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6-27 01:15:04

保护国风鸟揭秘郑鹧鸪的研究与保护实践

本文目录

  1. 那的古文意思?
  2. 神藻飞为鹤鸰赋,是什么意思?
  3. 关于麻雀的诗歌?
  4. 逼人离开自己的典故?
  5. 历史上的女才人都有些谁?

那的古文意思?

那 國語辭典

那ㄋㄚˋ nà??

指示词。指比较远的人、事、物。相对于「这」。

如:「我很喜欢那个人。」、「那件东西你要不要?」

宋·辛弃疾〈丑奴儿·千峰云起〉词:「山那畔,别有人间。」

表承接、转折的语气。

如:「你要是没空,那我找别人陪我去。」

那ㄋㄚˇ nǎ??

表示疑问。

如:「他去那里了?」

唐·王建〈寒食行〉:「纸钱那得到黄泉?」

怎。

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那堪愁上更添愁。」

那ㄋㄟˋ nèi?

指示词。单数用法,指比较远的人、事、物。为「那(ㄋㄚˋ)一」合音成ㄋㄞˋ,再转成ㄋㄟˋ。

如:「我很欣赏那个人。」

那ㄋㄚ nā??

姓。如明代有那鉴。

那ㄋㄨㄛˊ nuó?

移动。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新人那步过高堂。」

同「挪 」。

多。

《诗经·小雅·桑扈》:「受福不那。」

汉·郑玄·笺:「那,多也。」

安定。

《诗经·小雅·鱼藻》:「有那其居。」

汉·郑玄·笺:「那,安貌。」

如何、奈何。

《左传·宣公二年》:「弃甲则那?」

晋·杜预·注:「那犹何也。」

唐·杜甫 〈夜归〉诗:「白头老罢舞复歌,杖藜不睡谁能那?」

《诗经·商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那〉,祀成汤也。」指颂扬祭祀汤王典礼的音乐和谐美盛之诗。本章二句为:「猗与那与,置我鼗鼓。」猗那二字连用,美盛之貌。与,兮也。置,树立也。鞉鼓,有柄的小鼓。

那ㄋㄟˇ něi?

表示疑问。通「哪」。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转成ㄋㄟˇ。如:「王维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县里人那个不晓得?」

那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 那·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4

【唐韻】【廣韻】諾何切【集韻】【韻會】囊何切【正韻】奴何切,音儺。【說文】西夷國安定有朝那縣。

又【玉篇】何也。【左傳 宣二年】棄甲則那。

又多也。【詩 小雅】受福不那。

又【集韻】安貌。【詩 小雅】有那其居。

又姓。【廣韻】西魏有那椿。

又上聲。【廣韻】【正韻】奴可切【集韻】乃可切,音娜。【集韻】何也。【玉篇】俗言那事。

又去聲。【廣韻】奴箇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箇切,音哪。語助也。【後漢 韓康傳】公是韓伯休那。【杜甫詩】杖藜不睡誰能那。

又叶奴故切,音怒。【陸雲 陸丞相誄】攺容肅至,傾蓋寵步。鞶帶翻紛,珍裘阿那。 【說文】本作。俗作。

神藻飞为鹤鸰赋,是什么意思?

【出典】 《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汉·毛氏传:“脊令,雝渠也,飞则鸣,行则摇,不能自舍耳。急难,言兄弟之相救于急难。”东汉·郑玄笺:“雝渠水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于急难。”

