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1-24 08:56:39

仿生学论文

今天给各位分享仿生学论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模因概念、模因现象及模因研究法(memetic approach)便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兴趣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有哪些很有趣的仿生学研究成果?

2、仿生学论文

3、推荐10篇2021年仿生学相关毕业论文文献

  不仅限于研究成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

仿生学(Bionics)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性状、原理、行为,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成的技术科学,是一门生命科学、物质科学、数学与力学、信息科学、工程技术以及系统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仿生学为科学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原理和新理论。 人类可以在生物界本身和大自然中去寻找、学习和模仿,从中找出解决目前人类科技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的答案和方法。

大家耳熟能详的诸如飞机、雷达之类的我就不说了。今天说点新鲜的,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学校一个老师和他的团队近些年在仿生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他们致力于仿生软体机器人的研究和开发。主要是利用自然界生物的吸附特性。生物系统的吸附机制可分为互锁、摩擦和黏结。

今天我主要介绍该团队仿生研究的两个对象:䲟鱼和章鱼。䲟鱼

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过这个鱼,那就先来看看䲟鱼有什么特点:体极为延长,头部扁平,向后渐成圆柱状,顶端有由第一背鳍变形而成的吸盘,其鳍条由盘中央向两侧裂生成为鳍瓣(laminae)约有21-28个;尾柄细,前端圆柱状,后端渐侧扁。吻平扁,前端略尖。口大,口裂宽,不可伸缩,下颌前突;上下颌、锄骨、腭骨及舌上均具齿。体被小圆鳞,除头部及吸盘无鳞外,全身均被鳞。背鳍两个,第一背鳍变形而成吸盘,第二背鳍和臀鳍相对;腹鳍胸位,小形;胸鳍尖圆;尾鳍尖长。体色棕黄或黑色,体侧经常有一暗色水平狭带,较眼径为宽,由下颌端经眼达尾鳍基底。

好啦,看了这么一大段,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顶端有由第一背鳍变形而成的吸盘。

下图是我在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拍到的䲟鱼,显而易见,它们的吸盘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凭借顶部的吸盘,䲟鱼可以吸附在墙壁上休息,怡然自得。

正是由于其这种吸附的“特异功能”,它们可以靠着吸盘吸附在船底或其它大鱼远游,当到达饵料丰富的海区,便脱离宿主,摄取食物。然后再吸附于新的宿主,继续向另外海区转移。䲟鱼这种习性,可以大大减少自身的能量消耗,以最小的努力远距离运输,真真是聪明鱼!

䲟鱼可以吸附在船底、鱼类等多种宿主上:

鱼吸盘通过吸附可以节省在水下的动力,同时其吸附力的大小可通过自身自动调节,因此具备很好的仿生学前景。如果我们可以借鉴䲟鱼的性能,开发出高性能的仿生机器人系统,那就可以为实现在水下的低功耗作业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针对其吸盘的结构和机理,有研究表明:䲟鱼吸盘被一圈柔软的唇圈组织所环绕,吸盘内部有多排连续栉状的鳍片,沿着中间鳍条向后延伸,鳍片底部嵌入到组织肌肉中,能够在吸附和脱附调节过程中主动地抬起或落下,在鳍片的顶部边缘上有二到四排向后倾斜的硬质小刺结构,以增大䲟鱼吸盘与宿主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抵抗水流的冲击。在吸附过程中,鳍片通过肌肉控制向上抬起使得吸盘内部的体积增大,从而产生相较于外界环境的负压。对吸盘样本的解剖发现䲟鱼吸盘底部的竖立肌和降肌分别控制鳍片抬起和落下运动。䲟鱼鳍片上硬质小刺的存在不但能够增大摩擦力,也能够增大吸附力。

下图中图A就是䲟鱼头顶部的吸盘结构,图B是基于micro CT数据的吸盘三维重建模型,图C是对应的CAD模型,图D是制作出的仿生模型。具体实现过程极其艰难和复杂,这里我不赘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论文。

实验人员将上图D所示的仿生䲟鱼吸盘样机安装到一个小型水下航行器的头部,然后进行吸附运动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仿生吸盘,航行器能够有效地吸附到各种表面上以节省游动能量。这种仿生软体吸附机器人水下救援、海洋生态检测等众多领域可发挥重要作用。章鱼

章鱼触手的刚度可以自由地改变。利用触手上的多个负压吸附的吸盘,章鱼能够实现固定自身、抓取物体、感知外界环境等功能。利用章鱼触手的特点,可研究开发软体机器人,以弥补现存刚性机器人的不足。

意大利理工学院Tramacere F揭示了章鱼的吸盘机构和吸附机理:章鱼吸盘连续性吸附的过程是通过髋臼顶部凸起进而密封髋臼与漏斗形部分之间的孔来实现。如阶段1:漏斗形部分肌肉收缩增大吸盘与表面间的接触面积并形成密封;阶段2: 髋臼肌肉收缩以增强吸附并将水分挤入上部;阶段3:髋臼径向肌肉收缩以增强吸附;阶段4:完成吸附。章鱼吸盘能够利用很小的能量损耗来完成长时间的吸附, 同时髋臼结构对吸盘吸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刚性机器人存在很多局限,由于其制作材料等限制,在灵活性、安全性等众多方面存在不足,也容易对夹取物造成损坏。研究人员从章鱼触手的“缠绕+吸附”特性中汲取了新的灵感。

进一步地,该团队研究人员发现,锥度角的不同对其吸附能力产生了影响:

基于上述基础,该团队与德国一家知名机器人公司合作开发了软体章鱼触手机器人(Soft Robotic Octopus Tentacle),相关成果发表在《Soft Robotics》上。德国总理默克尔还曾在汉诺威工业展上详细了解过该软体机器人:

相较于刚性传统机器人,仿生软体触手的优势显而易见:

1)柔韧性高,更加灵活

2)吸附能力强

3)稳定性好

但该软体机器人存在一定的弊端:

1)过硬的吸盘在粗糙表面上由于变形不足无法严密封合;

2)过软的吸盘自身容易发生较大形变。

二者都对吸附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于是该团队又联合其他研究组为解决这个问题,开发了刚度连续可调油水凝胶材料并用于软体机器人上,实现了多级连续变刚度吸附与抓持。

仿生软体抓取机器人,可为未来医疗微创手术机器人、软体操作,水下机器人等领域提供新的思路。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我身边的老师在仿生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既有趣又实用。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自然界中生物结构的多样性为仿生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近年来,仿生学研究蓬勃发展,其相关成果在军事、生物、医学、能源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促进了相关行业技术的发展。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其必将会给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影响。

科技改变生活,仿生大有可为!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E%A3%E9%B1%BC/958014?fr=aladdin.

[2] A biorobotic adhesive disc for underwater hitchhiking inspired by the remora suckerfish.

[3] The morphology and adhesion mechanism of Octopus vulgaris suckers.

[4]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Octopus vulgaris suckers.

[5] Octopus arm-inspired tapered soft actuators with suckers for improved grasping.

[6] http://www.me.buaa.edu.cn/info/1129/2924.htm.

[7] Complex multiphase organohydrogels with programmable mechanics toward adaptive soft-matter machines.  仿生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语言亮点的有序模仿

实践证明,写作教学要充分发挥模仿的有效性,让学生从模仿中开始,从简仿到繁仿,由仿辞、仿形到仿神、仿意。无论是哪种仿写,我都要求学生仿中有变,仿中有新,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真实感受。而且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法,可以推动学生向完全独立性的作文过渡,能促使模仿的东西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能促使学生深刻体会优秀作品的共性与个性,掌握写作技法。

笔者认为,积极提倡模仿、借鉴范文亮点,培养良好语感,不失为作文教学的有效举措。下面笔者就几个语言亮点来谈谈实践操作和体会。

(一)妙用动词,形象准确

前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曾经指出:语言艺术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大凡运动的东西,往往最富有感人的魅力。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动词词汇,让动词给我们的文章造型。

1、赏析动词。教师在讲解范文时,要对范文的动词进行认真的赏析,通过赏析,让学生抓住所描写的动作的特征,从而体会动词的妙处。

2、连词成段。在经过对一系列动词的赏析之后,接着进行把动词连词成段的写作练习,即要求学生运用给定的动词连词成段。

3、扣题写话。在经过以上两个环节后,学生对动词的造态功能已有一定的了解,接下去就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即不规定动词,但要求能连用几个动词,扣题写一段话。

(二)、妙用拟声,生动传神

在句子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拟声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人物的心情、动作的状态,使读者产生联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1、感受拟声词。欣赏短文,体会拟声词的妙用。让学生朗读感受拟声词妙处,感觉到了大自然各种声音的美妙,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激发起他们享受生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寻找拟声词。在完成第一个环节后,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来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拟声词。

3、用词写话。在上述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情景进行拟声词写话训练。

(三)描摹色彩,笔下生花

生活离不开色彩,色彩为生活增添无限美丽,更为许多学生的写作提供良好的素材。在习作时我们可以这样训练:

1、赏读语句。让学生赏读一些带有色彩的句子,体悟这些语句的表达效果。

2、欣赏亮点。即让学生欣赏中考满分作文的亮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3、色彩描写。即让学生有意识地开展色彩描写。

怎样才能辅导好学生作文的色彩描写呢?一要指导学生对事物认真观察;二要指导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表现色彩的词语;三要指导学生在作文时画龙点睛地巧妙运用。

当然,语言亮点的模仿,除了以上列举的几种之外,还有妙用古诗词、排比比喻修辞模仿、幽默造趣等多种形式的模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片段模仿时,可以灵活处理,随机进行。做到不拘一时,不拘一格。

二、篇章形式的有序模仿

一般而言,初中作文的常见结构模式有总分式、分总式、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等几种,对于篇章形式的有序模仿应注意结合文体特点,学生写作的原有风格去进行,不可一刀切。下面就议论文的写作指导作为例子加以阐述。

初三的作文指导,议论文是新接触的体裁,在指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时,我重点安排学生对并列式和对比式的结构模式的模仿,并列式的议论文写作按“3×3”的格式进行模仿,具体地说,就是提出三个并列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单独为一段,每段再按照“提出分论点、列举事例来论证分论点、道理论证分论点”三个层次进行论证,对比式的议论文写作模式按“3×2”的格式进行模仿,就是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单独为一段,每段再按照“提出分论点、列举正(或反)面事例来论证分论点、道理论证分论点”三个层次进行论证,这样,学生在初学时有本可依,动笔时思路清晰,能迅速成文。

三、不拘一格,渐成风格

仿生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 诗学 摹仿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Short Discussion about Western Literature

- Imitation between Plato's and Aristetes's Poetics

GONG Hong

(Anshu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nshun, Guizhou 561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pression of "imitation" in Plato's and Aristotetes's poetics, the essay analyses the object and ways of "imitation", comparing their differences and then it is found that "imitation" is a progress from Plato and Aristotetes, it is useful to look back theidea of "imitation"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present literatures.

Key words Plato; Aristotetes; poetics; imitation

0 引言

“诗学”原指“论诗的技艺”。究其词源来说,“诗”有“制作”的含义,这种制作多指艺术创作,诗学就是研究艺术即创造知识的学问。因此,本文如无特殊说明,诗学指关于诗制作的研究的学问。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都对诗学进行自己的阐述,贯穿于他们二者中都有一个核心的概念――“摹仿”。笔者试图通过对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关于“摹仿”的阐述的文本分析,比较其异同,分析其根源。

1 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诗学中的摹仿

1.1 柏拉图对诗学中“摹仿”的阐述

柏拉图是一位伟大的哲人,一生著述颇丰,大多数都是以对话形式而流传于世,涉及内容有政治,伦理教育以及一般哲学问题、美学问题。在他谈论其他的问题时,也附带谈及诗学,在《伊安篇》,《理想国》中都有提到,其主要反映的观点为:诗的制作不是凭技艺,而是凭灵感。

柏拉图在《理想国》(卷十)中,对诗的制作中的摹仿做了详细的阐述,见苏格拉底与格罗康的对话:

苏:我们经常用一个理式来统摄杂多的同名得个别事物,每一类杂多的个别事物各有一个理式。

苏:他既然不能制造理式,他所创造的就不是真实体,只是近似真实体的东西。

如果有人说木匠或其他工匠的作品完全是真实得,他的话就不是真理了。

苏:模仿者的产品不是和自然隔着三层吗?(注:这里所谓的“自然”,即“真实体”,亦即“真理”。木匠制床,摹仿床的理式,和真理隔着一层;画家和诗人摹仿个别的床,和真理隔了两层。原文说“隔三层”是把理式起点算一层,余类推。)

苏:他如果对于摹仿的事物有真知识,他就不愿意摹仿它们,宁愿制造它们,留下许多丰功伟绩,供后世纪念。他们宁愿做诗人所歌颂的英雄,不愿做歌颂英雄的诗人。

在柏拉图的关于诗学中的“摹仿”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其核心问题是:什么是摹仿对象,怎么摹仿的论述。概括而言,柏拉图认为诗的制作过程是一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的状态。诗神凭附于诗人心灵,赋予它以创作的灵感,诗人的心灵受到感发,便失去自主,陷入迷狂。在诗制作过程中,没有诗人的理性思维,只有诗神的凭附驱谴,诗人是“无意识”地代神说话。

1.2 亚里斯多德对诗学中“摹仿”的阐述

较柏拉图而言,亚里斯多德对于诗学中“摹仿”论述更加深刻,其《诗学》一书,原名为《论诗》,集中反映亚里斯多德关于诗的制作的理解。在《诗学》中,亚里斯多德主要分析了各种艺术所摹仿的对象、摹仿所采用的媒介和方式,以及各种艺术由此而形成的差别,进而指出了诗的起源,还追溯了悲剧与喜剧的历史发展。

在亚里斯多德《诗学》中关于诗的论述中,我们发现,诗的制作原则也是秉承其师柏拉图,建立在“摹仿说”上,不过他提出诗的制作的摹仿是人的本能。概括而言,在亚里斯多德那里,诗不仅是对现实的摹仿,更可以进行一定的发挥,“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写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摹仿的对象有三种:过去有的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失事以及应当有的事。为了表现需要,诗人在摹仿的时候可以采取理想化和典型化的方法,以突出所摹仿事物的本质和鲜明特征,甚至,为了达到诗的效果,诗人甚至可以描绘不可能发生的和异乎寻常的事情,只要能按必然律或可然律把它描写得可信。不难看出,亚里斯多德在诗学方面的成就,对“摹仿”阐述也是相当深刻。

2 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诗学中“摹仿”的比较

2.1 摹仿的对象

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皆认为诗的摹仿对象是“行动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二者都强调诗对现实世界的摹仿,但又有所区别。在柏拉图那里,首先指出的是诗的制作是神的凭附,然后认为诗人在神的凭附下通过摹仿制作诗。亚里斯多德则提出“诗人……必须摹仿下列三种对象之一: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他对摹仿对象有了更加准确的阐述,认为:情节、性格和思想则是摹仿对象。

比较而言,从摹仿对象来看,二者都认为摹仿与真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差异的根源却有所不同。前者强调主观上的无法达到真理存在隔了三层;后者则认为由于客观制作的原因,在摹仿中存在比一般人好和一般人的坏的情况。

2.2 摹仿的方式

柏拉图对于诗的制作,他认为是神的凭附,即我们所理解的灵感的支配,与制作技巧无关,不同的诗人能够制作不同诗,在于他们受到不同的灵感。正如格罗康仅仅对荷马的史诗感兴趣,而能够解说它,这是一种原本的态度。

亚里斯多德则认为是“诗的起源……出于人的天性。人从孩提的时候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他通过对摹仿所采用的媒介和方式的阐述,进而认为各种艺术形成的差别也在于此,摹仿是人的一种积极的活动,“可以同荷马一样,时而用叙述手法,也可以始终不变,用自己的口吻来叙述,还可以用摹仿者的”。尽管使用相同的手段摹仿同种对象,因摹仿方式不同,也会产生不同形式的诗,例如,荷马史诗用语言叙述方式,悲剧和喜剧则用演员动作来摹仿。

比较而言,如果说柏拉图的诗的制作强调的是灵感的话,那么亚里斯多德的诗的制作则是强调制作,尤其是强调摹仿在诗的制作过程中的作用,正如在《诗学》开篇就提到:“这一切实际上都是摹仿,只是有三点差别”。

3 结语

对于诗学中的“模仿”的论述,历来有诸多学者提出了真知灼见。 “摹仿”的起源,我们可以在古希腊时代的哲学家的论述中找到。无数哲学家都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发挥,“摹仿”在古希腊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体系,并影响深远。在这些哲学家中,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是重要的两位,同时,他们是师徒关系,“摹仿”学说在他们那里有一定的传承关系。柏拉图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影像,摹仿就是摹仿影像。亚里斯多德在继承柏拉图的基础上理解并进行批判而定型,后一直影响后代。事实上,我们当代的很多哲学、美学、文学理论都源于当时。

重新回到古典时代关于“诗学”的讨论有重要的意义。诗学的讨论并不局限与诗学,更涉及其他诸如美学,哲学、文学,乃至一切艺术。我们相信,一切现代艺术及哲学、美学都是从过去发展而来,其内核并没有改变。因此,回归古典对于认识当代也是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7.

