资源部门主管主要负责员工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对薪酬、绩效等方面来进行规范;下设培训部主任一名,主要负责建立培训组织机构、组合培训资料、设计培训课程;组织员工培训。另设负责招聘管理的主任一名,负责员工的甄选,招聘,选拔培养加盟外派培训人员。

  3、营销部门

  我们营销部门的核心思想是打造品牌,为品牌推广服务。本着"品牌推广为主","营业推广为辅"的工作原则,针对营业推广的区域不定性和变化性,部门将以计划营业推广和临时性推广双重保险进行推广,以公关和广告两种方式双重进行推广。同时,帮助加盟商调研该市场,统一品牌形象,合理选址等。

  4、财务管理部门

  财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企业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它通过价值形态的管理实现对企业实物的管理。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其内容是企业资金筹集、运用、投资、分配等全盘的管理任务,从事驾驭企业内部各个单位的资金核实、分配、结算、考核的职责。

  5、加盟管理部门

  部门设立加盟部主管,主要负责加盟个人或企业的接待和开发,加盟商的管理。信息硬件搭建、企业与政府、总部与店面、店面与店面的沟通等

  火锅投资项目计划

  下设的控制管理部门的核心就是监督和引导,总部监督各店面的经营活动,引导他们向与连锁店经营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向一致的方向上去

  下设省级分支管理机构,设立区域管理人员,通过分支管理机构对下级加盟企业形成物流调配、协助经营、专项指导、参与企划等主要行政资源分配。(地市设立独家办事处,全面保证加盟企业独家垄断当地市场,并按预定目标派出职业经理人协助开发所辖市场。)

  6、物资采购部门

  主要负责各个直营店物资的采购,加盟店部分特殊物资的供应。选择、建立和培养各个地区的供应商,并建立供应商资料库。

  六、战略目标:

  打造中国特色火锅第一品牌

  七、营销中心

  主打品牌:骨头煲、土鸡煲、老鸭煲、鱼头豆腐煲、

  特色品味:地方特色品味、滋补养颜

  用餐环境:卫生、温馨、

  八、进入市场策略

  当地有影响力报刊杂志宣传

  路牌、灯箱广告

  与当地广播电台合作专题的《美食---火锅餐饮》节目

  网络营销宣传推广

  派送优惠券

  九、预算分析

  1、由于企业经营对象受季节性影响,每年公司一般存在7个月正常销售,

  另外5个月大约能收支平衡。鉴于此,预算分析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为公司7个月预算,一部分为公司另外5个月预算。

  2、在采用市场差别定价条件下,本公司判断在各市场的火锅销售收入会有一定差异,但就大范围平均销售收入而言将保持大体平衡,故统一预计为成立第一年单店单月为350000元,成立第二年比第一年大约增长10%,即销售收入单店每月为385000元。从第二年起单店单月销售收入不变。

  3、20xx年成立四年直销店,20xx、20xx年在二级城市各新增2家骨头堡直销店,20xx、20xx年3家。如20xx年七个月销售收入中:20xx年成立直销店收入为385000*7*4即10780000元;20xx年成立直销店收入为350000*7*2即4900000元。如此类推。

  4、另外按照收支平衡大约估算出5个月收入。

  十、总结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美食行业,它的新品牌与原来的口味能否重新联系起来以及市场投资者是否愿意投资是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但综合上述财务指标分析,公司具有很好的营运能力和发展潜力,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可以通过外借和扩大股东投资等融资方式,来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公司盈利能力强的特征,利润的增加和未分配利润的积累,又增加了公司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这种良性循环能够促进公司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获得更大的利益。

  天使投资最青睐的商业项目十大要素及商业计划书模版

  一、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十条要素:

  具有以下特征的初创型企业通常能预见到它的成功和其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可能性。

  1、清晰的目的

  在一张名片的背后就能够把公司的业务描述清楚。

  2、巨大的市场

  针对一个正在迅速增长或变化的现有市场,一个有望形成上百亿人民币价值的市场给予一家初创型企业一定的时间和出错的空间去获得丰厚的利润率。

  3、充足的客户

  目标客户能够为一个独到贴心的产品或服务迅速决策并乐意付出溢价。

  4、专注性

  客户最愿意购买一个价值定位清晰明了的简单产品。

  5、切中要害

  瞄准了一个让客户有切肤之痛的要害问题,然后用一个让客户心服口服的产品或服务去带给客户欣喜。

  6、创新性思考

  不断地挑战约定俗成、走一条离经叛道的路、创造前所未有的方案,超越竞争对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7、团队DNA

  公司的DNA在成立的头3个月里就形成了,所有的团队成员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里都是最聪明或最机灵的,“A”级的创始人吸引“A”级的团队成员。

  8、敏 捷

  静悄悄地奔跑往往能够赛过那些庞然大物。

  9、节 俭

  精打细算、把钱花在最重要的地方,追求利润最大化。

  10、小火力,大爆发力

  初始投入只是一笔小资金,这迫使公司强化专注性和纪律性。撬动一个充满了渴望好产品的客户的巨大市场要不了多少初始火力。

  二、如何写好商业计划书:

  我们喜欢那些用最少的文字传达最多的信息的商业计划书。以下格式,用15-20页PPT,就可以了。

  1、公司目的

  - 用一句话描述公司的业务

  2、问 题

  - 描述客户的“切肤之痛”

  - 简介目前客户是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的

  3、解决方案

  - 阐述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定位如何解决客户的难题

  - 说明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具体在何处得到实现

  - 提供一些产品或服务使用的具体例子

  4、时机:为何是现在?

  - 回顾公司产品或服务所应用的领域的历史演变

  - 说明哪些近期的趋势使得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之优越性得到可能

  5、市场规模

  - 定义你的目标客户并描绘他们的特性

  - 用不同的方法测算市场规模,比如用自上而下法估算可获取的市场规模(total addressable market),用自下而上法统计可获取的收入规模 (sales addressable market),或依据市场占有率份额来估计 (share of market)

  6、竞争格局

  - 列出现有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

  - 分析各自的竞争优势

  7、产品或服务

  - 产品或服务描述:外形,功能,性能,结构,知识产权等等 - 产品或服务的开发计划

  8、商业模式

  - 收入模式

  - 定价

  - 从每个客户上可获得的平均收入或其终身价值

  - 销售和渠道

  - 现有客户和正在开发的客户清单

  9、团队描述

  - 创始人和核心管理层

  - 董事会成员和顾问委员会成员

  10、财务资料

  - 利润表

  - 资产负债表

  - 现金流量表

  - 股本结构

  - 融资计划

  一、公司摘要

  公司名称:中文名格瑞斯,英文名“grace”