【释义】 《常棣》为宴兄弟之作,诗中以水鸟脊令(鹡鸰)困于原野互相呼救,比喻兄弟间患难救急;后因用“脊令(鹡鸰)”作为咏兄弟情谊的典故。

【例句】 ①方知急难响,长在脊令篇。(李峤《原》702)这里借以咏原野。 ②神藻飞为鹡鸰赋,仙声扬出凤皇台。 (张说《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游大哥山池题石壁》982)此诗为奉和唐玄宗之作。 唐玄宗与其妹玉真公主游大哥(宁王李宪)山池,曾赋诗记游。这里以“鹡鸰赋”喻指唐玄宗之作富有兄弟情谊。③别序闻鸿雁,离章动鹡鸰。(薛稷《饯许州宋司马赴任》1007)宋司马与兄弟别离赴任。这里用“鹡鸰”典表示宋氏兄弟惜别之情。④台庭为凤穴,相府是鸰原。(孙逖《故陈州刺史赠兵部尚书韦公挽词》1194)死者“兵部尚书韦公”为韦恒。这里以“鹡原”为喻,点明其兄弟居官相府。⑤俱怀鸿鹄志,昔有鹡鸰心。 (孟浩然《洗然弟竹亭》1626)这里借以追叙昔日兄弟情谊。⑥平生急难意,遥仰鹡鸰飞。(孟浩然《送王五昆季省觐》1640)这里以“鹡鸰飞”喻指王氏兄弟同行。⑦早闻牛渚咏,今见鹡鸰心。(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1640)这里以“鹡鸰心”喻指袁氏思念兄弟。⑧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鹡鸰。(孟浩然《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人西军》1660)这里以“伴鹡鸰”喻指兄弟同行。⑨打破蜘蛛千道网,总为鹡鸰两个严。(韦应物《寄二严》1926)这里以“鹡鸰”喻指严氏兄弟。 ⑩欲陪鹰隼集,犹恋鹡鸰单。(韦应物《李五席送李主簿归西台》1927)这里借以表现出行者李主簿与饯行者李五之间的兄弟惜别之情。(11)浪传乌鹊喜,深负鹡鸰诗。(杜牧《得弟消息二首》其二2416)这里用鹡鸰诗指兄弟情谊,表示以不能前往探视弟弟为憾。(12)陇俗轻鹦鹉,原情类鹡鸰。(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2427)这里用“鹡鸰”典,表缘故交情同兄弟。(13)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鹡鸰。(杜甫《喜观 即到复题短篇二首》其二2540)这里用鹡鸰喻指其弟杜观,说将投书其弟。(14) 草黄骐骥病,沙晚鹡鸰寒。(杜甫《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其一2541)这里以鹡鸰喻指其弟杜丰,伤叹其弟在外孤苦飘零。(15) 鸿雁影来连峡内,鹡鸰飞急到沙头。 (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一2541)以鹡鸰喻指其弟杜观,点明他有江陵之行。(16)梦远愁蝴蝶,情深愧鹡鸰。(戴叔伦《舟中见雨》3083)这里用鹡鸰借以抒发“兄弟总雕零”之感。(17)鹡鸰抱瑚琏,飞飞联鹡鸰。 (韩愈《答张彻》3780)这里的“鹡鸰”指兄 弟。诗谓张彻与其兄弟都来到了京师。 (18)赋妙排鹦鹉,诗能继鹡鸰。(杜牧《分司东都寓居覆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 知上四十韵》6027)这里为了同上句的“鹦鹉”对仗,以鹡鸰代指“诗经”,称颂刘侍 郎富于诗才。(19)吟尔鹡鸰篇,中夜慰相忆。(李群玉《小弟艎南游近书来》6571)这里以“鹡鸰篇”代指“小弟”给作者的信。(20)终无鹧鸪识,先有鹡鸰知。(吴融《赋雪十韵》7863)这里活用“鹡鸰在原”句意,借以表现大雪满原。

关于麻雀的诗歌?

诗经?? 召南??行露》:

谁谓雀无角,

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

何以速我狱?

李调元 麻雀诗

一窝两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盅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郭沫若 麻雀诗

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塌下来你不管。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麻雀麻雀气太傲,既怕红来又怕闹。麻雀麻雀气太娇,虽有翅膀飞不高。你真是混蛋鸟,五气俱全到处跳。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毒打轰掏齐进攻,最后方使烈火烘。连同武器齐烧空,四害俱无天下同。

屠格涅夫 散文诗 麻雀

我打猎归来,沿着花园的林荫路走着。狗跑在我前

边。

突然,狗放慢脚步,蹑足潜行,好象嗅到了前边有

什么野物。

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了一只嘴边还带黄色、头

上生着柔毛的小麻雀,它从巢里跌落下来(风猛烈地吹

动着林荫路上的白桦树),呆呆地伏在地上,孤苦无援

地张开两只刚刚长出羽毛的小翅膀。

我的狗慢慢地逼近它。忽然,从附近一棵树上扑下

一只黑胸脯的老麻雀,象一颗石子似的落在狗的嘴脸眼

前——它全身倒竖着羽毛,惊惶万状,发出绝望、凄惨

的吱吱喳喳叫声,两次向露出牙齿、大张着的狗嘴边跳

扑前去。

它是猛扑下来救护的,它以自己的躯体掩护着自己

的幼儿……可是,由于恐怖,它整个小小的躯体都在颤

抖,它那小小的叫声变得粗暴嘶哑了,它吓呆了,它在

牺牲自己了!