仿生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模因论 广告翻译 仿译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柏拉图曾提出“模仿说”。该学说认为,“模仿出于人类天性”,艺术是对自然和人类活动的模仿。模仿既能获得知识又能获得愉悦。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1976年,牛津大学动物学家道金斯(Richard Darkins)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出“模因(meme)”的概念,并指出,模因是文化模仿单位,表现为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搭屋建房、器具制造等模式。(Darkins 1976)中文广告的英译有多种方法,仿译只是其中的一种。下面将结合模因论谈谈中文广告英译中的仿译。

一、广告及广告语言

谈论广告的翻译,必先了解广告及广告语言。广告是将各种高度精炼的信息采用艺术手法,通过各种媒介传播给大众,以加强或改变人们的观念,最终导致人们行为的事物和活动。它是一门综合艺术,集社会学、美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声电学、文学、语言学等于一身。一般说来,广告可分为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平时人们所说的广告通常指商业广告,而本文中提到的广告也指商业广告。广告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广告语言是指广告中所使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其中既包括声音语言、音乐语言、平面设计语言、图像设计语言、色彩语言,也包括文字语言等。狭义的广告语言是专指广告作品中的文字语言,即指广告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它具体包括商标,广告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广告标语(口号),广告警示语,广告正文和广告附文等(于根元 1998)。一般说来,广告具有以下功能:1)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2)美感功能(aesthetic function),3)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4)祈使功能(vocative function)。一则好的商业广告往往兼顾以上功能,并具有特殊的感染力,能在瞬间引起受众注意,刺激其购买欲望,并最终促成购买行为。英美现代广告学认为,广告的作用在于:1.提供信息(Information),2.争取顾客(Persuasion),3.保持需求(Maintenance of Demand),4.扩大市场(Creating Mass Markets),5.确保质量(Quality)。广告的作用可见一斑。商家做广告的主要动机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广告的主要作用也在于争取顾客和扩大市场。

二、广告的语言特点及翻译

包括广告口号(slogan)、广告语句(catch-phrases)等在内的广告语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它们通常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语言上引人入胜、说服力强,修辞手段的运用也别具一格,如语义双关、文字游戏等,使人感到幽默中见机智,平淡中显新奇。广告语言在形式上也极具鲜明特色,或行文工整、对仗押韵,或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或一鸣惊人、耳目一新,可以收到耐人寻味、经久不衰的效果。因此,翻译时尤其要注意策略。如何把原文中的这些特质很好地传递到译文中去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广告口号、广告语句一般具有吸引力(attractive)、创造力(creative)、说服力(persuasive)、影响力(impressive)等特点。在译文中也应保留这些特点。

张秀清在《论英汉广告翻译的六大常见策略》一文中列出了广告翻译的六种策略:直译、意译、创译(creative translation)、增补型翻译(supplementary translation)、浓缩型翻译(condensed translation)以及套译(parody)(张秀清2007)。她所说的套译(parody)即本文拟讨论的仿译(imitation)。

三、模因论与广告中的仿译

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始于道金斯(Darkins)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国内系统研究模因论的专家主要有桂诗春、何自然等教授。系统提出模因与翻译关系理论的是芬兰学者切斯特曼(Chesterman)。下文主要把模因论与广告翻译的策略之一――仿译结合起来作一探讨。

3.1模因论

早在公元前5-4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柏拉图等人就提出了“模仿说”(Mimesis)。该学说认为,“模仿出于人类天性”,艺术是对自然和人类活动的模仿。模仿既能获得知识又能获得愉悦。法国学者塔德(Cabrie Tarde)在其著作《模仿的法则》(The Laws of Imitation)中也提到“模仿”。他认为,社会交际起源的所有相似物都是各种模仿形式直接或间接的结果。“模仿说”可以被看作是“模因论”的雏形。

“模因”(meme)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它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模因”这一术语其实是模仿生物学中的“基因”(gene)而创造出来的(它本身就是一个“模因”,是模因论的一个很好的例证),用于文化领域,故指文化基因。道金斯认为,模因是文化模仿单位,表现在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搭屋建房、器具制造等方面。模因是个人记忆中的信息模式,它们从一个人的记忆中复制到另外一个人的记忆中去。

正如德谟克里特、柏拉图等人所说的那样,模仿乃人类天性。而言语模仿是模仿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语言的习得在最初阶段完全是靠模仿来实现的。言语模仿可以是无意的,也可以是有意的。但在其最初阶段,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只有后来才发展成为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有动机的活动。人类在模仿自然界或他人时,往往具有好奇、仰慕、创造等心理(彭元玲2006)。在广告创作和翻译中,主要表现为创造心理。请看以下两则广告:

(1)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日本丰田汽车广告)

(2)此时无霜胜有霜(日本东芝电冰箱广告)

例(1)套用“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一诗句,例(2)仿白居易《琵琶行》诗句“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两则广告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据何自然教授研究,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2)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何自然2005)。广告翻译主要适用第一种情况,即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下文将结合中文广告的英译加以探讨。

3.2模因论与广告翻译中的仿译

切斯曼特提出了“翻译模因论”。他认为,在翻译模因库中存在大量的翻译模因。一方面,每一模因既是对以前模因的复制和继承;另一方面,它也会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变异,在变异中求得发展(Chesterman.A.1997)。广告仿译是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进行恰当的模仿(彭元玲 2006),既可以模仿英语中成功的广告先例,也可以套用英美等国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名言警句等。仿译法让目标语受众倍感亲切,乐于接受,并具有独特的修辞美。

3.2.1广告仿译中的套译

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指同一信息内容以不同的形式传递。在广告仿译中主要表现为套译,即直接生搬目的语中现有的名言警句、俗语佳句等。正如切斯特曼指出,模因是对以前模因的复制,那么广告翻译中的套译便有据可依。请看例子:

(1)爱您一辈子(“绿丹兰”化妆品)

Love me tender,love me true.

(2)随身携带,有备无患;随身携带,有惊无险。(速效救心丸)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3)百闻不如一见(西湖牌电视机广告)

Seeing is believing.

例(1)是对猫王的歌词借用,例(2)和例(3)都是移植了英语中的谚语。如果将以上广告直译成英语,恐怕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至少无法与以上的翻译媲美。广告翻译所追求的往往不是形式上的对应,而是功能上的对等,即奈达所说的“功能对等”。并且应始终服务于一个目的,即刺激目标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获得利润的最大化。

3.2.2广告翻译中的仿译

切曼斯特指出,翻译模因不但是对以前模因的复制和继承,而且还会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变异,在变异中求得发展。因此,广告仿译便成为可能。此处的仿译是指严格意义上的仿译,有别于上文提到的套译。所谓仿译是模仿目标语中现有的广告语、谚语、诗句、名人名言等,并对之稍作加工、润饰,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看例子:

(1)一册在手,纵览全球(《环球》杂志广告)

The Globe brings you the world in a single copy.

(2)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亚细亚商场)

While in Zhengzhou,do as the Zhengzhounese do――Go shopping in the Asian Supermarket.

(3)百闻不如一尝(浙江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广告)

Tasting is believing.

(4)黑妹牙膏,强健牙龈,保护牙齿。(广东黑妹牙膏广告)

Don’t show me any other,but show me Black Sister.

(5)如今的风采,昨日的绿世界。(“绿世界”系列晚霜广告)

Give me Green World,or give me yesterday.

(6)虽然不是药,功效比药妙。

To choose it or not?This is the time to decide…For Billi toilet water.

(7)桂林山水甲天下。

East or west,Guilin landscape is best.(吴伟雄译)

例(1)模仿了Stokely唱片的广告词“Stokely brings you the world on a platter”。例(2)是对谚语“While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的模仿。例(3)是模仿英语谚语“Seeing is believing”,换了一个词,语义真切,效果胜似原文。类似的还有“Using is believing.”(碧丽牌健美苗条霜广告)。又如“Like daughter,like mother.”(婴儿爽身粉广告)模仿谚语“Like son,like father”。例(4)系模仿美国玻璃器的一则广告“Don’t show me the crystal,show me Galway”。例(5)模仿美国著名诗人亨利(Patriot Henry)的诗句“Give me liberty,or give me death.”(不自由,毋宁死)例(6)模仿莎士比亚名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此广告渲染并夸大了消费者面对碧丽牌花露水时的矛盾心理:买还是不买,并暗示其最终结果是选择了该产品,毅然决然,义无反顾。例(7)是仿拟英语谚语“East or west,home is(the)best.”王永泰先生称其为“诗意、简练、押韵、上口”(王永泰.2007:35)

以上从模因论的角度讨论了中文广告英译中的仿译法。本文的仿译包括套译――原封不动地挪用,和严格意义上的仿译――对目的语中现存的广告语、名言警句、谚语、俗语等稍作加工、润饰,为我所用,达到目标受众的认识趋同,并促成购买行为,实现商业利润的最大化。最后,本文作者还想简要提及广告仿译的利弊,以供参考。首先,仿译新颖别致,出其不意,语出惊人;其次,由于仿译所仿皆名人名言、名诗佳句、成功广告等,因此便于记忆、易于接受,拉近了产品与目标潜在消费者的心理距离,容易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其弊端也显而易见。杨全红教授认为,仿译是否值得提倡和推广还值得商榷(杨全红2007)。其理由本文作者大致归纳如下:1)目标受众可能对所仿之名言见惯不惊,而目标语中名言隽语数量庞大;2)名句仿译泛滥,受众可能产生反感情绪,结果与译者初衷背道而驰,相去甚远。本文作者认为,仿译虽可能有名句泛滥之嫌,但只要运用得当,便可收到预期效果,不失为一种好的广告翻译方法。然个中是非得失,留待时间去检验。

参考文献:

[1]Chesterman.A.Memes of Translation[M].Amsterdam:Benjamins,1997.

[2]Darkins.R.The Selfish Meme[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4]彭元玲.浅谈言语模仿与广告中的仿译[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5]王永泰.旅游广告语及俗语外译的艺术美――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英译文谈起[J].上海翻译,2007:35.

[6]杨全红.精“译”求精,推“城”出新[J].中国翻译,2007,(5).

仿生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仿真模拟软件;文科;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0-0043-03

长期以来,强调理论教学与课本知识的掌握是高校文科教育的习惯性思维和基本教学模式[1]。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性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人才的培养需要。实验教学是人文社会学科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仿真模拟软件作为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已成为文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仿真模拟软件实验教学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近年来,各高校在充分肯定文科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之上,将文科实验教学纳入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文科实验教学伴随着新理论、新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逐步成长起来,不仅填补了文科教学手段的空白,而且扩大了文科的研究范围,更使文科的教学手法和研究手法大为改观[2]。

尽管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科研训练等都是大学实践教学的途径,但是这些教学环节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教育面不宽”(如科研训练难以普及到每个人)和“深入度不够”(如类似参观、听讲座的实践环节难以真正接触实际中的问题情境)等问题,因此,仿真式模拟构造“情境认知教学环境”成为必要[3]。现代学习理论认为,求知始于发问或质疑。模拟教学通过让学生持续面对各种典型的情境,培养他们在“例外环境”下的质疑思维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4]。

仿真模拟软件实验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来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及实验过程,让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上独立完成实验,达到在有限教学时间内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目的[5]。在国际上,最著名的仿真模拟是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即GMC),是以一个综合性的计算机模型模拟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和公司管理,涉及营销、财务、生产、人才资源、研究与开发等方方面面[6]。在国内,最先由部分高校从国外引进了一些仿真模拟软件开展文科实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何有效利用软件,使之真正成为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助手,使学生能够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仿真模拟实验教学效果最大化成为当前一个重要问题。

二、研究框架及设计

(一)理论基础

情境认知理论(Situated Cognition)是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学习理论领域研究的热点,该理论从对学习理论的自身研究反思出发,既满足了学校实践的需求,又顺应了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丰富。1989 年约翰・西利・布朗、阿伦・柯林斯与保尔・杜吉德联合发表了论文《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这篇论文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7]。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通,通过类似人类真实实践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该理论强调情境具有线索指引的功能,学习发生在真实的情境或事件中;学习者从事的是与专业学习领域相关的实践;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度、责任感和意义感有利于引发其主动学习的动机[8-9]。

情境认知理论的研究观点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和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等教育技术的新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近些年来的相关研究主要有,赵经成(2003)认为运用现代技术开展仿真模拟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延伸实验的空间和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调动了学习者的主动性[10]。邢振江、徐文涛[(2010)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降低教学成本、促进就业和师生互动四个方面分析了情境教学的效果[11]。张军

征、樊文芳(2012)的研究表明模拟软件能够在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环境和有效引导探究活动两个方面促进探究性学习[12]。本文根据情境认知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从学习者个体特征、情境模拟的真实性、实践场和调动学习者主动性等方面研究仿真模拟软件在文科实验教学的应用。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样本取自Y大学人文学院公共管理、社会学和法学三个专业的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学生(一年级没有开设相关课程),随机发放问卷260份,取得有效问卷229份。

表1 被调查学生基本情况

Y大学人文学院是一个农业院校的纯文科专业学院,其中公共管理专业开设了两门使用仿真模拟软件的实验课程,而法学和社会学两个专业只开设电子政务一门带有实验的课程。因此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中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比例较高,占到60%。该学院三个专业都是面向文科招生,因此调查中女学生占到近六成,这与该学院男女生比例大致相符。

三、仿真模拟软件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模型

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描述当各自变量变化时,因变量的发生概率会怎样变化。因变量Y是一个二值变量,取值为Y=1(事件发生)Y=0(事件未发生);自变量X1,X2,…,Xm;P表示在m个自变量作用下事件发生的概率。建立包含m个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如下[13]:

(二)变量选取

本文以与传统文科教学方式相比,仿真模拟软件是否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为被解释变量(Y)。依据研究目的最终确定了学生个体特征、情境模拟教学环境的真实性、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实践场4类13个解释变量(X1,X2,…,X13),见表2。

表2 变量的含义及统计数据

(三)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本文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并在回归分析前将待分析的数据逐一组织成SPSS变量的形式。解释变量的筛选策略为“Enter”,表示解释变量全部进入方程,结果见表3。通过模型的回归结果,本文分析如下。

1.学生个体特征对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第一,学生的年级与仿真模拟软件实验教学效果在统计水平上呈显著性负相关。说明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使用仿真模拟软件的实验教学效果更好。由于该学院所有课程使用的仿真模拟软件均出自同一个开发商,相同的操作平台使学生逐渐产生了厌倦感。第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与效果呈负相关,且显著性水平较强。说明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效果也较好。原因是仿真模拟软件教学是在利用计算机的实验环境中进行的,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影响其使用仿真模拟软件的效果。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通过仿真模拟软件来开展实验,并不一定是因为专业知识或是软件的问题,而是不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2.情境模拟教学环境的真实性对实验教学效果的

影响。第一,软件的仿真度与实验教学效果在统计水平上呈显著性正相关。软件能够全面模拟出现实情境,就会使学习者获得置身于真实困境中的权利和行使在真实困境中寻找解决方法的权利。学习者会感到对解决方法负有责任,而不只是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第二,软件与课堂教学匹配程度与实验教学效果呈显著性正相关。情境认知理论指出为学习者提供的实践情境应当是与其学习领域相关。因此仿真模拟实验教学的设计要与课堂教学相匹配并能体现出教学重点方能发挥出实验教学的效果。第三,软件的实时更新功能和实验教学效果呈显著性正相关。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知识更新,要求软件能够保持顺畅的升级渠道,及时更新才能保障其真实性。

3.学生的主动性对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第一,学生对使用仿真模拟软件的兴趣度与实验教学效果在统计水平上呈显著性正相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仿真模拟软件的兴趣越强烈,能够使用软件进行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越有利于发挥实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第二,学生对使用仿真模拟软件对找工作的影响与实验教学效果呈显著性正相关。认为仿真模拟软件的学习对找工作有帮助的学生,具有在该情境下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取得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实际上,仿真模拟实验教学通过模拟现实工作情境增进了学生对实际工作的了解,对学生就业有很大帮助。因此,让学生认识到仿真模拟教学对增加实践技能和促进就业的意义,将有利于引发学生的主动性。

4.实践场地对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实践场的概念是由教育心理学派学者提出,萨莎・A・巴拉布和托马斯・M・达菲将基于校园环境而创设的实践场理解为“为了达到一种学习目标而设置、创设的功能性学习场所与空间”[14]。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实验室的环境对实验教学效果的影响不显著。而实验设备与仿真模拟软件的文科实验教学应用效果在统计上呈现正相关,并且显著性水平较强。在仿真模拟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实验室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局域网等均有具体要求。若实验设备不符合要求,将会影响到仿真模拟软件的使用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Y大学的样本数据分析了仿真模拟软件在文科实验教学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仿真模拟软件在文科实验课的使用效果受到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软件的仿真度、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否能相互配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实验室的设备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仿真模拟软件在文科实验教学的效果,针对调查中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科学合理地安排文科实验教学课程,将实验课和理论课同等重视。相较理工类课程,文科实验课课时较少。Y大学文科课程实验教学的课时仅为16学时,并且仿真模拟软件的使用多是设置在课程的实验部分,而未单独设课。这说明传统观念对文科课程操作性实验缺乏重视。扩充文科实验课的学时或单独设置实验课程,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为提高情境的仿真度,可以尝试校企联合开发仿真模拟软件。学校与软件公司携手开发实验教学仿真模拟软件的好处是,学校和任课教师能够更准确地表述软件需要具有哪些功能与课程及实验教学相匹配,从而保证了文科实验教学的需求;开发商具有软件设计和程序编写的专业技能,从而保证了仿真模拟软件的专业性。

第三,任课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通过仿真模拟实验教学的训练能够有效地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对今后实际工作有所裨益。

第四,加强文科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受传统“重理轻文”办学思路和模式的影响,一般学校对文科实验室的重视程度和建设经费远不如对理工科。

因此,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应根据学科的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以及教学和科研的需求,对实验室的功能和预期效果进行准确定位和分析[15],让仅有的资源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苗月新,郝颖.论财经实验教学改革与本科生创新能力

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5).

[2]徐婷,张晓京,张力军.大学文科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

技术与管理,2006,(10).

[3]甘利人,吴鹏,高蓓蕾.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教学体系构

建[J].现代教育管理,2009,(2).

[4]萧晓东.管理模拟教学的发展与创新[J].经济管理,

2001,(22).

[5]徐瑞平.模拟实验教学在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3).

[6]杨倩晨,李伟成.仿真模拟软件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

应用――以Packet Tracer在“网络互联技术”课程中

的应用为例[J].科技信息,2010,(16).

[7][美]戴维・ H・乔纳森;郑太年,任友群译.学习环境的理

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李玮.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管理学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

索,2008,(7).

[9]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8).

[10]赵经成.运用现代技术开展仿真模拟实验教学[J].中

国高等教育,2003,(10).

[11]邢振江,徐文涛.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的拓展和

深化[J].未来与发展,2010,(9).

[12]张军征,樊文芳.模拟软件促进科学课程探究学习的作

用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2,(4).

[13]王济川,郭志刚.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与应用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4]Herrington,J.& O liver,R.An instructional design

framework for authentic learning environments

[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sing,

2000,(3).