  主营业务:旅行社

  成立地点:天津市滨海新区

  计划成立时间:20xx年9月11日

  拥有员工:正是员工6人兼职导游若干

  注册资产:50万

  宗旨:让每个旅游者有不一样的感觉

  二、竞争状况及市场分析

  1.优势

  团队构成年轻化专业化。

  格瑞斯旅行社的管理团队由专业人士构成。他们都从事多年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并且有很多的实践经验。熟悉现在旅行社的经营管理。

  队伍年轻化,平均年龄在24周岁。能够主动地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却能够应用。

  2.劣势

  在企业的内部知识结构过于单一,都是从事于旅游管理专业,缺少财务与市场营销的专业人才。

  3.机遇

  中国的旅游产业面临这重大的机遇,中国现在也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国输出国和全球出境旅游市场增幅最快,潜力最大,影响力最广泛的国家之一。

  同时中国的入境游继续的呈现上升趋势,主要的客源国俄罗斯、蒙古、韩国﹑马来西亚。而日本则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一直高居榜首。

  4.威胁

  旅行社的主要威胁时旅行社企业的垄断竞争,虽然天津的旅行社大中小三种类型的混杂并存,但在现在只是市场法规在不健全是的特殊时期。当市场的监管与法规一旦的健全,旅行社企业将会面临重要的垄断,在是中小企业面临着即将被歼灭时期,也是中小的旅行社企业博大时期。

  综合的分析企业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我认为现在正是旅行社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小旅行社发展的最后机遇。

  三、公司组织结构

  公司的组织结构在一个公司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旅行社定位于中小旅行社。

  我们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直接管理各部门经理及公司的副总,同时副总对公司的各部门具有监管责任,副总对总经理负责。

  四、产品开发(略)

  五、市场营销

  1.产品策略

  市场营销组合在现代的市场营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产品策略就是市场营销组合的策略之

  一、在产品策略中主要是产品的定位、产品的差异化、品牌管理、新产品的开发。格瑞斯旅行社的产品定位主要集中于个性文化休闲。

  在产品的差异化方面我们针对不同的游客开展不同的旅游产品。如针对女性的“母女谈心游”、“母女休闲小镇游”。对于,内蒙古传统的“三重复”策略开发特色游。

  注重产品的整体概念注重旅游产品的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产品。注重于产品的品牌设计,注视产品的形象。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产品供大于求;消费者心理日趋成熟,逐渐形成了理性购物、认牌购物的消费倾向。在这样的市场大背景下注重旅行社品牌成为必然的选择。

  2.价格策略

  定价在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好的定价策略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现在旅游市场的情况我们定位于是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价格有买者和卖者共同决定。在营销的初期我们采用渗透定价法,将其价格定位于略高于成本或接近于成本水平,以实现在短期之内扩大市场,或大最大的市场占有率。当获得一定市场的情况下采用稳妥定价法。价格适中保证企业占有市场,同时获得利润。

  3.渠道策略

  渠道策略主要有两种零售与批发。分销渠道采用采用一层渠道旅行社—零售商—消费者。也同时采用零层渠道。旅行社—消费者。

  4.促销策略

  在主要的旅游网站如携程网、到到网、驴妈妈、新浪旅游,打出自己的广告。向公众传达产品,吸引消费者。同时在天津的渤海早报、今日晚报等登出旅行社的相关信息。

  在广告策略的同时进行必要的人员推销,进行上门推销,也召开一些旅游销售会议。进行必要的有奖销售,会员制,购买折扣。

  第一章行业概况

  第一节行业介绍

  第二节产品发展历程

  第三节当前产业政策

  第四节所处产业生命周期

  第五节行业市场竞争程度

  第二章产品生产调查

  第一节国内产量统计

  一、产品构成

  二、产量统计数据

  第二节地域产出结构

  第三节企业市场集中度

  第四节产品生产成本

  第五节项目投资建设情况

  第三章产品消费调查

  第一节产品消费量调查

  第二节专题研究调查

  第三节消费群体调查

  一、消费群体构成

  二、不同群体消费特点

  三、下游消费市场需求规模调查

  第四节消费区域市场调查

  第五节品牌满意度调查

  一、品牌结构

  二、品牌地域性差异调查

  三、品牌满意度

  第六节渠道调查

  一、销售渠道分析(紧密、松散、主渠道等)

  二、消费场所构成

  第四章产品进出口市场调查

  第一节进口市场

  一、进口产品结构

  二、进口地域格局

  三、进口量与金额统计

  第二节产品出口市场

  一、出口产品结构

  二、出口地域格局

  三、出口量与金额统计

  第三节产品进出口政策

  一、贸易政策(倾销与反倾销)

  二、关税政策(优惠或者限制)

  第五章典型企业与品牌调查

  第一节企业一

  一、企业简介

  二、产品构成

  三、产销量统计

  四、发展规划

  五、产品投放区域格局

  第二节企业二

  一、企业简介

  二、产品构成

  三、产销量统计

  四、发展规划

  五、产品投放区域格局

  第三节企业三

  一、企业简介

  二、产品构成

  三、产销量统计

  四、发展规划

  五、产品投放区域格局

  第六章重点城市消费调查

  第一节北京

  一、产品品牌结构

  二、消费群体构成

  三、消费渠道构成

  四、价格变化趋势

  五、产品满意度调查

  第二节上海

  一、产品品牌结构

  二、消费群体构成

  三、消费渠道构成

  四、价格变化趋势

  五、产品满意度调查

  第三节深圳

  一、产品品牌结构

  二、消费群体构成

  三、消费渠道构成

  四、价格变化趋势

  五、产品满意度调查

  第四节西安

  一、产品品牌结构

  二、消费群体构成

  三、消费渠道构成

  四、价格变化趋势

  五、产品满意度调查

  第七章细分市场调查

  第一节细分市场一

  一、产品应用特点

  二、市场容量

  三、消费模式

  四、发展趋势

  第二节细分市场二

  一、产品应用特点

  二、市场容量

  三、消费模式

  四、发展趋势

  第三节细分市场三

  一、产品应用特点

  二、市场容量

  三、消费模式

  四、发展趋势

  第八章市场上下游市场调查

  第一节原材料市场

  一、上游原材料构成

  二、国内产销量

  三、原材料价格走势

  四、主要供应企业供应量

  五、产业政策

  第二节消费市场

  一、消费市场构成

  二、消费市场结构变化趋势

  三、下游市场相关政策

  四、主要消费群体(企业)消费量

  第三节产业链运行分析

  一、产业环境分析

  二、上下游关联度分析

  第四节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九章投资报告主要结论及君略产业研究院独家策略建议

  第一节主要结论及观点

  第二节君略产业研究院独家策略建议

  投资项目计划书怎么写?