在它看来,狗该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然而,它

还是不愿站定在自己高高的、安全的树枝上……。一种

比它的意志更强大的力量,使它从那儿扑下身来。

我的特列左尔站住了,向后退下来……。看来,它

也承认了这种力量。

我赶紧叫开受窘的狗——于是,我怀着极恭敬的心

情,走开了。

是啊,请不要见笑。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

儿,我崇敬它那爱的冲动。

爱,我想,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加强大。只有依靠它,

依靠这种爱,生命才能维持下去,发展下去。

逼人离开自己的典故?

辛弃疾人生最后的岁月中,隐居在江西上饶的铅山。暮年时曾替堂弟茂嘉填过一首送别词,因此名为《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全诗打破了词作常用的写法,不用上、下阙。连用了五个历史典故,以三女二男,五位历史名人事迹,来表达远离故国,杜鹃泣血似的长天遗恨。读来闻之,泪流满襟。

一、原作赏析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南宋·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词作意译:

绿树枝头的伯劳鸟儿,刚刚停止了鸣叫。鹧鸪又叫着“行不得也,哥哥”。与此同时,杜鹃也在说“不如归去”。

鸟儿们悲苦的声音一直叫到夏至,春天的光景一去无踪,百花全都枯萎了。它们的声音是那样的悲苦,但还是比不上人间离别之情。

苦不过汉元帝时明妃出塞,皇帝下令让乐工在马背上弹奏琵琶,以慰其思乡之情。

苦不过汉武帝陈皇后,因失宠被打入冷宫,临行前拜别“金阙”,终身怨锁长门。

苦不过《诗经》中,卫庄公的妾室戴妫。好不容易母凭子贵当上太后,还没过上好日子,又因为政变被赶出了国门。

苦不过汉代名将李陵,曾经英勇抗击匈奴,力竭被俘后投降,从此败坏了家声。后来他送苏武回到了汉朝,自己却再也回不来。

苦不过战国时期燕太子丹和高渐离,在易水河畔为荆轲送别。所有的人都穿着白衣,因为他们早就知道“壮士一去不复还”。

这些真壮士的悲歌,怎么唱也唱不完。伯劳、鹧鸪和杜鹃,不懂人类的离别之恨。假如懂的话,它们可能流出来的就不是清泪,而是鲜血。茂嘉一别之后,谁来共我月下饮酒,再把这些离恨诉说?

二、词中的五个典故

辛弃疾这一首词,有一点像唐诗中的“赋得体”。不同的是,“赋得体”是很有题材再来创作,而他这首词显然是有感而发。

第一个典故是《昭君出塞》。汉元帝时期,宫女王昭君被封为公主,与匈奴呼韩邪单于成亲。北方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皇帝怕她在途中思念家乡,于是便命人在马背上弹奏汉地的音乐。昭君这一去,为匈奴和汉室带来了暂时的和平。但是从此以后,她终身未能回到自己的故乡。

第二个典故出自司马相如《长门赋》。讲述的是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少年时代的陈阿娇曾经和汉武帝十分恩爱。汉武帝幼时曾允诺要造“金屋藏娇”,谁知道后来移情别恋,把阿娇打入了冷宫,让她终老于长门宫,再也没有多看一眼。

第三个典故说的是卫庄公的妾戴妫。庄公的正妻庄姜“美而无妇”,妾室戴妫生了儿子完。完当上君主,又被人杀死。结果戴妫也被赶出了卫国,庄姜前去为她送别。丈夫死了,无子的妾室是没有资格留在家里。

因此他们就把戴妫送回了娘家,准备将来把她改嫁给别人。庄姜评价戴妫是一个忠厚善良,心胸开阔的人。又说她重情重义,劝自己不要忘记先君的厚爱。自己一定要把她的劝勉牢记在心。

前面三个典故写了三个宫廷女子的“别恨”,表达的是一种被动的离别之恨。

昭君出塞,马上弹的琵琶声不但不能安慰她,反而只会令她更加思乡。然而一切都不能更改,她就这样,终生没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昭君上书汉成帝,希望能归国却被拒。汉成帝要求她从“胡俗”,接受收继婚,嫁给了呼韩邪的长子,十一年后,再改了一次嫁,最后病死塞外。