仿生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感说,摹仿说,审美主体,审美客体

文艺是人类教育和发展的参照,人类社会通过文艺来传承和提炼的,人类如何看待自身和世界都是通过文艺作品来体现的。中国关于文艺的产生理论是“物感”说,西方则是“摹仿”说,由于人类共同的起源及相近的生理、心理结构,在审美上会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同时也由于生活环境、民族风俗、社会形态等因素会 这种审美思想的不同,“物感”说和“摹仿”说一定程度代表了中西方古代的文化特设审美特色。

一、“物感说”与“摹仿说”的相同之处

“物感说”说与“摹仿说”说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环境,但是作为人类的关注对象和表达对象的诗歌艺术有许多共性。

“物感说”说是专门探讨诗歌创作和客观世界、人与自然、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的理论学说,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礼记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这就是最早的物感理论,“乐”是人心“感于物的产物”,“物”指自然万物,而“感”就是感应,其中包括人的心理、生理乃至情感的体验,这种感应不仅发生在人与人、人与物之间,而且还发生在物与物之间,并且能够导致万物的化生和天下的和平。

“摹仿”就是完全按照本来的自然形状来复写的。“摹仿”最早能追溯到赫拉克利特:“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联合同类的东西。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显然是由于摹仿自然的。”①德谟克利特说:“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唱歌的鸟学会了歌唱”。② 由此可见,无论是东方的“物感”说还是西方的“摹仿”说都受到一定政治环境的影响,都带有一定的教育和教化作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提倡者的政治或教育理想。

二、“物感说”和“摹仿说”的不同之处

1、“物感”是一种客观审美方式,“摹仿”是一种主观审美方式。

“物感”说的实质内容是“感物”,也就是人们以内心的情志去感受客观的一种审美方式,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主要指审美主体——人自身是否具有丰富的精神和美好的性情。具有与人的本质属性相类似的客观对象总会被认为是“美”的,只有具备“借彼物理,抒我心胸”的对象,才能进入审美的过程之中,去寻找那些与审美主体的精神气质相契合的对象,这样,感物就成为审美主体自我人格的欣赏,是对个人的情感宣泄,所以“物感”更强调主体的情感感受。

“摹仿”说强调客观,古代西方流行着一种“原罪说”,人类是带着一种“原罪”来到人世间的,只有人之外的事物才是造物主完美的杰作。人们要摆脱与生俱来的丑恶,就得不断向外界追求美好的东西,来赎去自身的“罪恶”,因为客观中的审美对象是美的,人们才去努力摹仿,摹仿的越真实,就越使自己摆脱丑陋,这样,“摹仿说”中,审美主、客体的关系是处在一种对立的状态。审美客体被看成一种“他者”,是一种独立存在物,按照“原罪说的观点,人本身就代表“恶”,如果要从审美客体上寻找与人相同或相似的东西,就不会洗涤掉人的恶,这是被西方人不认可的,而要寻找自己本来不具备的东西,那就得学习、摹仿,这也是产生摹仿说的原因之一。所以,“摹仿说”的审美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保持距离的。

2、物感是表现事物,摹仿是客观再现事物

“物感”虽然说要倚靠客观事物,但核心在于“感”,因为有感才会有心动,有了心动才会表现事物,情志的产生是由于感物,而诗歌又是由于情志的产生。这与西方的“摹仿说”是不相同的,“感”是感应,是一种自然和自由的感发现像,一种瞬间的直觉体验,并且这样的体验是由物的刺激而产生的,感物的目的还在于抒情言志,在于表现,可以说,表现正是“物感”说的基本特征,是主体内心已经固有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受到外物不同方面的刺激而作出相应的反应,“物感”之“感”是内心的感应。

摹仿就是将外物细致地描绘下来,只要摹仿的逼真,就会给人以,就会让人得到审美享受,这种惟妙惟肖的摹仿就是所谓的“再现”。艺术以感性形象摹仿人的生活。

3、物感是传神,摹仿是逼真

在“物感说”的创作过程中,要求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融合在一起,达到主客体相融,心物合一的境界,这就形成了物感说的创作追求——传神。

而以审美主、客体相互分离的“摹仿说”来看,由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创作过程中是泾渭分明的,创作只是客观世界一方面作用于审美主体的结果,而与审美主体是否干涉毫无关系,因此,强调审美客体的重要性,强调真实地再现客观外物,即“逼真的再现”成了“摹仿说”的追求目标。

摹仿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以逼真到本质的活动,同时又是一种逼真到逼真的活动。显然,逼真都是他们的共同追求。

4、二者创作的主题不同

“物感说”追求物的表现与人的能动性的相对应关系,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彰显物的生机,所以物中的生灵——自然,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古典艺术作品的主题。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所推崇的是在人的理性与神的形式相映互通中创造性的摹仿现实,在《诗学》中讲,摹仿的对象是在行动中的人,行动中人的性格和行动中人的思想,人的行动、生活、幸福。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亚里斯多德〈诗学〉》一文中说:“无论柏拉图或亚里斯多德都认为艺术尤其是诗的真正内容完全不是自然,而是人生。亚里斯多德的《诗学》没有一字提及自然,他说人、人的行为、人的遭遇就是诗摹仿的对象。”亚里斯多德提出文艺摹仿的对象是“在行动中的人”,作为主体, 人的天性是艺术起源的原因, 人对现实的形式化摹仿是创作手法的关键, 作为客体, 人是艺术作品的主题。古希腊文学中获得最高成就的史诗和悲剧都是通过对人物行动和命运的描写, 歌颂了主角集神性和人性为一体的英雄气概。

“自然的艺术”和“人的艺术”在作品主题上显示了“物感说”和“摹仿说”的不同,也显示了中西哲学理想的不同。自然作为中国古典艺术的象征,它体现的是一种人世化的东方自由精神,人作为西方古典艺术的核心,它追求的是一种超越性的西方主体精神。

“物感说”其涵义主要是创作主体之心受物之感发而动,成为文艺创作的动因,有着很强的动态性和生命感,同时使艺术创作有了不得不发的自然风貌,不同于“摹仿说”,摹仿是人的本性,使艺术在实现人的本性中进化和完善。(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① 《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9页

②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5页

参考文献:

[1]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2]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

[3] 柏拉图《理想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4]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5]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仿生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仿真教学 电子商务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2-0173-01

电子商务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门专业。由于各个高校的教学方针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对电子商务这门学科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同,教学的具体开展流程也不相同。但我国高校在电子商务的课堂上存在一定共同的问题,尤为突出的是理论在教学中占绝大部分。

一 仿真教学法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重要性

电子商务这一专业由于其岗位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遵循的是职业岗位“供应链”原则,即将专业的知识与实践的技能相互整合,其中的重点就是注重两者的和谐统一。仿真教学法能很好地达成上述要求,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体系,推动其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教师在仿真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能够根据课堂的具体需要构建仿真场景,场景的构建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为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客观条件。通过仿真教学法,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学习到的理论与实践中的应用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巩固了重点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拥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提升了其技能的熟练度,为其日后的就业打下了基础。

二 仿真教学的具体开展

在电子商务课程仿真教学法的开展过程中,可根据具体课程的具体内容,将教室的布局进行改变。如依照企业的办公场所,让学生体验正在企业中处理相关业务。依照职业岗位“供应链”原则,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达到实践的目的。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通常能进行以下三类仿真教学:

1.模拟式仿真教学法

模拟企业的办公环境,教师在课堂上讲出开展仿真教学的具体情境,并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将教师叙述的内容具体操作出来。之后教师指出其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并讲解,告诉学生避免出现此类失误的方法,并让学生在操作之后总结在“工作”过程中得来的经验或教训。在模拟仿真课堂上应让学生尽量适应不同的职位,充分了解不同职位的工作特点。

2.开发式仿真教学

即在仿真教学过程中完成对学生智力以及其他能力的开发。具体的实施中让教师构建一个虚拟场景,给出电子商务活动进行时遇见的问题,但不给学生提供解决方案,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独立思考,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得出一种或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随后教师进行讲解工作。

3.创业式仿真教学

教师在虚拟场景中为学生提供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信息,让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最终找出电子商务中有发展潜力的部分,并能从中寻找创业机会。此种方式是为对学生的未来创业提供思路。

三 仿真教学法的开展流程

仿真式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自身起到的作用有所了解,并将自己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课程的开展要依照提供信息、提出问题、完成总结的方式进行,达成对学生最佳的训练效果。

1.设计仿真教学场景

在场景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自己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明确的定位。以教学目标为基准进行仿真场景的设置。设置的场景必须让学生有一定的兴趣,并能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出理论课堂内重点知识的同时,也要与企业实际场景相符。

2.将学生引导至虚拟情境中

在仿真课堂刚投入实践的时期,学生对于各类虚拟场景有一定程度的好奇心,这会影响到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此时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首先让学生能从场景的构造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然后教师针对场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之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在讨论中得出有用的结论;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并讲解出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法。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想法不能予以完全的否定,应多使用鼓励的语气,与学生商讨更好的方法。

四 结束语

由于仿真式教学法的自身特色,其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仿真式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电子商务类工作的具体内容,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很好地解决。让学校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仿生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仿生学产品设计仿生设计趋势

一、仿生学与仿生设计

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特殊本领的一门科学,仿生学一词来自于希腊语“Bio”,代表“生命”,同时词尾“nic”代表“具有……的性质”。同时笔者认为“仿生学学科领域是研究以具有生物系统特征的方式、以类似于生物系统方式或者是以模仿生物系统的系统性科学”。仿生学是一门现代才兴起的跨领域科学,他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但是在后面的极长的时间里,人类产生了大量出色的仿生设计。本文将选取一些汽车设计与灯具设计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它们都反映了产品设计世界中富多彩的仿生设计产品。

同时仿生学界也有一种观点“自然系统已经产生大量的具有创意和实用性的解决方案,而且可以给人类带来灵感,帮助人类在气候控制、食品科学领域进行大量的社会性创新”。然而,回望过去的设计历史,从新艺术运动到流线型运动,设计领域虽然有大量的模仿自然世界的系统论和产品,但是仍然紧紧是在模仿自然世界对象的表面意象,对人类世界的产品和艺术形态进行美化和雕琢。作为现代工业设计的代表性行业之一,汽车设计和灯具设计行业始终徘徊在炫目的形态游戏与表象的仿生学边缘。

二、仿生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实例和分析

(一)仿生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在汽车设计中,仿生学是一种有历史意义的设计方法之一,它的应用角度一直在企业界和学术界产生极大的讨论和关注。汽车设计在刚刚出现的时候,以对汽车车身进行差异化的装饰和包装,追求商业上的眼前利益。然而随着汽车产生的进一步发展,汽车给人类所在的生存环境带来很多消极的因素:能源危机、大气污染、城市堵塞等。这些负面现象使得设计界对汽车仿生造型设计的设计方法论进行研究和讨论。

目前汽车设计依然在模仿自然界生命的意象形态。在修辞学方面,人造产品是由特征、原理、情绪三种系统性科学论据组成的,在对象外部形态体现了汽车产品的表面特征。作为“自然界的翻译者”的著名产品设计师路易吉·科拉尼,参考自身对于自然世界的独到见解,运用曲线模拟自然界生命意象,设计出历史性的生物意象形态,进一步将它用到汽车设计中。

在设计界,甲壳虫汽车在模拟自然系统生命对象的设计论中当属最典型的案例。著名设计研究者帕帕奈克在情感化设计与仿生学理论的基础上对甲壳虫汽车的造型设计进行了评论。他论述说:较小的生命形态特征让人觉得需要呗保护和温暖,并且将这种造型特征在汽车设计中应用,可以让大家获得对这辆车的情感化认知。甲壳虫的造型设计为汽车带来了独特的特征和味道,而且让设计说话,带给大家充实而生动的情感体验。

仿生设计不仅在产品造型的角度发挥巨大价值,同时也关联产品和服务构成强大的生态系统,能将全方位可持续的体验带给消费者。奔驰公司在进行可持续未来汽车产品设计的时候,运用仿生设计的系统论保证了汽车在能耗、安全性、低阻力等方面的优势,并且在汽车从设计、生产、驾驶、维护、废物销毁、再循环使用的全生命周期都进行仿生设计研究,力图打造汽车生态系统。该公司的所有设计师都从自然界生物的流体力学研究出发,不断从植物和动物身上获取灵感,最后发觉出提升汽车整体架构强度、降低成本消耗、极大降低能耗和风阻的系统性设计方法,而且使用计算机设计软件对整体形态造型进行计算,这样就保证汽车在进行测试阶段非常安全,同时汽车也获得了极大的轻量化设计。最近几年,奔驰汽车不断将自身的跨学科研究结晶向更高的领域推进,他们研发的BIOME汽车现在可以从自然系统设计中脱离出来,研发人员在经过深入研究后,使用最先进的能源技术将汽车减轻到不可思议的地步,而且在成为废品后可以自动降解,形成极大的再循环,而且汽车还是用太阳能这一无限循环资源对传统能源进行替代,在环境友好方面又迈进了一大步。

(二)仿生学在灯具设计中的应用

在灯具设计中,仿生学也可以产生巨大的作用,在结构仿生设计角度看,我们可以发现力学机构可以模拟自然生物的身体全部分,包括植物的叶子、茎部、根与动物的骨骼等部分。

设计师JohnWischhusen通过仿照人的骨骼设计的一个灯具,至今让人回味无穷,感慨设计师强大的洞察力和勇气,让世人感受仿生设计带给大家生活的独特魅力和审美品位。

还有的灯具设计借鉴蜂巢的六角形排布结构设计,利用其稳定、节省原料、高强度等特点。而且设计师使用蜂巢结构设计为产品带来很多优点,诸如隔音隔热、重量轻等等,在各大交通器设计领域都经常运用。

在仿生形态趣味性方面,本身仿生的形态来自自然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将他们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带给大家可爱、温暖、自然的全方位感觉。比如著名的蜜蜂台灯设计,他的反光板运营蜜蜂翅膀的形态,灯泡运用蜜蜂头部的形态,支撑结构的造型来源于蜜蜂的脚形态,整个台灯的设计完全模拟了一只休息的蜜蜂,非常传神和有趣。

三、仿生设计的未来展望

仿生设计强调跨领域、独创性、边缘化,不管仿生设计的理论、内容、方法的发展,这些特征都是表现的很明显。

(一)技术与艺术的齐头并进

仿生设计用句古话说就是为了活着而设计,它是一种人类将科技和艺术结合产生的造物方式。虽然这种生存理念被束缚在生命繁衍和延续的理性层面,但是这种生活方式却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基础。

近现代仿生设计在世界经济、文化、生产的大背景下,依靠现代先进的技术和设计,在社会完成现代化的同时,依靠自身的思想的绽放和启蒙,会产生出大量的造物和思想意识的变革。里面混杂了科技是一切的实用意识形态,也有人本思想的人性化意识形态,而且他们总是各自在自身的领域发展着,不相互合作、欣赏,让技术和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分离,整个进程缺乏前进的动力和欲望,降低了前进的脚步,最后仅仅是为商业服务做出自己的微弱贡献。

将来的仿生设计肯定会将技术与艺术齐头并进发展,会更多的追求先进技术、情感化的全方位发展,在实用价值、情感价值等多角度发挥巨大的作用,让设计们更多的探求这种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可行性方案。

(二)实践应用和科学研究并行系统化发展

仿生设计的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不仅要依靠同仿生学相关的电子、信息、物理、化学等科学的系统性科学理论支持,而且也要获得感性工学、科学艺术甚至到达哲学层面的学科支持。例如“基于蚁群算法的产品服务系统规划分析”、“基于进化算法的仿生造型基因进化”、“进化算法在产品创新设计的应用”、“簇群空间和新陈代谢仿生设计”等课题都是现代仿生设计中关于仿生过程算法、仿生结构算法(神经网络)、仿生行为算法(群体智能)等仿生智能计算方法的应用研究。

未来的科学研究与理论实践定会形成从理念、到数据、再到方法论、最后到目标等方面的有机仿生系统,这个系统由大量的元素有机组成,而系统本身也属于一个大的宏观思维下的系统。以后的仿生设计不会仅仅是关注几个单体设计元素和理念,更加注重与系统性的整合。该系统通过进行基础性科学研究,注重仿生设计元素和相关元素的系统性研究,必将仿生设计理论推动到更高的战略发展层面。

(三)以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为目标

仿生设计通常以研究自然生态为对象和目标,强调对自然世界整体趋势和变化的把握,注重对自然生物与其关系的研究,从物质到非物质、复杂到简单、高端到低端等不同层次的系统研究,同时也包含着在跨学科基础上的多样性多层次研究,这样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人和自然共同工作的系统。但是人和自然的工作方式不是独立和封闭的,而是沟通顺畅、融合的、交叉的、开放的系统,这样才能谋求在未来获得持续发展和社会整体和谐。人类在接近自然系统的同时,给大自然提供一定的保护。未来的仿生设计必将是从以人为本的设计转化为以自然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从战略层面保护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健康,以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存为目标准则,造出一种更加自然和随性的选择境界,挖掘出任何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方法。

综上所述,仿生设计以其特有的设计思想、理念和方法,把个体系统的需要放到整体系统中衡量,用符合生态学的环境科学原理的观念去指导行动,将不断去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寻求技术与自然、人类的协同一致,试图预见并创造更高层次的人——自然——社会环境系统,这是现代仿生设计发展的趋势和理想目标,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追求。未来的仿生设计将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人类现在及未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参与到人和自然的共生与持续发展这个哲学命题的认识和反思中去。

参考文献:

[1]姜娜,杨君顺. 仿生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J ]. 包装工程,2006, 27 (12) : 306 - 312.

[2]刘青春,何霞. 产品仿生设计探究[ J ]. 包装工程, 2006, 27 ( 4 ) : 194 - 196.

[3] 王元建. 论现代设计文化及其兼容性[ J ]. 装饰, 2006, (18) : 13.

仿生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系统模拟与仿真;课程教学;实例演示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2-6369-03

Simulation Exemplars for System Simulation Course

HUANG Han-ming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narrates the general concepts of system and various system theories, and introduces the necessity of system simulation for the researches of systems. Then the teaching purpose and main contents of system simulation course are given. After that, some understandings in this course teaching experiences are presents. Finally, several having applied measures which might be helpful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teaching are discussed:reinforce simulation principles teaching, guide students broadening scope of knowledge, use simulation case studies as education emphases

Key words: system simulation; course pedagogy; exemplar demonstration

系统是一个与环境相对的概念,任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部分所组成的一个整体皆可称为一个系统。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系统与环境之间,亦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输出关系。早在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哲学中,就包含朴素的系统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与进步,在军事、工程、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都存在着大量的有关系统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20世纪40年代相继产生了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和一般系统论等系统理论;20世纪40年代以来,系统理论被大量应用于工程实践,系统工程应用学科迅速发展,同时其他科学技术学科也在不断获得新的突破与发展,从而对各种系统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入,产生的一些新的系统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动力系统理论、混沌理论、突变论等。

当前,对复杂及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是系统科学这门学科的热点。国际上,有关复杂系统的系统科学研究可分为三个主要学派:“欧洲学派” ―― 以非线性自组织理论为核心内容的系统理论(系统元素为无机物,源于物理、化学系统);“美国学派” ―― 以圣菲研究所(SFI)为代表的理论框架(系统元素为有机物,具主动性,源于生物系统);“中国学派” ―― 以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为核心的体系(系统元素为“人”,源于大工程协作系统)。其实,这三个主要学派的主要区别只是从系统的不同层次为出发点去把握系统的性质和规律;它们的共同点可认为是要从整体上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对系统的许多性质,部分和的累加并不一定等于整体,整体很可能大于部分和,由于涌现性,整体会出现一些任一部分所不曾拥有的新性质。

由于现实系统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如果直接对系统进行观测、实验和研究,可能会对真实系统造成破坏性影响而且可重复性很可能也差,或者用真实系统试验时间过长,或费用太昂贵。对于工程系统,在系统建立之前需要对其结构、行为特性开展研究,但真实系统尚不存在。这些情况下,系统的模拟仿真是唯一可行的研究手段。

1 系统模拟仿真课程的教学目的

系统模拟仿真课程的教学目的为:培养学生科学分析和解决各类学科中出现的一般复杂系统问题的能力,掌握多种解决各种复杂系统问题的研究、设计与分析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希望学生能了解系统模型的形式化描述;掌握连续系统的时域与频域建模仿真方法:龙格-库塔法、线性多步法、离散相似法、替换法、根匹配法等;了解离散事件系统的一般概念和离散事件系统的建模工具――Petri网,掌握经典的离散事件系统:单服务台与多服务台排队系统,库存系统等的仿真方法;掌握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输出数据的分析方法;了解现代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一般概念、分析建模方法和和基于Agent的的建模方法及Swarm仿真和分布建模仿真。

系统科学专业硕士点的设立是为了满足国家和广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旨在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研究与管理人才。系统科学专业硕士点有两个专业:系统理论和系统分析与集成,其中系统理论专业从2004年起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从2006年起招生。系统模拟仿真课程是系统科学专业硕士生的必修课程,本人从2006年起到目前为止连续5年担任了本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此对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作些总结,以图对本课程后续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完善能有所帮助。