  创设新事业者透过现金流量表检核投资计划可行性后,并对合资条件(如技术股)、投资策略(计划定位)、股权安排等有了盘算之后,再来就是请财务顾问或投资专家撰写“投资计划书”,以作为向投资者筹募资金的工具。本章依次介绍对投资计划书的基本认识,如何撰写投资计划书,最后以永辉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为创业者所拟订的投资计划书为参考格式。

  一、对创业投资计划书之基本认识

  (一)投资计划书是创设新事业时筹措资金必备的文件

  工商界人士,大家都很忙,有潜力的投资者更忙,尤其要向大老板解释投资构想,大约允许1小时左右,在这1小时当中,仅能做摘要报告,引起他的注意,让他了解交给何单位,何人办理而已。因此必须准备好详细的投资计划书交给大老板,让他带回去给幕僚评估,有了正面的评估意见后,能作出投资决策。目前中国大陆地区私人或各类企业想要向外界筹募资金,有90%以上缺乏投资计划书,这些没有投资计划书的投资案,筹募到资金的概率很底很底。

  (二)投资计划书是节省时间的利器

  创设新事业投资构想通常相当复杂,要以口头解释让投资者完全清楚,可能要好几天,很少投资者有这耐性,但不完全清楚整个投资构想,投资者又不敢投资。最轻松理想的方式是请投资者吃个饭,稍加解释,交给投资者已写妥之书面“投资计划书”,俟一段时间后,再问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再征询投资的意愿,省时又省力。

  (三)投资计划书是沟通协调的利器

  投资计划书如需要较多的资金,势必接触可能投资者的数目会超过20个,因并非百发百中而要将众多投资者召集在一起,不但时间不容易找,且与会人数众多,会前未有共识,会中讨论容易失控,无法达成决议。对众多投资者于短时间内达成共识的方法,便是准备一份清楚易懂的“投资计划书”同时发给众多的投资者,再个别稍加解释。让有共识的人聚集在一起开会,才能很快达成决议。

  创设新事业筹划者应了解投资计划书是沟通协调的利器,如不用此工具面对众多的投资者,可能无法负荷,深感疲累,这也是让许多创设新事业计划踏不出第一步的原因。

  (四)好的投资计划必须正确、清楚

  所谓正确,即必须注意数字品质,只要提到数字必须有根据,如为参考别人的数据,注明出处;如为假设,必须说明假设条件。例如,某项产品现在台湾市场为2亿元,必须注明出处。投资计划书中如第一年销货收入预计为2千2百万元,必须说明如下的假设:该产品在台湾市场的增长率为10%,且市场占有率假设为10%,即2亿元×(1+10%)×10%=2200万元。

  所谓清楚就是容易懂,让拿到投资计划书的人不必再经口头解释,就可以容易地了解整个投资构想。要清楚,需注意下列三项。

  投资计划书要有目录,目录里要指明各章节及附件、附表之页数,以方便投资者很快就可以找到他所要的资料。此外,必须有“投资案汇总”章,这是专门给大老板或高阶人员看的,让他们了解投资计划的大概构想,并知道交给哪个单位或哪个人去评估。

  此外,段落要有标题才能清楚,最好每500字以内就要有个标题,让投资者只看标题就约略了解下面500个字是要说什么,并决定要不要看详细内容。例如本段主要在说明“好的投资计划书必须正确清楚”。

  段落之结构要清楚,一般秩序是“一”,(一)、1、(1);甲、(甲)。亦即“一”里面要分段落时用(一)(二)(三)……;(一)里面要分段落时用1.2.3.……;1、里面要分段落时用(1)(2)(3),以此类推。本书之附件5-1可做为参考。

  (五)投资计划书最好委由有经验的财务顾问或投资专家撰写

  常看到许多创设新企业的投资计划书,简直不知从何看起,顶多只能了解产品或技术是什么,即使有简单的财务预算,数字大部分来自直觉,没有根据,不足采信,表达的名词不符合财务会计术语,易生混淆,投资条件不容易了解,即使了解亦不符合商业习惯。这样的投资计划书引不起投资者兴趣,筹募不到资金是不足为奇的。

  最好的解决之道便是委由有经验的财务顾问或投资专家撰写。将拟好之“现金流量表及附表”提出来当作参考资料交给财务顾问或投资专家操刀。有经验的财务顾问或投资专家不只被动代拟,更可积极为创设新事业投资计划位定,拟出投资者可接受投资条件,并可进一步代为寻找投资者。

  私人创业者应不吝惜给财务顾问或投资专家适当的报酬。所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私人创业者由于仍然穷或不富有,处处都要省钱,但这笔钱是必须且值得付的。行行有专业,创设新事业往往是人生的重大抉择,不宜拿这种事自行摸索,而应该减少决策失误到最低。

  通常必须付给财务顾问或投资专家之报酬,一般系由他们所花的时间乘于每小时应计算费用而得,但因为较难客观计算,也有采取每个字新台币2~5元为计算基础作为代撰“投资计划书”之酬劳。写出来的“投资计划书”所有权为委托者所有,他们可以拿出来向投资者作报告,因此无论该投资案筹募资金成功或失败,都必须支付这些酬劳。

  另外,财务顾问或投资专家可能要求全部或部分投资者由其代找,如筹募资金成功时必须付佣金(中间介绍服务费),佣金的计算可能是所有投入资金的1~5%,或无偿取得新公司某个比例之股份,或取得创设新事业者所得权益之10~20%。

  (六)创设新公司投资计划书必须以电脑作辅助工具

  投资计划书之修改乃是必然的,无法一次就拟妥,较大的投资案,必须集合众人的意见,更需多次的修改。当策略改变时,整个投资计划书全部改变。例如本来要做两样产品,改为一样产品;或本来自行销售,改为仅接受委托制造,皆会使投资计划书改变。此外,资讯不断地明朗化,计划书内容亦会不断地更新,例如投资组合与经营组合渐渐确定,市场、销售渠道渐渐更清楚等等。

  透过不断地沟通协调并修改投资计划书,可集结众人智慧,使投资构想更合理,更实际,更可行。估计这样的文字修改达50次以上,才能使一家公司创设。

  这种性质的文件唯有电脑处理,才能减轻负担。个人电脑的使用已相当普遍,在文字方面可由其中的文书处理之电脑软件如Wordstar,PE2来处理,在数字方面可用电子试算表软件来处理,如Lotvs-1-2-3。

  财务顾问或投资专家如涵蓄接受委托撰写“投资计划书”的业务,最好使用个人电脑处理,否则将会苦不堪言或则工作效率奇差。

  二、创业投资计划书之撰写步骤

  这里虽然是对帮忙撰写之财务顾问或投资专家的建议,但创设新事业者仍应了解本节并充分配合。

  步骤一取得创设新事业者认可的现金流量表及全部附表。

  步骤二首先请创设新事业者提供有关销货收入的背景资料。产品是什么?产品给谁用的.?产品的市场区隔在哪里?全世界的市场?销售目标是如何估算出来的(亦即其假设条件为何)?