而曾经被汉武帝许下山盟海誓的陈阿娇,也只落得一个禁宫终老的下场。戴妫回到了娘家,庄姜为之痛哭。一位女性即使做得再优秀,命运也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词后面用了两个典故,讲了两个男人的主动行为导致的离别之恨。

一是汉代名将李陵。他是“飞将军李广”的长孙,他和他爷爷一样,为国家英雄上阵,抗击匈奴。没想到一次轻敌导致他被敌人俘虏。而汉武帝在真相尚未明朗的情况下,就杀了他的全家,坐实了他的“汉奸”罪名。他想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但是已经没有可能了。

后来,苏武在北地牧羊十九年,有机会被迎回汉朝。李陵到河梁上去送别苏武时作了一首诗,诗中说:“携手上河梁”、“长当从此别”。谁能知晓他胸中的隐痛呢?

还有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太子丹、高渐离等一干人全部穿着白衣,披麻戴孝替他送别。因为他们知道:一别之后,荆轲断无生理。

举这两个典故,想要说明的是两种离别之痛。第一是造化弄人,事情的发展方向与原来的设想,完全走向了反面,至使李陵有家归不得。第二种是明知道友人一去就是个死,非但不能阻止,反而还要想办法亲手去促成。这样的离别之恨,该有多么的痛。

这五个典故中提到的三女,或者因为国力衰弱,或者因为天子反目,或者因为社会地位低下,最后都被逼离开了自己原来的家。

而另外两个男子,则主动因为国家战争挺身而出,导致了不同的结局,最终客死在异国。这些东西就是萦绕辛弃疾一生的,最大的悲剧情怀。

结语

辛弃疾这一首词写得极像赋,感人的力量来自于词作中对历史典故的引用,气氛渲染浓烈。笔峰沉郁动荡,韵音切响促节,非常有感染力。

关于词中“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一句,在前文中是当成两个典故来写的。一个是王昭君的,另一个是陈阿娇。

不过也有人认为只写了王昭君一个人的典故,把“更长门翠辇辞金阙”当作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这样看起来,词中就写了两位女性和两位男性,似乎更加对称。

而且四位名人之所以生别家乡,全部是因为国家大事,只有陈阿娇一人似乎是为了儿女私情。没有她似乎更令人信服。不过,词中的确明确地提到了“长门”二字。

长门宫本来是陈阿娇的亲生母亲馆陶公主的私家园林,后来改建后才献给了汉武帝。不料终于成为女儿的冷宫,这个宫殿在王昭君时代是不存在的。

历史上的女才人都有些谁?

中国的古代,曾经出现过多位才女。如今红颜已逝,空留无限相思。再繁华的往昔也不过是昨日黄花,留着记忆徒增悲伤。现选取我最欣赏的十二位才女以作怀恋。

1、卓文君:汉司马相如之妻,两人私奔的故事家喻户晓。

代表作《数字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卓文君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在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后人则根据二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

2、卫子夫: 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一个偶然的机会,血气方刚的汉武帝见到了歌伎卫子夫,并为其美色舞姿所倾倒,刘彻迫不及待地向姐姐要走了卫子夫,十分受宠的卫子夫在武帝的二十九岁那年又为武帝生了武帝生平中的第一个儿子,武帝欣喜若狂。母以子贵,令多少嫔妃羡慕的皇后桂冠戴在卫子夫头顶,谁会料到,这么一个宠儿最终会绝望自杀,死后没有仪式,没有陪葬,只被装进又薄又小的棺材里,埋在长安南郊。

从公主的奴仆一跃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再从尊贵的皇后沦落为悬梁自尽的罪妇。人生的大起大落,皇宫里虚伪的爱情,也许卫子夫早已看透。如果可以选择,她还会爱上刘彻吗?