2 课程基础建设

专业课程与选修课程的组成,不同课程的先后安排和教材的选择对教学目的之达成与教学效果之提高至关重要。系统模拟仿真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控制理论,概率统计,至少一种通用程序设计语言(如:C/C++程序设计语言和Matlab编程语言)。这几年教学过程中的有些学期,在本课程刚开始时,有些学生反映从未接触过其中一门或两门先修课程,应学生的要求,用一、两次课程的时间介绍相应课程,解释其中的重要内容,并鼓励学生自学相应课程,难懂之处同学之间互相探讨,并及时向老师请教。教材选择的是美国多家高校系统仿真类课程普遍采用的, 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原版影印英文教材[1]。该教材着眼于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原理和方法学的阐述,基本概念通过实例加以阐述展开,对仿真方法、技术谈论深入,对新技术发展方向描述明确。该教材以C/C++和Fortran为仿真算法的主要编程语言。

开始的连续2年只使用该教材进行教学,有些学生反应跟不上教学进度,仔细了解,跟不上的原因是难以完全读懂教材中的英文内容和从未学过C/C++和Fortran语言。为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好基本仿真方法、技术而又不失去对仿真前沿研究的了解,后增加系统科学与系统的一般理论及其工程应用[2]的介绍,连续系统仿真原理[3]的介绍和较容易编程实现的仿真实例教学[4]。作业与考试方式、频次的安排设置对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高学习效果起着极大的作用,除了常规作业和期末考试外,增加了每学期每位学生上讲台讲解至少30分钟提前布置的、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的仿真建模实例小作业并接着深入讨论。还安排了学期结束时应完成的较复杂的系统仿真编程大作业,并撰写一份系统仿真应用的研究报告。

3 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

3.1 加强仿真原理教学

现代仿真是基于计算机、利用合适的算法通过模型(物理的或数学的)以代替实际系统进行实验和研究的一门学科和实验技术。 仿真过程中系统、模型与计算机(包括软、硬件)的关系如图1所示。这里模型通常是指数学模型。常用的数学模型[5]有:初等模型、确定性连续模型、确定性离散模型和随机模型。如该图所示,系统建模、仿真建模和仿真实验为系统仿真的三个基本活动。

系统的模型是实际系统的简化或抽象,分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系统模型的形式化描述一般可表述为:

S=(T,U,Ω,X,Y,δ,f)

其中:T―时间基, 其若为整数,则系统S为离散系统,若为实数,则系统S为连续系统;U―输入集,U?奂Rn,n∈I+;Ω―输入段集,某时间内的输入模式,是(U,T)的子集;X―系统状态集,是系统内部结构状态建模的核心;Y―系统输出集;δ―系统状态转移函数;f―系统输出函数,可表达为:f:X×U×TY。

实际建模时,模型描述的详细程度可用如下3个水平来表示:(1)行为水平,只知系统的输入输出,系统被视为“黑箱”;(2)分解结构水平,系统输入输出及结构组成已知,系统被视为多个简单“黑箱”的组合;(3)状态结构水平,系统的输入输出,内部状态及转移函数皆为已知。要全面了解仿真过程的核心内容,需要较全面的数学知识、计算方法知识和编程语言知识。

由图1可知,系统仿真的第1步是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虽然另有一门课程―《数学模型》(或称《数学建模》)(应用数学专业课程)专门介绍个各种数学建模方法,如不特别介绍,本专业学生或许不知有该课程的存在。在建立好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可能需要利用《计算方法》中的专门知识,基于学生熟悉的编程语言(Fortran,C/C++, C#或Matlab等),如学生对任一编程语言都不了解,推荐学生优先选择较容易入门且有大量编程工具箱可资利用的Matlab编程语言,把数学模型转化为计算机算法程序,得到仿真模型。在设置好各可调参数条件下运行仿真模型(即仿真算法程序),即可得到一系列的输出,这些输出要进行各种分析[1],如条件允许,并应该与实际系统的相应数据作对比分析。

3.2 引导学生扩展知识面

仿真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机械、航空、电力、冶金、化工、电子等方面,和非工程领域DD交通管理、生产调度、库存控制、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几乎渗透于每一个需要计算的领域和学科,相关文献十分丰富。许多学术期刊都刊登有系统模拟仿真方面的研究论文,其中系统科学领域的期刊,尤其值得同学们去了解和学习,以扩展知识面和了解建模仿真方面的前沿研究。

应该特别留意的期刊有: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期刊学会(/)主办的《系统科学与数学》(中) ,《系统科学与复杂性》(英)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与航天科工集团706所主办的《系统仿真学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复杂系统研究中心主办的《复杂系统 》,美国UL控制与系统工程学会和弗罗茨瓦夫理工大学主办的《系统科学 》,IEEE的《智能系统》,圣菲研究所的《复杂系统学报》等。

每年都有多次由不同机构发起、在不同国家举办的有关系统仿真的国际学术会议。通过各个级别的系统科学学会或系统仿真学会网站,或直接通过搜索引擎(如, )可检索到最近举办过的系统仿真会议介绍或论文,以及即将举办的系统仿真会议的地点、时间和投稿须知, 如:国际系统科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ystems Sciences, ISSS)网站上 /world/index.php 有当年的年度会议信息和最近几年的会议资料。

3.3 以仿真实例教学为教学重点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详细讲解一些较简单的系统问题的仿真实例,可以使学生逐步明确并不断加深对建模仿真整个流程的理解:从分析系统结构或行为导出系统的数学模型,再根据所导出的数学模型使用某种编程工具实现仿真建模,形成相应的仿真算法程序,最后运行仿真算法程序,分析结果并与实际系统相应数据对比。

编程工具的介绍也要兼顾学习效率和算法理解彻底性, 教学过程中发现如只介绍通用编程语言(如C/C++)实现仿真算法程序,学生表示是可以彻底理解所讨论问题的算法及代码;但过后一段时间,再面对类似但稍微复杂些的问题,学生就显得有些不知如何下手改写原来的程序以解决当前的问题。而如使用Matlab .m源码文件实现仿真代码,学生基本能正确改写程序。如使用更高抽象层上的Simulink模型实现仿真,学生可以轻松解决类似新问题。现在采用初次碰到典型案例问题时,采用C语言实现仿真算法,再次碰到类似问题时使用Matlab.m源码,更多的或更复杂的仿真案例,则采用Simulink构建仿真模型。

所选择的仿真实例兼顾确定与随机系统,连续与离散系统。所列举过的离散随机系统有:单服务员排队系统(M/M/1)和多服务员排队系统(M/M/N)的仿真;多工作站排队系统的仿真;采用不同排队策略的银行排队系统仿真。 列举过的连续确定系统有: 机构运动仿真;传染病感染传播仿真;森林救火策略仿真;战斗减员仿真;游击战策略仿真;香烟有害物质进入人体体内的累积量仿真以及生物种群规模涨落(Volterra模型)仿真等。

下面以机构运动仿真和战斗减员仿真为例,对建模仿真的整个过程进行简要描述:

仿真实例一.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学仿真:

对图示单缸四冲程发动机中常见的曲柄滑块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已知连杆长度:r2=0.1m,r3=0.4m,连杆的转速:ω2=2,ω3=3,设曲柄r2以匀速旋转,ω2=50r/s。初始条件:θ2=θ3=0。仿真以ω2为输入,计算ω3和1,仿真时间0.5s。

利用Simulink建模如下:

模块程序运行过程中自动显示如图4所示动画。

所求仿真时间0.5s内1和ω3的变化图像如图5。

图5 0.5s内的滑块运动速度1 (上图)和连杆转速ω3(下图)

仿真实例二.战斗减员问题仿真:

该战争模型只考虑双方兵力的多少和战斗力的强弱。 假设:(1) 用x(t)和y(t)表示甲乙交战双方时刻t的兵力,不妨视为双方的士兵人数;(2)每一方的战斗减员率取决于双方的兵力和战斗力,用f和g表示; (3)现只对甲方进行分析。甲方士兵公开活动,处于乙方的每一个士兵的监视和杀伤范围之内,一旦甲方某个士兵被杀伤,乙方的火力立即集中在其余士兵身上,所以甲方的战斗减员率只与乙方兵力有关,可以简单地设f与y成正比,即f=ay。a表示乙方平均每个士兵对甲方士兵的杀伤率(单位时间的杀伤数),称乙方的战斗有效系数。a可以进一步分解为a=rypy,其中ry是乙方的射击率(每个士兵单位时间的射击次数),py是每次射击的命中率。由这些假设可得本问题的连续时间模型(方程):

又设系统输入为甲乙方的射击率rx,ry,每次射击的命中率px,py,双方初始兵力x0,y0。系统输出为哪一方获胜以及获胜时的剩余兵力。要求有输入、输出界面及仿真过程。如何对微分方程进行求解,并判断哪一方获胜是本问题仿真的关键。

使用GUIDE(图形用户接口开发环境)接口实现以上简单的一阶微分方程。

调入该模型程序,按F5运行,出现如图6所示界面。

在界面中输入参数,点击“执行仿真计算”按钮,就会在结果栏中显示哪一方获胜,及其剩余人数。

设甲乙双方射击率都为0.03,初始兵力都为1000,每次射击的命中率分别为0.023和0.026。执行仿真计算后可知是“乙方获胜”,剩余兵力为339。如图7所示。

4 总结

努力加强系统仿真原理教学,以较简单的经典系统建模实例的仿真模型的建立为依托,让学生在仿真实例的课堂教学中逐步明确并不断加深对建模仿真整个流程的理解。仿真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和非工程领域,相关文献十分丰富,涵盖面十分广阔的,而课堂教学的课时十分有限。如果我们把系统模拟与仿真这门学科比作是一片森林,文献可看作是其中的树木,仿真的实际应用则可看作生活于森林中的动物,当然动物也依赖于这片森林的邻域森林(其他学科)。课堂教学只是带学生来到这片森林边沿,仿真原理、理论教学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了眼前的树木,而课堂仿真实例教学则是与学生一起欣赏了树枝上美丽的小鸟。 对这片森林更深入的了解需要学生自己出发去跋涉的、去游历、去探索、去欣赏。当然,带学生到这片森林应该先哪个边沿,才能让学生对这片森林有准确的了解并迅速喜欢上这片森林,需要带领者对这片森林整体的和更准确的了解,也需要到过这片森林的同学们的意见反馈。

参考文献:

[1] Law A M.Simulation Modeling and Analysis[M].北京:清华出版社,2000.

[2] 许国志.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肖田元.系统仿真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仿生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成仿吾;文学批评;价值意义;艺术生命力

“一只圆鼎三只脚”,郭沫若以此来比喻创造社初创时期郁达夫和成仿吾的重要作用。[1]作为前期创造社的三大鼎柱,郭沫若用他的《女神》震撼诗作界,郁达夫以他的《沉沦》享誉小说界,而成仿吾,则驰骋在新文艺批评的战线上,秉笔直书,率性而为,独领另一片。

诚如温儒敏教授所言:“以成就而言,成仿吾算不上一流的批评家,却是现代批评史上不能忽略的重要而有特色的批评家。”[2]他总是力求在艺术与时代、社会之间寻一条两者兼顾的路:在阐述对文学本体论的认识时,赞同“自我表现说”,把文学的本质看作是生命意志的自然流露与发抒,而在理解文学的价值论时,又努力将“自我”的意义导向社会,反对脱离社会现实的“表现”。这种批评姿态充满矛盾,显得驳杂;本论文试图将其思想还原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探究它的精神实质、意义及价值。

一、在文学本体论上,提倡自我表现说

对文学存在的本源或本质的认识,应当是我们阐释文学批评观的前提,不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派将文学创作当做是无意识的本能冲动;还是俄国形式主义者主张文学性才是文学的本质;亦或是美学家英加登将文学看作是纯意向性的客体……有关文学本体论的争议,似乎很难达成共识,对于普遍流行于五四时代的“再现论本体论”与“表现论本体论”,大家也是莫衷一是,而就成仿吾而言,显然更倾向于后者。

1922年,创造社异军突起于文坛之际,便与文学研究会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论战,历史上一般称之为“为艺术”和“为人生”的论战,也说“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自我表现派”与“人生写实派”之间的一场论战,与“人生派”主张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不同,在“艺术派”批评家眼中,文学是一种自我情感的“表现”。彼时,创造社的各位同仁尽管在文艺思想上存在着诸般差异,然而他们都主张“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的活动”,作为创造社的理论代言人,成仿吾的理论表述显示他并不忽视文学的社会意义,也不排斥以社会人生为文学创作的题材,然而在肯定文学的社会与时代使命的前提下,他更加强调的是文艺本身的使命,落脚于文学本体论上的“自我表现说”成为他文艺批评理论的关键话语,虽寥寥数语,却有着丰富的内涵。

其一,成仿吾所提倡的自我表现说,坚持以内心的要求为文学上活动之原动力;刊于1923年《创造周刊》第二号的《新文学使命》一文,开篇名义,第一句话,他就明确地宣布:“文学上的创作,本来只要是出自内心的要求,远不必有什么预定的目的。” [3]P89他将文学看作我们内心的活动之一,因而把“内心的要求”看作“一切文学创作的原动力”,他说:“不是对于艺术有兴趣的人,决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画家肯在酷热严寒里工作;为什么一个诗人肯废寝忘食去冥想”, [3]P94 “真的艺术家,为什么只是低头于美,名利不能动他的心,更不足引他去追逐”, [3]P140在他看来,这就是“内心要求”的结果。

其二,“自我表现”,顾名思义,扬“表现”而抑“再现”;成仿吾坚信真的艺术家是自己在建设自己,再创造自己,在表现自己,他旗帜鲜明地指出:“文艺的标语到底是表现而不是描写,描写终不过是文学家的末枝。”[3]P149并对此论作出了解释:描写只是停留于表象世界,表现则探究到了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所蕴涵的“内在的生命”。基于这种认识,他认为文学研究会所提倡的表现人生、指导人生、进而改良人生的文学“已经离真的文学很远了,他们不是把时代看得太重,便是把文艺看得太轻”进而指摘他们所推崇的“再现”没有创造的地步,惟表现乃如海阔天空,一任天才驰骋。在他看来,一部作品,如果只是客观地描写生活的表象,而不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致表现,那便是肤浅的、应遭摒弃的“庸俗主义”。

其三,“自我表现说”,侧重感情的自然流露;“文学是直诉于我们的感情,而不是刺激我们的理智的创造;文艺的玩赏是感情与感情的融洽,而不是理智与理智的折冲。文学的目的是对于一种心或物的现象之感情的传达,而不是关于它的理智的报告。” [3]P75这段原刊于1923年5月《创造周刊》首号的《诗之防御战》之开篇提要,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成仿吾对于“感情”的偏好,在他看来“文学始终是以情感为生命的,情感便是它的始终。”“文学只有美丑之分,原无新旧之别。”

其四,归根结底,“自我表现说”追求的是一种超功利以上的文章的全与美;至少他觉得除去一切功利的打算,专求文章的全与美有值得我们终身从事的价值之可能性,“纵或这种美的文学没有什么可以教我们,而它所给我们的与慰安,以及其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更新的效果,我们也是不得不承认的。” [3]P94

概括起来,在文学本体论上,坚持以内心的要求为文学上活动之原动力;自由表现;抒发内心情感;追求文章的全、实现文学的美、不计功利,这便是成仿吾早期文艺批评的核心。追宗溯源,有着近八年东京留学史的成仿吾,对西方浪漫主义文艺理论完整而系统地接受,并亲身体验着20世纪初日本文坛的浪漫思潮以及厨川白村等人新浪漫派的运动,适逢在传统文化边缘时空下未被抑制而得以自然发展的契机,加之置身于创造社团体浪漫的整体氛围中,其偏重于浪漫色彩的自我表现说也便顺其自然了。

二、在文学价值论上,强调社会功利性

“以天下为己任”向来是知识分子自古至今的精神传统,孔子曰里仁为美,孟子谓充实为美,荀子愿美善相乐,都将外在的美与内在的善紧密结合,真正的文学家绝不仅仅退守于“情感与审美”的象牙塔内,也不甘囿于“自我表现”的小天地,萨义德在解读知识分子时,也强调知识分子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一个“流浪者”或者“边缘人”,一个敢于秉承“形而上”的热情以及正义、真理的超然无私的原则,对权势说真话的人。[4]就此而言,成仿吾对文学独立性的追求似乎有失知识分子应尽之职。

然而,成仿吾虽然提倡浪漫主义的自我表现说,却不是一个艺术至上主义者,与郭沫若、郁达夫相比,在文学价值论上,他有着更为切实的一面,从成仿吾的文章中很难看到“为艺术而艺术”、“灵感”、“天才”等字眼,尤其在他1927年转向革命文学之后,凡是提出文学的自我表现说的同时几乎都强调它的社会功利性,强调理性对创作中情感的制约,就此,郑伯奇曾经指出:郭沫若受德国浪漫派的影响最深,但他崇拜自然,尊重自我,提倡反抗,又显得是接受了雪莱、惠德曼、泰戈尔的影响;郁达夫给人的印象是“颓废派”,其实不过是浪漫主义涂上了“世纪末”的色彩罢了,他仍然有一颗强烈的浪漫谛克的心,他在重压的之下寄寓着反抗;成仿吾又不同,他虽然也同样接受了德国浪漫派的影响,可是在理论上,他又接受了人生派的主张。[5]在《艺术之社会的意义》中,成仿吾承认一件艺术的作品如若饥不能食、寒不能衣,毫无疑问是空费精神而毫无益处的,凡是真的艺术家,没有不关心社会的问题,没有不痛恨丑恶的社会组织而深表同情于善良的人类之不公平地境遇的。

之所以突破“自我表现”的包围,转而走向文学的社会功用圈,除了受到法国现代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基友,以及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文艺思想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源于成仿吾正确分析了所处时代的特点:“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弱肉强食,有强权无公理的时代,一个良心枯萎、廉耻丧尽的时代,一个竞于物力、冷酷残忍的时代。” [3]P91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他认为对于时代的虚伪和它的罪孽,文学家在这一方面的使命,不仅是重大,而且是独任的,他号召广大作家凭一己薄力,在冰冷而麻痹了的良心,吹起烘烘的炎火,招起摇摇的激荡。

在《新文学之使命》中,他明确表示一个文学家,爱慕之情要比人强,憎恶之心也要比人大。文学是时代的良心,文学家便是良心的战士。在我们这种良心病了的社会,文学家尤其是任重而道远。这不是逃避丑恶的自怜自叹,而是对腐朽社会战斗的最强音,他指出我们的新文学除了必须完成文学本身的使命外,还要兼顾另外两种使命。1,对于时代的使命;2,对于国语的使命。对于时代的使命,成仿吾这样解释:我们是时代潮流中的一泡,我们所创造出来的东西,自然免不了要有它的时代的彩色。然而他又不赞成我们无意识地为时代排演,而应当有意识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继而用强有力的方法将它表现出来,使一般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有一种回想的机会与评判的可能;对于国语的使命,成仿吾怀疑中国有使用新文学语言的可能性,责难它没有足够的表现力,他肯定地说中国作家没有尽最大努力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来,并且强烈反对模仿诸如日本的短歌等外国的东西,认为它们并没有模仿的价值。[3]P90-P93

以上的诸种理论,已明显与之前的“自我表现说”产生矛盾,纯粹服膺于个性解放与自我彰显的浪漫主义的表现说发生了变形,成了注重教育功能并着眼于社会进步的理论,原来成仿吾所说的“内心的要求”、“内心的活动”,不仅仅是作家个人的意愿,而是带着浓厚的“时代的彩色”的;茅盾曾经指出成仿吾的一些文章前半篇赞美功利主义的艺术观, 后半篇则从纯艺术的观点反对亦即取消了前半篇的论点,一方面,成仿吾对社会现实不乏热切的关注;另一方面他又蕴积着抒发主观世界表现自我的热情,这使他前期改造社会的呐喊确又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

言而总之,成仿吾把改造社会的抱负与表达自我的要求之冲突,把为人生的艺术和为艺术的艺术这一对看似矛盾的命题,努力统一在出自内心的要求的艺术观中,立于“全”而“美”,“真”而“勇”的独创之地,他的文艺批评观展现给我们的是既亮点迭出,也难免败笔,但当我们将之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应该承认,总体而言瑕不掩瑜。

他用“学者的态度”,指点文坛,挑战鼎鼎大名的胡博士,矛头兼指当时横行海内,却莫之敢指的译书界;他以“庸俗”的罪名,挥斥方遒,几斧砍杀了《呐喊》,被鲁迅先生指摘在“灵魂的冒险”的旗子底下抡板斧。不在威逼之前降心,不在耳语之中软化;发自己声音,书个人评判;以“黑旋风”之“板斧”的气度与胆识,独步于五四新文学批评阵营,这便是成仿吾。

【参考文献】

[1]谢保成.郭沫若学术思想评传[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2]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史若平.成仿吾文集[M].山东大学出版社,1985.