  步骤三请创设新事业者提供关键技术说明书;产品生产制造及质量管制流程图,竞争者资料,并逐一检视厂房投资、生产或实验设备等与所列数字来源合理否?

  步骤四研拟生产成本,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工厂费用之估算是否合理?

  步骤五研拟销售及管理人员之人事费用。

  步骤六销售及管理费用是否低估?一般技术人员都会低估此项费用。

  步骤七上电脑建立电子试算表或修改创设新事业者所提供在磁碟上之电子试算表,并不断拟修正找出可行的投资计划。

  前言

  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的环境下,市场的形态时刻都在发生着巨大的演变。虚拟市场(或信息市场)作为这一时代演变的产物之一,突破了许多传统市场的限制,为新一轮市场营销和经营活动奠定了基础。虚拟市场表现为交易直接化、市场多样化和个性化、一对一或微营销形式出现、交易范围全球化等;市场竞争者面临较低的市场进入壁垒、竞争比传统环境更加激烈、竞争焦点的多样化;网络营销的范围大大地突破了原商品销售范围和消费者群体、地理位置半径和交通便利条件划界的营销模式;产品交易会没有了地点和统一时间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网址和客户希望的任何时间,群体集会变成了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访问和处理;消费者了解商品信息的途径演变为主动在网上搜寻信息和被动地从传媒接受信息并重等。

  一、网店概要

  二、行业背景与方向

  当我们走进超市就会看到许多休闲食品琳琅满目,包装新颖、时尚,而消费者的购买更是络绎不绝,休闲食品已悄然成为今天的消费新宠。20xx年我国休闲食品市场容量已达到300亿元左右。虽然市场增长迅速,但我国平均每人消费量仅为22.6克,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2.7千克的消费水平。中国的人口基数大、消费层次丰富,休闲食品正酝酿着许多新的市场机会,消费潜力巨大。然而,从另一个层面观察我们发现由于休闲食品种类繁多,休闲食品行业市场集中度并不高,全行业前十强企业只占据三成销售份额。在韩国销量很小的南瓜籽、杏仁等,现在是中国的消费者食用最多的休闲食品,表明中国消费者的休闲食品

  观念还停留在发展的初期。休闲食品市场还处在完全竞争状态,没有领导品牌,远未形成像方便面,食用油和饮料等食品品类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对众多休闲食品企业来说,市场机会均等,能否快速做大市场规模,主要取决于对该市场领域的理解和把握

  一方面,目前借助超市等实体店的传统营销模式在对休闲食品进行进一步推广时所起的作用已经局限,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科技的兴起,网络销售和网上购物逐渐热门起来,休闲食品的网络消费正酝酿着许多新的市场机会,消费潜力巨大。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休闲食品的推广和营销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面对休闲食品的网络营销,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网络营销会面临重新检验营销目的、优先权、战略和策略的挑战,销售将逐步转向以网络营销为主,IT技术与营销的关系需要重新定位,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媒体的整合将形成一种虚拟空间,这种整合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网络环境下的营销根本原则是:利用网络建立以顾客价值创新为核心的营销模式,通过网络强化与顾客间的互动,利用网络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撬动潜能等。

  三、市场分析

  (一)网络营销的外部环境

  现在我们正处于网络时期,上网购置商品正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重要方式之一,据威望数据测算,20xx年至20xx年,淘宝网购物占全国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已从0.04%上升至0.85%。调查显示,在未来一年有淘宝网购物意向的人群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中高学历者盘踞尽对上风,高中(中专、技校)、大专和本科学历者分辨占到此类人群的36.6%、33.3%和19.6%。

  淘宝是亚太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淘宝网现在业务跨越C2C(个人对个人)、B2C(商家对个人)两大部分。截止20xx年12月31日,淘宝网注册会员超9800万人,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网购人群;20xx年交易

  额为999.6亿元,占xx购市场80%的份额。20xx年,淘宝的交易额实现了433亿元,比20xx年增长156%。20xx年上半年,淘宝成交额就已达到413亿元。调查还显示“80后”的年青人对于淘宝网购物的兴趣最高,约占淘宝网购物人群的34.6%。

  1.竞争环境的变化

  市场进入壁垒较低。互联网的开放性使任何一个创业者无须投入较多的资源就能参与竞争,在这种环境下,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他们都可以通过创新型营销获得超常规的发展。休闲食品的经营者通过网络可以省去了店面租金和大部分的人力成本,这样不仅可以使资本实力低的经营者进入市场,同时也降低了商品的成本。

  竞争比传统环境更激烈。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消费者能以最低成本获取必要的信息,从而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表达机会。在互联网上,信息基本都是共享的,在竞争商家人数增加,信息资源相同,且没有店面优势的情况下,竞争会更加剧烈。

  竞争焦点多样化。网络环境下的竞争焦点除了产品内在质量和服务,还包括信息查询是否方便、物流是否配套、支付是否安全等。

  2.时空观念的变化

  网络可以跨越时间约束进行全天候的信息交换,因此人们的活动可以不按既定的时间程序安排。

  出于世界任何一个地理位置的客户,只要上网就可以获取有关的信息,因此在空间上没有了地域的概念。

  3.市场形态的变化

  虚拟市场只需提供商品信息,就可供客户进行挑选和购买,它既没有资金的占用,也没有货物的积压。其最大竞争优势为:能够在无限扩大市场“陈列”商品数量的同时,又不会对经营者形成任何负担。虚拟市场拥有交易直接化、市场多样化和个性化、一对一或微营销形式和交易范围全球化等特点,这些特点正是经营者所追求的和市场营销努力所期望实现的。

  (二)网络营销的虚拟环境

  1.营销理念的变化

  互联网打破了地域分割,缩短了流通时间,降低了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传输处理成本,使生产和消费更为贴近,使客户有极大的商品选择空间和余地,从而提高了市场营销的形态效用、空间效用、时间效用、价值效用与信息效用。

  而且此时的客户在选择产品时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能否快速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变化,决定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以“客户”所代表的市场为导向、“客户满意度”为发展最重要的指标,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网站内容更新、信息查询与交互、物流等的速度;提升诚信度,尽力良好的商誉形象;提供优质的服务,维系、改善并扩充与客户的关系。