3、蔡文姬:香消乱世 。在《三国演义》里,蔡文姬的生平只被一笔带过,她的父亲蔡邕倒是名噪一时,一登场便令人记忆深刻。只是至今仍不明白他为何要抚着董卓的尸体痛哭。

蔡文姬几时被胡人掠去已不可考,流传下来的版本是她在胡地生儿育女后被曹操赎回,因思念留在胡地的亲人,作出《胡笳十八拍》的哀音。这就是才女与平凡女子的不同之处吧。平常女子伤心时,往往诉诸眼泪,大珠小珠落玉盘,汪洋恣肆,一发不可收拾;熟谙音律的她将一腔无名的愁怨倾注于乐音之中,从此,她的眼泪与悲哀就沉沉地落在后人的心上。

4、左芬:后宫深院里被白白湮灭的才女及诗作代表作《啄木诗》。

“南山有鸟,自名啄木。饥则啄木,暮则宿巢。无干于人,唯志所欲。此盖自卑,性清者荣,性浊者辱。”

晋武帝司马炎闻听诗人左思的妹妹左芬才情过人即纳入后宫,左芬因为德才超群每每被帝王群臣赞赏,使后宫佳丽见妒。一贯荒唐渔色的司马炎是历史上最无耻无为的帝王之一,左芬被封为贵妃,不过是司马炎为自己博得惜才的虚名,《晋书》中称左芬‘姿陋体羸,常居薄室’。《啄木诗》是左芬淡泊自律的生活写照。

5、武则天:称大帝,古往今来唯此一女。女人,能做上皇帝的,基本上都屏弃了私人的感情。凡在历史上靠自身努力而做上皇位的女人,无不心狠手辣,冷酷无情。她们不谈情,只抓权。在很多时候,情在她们眼里充其量只一种抓权的手段。为了让自己黄袍加身,她们甚至可以杀子、杀女、杀夫,大有一幅“挡我者死”的女霸王气势。而通常大权在握后,她们又纷纷广召男宠,以弥补自己在权力斗争中失去的青春。一代女皇武则天莫不如是。

6、唐琬:陆游表妹兼妻子, 代表作《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意缄心事,独语斜难。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陆游独游沈园,无意中遇到唐琬和丈夫赵士程,不由感慨万分,写下了著名的《钗头凤》一词。唐琬看后,失声痛哭,回家后也写下了这一首《钗头凤》,不久就郁郁而终了。

7、朱淑真:宋代著名女词人,知名才女,诗词皆擅。 代表作《断肠集》传世。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欲下潇潇雨。”

8、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代表作《一剪梅》、《玉楼春》、《武陵春》、《声声慢》、《夏日绝句》等。

李清照词风婉约,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我最喜欢其中两首:《一剪梅》和《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9、李师师: 宋徽宗的私爱 ,色艺双全。本姓王,四岁时亡父,因而落入青楼,改名李师师。由于她与亡国之君宋徽宗有密切的关系,又加上《水浒传》中说她与水泊梁山的宋江也有关系,于是便成了宣和年间一个人人皆知的风流人物。

李师师貌若天仙,同时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文人的笔记小说中记载着她与不少文人的交往,如张端义《贵耳录》、张邦基《墨庄漫录》,都记载了她与大词人周邦彦、晁冲之的来往和诗词酬答,甚至有人依据周邦彦的词附会出周邦彦与宋徽宗吃醋的故事来。

10、柳如是:明代著名才女,秦淮八艳之首,曾与当时两大著名诗人陈子龙、钱谦益切磋过武功,虎视群雌,不让须眉。代表作《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珍贵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栏。”

11、李香君:李香君:又名李香,为秣陵教坊名妓。自孔尚任的《桃花扇》问世后,遂闻名于世。李香君与复社领袖候方域交往,嫁与侯作妾。

时时带着一把绢扇,扇面是洁白的素绢,上面绘着一幅色彩浓艳的桃花图,故称之为“桃花扇”。此扇之图并非出自名家之手,为何李香君视为至宝呢?原来这扇面上的桃花,并非染料所画,而是以李香君的鲜血写成,上面凝结着她与情郎侯方域缠绵哀艳的爱情故事,也是她此生全部的希冀所在。

12、陈圆圆 :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位在江南水乡成长的女孩,幽艳绝古,自不甘寂寞,也不会寂寞。

因为吴三桂,二十多年的风云剑戟,渔阳硝烟。杀不尽的人,流不完的血,让陈圆圆厌倦。她不懂那些浸透在血泊中的政治。然而,作为一个女人,她还是具备了女性的直觉。佛家的机锋,在她那颗枯萎的心田里潜滋暗长,终于,她进入了一个宗教的世界。她住进了昆明西门外三圣庵,剃发为尼,法名寂静,号玉庵。

  • 保护国风鸟揭秘郑鹧鸪的研究与保护实践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