仿生学论文范文第10篇

计算机理论浅谈电子仿真在电子教学中的应用

一、电子仿真在电子教学中的优越性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大力发展,各种电子仿真软件不断涌现。当今世界流行的电子仿真软件如:ORCAD、PSPICE、MATLAB、PROTELDXP、MULTISIM等。而其中PROTELDXP、MULTISIM在职业院校电子教学中特点突出、功能齐全、操作方便、普及性较高。利用仿真软件来实验的数据和技术指标都是真实有效的,不需要附加额外条件,与实际电路运行相同。无需太多的抽象思维,与在实验室工作一样,任意设计电路、运行、数据分析,许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就能解决,教学效果好,教学效率高。而且电子仿真在计算机上完成各种实验,将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原来无味的理论教学变得生龙活虎。使得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变得非常直观。增强了学生的互动性。

用计算机仿真代替了大包大揽的试验电路,大大减轻验证阶段的工作量,其强大的实时交互性、信息的集成性和生动直观性,为电子专业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能保存仿真中产生的各种数据,为整机检测提供参考数据,还可保存大量的单元电路、元器件的模型参数,采用仿真软件能满足整个设计及验证过程的自动化。所以电子仿真在职业院校电子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将会给电子技术带来一场革命。同时也给电子设计人员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发展前锦。

过去有些没有实验条件的学校教师在进行电子教学时,一般都是在黑板上画电路,而且不标准也不美观,起不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现在利用仿真软件可以很方便的画出标准而且美观的电路,使得电子教学不论是理论还是实验课大大的提升到新的水平,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过去由于实验器材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不能亲自参加电子实验。而且有的电子实验学生要接触到电,所以也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现在利用电子仿真软件可以使学生放心大胆的去完成各种电子实验,给电子教学带来很大的发展前锦。

二、电子仿真在电子教学理论课中的作用

过去由于电子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理论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理论课教学枯燥无味。采用电子仿真软件后,理论课教学可以生动活泼,特别是有些理论课要用实验去验证他的实际性,更显得电子仿真软件的必要性。在以前很难用实验去进行的理论分析,现在显得运用自如,而且电子仿真软件提供了多种理论分析的方法,这些在以前的电子教学中是不容易实现的。电子仿真软件引入电子理论课教学后,一改过去老师讲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和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电子理论教学中来,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理论课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求学网为您提供“在计算机教学中创设交流型的课堂文化”解决您在写计算机理论论文中的难题

在计算机教学中创设交流型的课堂文化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学生传承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交流过程,例如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教学媒体(如计算机)的交流。虽然计算机教学由于自身的优势不像其他学科会出现“一支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讲到尾”的现象,但教师往往将目光停留在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上,为教学而教学,讲完了内容也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样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知识也很难进入学生心里变成他们的真知。学生渴望愉快地学习,渴望成功,而交流型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获得的过程,更是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的过程。

那么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创设交流型的课堂文化?下面笔者就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一些认识。

一、和学生平等相处。所谓平等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尊重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学生的独立人格,这是交流型的课堂文化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教师对待学生最起码的态度,是课堂交流的前提。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一所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最大。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在师生协力合作融洽的人际氛围熏陶中,学生身心才能和谐健康地成长。教师还应虚心地向学生学习,不仅向学生学习不了解的知识,还有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好奇心,和永远不满足的求知欲望。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有可能真正形成一种平等、和谐、宽松,融洽的课堂文化,形成平等对话的局面。教师要放下尊者的架子,体验到一种心灵的自由和丰富,享受与学生平等对话所带来的自由轻松,让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师生关系是融洽的,心理是相容的,所有精力就会都被用在共同达成的教育目标上。

二、和学生一起对话。课堂是一种对话,这是对传统课堂理论的一种超越。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经常用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领悟真理。例如一位学生读不进书很苦恼,于是去问老师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叫人打来一盆水,放在这个学生面前问:“这水里有什么?”学生讲:“我没有见到什么。”当学生脸贴到水面时,苏格拉底把学生的头沉到水里,过了一会儿,学生拼命挣扎,苏格拉底问:“头在水中,你最渴望的是什么?”“我最渴望呼吸新鲜空气。”学生气喘吁吁回答。“是呀!只要你像渴望呼吸空气一样渴望学习,那书一定能读好。”苏格拉底笑着说。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能不能像苏格拉底一样,走下神坛,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援助者、服务者?在对话中教师和学生都成了课堂的组成部分,构筑起共同探讨的平台。

三、电子仿真软件在电子教学实验课中的作用

电子仿真软件引入高职电子实验课后可以有效克服以前为实验设备、实验经费不足、以及环保等问题的困扰,大大的提升了学生电子实验的效率。过去学生进行的电子实验不仅需要大量的实验器材,而且有些实验设备还达不到应有的实验精度而让实验结果出现很大的偏差。有些电子实验由于学生错接一根导线可能导致实验设备的损坏,而在电子仿真软件提供的虚拟实验中,就不会出现这些情况。在有些电子实验中,出现杂散电容、漏电感等因素,导线的长短对电路的影响等,都会使结果偏离正常值。从而混淆了对电路的理解,导致对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性能的影响。使学生对理论产生怀疑,失去了理论课教学的作用。电子仿真软件在高职电子教学的实训方面,他可以利用了软件上的虚拟仪器、仪表、元器件等进行各种实验,从而达到和实际实验室一样的效果,一样的实验数据,这给电子实训课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电子仿真软件由于计算机在家庭中的大量普及,使学生在家里也可完成各种电子实验。克服了以往学生只能在实验室做电子实验的缺点,开创了学生可以在不同场所随意进行电子实验方便。由于电子仿真软件提供的实作器材、仪表、仪器种类多,学生可以选择各种电子器材进行实验,不会出现因器材、仪器、仪表不足而不能实验的缺憾。特别是利用电子仿真软件,使学生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更接进实际值。电子仿真软件在电子教学中的应用,大大的推动了电子实训课的改革。使得环保、安全、稳定、方便快捷的电子实训课成为一种可能。

四、 电子仿真软件的电子教学中的利弊

电子仿真软件在高职电子教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给电子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直观。节约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资源,也给学生学习电子带了生动直观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环保的电子教学手段,是值得大力推广的教学方式。但电子仿真软件的应用,让学生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实际仪器、仪表的使用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只要在利用电子仿真软件进行电子教学的同时,恰当地进行引导,既可以方便利用电子仿真软件进行直观电子教学,同时结合实际仪器仪表的操作规范,对电子教学是有很大益处的。

总之,电子仿真软件作为电子教学的辅助教学手段,不论是在电子理论教学,还是在电子实训教学中,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计算机技术广泛深入家庭的今天,电子仿真软件是电子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模式。将为电子教学带来一场全新的革命。

参考文献:

[1]李东生,张勇.许四毛编著.Protel 99SE电路设计技术入门与应用[M].

[2]王廷才主编.电子线路辅助设计Protel 99SE[M].

仿生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微带天线;HFSS;仿真;教学实践

中国分类号:TG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3824(2013)01009203

0 引 言

天线理论分析[14]的本质就是在特定边界条件下求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解。但电磁场理论比较抽象、推导数学公式较为繁琐以及空间概念想象难等诸多特点,因此利用HFSS对天线进行辅助分析、仿真和设计等就显得分外重要。针对天线理论课程的学习,本文利用HFSS对矩形微带天线进行仿真与优化。实践证明:用该软件对矩形微带天线进行仿真,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微带天线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利用HFSS来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1 微带天线的设计指标

本文拟设计的微带天线具体设计指标如下:

1)中心工作频率: 2.45 Hz;

2)回波损耗:S11≤-10.0 dB;

式(4)中,h为介质基板厚度,f0为中心频率。

2.3 确定接地板尺寸

理论上接地板应为无限大,可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天线重量、安装尺寸及其成本方面的因素都需要考虑,接地板尺寸应尽可能的小。由于微带天线辐射口径场集中于辐射边缘附近很小区域内,接地板和介质向外延伸长对天线辐射场分布并没有明显影响[6]。因此,当接地板宽度满足W0≥W+0.2λg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就可将接地板近似视为无限大。

2.4 模型尺寸

本文设计的矩形微带贴片天线采用同轴线馈电,同轴线内径取2.00 mm,加载金属电容片耦合馈电,电容片直径取8.00 mm,天线工作于ISM频段,其中心频率为2.45 GHz。根据以上表达式计算结果,选用的介质材料为聚四氟乙烯,介电常数为2.55,厚度为2.00 mm。空气层的厚度为8.00 mm,有效介电常数为1.11,矩形贴片的长宽分别为45.00 mm和60.00 mm,参考地的长宽都取140.00 mm。

3 Ansoft HFSS简介

Ansoft HFSS[7]是三维结构电磁场仿真软件,可仿真分析任意三维无源结构的高频电磁场,得到传播常数、特征阻抗、电磁场、辐射场、S参数天线[8]及方向图等结果。Ansoft HFSS能够设计各种高频结构,如电真空器件、射频和微波部件、天线阵、天线、天线罩等[9],减少设计周期,增强竞争力。

HFSS理论基础基于有限元方法。由于测量和分析真实天线的各种电参数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而Ansoft HFSS可建立所需研究的天线仿真几何模型,并设置好相应的频率、边界条件、激励源、求解精度等参数,然后仿真求解就能得到天线的方向图、效率、增益、阻抗、带宽等仿真结果。 此外,如将Ansoft HFSS与 Matlab相结合,利用Matlab图像可视化能力和强大的数值计算能力,并将Ansoft HFSS中多个仿真图像在Matlab中以一个图形显示出来,就可以简单分析天线的性能。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利用Ansoft HFSS构建其所需天线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将仿真结果与书中的理论相比较,就实现了天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结合,便于学生对天线的整体工作特性有更深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4 Ansoft HFSS微带天线仿真

4.1 HFSS建模

根据2.4节中所述的模型尺寸在HFSS中建立的几何模型,如图1所示。

图3 VSWR参数仿真图由图2和图3可知,微带天线的谐振频率为2.15 GHz,与期望的中心频率2.45 GHz相比,存在比较大的偏差,S11参数的最小值为-13.3 dB,显然不够理想,所以需要对该微带天线进行优化设计。

4.2 微带天线优化设计

利用HFSS对上述天线进行扫描分析,得到天线长度L变化时的S参数仿真图,如图4所示。

由图6可以看到,当VSWR≤2时,天线的带宽范围是2.08~2.79 GHz,绝对带宽有710 MHz,相对带宽达到了29%,相比普通贴片天线的带宽范围提高了不少。

5 结 语

利用Ansoft HFSS电磁仿真软件可以对天线进行仿真,它具有速度快、复杂度低、周期短、简单明了等优点,可以加快天线的整体设计周期。将该软件应用于实际教学环节中,不仅成功解决天线课程实验难的问题,并且学生通过自己进行仿真分析验证,锻炼了其实际操作能力,大大增强学生对天线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为他们适应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参考文献:

[1] 毛钧杰.微波技术与天线[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348348.

[2] 宋铮,张建华,黄冶.天线与电波传播[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3] POZAR D M. Microstrip antennas[J]. Proc. IEEE, 1992, 80:7991.

[4] WU C K, WONG K L. Broadband microstrip antenna with directly coupled and gap-coupled parasitic patches[J]. Microwave Opt.Teehn01,1999(5):348349.

[5] 范琪凯. 超宽带天线的研究和仿真[D]. 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6] 邵建兴,蒋泽.一种新型双频微带天线的分析与设计[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0(6):682685.

[7] 李明洋.HFSS应用详解电磁仿真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214219.

仿生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仿真技术;中专计算机网络教学;可视化教学

计算机网络是中专院校计算机教学的重点课程,是一门概念抽象、理论复杂而且操作性强的学科。当前,中专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多是以书本的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多是被动地接受计算机网络知识,虽然在进行理论讲授时可以通过幻灯片、多媒体以及各种视频等多种丰富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各种网络知识的理解。但是,鉴于计算机网络的涉及面广以及抽象性强的特点,再加上中专教育培养专业型人才的特点,这就需要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时采用新技术,而仿真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本文将就仿真技术在中专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仿真技术概述

仿真技术是通过将网络设备以及网络连接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统计模型,该技术可以模拟各种网络流量之间的传输,从而使得网络设计更加优化。仿真技术有几下几个特点:

(1)全新的模拟实验机理,这可以使计算机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而具有高可信度;(2)仿真技术的使用范围比较广,不但可以用于网络的扩容、优化网络资源,而且还可以进行新网络的设计,尤其是大中型网络的优化与设计;(3)仿真技术具有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预测功能;(4)仿真技术的成本不高,而且网络模型一旦建好,可以持续性地使用,这使得后期投资会不断地下降。

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仿真软件是NS,NetworkSimulator的缩写,NS是一个离散事件仿真器,主要应用于网络研究对网络协议以及体系结构进行仿真。NS支持TCP协议,其中不仅包括单播以及多播路由模型,还包括各种多播协议。

二、仿真技术在中专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NS仿真软件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仿真软件之一,主要是用于网络的分析与研究,该软件可以支持多种协议,本文主要以NS软件为基础对仿真技术在中专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通过对仿真代码的属性、链路参数以及应用程序等进行定义,可以更好地了解TCP协议,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采用TCP,其相对应的程序是FTP。相应的,UPD与CBR的应用程序可以采用n1与n5来连接。

通过这种仿真试验,可以有效地解决计算机网络的抽象知识与实践之间脱节的现象。通过这种动画形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TCP/UDP协议,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将仿真过程与两种协议之间的自身原理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二者的区别,这样既可以满足理论教学的需求,又可以培养学生获取网络数据通信的能力。因此,仿真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张会展.仿真技术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可视化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0(03).

[2]黄晨晖.仿真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2).

仿生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模因论 高中英语写作 模仿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10-01

1.引言

语言的任何部分(词语、句段、篇章)只要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语言模因。语言作为模因,其生命力取决于它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否得到认同,从而获得广泛的复制和传播[1]。模音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模音复制环路,体现英语写作的整个过程。模因理论及其信息复制观点为有效进行英语写作教学,提高写作提供了新视角。“中学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学生英语写作“能比较详细和生动地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或感情;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评述他人的观点,文体恰当,用词准确”等。

2.模因论

2.1模因的定义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论中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meme)。Meme在国内有多种译法,何自然译为“模因”[2]。模因的定义很多,Richard Dawkins把它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它通过一个过程从一个人的头脑跳入另一个人的头脑,这个过程可称为模仿[3]。模因理论的核心是:(1)文化的习得与传承是通过模仿而实现的,模仿的基本单位是模因;(2)模因是和基因一样的复制因子,通过不断的模仿感染大脑,并在感染者之间进行复制、传播并最终存活[4]。

2.2 模因的类型

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两种方式:基因型(memetic genotype)即“内容相同形式各异”,表现型(memetic phenotype)即“形式相同内容各异”。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语言模因有基因型和表现型[5]。了解模因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复制、传播方式,为提高写作能力提供帮助。基因型语言模因的传播特征是直接套用或相同的信息以异型传递,是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模因。表现型模因模仿已知的语言结构,根据实际需要,变动原来的语言信息或其中的成分,表达出不同的内容,特征是不同的信息同型传递,是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模因。模因选择过程包含四个阶段并进行周期循环:1)同化;2)记忆;3)表达;4)传播。

3.模音论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3.1 句子模因

句子模块有两方面意思,经典句子的套用或模仿,常用句型操练,摘抄背诵精彩词句等,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进而提高句子写作水平。“套用”,即引用,直接套用他人的内容添加在自己作文中,以增强作文语气和说服力。要求学生背诵经典佳句,从而扩大其知识存储能量。写作时遇到相同或类似语境,可直接从记忆储备中提取模因,加强对英语作文的渲染。关于学习方法的,学生可引用谚语“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learning.”,或“Knowledge comes from experience alone.”。模仿是指仿照已知的语言结构形式而填补新的内容的表现型模因。教师可根据模因传播方式引导学生在句子、段落和篇章结构上模仿地道的英语范文进行多形式的仿写训练。当学生学会“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改写出“Where there is the demand, there is the supply.”等。

3.2 段落篇章模因

段落篇章模仿写作是指对文章的整体篇章布局进行模仿。这些篇章布局就是表现型模因,特征是不同的信息同型传递,是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模因。如何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规定字数和主题的考试作文是教师和学生都在研究的课题。众多的高中英语作文模板颇受重视,作文模板随处可见。模板的特点是,必要的词汇连接手段和篇章的总体架构已经给出,写作者只需填出自己的思想细节。对段落篇章模仿的重点就是模仿范文的结构、句子的组织、中心思想表达,根据实际需要变动原来的语言信息,表达不同内容。向学生提供模仿材料时,应选择社会热点话题,讲解范文的写作思路、文章结构、写作技巧和谴词造句等,启发学生模仿性创作。

3.3 思维模式模因

思维模式(thought pattern)是指人脑反映客观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6]。由于历史与文化的背景不同,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语言思维模式。西方人的思维活动呈直线性演绎,在语篇结构上表现为直接切题,每个段落常有主题句,段中各句紧紧围绕主题层层展开,其段落结构为“引言(introduction)+主体(body)+结尾(ending)”。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含蓄委婉,致使作文结构松散。培养学生进行思维模式的模仿时,可采用句型操练、连句成文、写段落作文、对主题句进行扩充等方式强化英语模因,引导学习者内化所学知识并举一反三,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写作。

4.结论

模因写作教学策略可以排除母语的干扰,减少语言错误,补充外语学习脱离目的语环境之不足。将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引进写作教学研究中,能够解决长期困扰着ESL学习者的产出能力远远落后于理解能力这一问题,为如何更有效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J].外语学刊,2008,(1):68-73.

[2]何自然、何雪林.2003.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第2期.

[3]Dawkins,R.1976.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 OUP.

[4]何自然.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4).