  2.网络营销带来的挑战

  网络营销面临重新检验营销目的、优先权、战略和策略的挑战,需要重组项目、重新利用媒体组合、重新安排员工,甚至替代某些员工,代之以互动媒体专家。整个营销要学习并掌握信息传播和回应管理的方式,营销资源倾向于网络,销售重新定位,新旧媒体一体化趋势,IT技术与营销关系重新定位等等。

  (三)产品定位

  1.白领

  首先是白领,白领是一个特别特殊的人群,他们以女性居多,据调查90%的消费品都是为女性准备的,这么一个可观的消费群体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所以根据白领的消费习惯和时间,我们会在后期的工作安排中多将食品上架时间调整在中午十二点及下午五点,使她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可以更方便的找到我们,并购买我们的产品。

  2.学生

  对于学生这一块而言,很多人会觉得学生的钱一定不好赚,因为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挣钱的能力,但是对于商家而言,学生虽没赚钱的能力,但是绝对有花钱的能力,所以学生这一块的市场是值得开拓的。再就是作为学生的我们,为我带了很大的有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我们的客户的需要是我们进行销售与策划的第一部,我们可以亲生体会到客户的需求,量身为客户订制适合的消费方案,这使顾客得到了更大的利益的同时,也为我们创造了极大的效应,获得了真正的双赢,并且在同学之间交易,风险低,更符合我们大学生创业的规则。所以最后我们决定突破学生这一块,拓宽学生市场,为我们的盈利带来更大的收益。

  四、营销及推广策略

  (一)价格策略

  由于食品价格高低不等,价格参差不齐,价格不可以定的过高或过低。过高的价格会令消费者望而却步,而过低的价格商家无法产生利润。因此,我们决定个别产品会适当提高一些价格,但是所赚取的利润绝对不会太多,我们承诺把顾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有些进货成本高的食品。我们确定的价格只会高于成本的5%~10%。保证店铺的客户回头率

  (二)促销策略

  促销它作为店铺扩大销售,增长业绩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是一种始终贯彻整个销售活动的营销手段。促销方式的优劣直接和销售额挂钩。所以,拥有一个好的促销策略就相当于拥有一个成功的开始。周末推出优惠服务。每到周末,为了使更多新的食品上架,这时候就不得不使一些食品快速下架,这时本店将推出每周优惠策略,不但可以让顾客享受到优惠还可以减清货物囤积;节假日优惠活动。节假日本店会赠送一些精美小礼品送给那些经常光顾本店的客户

  (三)营销策略

  1.网站推广计划

  网站推广计划是网络营销计划的组成部分。制定网站推广计划本身也是一种网站推广策略。推广计划不仅是推广的行动指南,同时也是检验推广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衡量标准。所以,合理的网站推广计划也就成为网站推广策略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2.网络广告推广

  我们会将我们店铺的地址、产品及服务在一些大型的网站放上自己的广告,展现给大众,从而推广自己的产品。

  3.网络文章推广

  一篇很好的文章很可能拥有数万计的浏览量,而在文章中附带我们店铺的信息。名字、产品等。这样对我们的店铺进行了一次宣传和推广。这些文章可以写在各空间、博客、贴吧里。

  4.搜索引擎推广

  我们将通过搜索引擎优化、关键词广告、固定排名、基于内容定位的广告等。

  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文

  项目名称: 幸福山林场改造升级

  申 请 人: 周家福

  接洽地址:

  电子邮件:

  提交日期:

  摘 要

  请简要叙述以下内容:

  1. 项目基本情况

  2. 主要管理者

  3. 研究与开发

  4. 行业及市场

  5. 营销计谋

  6.产品生产

  7. 财政规划

  一 项目大概情况

  项目名称: 幸福山林场改造升级

  启动时间: 20xx年x月

  筹办注册本钱: 自持

  项目进展:

  主要股东:

  组织机构:

  主要业务: 生态茶园、生态蜂业、生态养殖、林场度假、林业换代、扩大带动

  盈利模式:

  未来3年的发展战略和谋划目标:

  二 管理层

  2.1 成立公司的董事会:

  2.2 高管层简介:

  三 研究与开发

  3.1.1 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阐发

  3.1.2项目的技术创新性阐述

  (1)基来源根基理及要害技术内容

  (2)技术创新点

  3.1.3项目成熟性和可靠性阐发

  3.2项目的开发成果及主要技术竞争对于手:

  3.3 后续开发规划:扩大带动

  3.4 开发投入:

  3.5 技术资源和互助:

  3.5.1 生态茶园:引进安吉白茶

  3.5.2 生态蜂业:引进苏州蜜蜂堂

  3.5.3 生态养殖:引进大山合作

  3.5.4 林场度假:筹建基础设施,商业推广

  3.5.6 林业换代:引进新品种或珍贵品种

  3.6 技术保密和激励措施:

  四 行业及市场

  4.1 行业状况:

  4.2 市场前景与预先推测:

  4.3 目标市场:

  4.4 主要竞争对于手:

  4.5 市场壁垒:

  4.6 SWOT阐发:

  4.7 发卖预先推测:

  五 营销计谋

  5.1 价格计谋:

  5.2 行销计谋:

  5.3激励机制:

  六 产品生产

  6.1产品生产

  6.2 生产职员配备

  七 财政规划

  7.1 股权中小企业融资数量和权益:

  7.2 资金用场和使用规划:

  7.3 投资回报:

  7.4 财政预先推测:

  八 风险及对于策

  8.1 主要风险:

  8.2 风险对于策:

  这里虽然是对帮忙撰写之财务顾问或投资专家的建议,但创设新事业者仍应了解本节并充分配合。

  步骤一取得创设新事业者认可的现金流量表及全部附表。

  步骤二首先请创设新事业者提供有关销货收入的背景资料。产品是什么?产品给谁用的?产品的市场区隔在哪里?全世界的市场?销售目标是如何估算出来的(亦即其假设条件为何)?

  步骤三请创设新事业者提供关键技术说明书;产品生产制造及质量管制流程图,竞争者资料,并逐一检视厂房投资、生产或实验设备等与所列数字来源合理否?

  步骤四研拟生产成本,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工厂费用之估算是否合理?

