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1-02 14:10:33

古诗词欣赏青玉案·元夕的诗意与情感

本文目录

  1. 青玉案元夕原文和意思?
  2. 青玉案元夕的含义?
  3. 《青玉案·元夕》描述的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4. 如何理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5. 青玉案元夕歌词大意?

青玉案元夕原文和意思?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意思: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的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芬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的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青玉案元夕的含义?

《青玉案·元夕》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青玉案·元夕》描述的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青玉案·元夕》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阕相同,只上阕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阕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如何理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甘于平淡的品性,寄托了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

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1],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青玉案元夕歌词大意?

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

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

原唱:林宝

歌词:

《青玉案·元夕》

作词 : 辛弃疾(宋)

作曲 : 黄天信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 古诗词欣赏青玉案·元夕的诗意与情感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