仿生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仿真;教学模式;MATLAB;Simulink

作者简介:龚建芳(1970-),女,上海人,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学院,副教授。(上海 20024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上海市重点课程电力电子技术建设项目(课题编号:2012SZDKC-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063-03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1]该课程的特点在于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广的工程背景;教学内容既多又比较抽象,并且相对于其他的课程,电力电子技术的内容更新较快。[2]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电路及控制技术三大部分,学习难度较大,比如电力电子电路部分其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形式多样,并且在不同负载情况下变换器的工作特性和输出波形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碰到学生对学习内容不容易理解、容易被本课程表面的繁杂所迷惑甚至感到无所适、总体感觉比较费力等问题时,采用普通的教学方法,形式单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仿真软件与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倡导一种基于仿真平台的,理论与实践并进,实物实验与虚拟实验技术手段相结合,课内和课外实验并进的“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其关键在于通过仿真电路和画面显示,让学生能够把各种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物理波形及数学关系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解决电力电子变换电路波形抽象、电路变换复杂等难点,[3]将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实验及仿真有机结合起来。本文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仿真软件的选择

国内高校电类专业都已引入各种仿真软件,如MATLAB、EWB、Protel、Saber、PISM及 PSpice等,[4]其中MATLAB、Saber、PISM及PSpice等是在电力电子领域使用较多的仿真软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仿真软件的选择是根据笔者所在上海电机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我校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这样设置的:普通班级共64学时,其中理论58学时、实验6学时,而人才实验创新实验区试点班级设置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共64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人才实验创新实验区试点班级的教学模式应以不删减教学内容、不增加学时以及契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为前提,因此,仿真软件必须具有易学易用、运算快速等特点,同时结合我校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已经接触到了MATLAB 软件的情况,因此选用MATLAB软件。MATLAB/Simulink中提供的SimPowerSystem模型库,是进行电力电子系统仿真的理想工具,SimPowerSystem模型库中包含了常用的电源模块、电力电子器件模块等。通过使用这些模块可以搭接各种电路,能方便得到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等各种波形,并能方便改变电路参数而得到不同的波形。

二、MATLAB/Simulink软件在理论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能够非常容易地构建与实际相符合的教学场景。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仿真软件,在讲授基本变流理论时,利用 MATLAB/ SIMLINK软件构建电力电子电路进行仿真演示,电力电子变换与控制领域所遇到的多数典型开关电路均可建立仿真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仿真,可直观展示各种参数变化对电路波形图的影响以及数值计算,以便学生全面准确理解教学内容,可以为教学现场营造一种真实的电力电子电路工作场景,既具体又生动。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软件提供的参数设置功能,通过改变器件参数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先自己分析某种参数值条件下电路的工作情况和对应的波形图,然后再在仿真模型中输入相应的参数值,把自己分析的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对比。同时,在电路仿真时,可以模拟各种电力电子器件故障,如开路、短路或脉冲丢失等,能够清晰地展示各种电力电子电路的工作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全面地掌握课程学习内容,同时将学习活动情境化、趣味化,这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将隐性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显性的技能。

在教学设计上,教学初期,刚刚讲授电路变换时,学生初次接触,实际的感观并不多,对电路电压、电流波形、管子的切换、工作原理等理解有些困难,需要构建一个与实际相符合的情境,并且学生对MATLAB仿真软件的应用还不熟练,需要在课堂上现场建立仿真模型。以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为例,把电路图投影到大屏幕上,教师首先要分析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然后再一步一步建立MATLAB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仿真模型,该电路的仿真过程可以分为建立仿真模型、设置模型参数和观察仿真结果。

1.建立仿真模型

(1)建立一个仿真模型的新文件。从MATLAB窗口进入Simulink环境有三种方式,我们选择其中一种:在MATLAB的菜单栏上点击File,选择 New,再在弹出菜单中选择 Model,这时出现一个空白的仿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绘制电路的仿真模型。

(2)提取电路元器件模块。在仿真模型窗口的菜单上点击图标调出模型库浏览器,找到Simulink/PowerSystem的模型窗口,在模型库中提取所需的模块放到仿真窗口。组成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的元器件有交流电源、晶闸管、二极管、脉冲发生器、RLC负载、示波器等。

(3)将电路元器件模块按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原理图连接起来组成仿真电路,如图1所示。

2.设置模型参数

设置模型参数是保证仿真准确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一步。有些参数由仿真任务决定,如电压、电流等,有些参数是需要通过仿真来确定的。设置模型参数可以双击模块图标弹出参数设置对话框,然后按框中提示输入,若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借助help帮助。在本例中,参数设置交流电源、晶闸管、二极管、负载、脉冲等。以下以交流电源参数设置为例:双击交流电源模块,弹出对话框,设置电压为220V,频率为50Hz,初始相位为0°。

3.观察仿真结果

在模型开始仿真前还必须首先设置仿真参数。在菜单中选择Simulation,在下拉菜单中选择Simulation parameter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的项目很多,主要有开始时间、终止时间、仿真类型等。

在参数设置完毕后即可以开始仿真。在菜单Simulation下选择Start,立即开始仿真,若要中途停止仿真可以选择Stop。

在仿真计算完成后即可以通过示波器来观察仿真的结果。在需要观察的点上放置示波器,双击示波器图标,即弹出示波器窗口显示输出波形,同时在Display模块可以看到输出电压的平均值。以下是不同负载时的仿真波形图。

(1)Rd负载时的仿真波形。如图2所示为控制角α=60°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电阻负载时二次侧电压、触发脉冲、负载的电压和电流及管子VT1两端的电压波形。

(2)Rd+Ld负载时的仿真波形。研究阻感性负载时电路工作情况,只需重新设置负载参数。再次启动仿真,在单相半控整流电路中,阻感性负载时电路的二次侧电压、触发脉冲、负载的电压以及管子二端的电压波形都同阻性负载时相同,如图2所示。与阻性负载不同的是负载电流波形不同,阻性负载时负载电流波形为断续的,而阻感负载时负载电流的波形为连续的。

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在脑海里深深留下了电路的各点波形形状,电压波形为什么会变化,电压波形变化同哪些参数有关?控制角与输出电压波形有着怎样的对应关系?怎样的情况下发生失控,失控时电路的工作情况又是如何?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的知识学习。

在教学过程的中后期,学生已经熟悉MATLAB/Simulink软件使用,就不必在课堂上现场建立电路的仿真模型。为了节约时间,把《电力电子技术》教材各个电路的仿真模型都事先建好备用,当讲解到哪个电路时就可以运行这个模型,改变参数看电路仿真结果。

通过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能够把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物理波形及数学关系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全面掌握变换器的工作过程,为学生提供一种直接感性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门课程。

三、MATLAB/Simulink软件在实验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传统本科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大都依托实验平台进行,实验平台的优点是安全、方便管理。但是依托实验平台进行的实验基本都属于演示性或验证性实验,硬件实验条件很难覆盖知识点的各个方面,动手能力提高较慢,同时,学生误操作多、实验装置损坏较严重,而且出现问题不知道如何分析解决,只能等老师来解决[4],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够以及对实验台和操作缺少感性认识,直接导致误操作,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应具备的能力没能落到实处。同时实验基本上局限于对教材中部分理论的验证,不能很好地与实际应用相联系,这使得教学工作比工程实际滞后很多,不能充分实现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将来的就业很不利。

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实物实验与虚拟实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模式,即先仿真实验后实物实验的双实验环节。在实验教学环节上,依托实验平台进行,每章精选出1-2个实验作为必做实验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做这些实验,熟悉并掌握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性能特性、各种应用电路的工作过程及技术指标也通过实验得以验证。同时,在现有条件的情况下,针对电力电子技术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的手段进行弥补,用MATLAB/ Simlink仿真软件对电力电子电路进行测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相关的仿真实验内容(10个课外实验),教师在课内布置要完成的项目,每个项目给学生提出一个设计要求(如设计一个三相交流电到直流电的变换电路,给出这个直流电源的具体性能指标,如输出电压的变化范围、电流大小、电压纹波系数等等,要求自己选择元器件,设计电路,并最终实现或仿真验证),要求学生完成简单的电路设计,实现所要求的电路功能,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利用仿真软件自主完成。教师验证结果,做到课内和课外实验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自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对实际电路的仿真分析,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分析和创新能力,弥补实物实验的不足。

四、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MATLAB仿真平台的“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模式,以MATLAB/Simulink仿真技术为工具,探究教学创新模式为手段,形成理论与实践并进,实物实验与虚拟实验技术手段相结合,课内和课外实验并进的教学模式,将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实验及仿真有机结合起来,为课程的教与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

该教学模式已在我校电气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创新实验区试点班级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两方面都得到很大提高,通过应用仿真软件,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电路分析和研究,学生可以自己设计电力电子电路并加以验证,为下一阶段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进一步锻炼了他们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丘东元,张波.基于仿真平台的“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4):73-76.

[2]龚建芳.技术应用型本科《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C].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教改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0.

仿生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模因 基因型 表现型 模因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98-01

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了meme的概念,模因论的提出为多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何自然首次把meme译成“模因”,开创了语言学研究新方向-模因论,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启发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利用模因复制、传播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本文从模因论这一视角,探讨模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模因与模仿

模因的定义有两个形成阶段:前期被认为是文化模仿单位,其表型为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搭屋建房、器具制造等模式;后期的模因被看作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

模因的核心是模仿,模因是模仿的产物。模因复制的基本特征是模仿,它因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语言本身既是一种模因,也是模因传播的载体,它的功能在于传播模因。模因论的根本要点都奠基于模仿一词的含义上。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

二、模因的复制与传播

语言模因信息的复制和传播分为两大类型:基因型和表现型。

(一)基因型

基因型模因指大脑里信息内容作自我复制和传播,可以理解为内容不变,但以不同形式复制的模因。又分为:1.相同信息同形传播,也称为引用,即在合适的场合下不改动信息内容而直接传递。如引文、口号、转述、及引用的名言、警句或复述话语等。2.相同的信息异形传播,也称为移植。模因在传播复制的过程中尽管出现信息变异,但内容本身并无变化。模因在传播、复制的过程中尽管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实质没变,形成了内容相同、形式不同的基因型模因。

(二)表现型

表现型模因指信息的形式被赋予不同内容加以复制和传播。可以理解为形式不改却以不同的内容加以扩展的模因。又分为:

2.1 同音近音异义横向嫁接:语言模因保留原结构,以同音近音异义的方式横向嫁接。如广告中常用的伪成语,成语的四字结构不变,关键词按需要换成同音近音异义词,“酒(久)负盛名”、“净(尽)如人意”等。

2.2同形联想嫁接:语言模因形式不变,嫁接于不同场合产生不同的联想。如小品演员赵本山和宋丹丹被称为“山丹丹”组合,此语境中“山丹丹”意义发生了变化。

2.3 同构异义横向嫁接:语言模因的结构和形式都不变,在原有的语言框架内换上新的词语或调换某些词的位置。如“女郎”一词,早见于宋代《乐府诗集》中《木兰诗》,经人们长期复制和传播,沿用至今,形成“×女郎”的模因。如美国电影007中的“邦女郎”,海岩的“岩女郎”等。

三、模因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发

模因论为外语教学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启发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借助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套用,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一)重新审视传统教育方式的作用,重视熟读与背诵。新教学方式不断涌,传统教学方式如朗读和背诵,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冲击和质疑。然而根据模因论和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规律,背诵教学不但不应放弃,还应大力提倡。熟背的材料能在大脑中复制并应用于交际,稳定的语言模因储存于大脑里随时都可被激活。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使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背诵输入是一种可理解输入。大学英语教材中有不少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警句不仅是语言文化的积淀,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教师应要求学生背诵经典材料,充当学生直接表达信息内容的“模因”。

(二)对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分析和模仿。《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强调: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模仿范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必要阶段,教师应对有代表性的范文进行分析,讲解语篇建构由语言要素、语境要素和写作的交际目的等诸多综合因素构成。通过讲解和小组互改等步骤,学生可以从范文、同学和教师处获得必要的写作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既能发挥教师和范文的指导作用,又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还可从所学课文精心挑选背诵材料,帮助学生归纳范文的类别风格,总结常用词汇和句型,鼓励并监督学生背诵优秀范文。

(三)结合不同语境,在英语教学中引想启发法。启发式教学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地发展智能、情感和意志的认识活动。在英语教学中引想教学是启发学生活学活用语言的重要手段。模因的复制和传递方式启发我们如何学习语言:既要学会以不同形式表达同一信息,又要学会以相同形式套用不同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根据不同语境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思想,还要教会他们依照地道的英语表达形式与人交流。 四、结论

从模因论的角度看,模仿与创新是和谐的统一。我们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因此,在我们练习英语写作的过程中,应当提倡模仿,让学生在模仿中前进,在模仿中提高,在模仿中熟练的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参考文献:

[1]Richard Dawkins. 1976, The Selfish Gen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3]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6)。

[4]蔡少莲.模因论与语言变异[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6(3)。

仿生学论文范文第16篇

关键词:仿真;电工电子;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2-7734-02

电工电子专业是一门实验学科,因此无论在教学和研究方面都依赖于实验的支持,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目前仿真实验在电工电子实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较之传统实验方式其优势主要体现在:

1)投入小,收效大:传统实验室建设投入大,维护麻烦。仿真实验室仅在现有计算机中装上仿真软件即可使用,且管理方便。仿真软件内置上万种元件;多种虚拟仪表、信号源;先进的混合仿真系统,因此可以仿真电路、电子及嵌入式系统等多种实验;基于网络的仿真平台,实验不再受传统实验在时间、空间及内容的限制。

2)仿真实验由于没有了实验前准备和实验后的清理等工作,有效的增大了教师课堂实验教学容量,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

3)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仿真演示可把复杂难懂的理论通过形象的画面展示,让学生更易于理解掌握;学生做实物实验前,先做完仿真实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易于实现差别化训练:一台计算机就是一个完备的实验室,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进行各自实验训练,这种有的放矢的训练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5)计算机仿真实验是当今科学实验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通过这种实验训练使学生了解最新的实验科学进展。

综上所述,仿真实验以其特有的优势获得广泛应用也就势在必然。近年来,根据实验教学的需求,我校的电工电子仿真实验也得到了较好的开展,建设了基于Tina Pro的仿真实验室,进行了电工及电子课程的仿真实验。学生通过仿真实验室进行实验仿真,实验数据分析,完成实验报告等一系列实验训练。弥补了学校设备不足,促进了实验教学开展,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介绍教学中2例通过Tina Pro软件进行的电工电子仿真实验。

上述2例仿真实验结果都较好的验证了理论计算得出的结果。通过实践,可以看出仿真实验的优势不言而喻,但也应看到其和实际的实验存在的差异,因此对仿真实验要合理使用,仿实结合,才能培养出学生的真正实验能力。

参考文献:

仿生学论文范文第17篇

1.理论家论艺术

(1)哲学家(古希腊、罗马)

①柏拉图。与其他古代哲学家一样,柏拉图并没有专门论及艺术的篇章,关于艺术的理论和观点散见于他的一些对话录中。虽然柏拉图没有专门论述过艺术理论,但是他所阐释的“模仿”概念代表了当时许多人对“艺术”的判断,也为后世讨论艺术问题奠定了基础。

在柏拉图看来,“模仿”不仅限于绘画或雕塑等视觉艺术,但艺术就是模仿的一种。柏拉图的艺术馆首先就是以“艺术即模仿”为基础的,这种解读至少反映出“模仿”概念在他的艺术理论中是首要的,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首先有一个绝对的“理念”存在,具体的事物或物质首先就是对这个“理念”的“模仿”,而艺术家绘制的图画中的事物形象则是对前一个模仿物的“模仿”。

②色诺芬。色诺芬的著作中没有专门谈及艺术,但有几次简单涉及了有关艺术创作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模仿论的一个发展。色诺芬表示不但是人的愉快或忧伤的情绪,而且还包括许多精神气质——高尚和慷慨、下贱和鄙吝、谦虚和聪慧、骄傲和愚蠢——都可以用画家的画笔描绘出来,因为它们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静止或运动的姿势表现出来。这时,色诺芬的观点已经超出了视觉的范围,揭示了模仿的深度。根据这样的观点,模仿就不仅仅是停留在对事物表面外形的模仿了。虽然模仿借助的是事物呈现出来的外貌,或者说“表象”,但是由于画家对这些表象加以区分,并按照描绘的需要来进行选择,因此它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模仿了“精神特质”。色诺芬的观点告诉人们,画家或者雕塑家完全可以用他们手中的画笔、颜料或石头模仿出人的情绪。

③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著述中虽然有论述诗、文学、修辞甚至音乐,却没有专门讨论视觉艺术的。但是,他提出的一些基本概念却对后世的艺术理论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成为他的美学理论中最有影响的部分。甚至在他的整个哲学体系遭到抵制的时期,他的模仿论概念仍然被人接受。他也把艺术理解为是对自然的模仿,但是其思想中的模仿概念仅指艺术范畴之内。他认为,“模仿”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的,就好象小孩子喜欢模仿大人的言行一样,成人模仿是因为能够从模仿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即他所说的“快感”。他把模仿的来的快感归功于人都有求职欲望和学习的冲动。因这天生的本能,人才要去模仿,也因为这个本能,人才感到快乐。此外,他还认为,艺术家在模仿的基础上还应该有所选择,有所加工,即他在《诗学》第二十五章中所说的“艺术家应该对原型有所加工”。亚里士多德此时所认可的模仿已经不仅仅是对柏拉图口中的“理念”的模仿论,它被切换成对“画家或雕塑家心灵中所固有的‘艺术观念’”的模仿。

(2) 史学家兼批评家

丹纳认为艺术作品是模仿的,当然这种模仿不是复制,这种不精确的模仿是有目的的,是为了表达其本质和主要特征,是为了使占核心地位的情感表现得更为清晰鲜明的。他说:“假定正确的模仿真是艺术的最高目的,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悲剧、最好的喜剧、最好的杂剧呢?应该是重罪庭上的速记,那是所有的话都记下来的。”因此,“艺术应当力求形似的是对象的某些东西而非全部”。艺术家也是其他个体中的个人,他通过模仿,把他从这个混合体中模仿出的东西条理化和自由化。这种自由的东西不仅仅是艺术家的客观本质,也是一种伦理基调,是艺术家所处时代的艺术气候。

(3) 演说家

西塞罗(古希腊、罗马)。虽然他没有专门研究过美术和艺术理论,但是在其诸多演说和著作中,常常可以发现他以视觉艺术为例论述自己的观点,这些论述片段仍可让后人获知当时大多数人认可的艺术理论。西塞罗的说法,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不完全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也掺入了艺术家对对象的理解。他认为艺术是对理念本身的直接模仿,艺术家可以凭借智慧探询理念。他说:“不管我们如何理智地、有条理地讨论事物,我们都应该把讨论的对象回归到这类事物的最终结的原貌和形象。换言之,西塞罗认为艺术家在创作时,一方面要模仿现实世界,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自己的imagination,把自己头脑中的“幻象”表现出来。