  步骤五研拟销售及管理人员之人事费用。

  步骤六销售及管理费用是否低估?一般技术人员都会低估此项费用。

  步骤七上电脑建立电子试算表或修改创设新事业者所提供在磁碟上之电子试算表,并不断拟修正找出可行的投资计划。

  目 录

  一、项目综述

  二、项目背景

  三、项目介绍

  1、企业概况

  2、产品介绍

  四、市场营销与商业运作

  1、企业和市场战略格局

  2、营销目标与规划

  3、利润来源与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

  五、投资回报效益分析

  1、投资预算

  2、投资效益分析

  六、项目论证结论

  资料证明与附件

  一、项目综述:

  元乾酒作为中国古配方养生酒,它的生产与贸易的投资项目富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酒厂以自然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规模型药材种植基地为依托,在几百年酿酒技术的基础上,经过专业名师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利用特殊的生产工艺,开发出国内首款小分子养生酒——元乾酒,该酒将成为国内外养生酒类市场独树一帜的名品。

  为了对元乾酒进行规模化生产与销售贸易,形成富有价值可持续发展的高新技术项目,武汉三三乾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汉市劲宝食品有限公司将对元乾酒建厂项目进行纵深开发,将创造出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形成多赢共赢的投资局面。

  二、项目背景 (投资大环境):

  黄冈作为中共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拥有强大的历史文化底蕴。区位交通得天独厚。黄冈位于楚头吴尾和鄂豫皖赣四省交界,与省会武汉山水相连,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尤其是19XX年撤地建市以来,全市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工业初步形成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机械电子等五大支柱产业,吸引了大批知名企业落户。

  近年来的发展,让黄冈平均每天吸引投资2亿元,平均每天都有1个项目落户,平均每2。5天就新增一家亿元企业黄冈年度经济通气会发布消息,去年“亿元企业俱乐部”急剧扩容,一年新增149家,亿元企业总数突破500家达到515家。而在此大环境的感召和影响下,相信酒厂能得以稳步发展并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三、项目介绍

  1、企业概况

  一、 公司名称:武汉三三乾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三三乾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健康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包装、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内首款小分子养生酒生产企业。公司成立于20xx年,注册资金达1000万人民币,并于成立之初成功入驻武汉光谷生物城。20xx年底三三乾通营销中心落地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象征着三三乾通由生产、研发型企业向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型企业的完整过渡。并在安徽九华山设立了药材种植基地。以保证元乾酒的酒源与原材料充足而纯正。

  二、 公司名称:武汉市劲宝食品有限公司

  1、公司位于武汉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注册时间:20xx年5月11日,注册资本398万元人民币,现占地33300m2,有管理、技术、生产和销售人员300多人,生产经销主要经营“药酒、滋补酒、小食品”等产品为主。“劲宝”商标连续三届获 “湖北省著名商标”;连续三届获“湖北省名牌产品”殊荣。

  2、产品介绍元乾酒的产品价值: 元乾酒,为千年古方改进而成。培元固本、强身健体、充盈肾气、通窍疏经、祛寒除湿、纯天然粮食及中草药古法炮制,道地药材,四时采撷。由于以酒为药引,小分子结构,所以能够很快被人体吸收,其中草药精华成分很快进入到人体细胞,效能奇特。

  主要成分:黄精:“百草之王”是我国传统的珍贵常用药材,用于愈后恢复、增强体力、调节荷尔蒙、降低血糖和控制血压、控制肝指数和肝功能保健等。

  山药:健脾胃、益肺肾、补虚嬴

  肉桂: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覆盆子:为收涩药,补肾药;具有补肝益肾,固精缩尿,明目等功效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现有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

  酸枣仁:能滋养心肝,安神,敛汗

  葛根:具有滋身健体、抗衰老、降压、降糖、降脂、增加皮肤弹性、润肤等功效

  核心价值:

  A、男性中老年人群的良朋益友。

  B、馈赠亲朋的健康礼品。

  C、拥有核心技术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3、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前景

  A、产品在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元乾酒属于国内首家创造研制的酒类新产品,现在没有同类产品出现,具备核心竞争力。

  B、元乾酒无论在保健酒,还是养生酒中都可列为佼佼者。虽然公司不在产品功能上做宣传,但是市场上通过饮用元乾酒改善了男性生理功能的案例比比皆是。

  C、由于公司在20xx年初在安徽九华山设立了药材种植基地。未来药材的供给能够自给自足,会有比市场采购更具有优势,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酒厂利润最大化。

  D、国内保健养生酒产品市场在最近几年兴起,受到国家政策支持,此类酒的市场随着人们生活经济水平的提高,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同。市场年消费水平逐年快速增长。而元乾酒的产品特点将在保健养生酒及低度酒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从而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E、根据国内和国际酒业发展趋势来看,市场消费趋势已有明显走向,大多数消费者喜好具有时尚、健康、营养、低度、休闲的酒,并具有尝新的普遍心理。因此,元乾酒完全符合市场消费主流的喜好。必将具有强势竞争力和持续放大的市场空间。

  4、独到绝密的制酒技术

  元乾酒采用高科技术和传统工艺相结合的酿造工艺,并运用国内唯一的小分子技术。对养生酒市场的众多产品来说具备绝对的竞争优势。

  四、市场营销与商业运作

  1、企业和市场战略格局

  元乾酒产品的定位为独特高档的养生酒。其小分子技术为国内唯一,也就是说在养生酒领域是没有竞争对手的。对于酒厂来说,在产品开发成功后,开始在市场中试探和销售,通过专业的展销平台和招商平台,已获得了国内大量的酒类经销商的认同。

  酒厂将运用开放的视野进行企业改革,从源头上建立原料优质化基地,进行现代化的规模化产能布局,利用时机快速将独特唯一的高档产品推向市场,持续整合资源求得长期发展,力求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养生酒生产销售企业。

  市场运作战略方面,主要切入养生保健酒市场,面向全国和国际市场,国内与国际市场两线并进。

  2、经营目标与规划

  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来看,养生保健酒的市场年需求量约300亿元,前景十分广阔。结合目前实力,计划投资5亿元建厂,首期投资在1。1亿万,达成酒厂的基础建设。预计年产量在52亿元以上。按毛利

  3、技术与业务团队

  营销团队:在全国各地依托三三相关子公司的销售团队为 主,电商网络为辅。搭建结构化销售平台。目前销售网点分布全国,约有各级省、市、区县代理及终端销售点共计1750个左右。结合每个销售网点的业务人员约为5—10人,整体的业务团队人数为17000人左右。能良好的运作产品的销售规划及工作。以确把握研究等都已具备,只需优化整合和充分利用。

  一般通过大型的专业的招商展销会和高级专题商贸会或专题招商会等,寻找到合适的经销商和代理商,部分市场设立直营销售公司等方式,进行市场渠道开拓,同时对新产品进行专业的品牌塑造。