(4) 作家

斐罗斯屈拉特(古希腊、罗马)。虽然不是艺术家,斐罗斯屈拉特仍然用自己的热情,对艺术史上的重要话题留下来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观点契合了历史的潮流,对于艺术以及艺术理论产生的影响的确不容小觑。斐罗斯屈拉特认为绘画是一种模仿行为,它有参照的摹本。模仿出现了两种,一种是借助于手用心描绘出来的事物,另一种模仿则完全是用心去创造。当然,他自己认为这并不是把模仿割裂开来,二者的区别只是在于前者是比较完全的模仿,因为它同时用心和用手去描绘形象,后者算是模仿的一部分,没有画家技巧的人可以通过心灵的想象来创造出形象,也就是说人是生来就会“模仿”的。

2.艺术家的总结和讨论

(1) 赛诺克拉特(古希腊、罗马)

他认可古代以来一直流传的艺术模仿自然观。同样也是出于对模仿自然的追求,赛诺克拉特进一步提出,雕像不但要摆脱埃及艺术那些不够自然的模式,来达到波利克莱托斯的样式。此外,它还需要有更多变化,表现出人体的运动感觉。雕塑艺术在赛诺克拉特看来,就是应该无限地探索模仿自然,表现更加生动逼真的人体的方法,雕塑家们要不断地追求细节上的相似,比如毛发、血管和肌腱等等。

(2) 阿尔贝蒂(文艺复兴)

对于阿尔贝蒂来说,绘画和雕塑是对于自然的模仿。他的模仿理论强调视觉的逼真性,而不再坚持任何象征性的目的。这种自然主义,相对来说是对传统艺术再现的革新,也反映了地道的文艺复兴精神。阿尔贝蒂用一种颇为科学和理性的方式,来定义这种自然主义的绘画。这就是阿尔贝蒂有名的窗户理论。为了精确描绘物像的轮廓,阿尔贝蒂还发明了一种称为“纱幕”的工具。这种工具与现今画家用于放大绘画的九宫格是一回事。他以画家具体的几何学代替自然科学家的抽象的几何学来解释人们之所见。模仿自然的另一种有效手段便是光影。阿尔贝蒂说:“画家应不利学习使用黑和白,这两种显示明暗的色能使画中的东西显出立体感。”这样方法,还能使画中不同质地的东西显现出生动的质感。

(3) 达芬奇(文艺复兴)

“绘画的确是一门科学,并且是自然的合法的女儿,因为它是从自然产生的”。达.芬奇不断强调着艺术模仿是一种科学行为,而不仅仅是机械过程的事实。绘画是自然界之中一切可见事物的模仿者,它能够将自然之中一切转瞬即逝的事物完美的保存下来,可以再现自然的创造物以及一切世界的美。

达芬奇坚信,一定要对自然进行精确的模仿,他坚持将这种精确性作为对绘画的最终检验。“那幅与所模仿的事物最像的画应当得到最高的赞扬”。因此,艺术家就是要准确地模仿自然,而且必须达到对逼真效果的强调。模仿不但要精细,而且不能有丝毫试图改善它的企图。

(4) 瓦萨里(文艺复兴)

对于瓦萨里来说,艺术的目的在于模仿自然,好的风格来源于对自然和对最杰出大师的双向模仿。他说:“我们的艺术完全是模仿,首先是模仿自然,其次,由于其自身达不到那样的高度,所以又是模仿那些被视为最杰出者的大师的作品。”对于瓦萨里来说,“模仿自然”其实并不是对自然的那种“不多不少的”照搬,而是对自然的提炼和加工。他坚信艺术高于自然。瓦萨里的模仿还有另外一层重要含义:那就是要模仿好的范本,即模仿一流大师的作品。他指出,模仿者应当根据自身特定的素质和条件,有选择地去模仿。并且,应能够有机地融合不同的有利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特有风格。

仿生学论文范文第18篇

关键词:PSIM;电路仿真;数字电子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应用性、实践性较强。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主要以多媒体课件演示的形式进行,不搭建具体的实际电路。教师在教学中遇到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时,往往感觉缺乏感性、形象的具体数据或波形曲线,难以让学生信服并记忆深刻,因此,选用仿真软件进行辅助授课或实践分析,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数字电子技术课堂教学可以使用的仿真软件有EWB,Multsim和PSIM等[1-4],已有文章对上述仿真软件进行过比较分析[5]。由于EWB是早期的电子仿真软件,目前使用者较少,Multsim是EWB的升级版,因仿真环境中的图形符号与教材中不一致,不便于电类专业低年级学生快速识别掌握,所以笔者尝试使用PSIM仿真软件在数字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进行仿真教学。PSIM仿真环境中的图形符号与教材一致,且都以拖拽、连线方式连接成教材电路,便于课堂上直接引入使用,不需要花费大量课堂时间讲解仿真环境,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浅显易懂。

1 用仿真软件PSIM实现的仿真例题

1.1 JK触发器级联仿真例题

1.2 采样保持电路仿真例题

1.3 A/D转换器仿真例题

2 结束语

上述三个仿真实例的实践教学证明,PSIM仿真软件能够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使用,对刚接触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低年级学生来说,选用与教材电气图形符号一致的PSIM仿真软件进行授课更容易接受和认可,而且教师也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对仿真环境进行讲解,直接按教材电路连接仿真电路图即可,对增加教师授课信息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早使用电子仿真环境,能让学生尽早熟悉并掌握专业领域的电子软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为今后的课程设计、科研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太刚,韩琳.Multisim在数字电路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2(7):161-162,187.

[2] 吴洁,李林,张艳春.Multisim在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中的教改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6):184-185.

[3] 吴学军,张静.EDA仿真设计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34(11):78-81.

仿生学论文范文第19篇

关键词:亚里斯多德;文艺美学;美学思想;艺术理论;思想基础;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有一些理论,不论其论点正确与否,都因未能引起后人足够的重视与探讨而失去了理论自身发展进步的内在驱动力;而另一些理论,便会引起学术界不断的研究和探讨,这样的理论便具有了积极而深刻的价值意义。我想,在整个文艺美学发展史上对占有重要地位的亚里斯多德的文艺美学思想的探讨便属于后一种,这已经成为中外学人有目共睹的客观事实。他所提出的文艺美学观点在多部论著中都有涉及,突出地体现在《诗学》,也散见于《修辞学》《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工具论》以及《政治学》等论著之中。亚里斯多德所建构的较为完整的文艺美学思想体系成为文艺理论研究“集前人之大成,奠后世之基石”的永恒丰碑。诚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亚里斯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竟雄霸了二千余年。”[1]亚里斯多德追本溯源的探索精神、发人深省的理论内涵,更是受到学界的高度赞誉。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亚里斯多德都是一部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失去风采的“经典文献”。

反观两千多年来的学术历程,相关亚里斯多德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令人欣慰、值得骄傲,但所取得的经验更值得总结。概而论之,大多数研究成果主要偏重于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修辞学、逻辑学、美学以及文学等视角对其理论内涵进行分门别类的剖析阐释、赋予其理论以当代价值,其中也不乏有将对象聚焦于亚里斯多德文艺理论的研究。即便这样,将焦点投向《诗学》文本,在我国可查的相关《诗学》文本研究著作在大陆有蓝天的译本(1953年)、罗念生译本(1962年)、苗力田主编的《亚里斯多德全集》(1990年)、陈中梅译本(1998年)、王士仪的《论亚里斯多德〈创作学〉》(2000年)、李平的《神祗时代的诗学》(2004)等,在我国台湾地区以姚一苇的《诗学笺注》(1993年)最具代表。在国外,尤以莱辛在《汉堡剧评》中以大量篇幅集中讨论和解释了亚里斯多德《诗学》极具影响。翻译入我国的还有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诗学》(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等。此外截取“摹仿”、“美学观”、“悲剧观”、“诗学观”等关键词展开论述来揭示其理论内涵、影响以及进行国内外横向与纵向比较研究的成果比比皆是,诸多西方美学史著作以及大量的研究论文之中都有所体现,不再赘述。显然,这些都理应成为我们研究的范围,也为我们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可资借鉴的观点。但是,对亚里斯多德文艺美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建构问题却鲜有人问津。

笔者考虑到当时古希腊人各类文学艺术形态“互不分开、联为一体”的实际状况,认为亚里斯多德相关文艺美学的论述已经建构起早期较为完整的文艺美学学科理论形态。故而文章从现代文艺美学学科观念的视角切入来审视亚里斯多德文艺美学的理论建构问题,旨在全面地考察和客观地分析亚里斯多德的文艺美学理论内核,更好地理解与把握其文艺美学思想的精髓,为当下文艺美学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其人其事

亚里斯多德(Aristotélēs,公元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斯塔基拉人。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弟子;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古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古典美学的最后一人、古希腊文明时期科学文化知识的集大成者,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作为哲学家,他宣称哲学是“研究真实宇宙原因的科学”,主张把哲学分为理论的、实践的以及创造的科学,创立了哲学的重要分支――形式逻辑。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门分支学科;作为科学家,其研究包罗万象,几乎涉猎古希腊所有学科,诸如逻辑学、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生物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地理学、地质学、物理学、解剖学、生理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等。并在许多研究领域留下了堪称经典的学术著作,如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的《政治学》、西方文学艺术理论的集大成论著《诗学》,自然哲学的代表作《物理学》《气象学》《论天》等。最早论证地球是球形,最早分析了社会、自然、思维与价值的多种形式,在科学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研究不仅为后来的诸多科学奠定了基础,也把古希腊好学深思的精神推向了发展的顶峰。作为教育家,他创办了吕克昂学校,建立了“逍遥学派”。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大源泉。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以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亚历山大(马其顿国王)最具代表。

在美学研究方面,与其说他是“美学的集大成者”,还不如说他是“文艺美学的始祖”。他著有西方文艺美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诗学》,也在《修辞学》《形而上学》《物理学》《工具论》以及《政治学》等作品中涉及文艺美学的诸多探讨。尽管从标题上看他的著作主要讨论的是具体的学科,具体内容如史诗、戏剧、音乐等具体的艺术门类,但他所提出的“命题”的意义却不仅限于具体艺术门类,他的基本观念具有更为宽泛的文艺理论内涵与价值。这与当时古希腊人认为“叙事诗、抒情诗和戏剧是互不分开的,他们借助音乐和舞蹈联成一个整体”的观点相印证。[2]亚里斯多德探讨这一“整体”的美学思考在当代学科视域中被称为文艺美学。而亚里斯多德的论述所“隐喻”的文艺美学思想及其建构的理论体系,不仅统摄着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也成为世界文艺领域研究的“法典”和“权威”。他的文艺美学研究“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3]。马克思曾盛赞他是“伟大的研究家”[4],恩格斯也把他视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5]。

二、思想基础

诚如恩格斯所言:“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6]一般,亚里斯多德所取得的成就就是他和那个时代历史、文化碰撞磨合的产物,是那个社会思想冲击与荡涤的结果,其文艺美学思想观念与理论体系的建构也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继承前辈哲人之基础上凝练、创新的结晶。我们认为亚里斯多德文艺美学思想基础不外乎如下四个方面。

从文化背景论,古希腊文明位于世界最为古老的四大文明之列,古希腊时期的文学艺术高度繁盛,不论是建筑、绘画、雕塑,还是音乐、诗歌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尤其是在喜剧和悲剧上的成就更加卓越。以至于德国古典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曾用“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来形容。马克思也说:“希腊人,在他们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已经站在文明时代的门槛上了。”[7]博大的古希腊艺术,至今“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8]。亚里斯多德的文艺理论思想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生成的。从理论渊源看,它批判地继承于前辈哲人;亚里斯多德生活在古希腊文学艺术由繁盛趋于衰落的关键点上,它是前辈古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不论是早期从自然科学视角解读美学问题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以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唯物主义者,还是主张从社会科学角度去看待美学问题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们的观点都能在亚氏的作品中找到影响因子。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第五卷中关于“美的客观基础”的言说,《诗学》第四章论述“文艺的心理根源”以及“文艺的社会功能”时就援引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和谐论”。从思想来源说,他作为柏拉图的高徒,所受影响极大,其理论思想直接来源于柏拉图。“他继承了柏拉图的学说,又批判了他的学说,从历史上看,他批判和发展的部分比继承的部分更重要。”[9]亚里斯多德在《诗学》第一章中论述文艺的本质在于“摹仿”时对柏拉图“理式论”的批判,赋予了“摹仿说”以滑动的表征;再者,亚里士多德在论述文艺接受的心理效应问题上,抛弃了柏拉图“情感影响正常理智”的观点,分析了情感的后续效果,看到了文艺的“净化”功能。从研究方法说,他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观点统一起来认识问题,建立起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同时主张运用其他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文艺问题,如从生物学中借用“有机整体”概念来论诗与其他艺术的创作,提出“完整整一观”。从历史学中引来艺术起源与发展的观点,指出艺术起源于真实世界的摹仿。是他“用科学的方法替希腊文艺的辉煌成就作了精要的分析和扼要的总结,因而写成了两部有科学系统的有关美学思想的专著:《诗学》和《修辞学》。”[10]但是,对亚里斯多德文艺美学思想体系完整的理论把握又不能局限于《诗学》和《修辞学》本身,而必须与亚里斯多德涉及文艺观点的《伦理学》《形而上学》《物理学》《工具论》以及《政治学》等建立起有机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地解读他所建构的文艺美学思想体系与理论内核。

三、思想内核亚里斯多德生活在古希腊文明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他运用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见《工具论》)、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融入他个人的伦理观念和生命体验去解决文艺本源、文艺创作、文艺与现实的关系、文艺的社会功能、文艺传播与文艺批评等问题,初步建构起较为完整的文艺美学理论体系。(一)文艺本源思想关于文艺的本源与发生,亚里斯多德在《诗学》开篇明确指出,在研究诗的种类、功能、成分、结构之前,首先要阐明关于诗的本性的首要原理,即“史诗的编制,悲剧、喜剧、狄苏郎勃斯的编写以及绝大部分供阿洛斯和竖琴演奏的音乐,这一切总的来说都是模仿。”[11]“摹仿说”是古希腊哲学的传统学说,既不是亚里斯多德的独特创建,更不是他的发明创造,但却是理解亚里斯多德文艺本源观的核心概念。亚里斯多德正是以对当时这个在古希腊艺术理论界颇有影响的“摹仿说”的批评为其逻辑起点来建构起文艺美学思想体系的。他生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留基伯、德谟克利特以及柏拉图等人都曾有过“艺术起源于摹仿”的说法,只是未能形成系统的学说而已。德漠克利特就说过:“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的。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12]柏拉图也说:“从荷马起,一切诗人都只是摹仿者,无论是摹仿德行,或是摹仿他们所写的一切题材,都只得到影象,并不曾抓住真理。”[13]显然,柏拉图也承认艺术是一种摹仿,但他竭力攻击这种对于物质感性世界的摹仿,认为艺术的摹仿是“镜子的镜子”、“和真理隔着三层”,否认这种摹仿的真实性和真理性,也从根本上否定了摹仿艺术自身。从表象来看,亚里斯多德的“模仿”说仍然是传统的延续,但实质上他赋予了“摹仿说”以新的阐释而具有了“滑动”的深刻意义。在亚里斯多德看来,现实世界就是具有多维意义的真实存在;诗摹仿真实存在的人的行动,在作品中创制的形象就是艺术的真实存在;“摹仿”不只是外在形象的再现,更是能动的反映人的本性与活动,显示人既合目的性又合规律性的真实存在。并且,“摹仿”既是人类的本能,也是人类的求知活动,它以形象的方式去探寻真理,形成关于人的创制知识;艺术的“摹仿”并非只受感觉与欲望驱使,它也凭借“实践智慧”洞察人生,感悟艺术的灵魂,把握生命的真谛。因此,摹仿的艺术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

首先,亚里斯多德论述摹仿的手段、对象和方式的不同作为艺术门类划分的标准,实质上阐明了艺术对人的外在活动和内在品性的摹仿,人是艺术的主体和主题,人与艺术互为本体;艺术以创制性的形象真实反映人的生活,艺术美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其次,从具体文艺体裁出发论证模仿艺术的本质规律。《诗学》第四章阐述了诗歌起源的两个原因,其一是人天生具有摹仿的本能,并通过摹仿获得了最初的知识;其二是人都能从模仿的成果中获得满足、体验到。二者皆本源于人类“摹仿”的天性。这种论证方法,就是主张从人类心理根源上去探寻模仿艺术的存在依据――“本能”与“”。

再次,亚里斯多德在其著作《气象学》中谈到艺术模仿自然时说,艺术是对自然本能的帮助和补救,但不能代替自然。而《诗学》认为摹仿的对象是真实世界中“行动的人”(是性格、情绪和动作的综合),这种由自然转向人生的巨大进步,使其文艺理论中灌注着鲜明的人本主义精神,艺术对人生是一种完满、增补或矫形。

最后,亚氏认为诗人的职能不是记录已经发生的事,而是描述处于必然性、或然性而可能发生的事,表现某种“类型”的人和事。可见,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观”指的是根据对现实生活的感性体验,通过创造性的想象,诉诸于典型化、形象化的概括方式来再现生活、创造生活,而不是机械、被动地照搬生活现象。(二)文艺真实思想亚里斯多德以自身对文艺本源――摹仿观的论证为逻辑起点,详尽地说明了文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提出文艺真实观。

亚里斯多德认为艺术的真实在于合乎情理的可信性,《诗学》第二十四章论道:“不可能发生但却可信的事,比可能发生但却不可信的事更为可取;编组故事不应用不合情理的事,即便有了……也要用别的技巧加以美化,使事情听得过去。”[11](P.170)在这里,亚里斯多德清楚地阐述了他的艺术真实观,使生活中不近情理的事变得合乎情理从而使人信以为真。一方面,主张艺术真实以生活真实为根据、为源泉。另一方面,也不排除艺术的虚构成分。他接着说:“诗的真不同于政治科学的真及其他技艺的真。”指出艺术的真实有别于其他科学的真实,充分体现了艺术的特殊规律。又指出艺术的真实性,比现实更真实。《诗学》第九章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可能发生的事。历史家与诗人的区别不在于是否用格律文写作,而在于前者记述已经发生的事,后者描述可能发生的事。”[11](P.81)这里亚里斯多德拿诗和历史的比较作了清楚的说明。《修辞学》第七节也说:“当你把描写得就像人们所做的那样,这一事实,就会使人们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你是信任得过的。因此,不管你所说的故事究竟是不是真的,他们都会把它当成真的。”[12](P.92)这里所说的虽然是艺术欣赏过程中的一种现象,但却强调了艺术的真实性就在于合乎情理所造成的可信性。

此外,亚里斯多德的艺术真实观还体现在艺术模仿对象的客观真实上,他认为,艺术不仅反映现实世界的个别表面现象,而且反映现实世界事物所具有的必然性和普遍性――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摹仿对象的选择,不仅要注重情节,而且要求“性格”的刻画也应如安排情节一样合乎必然律和可然律;因此说,亚里斯多德的文艺真实观以客观真实的物质世界为前提和基础,以“模仿观”为理论基石,展现了“可信性”的精神内涵。(三)文艺功能思想文艺的社会功能问题历来都是学术界持续讨论的问题,也是亚里斯多德文艺美学思想的精髓之一。所谓文艺的社会功能,指的是文艺的社会效应。简而言之,就是对“文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一追问的解读。