  双向拉动获得市场支持,进行正常盈利。

  况且三三乾通旗下具有完整的营销团队和营销体系,即使在不借助外力资源的情况下,也能圆满完成对项目的管理和执行。对销售板块的业务推进具有十分的把握。

  五、投资回报效益分析

  1、投资预算

  根据项目发展的需要,初步预定投资总额5亿元。首期投入1。1亿元人民币。分三期投入,进行土地、厂房、设备、原料加工、生产、管理以及销售等全面投资与运作。

  2、项目投资经济效益分析

  单位:万元( 见图表,投产日开始计算) 项目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合计(万)备注

  固定资产投入 土地(亩)500500100020xx 土地按5万/亩计厂房(万元)50004000250011500 设备(万元)5500150010008000 流动资金(万元)

  5000 5000500015000 原材料投入(万元)50004500400013500 小计 21000155001350050000 最大产能(吨) 1900380076001330025万/吨 销售额(亿元) 52104208364 税金(17%)(亿元)8.5173459.5 厂房折旧(20%/年)(万元)10008005002300 设备折旧(20%/年)(万元) 11003002001600 管理费(万元)1000100020xx4000 毛利润(亿元)4.79.418.832.9

  以上述数据计算原则以比较保守计算法则进行。基准数据根据综合成本预测,每公斤酒的成本为250元,成本随着规模在一定范围内的增长而逐步降低,市场均价为2760元/公斤。年销售额5。2亿。厂房、土地、设备投入的成本为1。1亿元。综合财务预测,投资方的项目投资回报率逐年增高,而且该项目具有可持续逐渐放大的特点。

  六、项目论证结论

  经过上述全面分析与评估,这一完全满足中国政策趋势和受到地方政府鼓励支持的项目,具有集多方面的优势条件于一身的魅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丰厚的经济价值及低风险的项目特点,这一高回报率的项目。值得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和真诚合作。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酒厂无论在投资收益比和发展趋势方面都将成为行业的标杆 。

  附件、项目所需的资料复印件

  1。 营业执照

  2。 公司章程

  3。 验资审计报告

  4。 贷款证

  5。 资信证明

  6。 法人代码证书

  7。 税务登记证

  8。 专利证书、鉴定报告

  9。 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项目证书

  10。 其它表明企业特点的资料

  一、创业经营宗旨和理念

  明月西餐厅的经营宗旨为:“著意求新,以客为尊”,经营理念为“极意营造幽雅、舒适、休闲之气氛,融汇西方餐馆美食”。

  二、市场定位

  1.选址方面:明月西餐厅位于学院的美食街内,与连串的快餐店连在一起,但都作为美食街唯一的西餐厅.与其它快餐店所不同的是有更好的就餐环境和更优质的服务。

  2.格调方面:西餐厅为温馨浪漫的风格,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给顾客贵族式的享受,力求营造一种幽雅、舒适、休闲的消费环境,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

  方面转变。

  3.校园市场环境方面:校园经济的市场有很广的发展领域,消费者也是很单纯的消费,相对外部市场竞争要小,个体经营单纯,以小投资为主,服务于在校大学生。

  服务于学生,应该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首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目光,让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来光顾本店,所运用的营销方法是多种途径的;其次,是怎样达到以下营销效果

  潜在客户

  现实客户

  满意客户

  美誉度100

  所运用的营销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4.SWTO分析

  学院现有一万三千几个师生,调查资料表明他们多消费用于饮食方面占了54.7%,正因如此,饮食也是在学校创业首选之路。消费对象比例图如下:

  同时在校院里经营西餐厅的SWTO分析图如下:

  S:美食街附近是男生宿舍最聚中的地方,偶尔去美食街的人占了全师生65.8%

  W:大多数学生都习惯了到快餐和学校所设的饭堂就餐,对于西餐厅来说不那么的习惯,但资料表明对西餐厅有兴趣尝试的占了38.2%

  O:现时有40.2%师生觉得现在学校最缺的服务是就餐环境,而适合明月西餐厅设计是幽雅、舒适、休闲的消费环境,这可表明了,明月西餐厅开业后会有更受欢迎的可能性。

  T:美食街有众多快餐店和学校内有五间饭堂

  三.管理理念

  1.尊重餐饮业人员的独立人格.

  2互相监督:管理层监督员工的工作,同时员工也可以向上级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3营造集体氛围:既要上下属感受到西餐厅纪律的严明,也要关怀员工,让员工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有利于加强凝聚力,提高工作积极性.

  4.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各尽所能,发挥才干

  。

  四.产品介绍

  以西式扒类为主,结合快餐、中西炖汤、中西式局饭、皇牌主食套餐,小食天地、美颜甜品、水吧饮料等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1.推出皇牌主食套餐,经济实惠,例如:泰汁鸡扒印尼炒饭套餐、青咖喱猪颈肉扒伴意粉套餐、鳗鱼泰汁鸡扒局饭套餐等,各套餐还配有(粟米忌廉汤、油菜、热奶茶或冻柠乐),最适合校园情侣品味。

  2.西餐结合快餐

  例如:扒类(牛扒、猪扒、鸡扒)、各式快餐、各式小食、各种中西炖汤、中西式局饭、粉面类(意粉、米粉等)。

  3.美颜甜品

  例如:姜汁鲜奶雪蛤膏炖蛋、金粟南瓜西米露、粟子蓉鲜奶露、椰汁香芋西米露等等,最适合爱美的女大学生品尝。

  4.根据不同的季节制定一些冷饮,热饮,点心、沙拉等

  例如:现磨咖啡、花式精致冰啡、香滑奶茶、特式风味茶、天然花茶、精美饮品、鲜榨果汁、雪糕新地、滋润甜品等等。

  五、市场营销策略

  1.品牌策略:

  “明月西餐厅”这个店名易记,易读,好听。“明月”一词可以

  营造典雅的个性氛围传播快捷,符合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而且招牌的字体设计要美观大方,要具有独特性;易吸引人的注意。

  2.价格策略:

  (1)主要走中低档价格策略,在食品“色”,“香”,“美味”,服务等方面力求尽善尽美,努力给客户最大限度的享受和心理满足。

  (2)针对消费者比较价格的心理,将同类食品有意识地分档,形成价格系列,使消费者在比较价格中能迅速找到自己习惯的档次,得到选购“满足”。

  3.促销策略

  (1)西餐厅的促销战略应以竞争为导向。餐厅必须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比较自己与竞争对手产品和服务的区别,在此基础制定出具体的促销计划和方案,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通过宣扬本餐厅的独特产品或经营风格,树立起鲜明的企业形象。

  (2)为迎合本餐厅的经营宗旨为:“著意求新”,促销战略中应包含以下4方面:

  A.求新:我国的西餐厅不但历史久远,而且品种丰富,已初步形成了高、中、低档的格局,冲、泡、蒸、煮、烤、炸、炒,可谓五花八门,一应俱全,但都是多年一层不变的老面孔,消费者对此缺少新鲜感,尤其是文化品味太低,跟不上发展的潮流,因此,要在传统基础上做足做够“新”字文章,增强其吸引力。

  B.求变:过去20年,人们以能解决温饱为主,而今天人们则以营养和享受为主,所以,西餐厅也要以变应变,在工艺、烹调、配料上求变来满足人们的口味,一变天地宽,这样才能牢牢抓住消费者,以拓展西餐厅业市场空间。

  C.求奇:要在求新和求变的基础上求奇,同样一个商品,变换一个新名词就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我们应该从国外饼干、水果等进入中国市场时的新名词而受到启发,同时,求奇,还表现在西餐厅结合上取长补短,用洋西餐厅的技术改造中式西餐厅,也可以用传统的中国工艺嫁接洋西餐厅,做到出奇制胜。

  D.求特:这个特,就是中国特色的特色西餐厅。回望中国西餐厅绝大多数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固守一块阵地,老死不相往来,结果是谁也做不大快上“蛋糕”,有的甚至失传或萎缩了,因此,要尽快选择几个特色西餐厅,上规模,拓市场,强强联合,打造特色品牌,抢占名牌制高点。

  (3)促销策略中的宣传策略走低成本,高产出方式,印刷宣传品。分宿舍发放,采用密集战略,同时利用学校广播站,宣传栏免费宣传.

  六、实施方案

  1.按照直营店的实施情况来执行:

  我们初期的实施方案主要也是按照直营店的实施情况来执行。单店的选址将会通过严格的市场调研和细密的市场分析及谨慎的作业态度来操作,开业前规划,经营地考察从潜在消费分析,门店规划,营业点圈边消费水平,市场竞争状况做科学评估,预测开业后的经营状况。初期的创业重要人员均以到位,其他岗位人员装修开始着手招聘培训。层次定位在10-20元的人均消费,创业初期计划所需资金为10万人民币。

  2.西餐厅服务业的模型。

  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目的,通过使顾客满意,最终达到本店经营理念的推广。

  3.人员与制度

  1)店长

  店长负责综合协调和管理店内各部门工作,督促员工工作,同时接受学校的监督,做好西餐厅与学校的交流工作.

  工作内容:督促各部长及员工的工作,鼓舞员工的工作热情,听取员工的意见.综合决策各种工作的运行.代表西餐厅与学校进行交流,向上反映员工的意见及要求,向下传递学校所要求的工作.

  2)行政人事

  主要职责:人员到职与离职的相关办理,各类人事资料的汇总,建档及管理,员工档案资料管理,员工请假,调休假作业,出勤状况,稽查,统计作业。

  3)厨师

  对厨师的要求很高,他必须有灵活的脑子,在每一周都能变一个化样的特色,来吸引顾客。

  4)服务员

  以礼待客,遵守制度,积极进取。服务员最主要的工作是清理餐桌和店铺的卫生。

  医院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书

  目 录

  一、 总论

  1、项目背景

  1)项目建设单位

  2)XX县医疗机构情况

  3)宜章县地理经济状况

  2、项目研究依旧

  3、结论和建议

  二、 医院需求预测和分析

  1、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

  2、我国老龄人口现状

  3、老龄人口给医疗保健带来的商机

  4、XX县生态旅游产业带来的商机

  三、 医院方向性选择与定位

  1、医院的市场定位

  2、康复医院市场分析

  四、 医院的服务形式

  1、诊疗科目服务方式及服务时间

  2、床位编制

  3、医院功能科室设置

  4、医院组织结构、人员安排

  五、 医院占地、绿化、设备和仪器

  1、医院占地建筑面积

  2、医院设备仪器

  六、 医院的投资预算

  1、征地费用

  2、工程建设费用

  3、室外费用

  4、设备费用

  5、引进人才费用

  6、不可预计费用

  7、流动资金

  七、 医院五年内成本效益预测分析

  八、 医院建筑设计要点

  1、院整体设计

  2、医院设计提示

  XX医院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总论

  1、 项目背景

  1)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XX医院(XX)有限公司由XX和香港XX有限公司合资成立;XX建立

  于1995年,现有资产2200万元,平均月利税额120万元,属独资经营。

  香港XX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工贸于一体的企业,在上海、深圳、均有投资

  企业,该公司实力雄厚,信誉好。

  2)XX县医疗机构情况

  XX全市有医疗机构335个,其中县以上医院58个,乡镇卫生院235

  个,疾病控制(卫生防疫)、妇幼保健机构各13个,疗养院1所,中心

  血站1个,高等医学专科学校1所,县卫生职业中专学校3所,其他卫

  生机构8个。有卫生技术人员13584人,病床1xx23张,卫生系统共有

  固定资产94.5亿元。

  XX县城区有5所医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卫校附属医院、

  县妇幼保健院、康复医院。上述5 家医院因为体制、资金、管理等原因,

  无法满足因生活水平提高而对医疗保健的新需求。

  3)XX县地理经济状况

  XX县位于XX省南端。面积2142.72平方公里. 总人口56万人。 地

  势南北两端向中部倾斜,西北部向中部东部倾斜。最高的莽山主峰海拔

  19xx.3米。主要河流有武水、章水、玉溪河、长乐水等。年均温18.3℃,

  1月均温7.1℃,7月均温28.1℃,年降水量1600毫米,无霜期292天。

  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钨、锡、铅、铜、锑、钼、大理石、石英石等30

  多种。工业以采掘业为主。出口产品有结晶硅、硅铁等,所以,经济比

  较发达。

  交通便利,京珠高速、国道107线、国道106线、省道324线和京

  广铁路汇集于宜章。东邻汝城县、西与临武接壤,难与广东乐昌、乳源、

  乐清市交界,距广州300多公里,北距郴州50公里。

  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 《康复医院基本标准》、《医疗机构审批办法》;

  2)《郴州市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宜章县20xx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20xx年中国卫生事业调查报告》、长沙东西现代医院管理服务公司

  资料库和网站。公司顾问组。

  3、 结论和建议

  根据初步的论证,我们认为XX医院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定位优势,

  特别是如果在建筑、策划、医疗、管理、人才等方面采用现代医院的人

  性化管理理念,突出特点,发挥优势,以宜章为大本营,高起点、高标

  准要求,吸引郴州、湖南、广东、港澳的病人,甚至全国的病人,医院

  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但是,新建设的医院自然有其缺陷和不足之处,有许多的困难和不可

  以预见的因素。所以,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可盲目的一味追求表面

  的成功;医院建设的投资是较长线的投资,一定要有长远的打算和考虑,牢固基础,创立品牌,优质服务,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十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十篇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十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十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