《诗学》第六章提出:“悲剧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些情感得到净化。”指出了文艺的道德作用和教育作用。第九章谈到诗可以使人认识生活的本质:“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的对待;因为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所谓‘有普遍性的事’,指某一种人,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会说的话,会行的事,诗要首先追求这个目的。”第十四章谈到,“人对于摹仿的作品总是感到”。属于美感的范畴,亚里斯多德的“说”指出了文艺的审美作用。亚里斯多德在论音乐时,更明确地指出了文艺的社会功能。他说:“音乐应该学习,并不只是为着某一个目的,而是同时为着几个目的,那就是教育、净化和精神享受,也就是紧张劳动后的安静和休息。”[10](P.87-88)这里的净化,亚里士多德解释说是“心里感到一种轻松舒畅的”。

概括地说,亚里斯多德从心理学的角度肯定了文艺能使人们潜藏的情绪得到宣泄,达到一种舒畅、平衡与和谐的状态,这实质上突出了审美活动中文学艺术对接受主体的心灵浸润和人格塑造作用。他提倡通过艺术的影响将受众纳入到社会秩序中去,强调自由的、直接的情感表现与宣泄,使人的心理感官得到愉悦,心灵得到净化,进而使个体意识提到普遍性的伦理层面,创造出真、善、美的人生。可见,亚里斯多德认为文艺具有教育、审美、娱乐的社会功用。(四)文艺创作思想从文艺创作观的视角看,亚里斯多德借用生物学中“有机整体”的概念,从文艺创作(主要是悲剧)的六个决定其性质的成分,即情节、性格、言语、思想、戏景和唱段等艺术要素入手,从正面立论、深入探究来确立其文艺创作中的“完整统一观”。所谓完整,在他看来一方面体现为结构的完整,即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亚里斯多德在《诗学》第六章中提到文艺摹仿现实,创造比生活中更真、更美、更善的人物和故事,必须符合有机整一的要求。作品中所描写的事件、刻划的人物,不仅表面看来是一个整体,而且在它们的内部,也存在着有机、必然的联系,表现出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必然趋势,事件的各个部分,人物的前后行动,甚至语言、细节,都应该是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符合可然律和必然律。而不能是支离破碎、各自游离的历史或现实碎片。此外,还体现在人物形象刻画的典型上,在他看来,文学艺术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的每一句话、每一桩事、每一个行动,都必须符合他的性格特征,具有典型性。最后,亚里斯多德还指出文艺创作还要有光辉的思想。一出戏只要有光辉的思想,纵使它没有魅力、没有力量、没有技巧,但比起内容贫乏纵然响亮而毫无意义的诗作,更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即使不通过表演,其魅力仍然不失。

如果说上述三点是亚里斯多德关于文艺创作的美学思考,那么具体的创作实践又如何操作呢?以亚里斯多德论悲剧创作为例,六种决定悲剧创作的成分,在他看来主次分明,其中情节(事件的组合)最为重要,居于创作的首位,是灵魂。性格(摹仿的对象,具有普遍性)次之,思想(创作的能力)第三位,言语(创作的手段,主要指用词表达)居于第四,唱段第五,戏景第六。在《诗学》中说:“在作品中平缓松弛、不表现性格和思想的部分,诗人应当在言语上多下功夫,因为在相反的情况下,太华丽的言语会模糊对性格和思想的表达。”[11](P.170)又说:“有人以为,只要写一个人的事,情节就会整一,其实不然。在一个人经历的许多,或者说无数的事件中,有的缺乏整一性。同样,一个人可以经历许多行动,但这些并不组成一个完整的行动。”[11](P.78)由此,亚里斯多德的文艺创作主张选择(创造思维)、取舍和凝练的“完整统一”。

(五)文艺传播思想所谓传播,确切地说它是人类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信息交换、交流的行为和过程,其中包含着语言传播、电子传播、口语交际和书面传播等多种理论形态,也包括人、书籍、报刊、影视、网络等各种传播媒介。亚里斯多德的文艺传播理论,突出地体现在《修辞学》中,罗杰斯的《传播史》就把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作为传播学的源头之一。《修辞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语言表达或者说是传播效果的规律,研究创作者如何根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材料和表现手段来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感情,指导人们如何运用和创造各种修辞方法来表现所要传达的内容,以达到预设的良好效果。亚里斯多德修辞理论的本质内容是,“劝说应建立在听众承认的真理上,只有了解听众的心理,才能达到劝说的目的”。显然这种本质与传播是人类通过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流期待发生相应的活动一样,只不过在《修辞学》中,这种活动更具体化仅限于演讲场合,期望发生的就是希望得到听众们的认可和赞同,达到传播与交流的目的。从传播模式出发,传播的基本结构模式是: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传播对象―传播效果,如果按照这种结构模式分析,修辞的结构模式也可以表达为修辞主体―内容―传播言词―交际对象―修辞效果,二者的结构模式,大部分相同,甚至整个过程也相同,只是在传播学和修辞学中运用的术语不同而已,并没有改变其本质上的相同点。《修辞学》第二章说到,演讲者要通过准确的用词来表达确切的意思,这里的“用词”应当是传播的手法。

回顾西方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其源头指向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其内在的原因在于《修辞学》研究了最基本的、最原始的传播形态――面对面的传播。他说,“讲演者应当用合适的词语表现自己的性格,以争取听众的了解和支持”。在他看来,演说成功与否取决于三个要素――演说家、内容与听众。演说者其实就是传播学中的传播者,他对传播者的要求是具备权威性、可信性和可接近性的特点;内容指的是传播的技巧与逻辑,《修辞学》中主要讲的技巧是“逻辑证明”,通过举例法和三段论来讨论,这些都和我们今天的传播技巧紧密相连;《修辞学》中关于听众的研究涉及到听众的需要、接受动机和心理倾向的各个方面,这些理论的研究对于传播效果的提升和改进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见,亚里斯多德在《修辞学》中确立了“可信性”的三维文艺传播观,其一是传播者应具备值得受众信任的品质;其二是传播者要用“逻辑的证明”或“科学的手段”向受众“显示”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其三是传播者必须与受众有深切的情感交流和共鸣,才能感染受众,才能使受众动情。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奠定了现代传播学的理论雏形。

(六)文艺批评思想亚里斯多德相关文艺批评的论述,集中体现在批评的标准上。他指出文艺批评的政治标准不同于艺术标准,而艺术标准就是文艺作品的情感必须适度,适度可以保持作品的完美。《伦理学》第二卷第六章明确指出,“以适度为标准来衡量它的作品”。并在文中反复使用“适度”二字,可见他对“适度”这种中庸之道的推重与格守。其文艺批评观的核心思想便是“中庸之道”美学观的体现。首先,亚里斯多德肯定了文艺作品应该表现情感,而柏拉图反对艺术作品表达情感,亚里斯多德的“情感论”是对柏拉图“理式论”的否定。其次,亚里斯多德又接受了柏拉图“理性论”中的合理成分,并把它用于文艺批评,他所反对的是柏拉图的“纯理性”,并非一概反对“理性”,因为理性指导情感乃是人的理智控制的表现,没有理性指导的不利于美感的产生,更不利于情感陶冶功能的实现,只有“适度”的情感表现才是最美的,此为亚里斯多德“中庸之美”伦理道德观念在文艺批评领域的运用。

四、结论

概而言之,我们可以得出如是结论:亚里斯多德的文艺美学思想,是古希腊文学艺术高度繁盛的系统的总结,他首先从唯物主义哲学出发,开创了自然哲学与社会哲学结合的始端,认为现实世界是真实的存在。并通过物理、生物等科学实验证明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真实存在的“现实世界”。创立了艺术源于现实生活,而美是对现实生活“摹仿”(再现、创造)的学说,赋予了“摹仿”说以严密的逻辑性与科学性。

正是他明确地回答了早期思想家们在文艺美学上留下的两大问题:

其一是文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他延续柏拉图等人的观点,肯定文艺摹仿现实世界。但又是柏拉图否定现实世界真实性的反叛,明确指出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现实主义的视角提出了“艺术真实观”,有力地否定了柏拉图的“理式说”。在亚里斯多德看来,客观世界是真实的,真实的东西可以摹仿,所以文艺起源于摹仿。但这种摹仿不是简单地机械地位移、照搬,而是要按照事物发展的可然律或必然律来再现和创新,这种再现和创造出的艺术作品,比现实生活更真、更善、更美。

其二是文艺的社会功用,亚里斯多德结合具体艺术实践的心理分析肯定了文艺的认识功能、审美娱乐以及教育功能。就文艺创作,他从具体的艺术体裁出发阐述了文艺创作中的“整体统一观”和“形象典型论”,亚里斯多德的论述已经具备了后来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所提出的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相统一的艺术典型理论的雏型,后来的贺拉斯、布瓦罗等人的“类型论”,哥德、黑格尔等人的“艺术典型论”都可以在亚里斯多德这里找到“胚芽”。就文艺传播,他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以及受众的三维视角提出了“可信性”的传播理念,奠定了文艺传播学的早期形态;就文艺批评,他首先指出文艺批评的两种(政治与文艺)形态,并提出文艺评判的标准是“适度”的情感表现。与此同时,他的这些观点与其他著作如《形而上学》第五卷中关于“美的客观基础”的言说,论艺术与科学、形式与材料的关系;《伦理学》(第八卷)探讨艺术创造、艺术家的修养等观点共同构筑起他较为系统的文艺美学理论体系。

尽管亚里斯多德的某些论点明显存在历史的和思想的局限性,如:探讨各种具体类型的文艺体裁时过分地强调独立性,在对悲剧与诗的起源与发展的论述中,脱离了文学艺术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成基础;某些观点如《诗学》中认为只有上层贵族阶级的人才能做悲剧的主角,“现在最完美的悲剧都取材于少数家族的故事”(第十三章)等有失偏颇。诚然,亚里斯多德不是圣人,自然不会无所不知,但总还不至于沦落到孤陋寡闻的可悲境地。他研究问题的严密逻辑、多种科学方法的采用,及其提出的许多文艺美学观点不仅具有揭示文艺本质意义的永恒性,而且在揭示艺术实践规律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方面,更具有前瞻性的启示意义。其文艺理论内核所建构的文艺美学理论体系给后世文艺实践和文艺理论研究带来的权威和推动作用不容置疑。(责任编辑:陈娟娟)

参考文献:

[1]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论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124.

[2]莫・卡冈.艺术形态学[M].北京:三联书店,1986.127.

[3]《鲁迅研究年刊》创刊号[J].35.

[4]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59.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386.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95.

[8]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83.

[9]何乾三.西方音乐美学史稿[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95.

[10]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66.

[11]亚里斯多德著,陈中梅译.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7.

仿生学论文范文第20篇

关键词:身份仿拟 模因论 中国梦 言语行为

一、“中国梦”式“身份仿拟”现象及其引发的问题

继“欧洲梦”“美国梦”之后,中国人世代追寻的“中国梦”再次成为国际焦点,成了政治、经济、科技、体育等各层面的文化焦点。1956年,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正式提出“中国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他说:“再过45年,就是2001年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加要大变。中国将变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他还说到,“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

然后,中国实现了一系列的梦想:1997收回了曾经的失地香港、澳门;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排名在15个大国中排名第二;1990、2010年承办两届亚运会,金牌总数始终居于首位;2008年成功举办了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圆了国人百年的奥运梦;中国神州五号、神州六号带领中国人飞向宇宙,圆了中国人的航天梦;中国有了自己的品牌,联想、海尔已经走向了世界;中国人富起来了,圆了民众的小康梦……

如今,在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两会期间,主席在报告中15次提到“中国梦”,“中国梦”这个文化概念再次成为政治关注的核心。

值得指出的是,这些行为都是中华民族作为言语社团在实现目标与梦想的过程中,不断复制和仿拟“中国梦”式身份的结果,从语言学上讲,这些仿拟行为与纯文化层面的“欧洲梦”“美国梦”相比,到底有什么区别性的定位?这是我们文章要思考的问题。

二、相关研究回顾

(一)“中国梦”理论

对“中国梦”的研究主要成果集中体现在文化领域的探讨,完成了“中国梦”在经济、文化、思想建设体系研究;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知识生产体系的内涵研究。乐黛云(2007)认为,与拥有不受限制的机遇来追求财富、积累财富为核心的“美国梦”和基于“生活质量”而非个人无限财富聚敛的“可持续性的文明”的“欧洲梦”相比,中国学者认为中国梦的核心是要建立一个既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现代化新中国,这是一个具有“新中国精神”的新中国,并具备自己的知识生产体系。凌淑红(2008)认为“中国梦”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物质、财富和地位,同时,要赋予这些追求一个前提、一个原则,那就是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吴建民认为应把中国梦放在国际化的视野加以描述,认为中国梦的定位应该紧扣主题“中国坚决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人在做中国梦,一批又一批成功人士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一批又一批外国人士在中国和平发展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们的成功显示了他们的人生价值,也为实现中国的‘中国梦’、世界的‘中国梦’做出了贡献。中国利用和平的形势,快速地发展自己;中国快速的发展又加强了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中国13亿人做‘中国梦’,发展自己,同时又与世界分享自己的发展”(2006)。

(二)模因与模因论

模因(meme)就是以文化基因复制为主的文化(thought gene)传播方式,通过复制、表达、修复,完成人类文化思想繁衍。自新达尔文主义(Neo-Darwinism)倡导者Richard Dawkins(1976)仿照基因(gene)而提出meme一词以来,模因概念、模因现象及模因研究法(memetic approach)便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兴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mimetics),这些成果对文化基因在思想终端的表现方式和规律展开了描述(何自然 何雪琳2003;何自然 2005、2008;陈林霞 何自然2006;谢超群 何自然2007;Richard Brodie 2011),亦有学者从仿拟、双关、谐音的传统修辞视角对这种言语行为进行类似研究和认知阐释(徐国珍 2006,黄缅 2007,牛保义 2009),还有将模因与翻译领域结合而展开了该理论的应用研究(Andrew C.1997)。总之,从内在结构来说,完成了文字、言语行为模因(verbal meme)语义的描述研究,从行为结构之外对动因机制进行了物质层面的分析,如Robert Aunger(2002)提出的“生物电荷说”(the electric meme),认为模因是我们大脑某个节点的一种电荷模式,这种电荷以比细菌繁殖还要快千万倍的速度在大脑之间相互传递。

(三)模因研究之不足

模因理论已经对语言内在结构的模仿和复制进行了语义描述,但是它忽视了结构外因如社会因素“身份”引起的思想和文化复制现象,致使该理论无法解释因身份仿拟引起的言语行为范畴。比如为了实现“中国梦”,语言社团开展的各类仿拟行为其实就是模因行为,当外敌入侵、山河破碎、政治腐败,先贤顾炎武早就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的言语行为;在政局稳定之后,中国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迎头赶上西方经济,招商引资,扩建城镇,建立工业园,建立报税工业区,中国在经济、政治、体育各个领域所取得的胜利,无一不是对“强国身份”模仿和复制的结果,然而,模因论无法解释这些“中国梦”式的身份模因行为和产生的一系列效应。

三、“身份仿拟”对“中国梦”的模因论解释

(一)“中国梦”是“身份仿拟”式的模因现象

根据以上探讨,“中国梦”应该具有国际视野,在与国际合作共享的同时,在追求财富的同时,更应追求文明建设,建立独立自主的知识生产体系和思想体系,并注重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国梦”是华人言语社团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通过模仿、复制认同度偏高的身份而产生的言语行为,是复制会话结构外的身份的模因行为,亦是一种社会活动,所以“中国梦”是“身份仿拟”式的模因现象。

(二)“身份仿拟”研究“中国梦”区别性定位的必要性

“中国梦”的载体是以言语社团为主的主体,其在实现该梦想的过程中,主体会对认同度高的身份进行模仿和复制,由此产生的言语行为属于模因论解释的范畴,所以具有复制性。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其“身份仿拟”行为一方面涉及言语特点,具备话语所需的话语性和适切条件;另一方面涉及社会文化、地域性、现有基础建设等方面,具有与“欧洲梦”“美国梦”相区别的特点。

所以,“中国梦”如果要适合本身的发展,在定位上一定要有区别性的依据。下面欲从“身份仿拟”视角解决这个问题。

(三)定位维度

根据“中国梦”已有的理论,“中国梦”存在“民族、国际化、和平发展、合作、知识生产、知识体系式”几大维度,其实该梦想应该是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累积的结果,所以“中国梦”应该具有连续性;“身份仿拟”属于语言学语用学维度,是主体在实行自我语用用意或目的的过程中,采用复制和模仿的言语行为,那么“中国梦”式“身份仿拟”应该具有话语性、复制性。那么该仿拟与“美国梦”“欧洲梦”的区别性定位应该是从信仰维度的“民族精神、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生产知识维度”和言语行为维度的“话语性、复制性”。

四、“中国梦”式“身份仿拟”区别性定位

(一)思想维度

1.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为研究的对象,应如实地把它看成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的精神形态。

中华民族精神精华应该是爱国主义、自我推进的品质和引领进步的思想体系。从屈原、岳飞到抗日战争的英雄等都是广义的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无疑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但它并不为中华民族所独有。事实上,世界每个国家的国民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但人们之所以将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征,是因为十九世纪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外来民族的欺凌、压迫和剥削,需要以爱国主义来凝聚人心,努力奋斗而获得民族解放。中华民族品质包括为人熟知的勤劳、勇敢、热爱和平、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等,是人类文明所共有的属性,甚至可以说是普遍人性。其儒道禅的思想体系,即儒家的仁爱天下、道家的道法自然和佛家的悲智双运,使中华民族不仅不同于西方民族,也不同于东方的其他民族。民族精神应该是“中国梦”具有根本区别性的维度。

2.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是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是继中华民族建立自己的国家这个伟大转折之后的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的“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世界上的购买力评价大概是55万亿美元,中国大概5万多亿美元,占到全世界的9%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说明中国在国际经济上的比重大大增加。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4000多亿,占到世界第一位。之所以有这个变化,都是因为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动力。

3.和平发展

从更宽广的世界历史视野看,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个维度亦是在世界纷争之时应坚守的民族信仰。在强国不断侵犯弱国的领土、人权之时,中国始终以帮助弱小国家为己任。和平发展是“中国梦”重要的思想维度。

4.生产知识体系

生产知识体系是指一个对中国、世界负责人的体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郑永年在报告《知识、力量与责任》中专述《中国的知识群体向何处去?》,提出中国知识分子要创造负责的知识和思想体系,强调中国在转型期应该本着尊重知识本身、尊重现实情况建立生产知识体系。

(二)言语行为维度

1.话语性

“中国梦”式“身份仿拟”行为是中华民族言语社团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自然性的言语行为,其话语性包括“中国梦”在概念、结构、内涵意义、与中国社会文化、民众心理等语用维度紧密相关的话语属性。这个维度是“中国梦”在语言层面的具体表现。

2.复制性

“中国梦”式“身份仿拟”行为是思想、文化复制的过程,也是进化的方式。中国思想文化从儒道禅的思想体系的复制传播了“仁爱、坚韧、和谐”等内在的体验方式,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亦复制了近现代西方社会科学思想和知识认同,这个复制过程中的取舍是仿拟行为面临的维度。

五、结语

“中国梦”式“身份仿拟”行为定位研究引入了语言学身份复制和模仿的观点,充分考虑了社会经济连续发展的范畴,形成了以思想维度和言语行为维度的“民族精神、和平发展、知识生产体系、话语性、复制性”的本质区别。这种将言语行为与具体语域跨面研究的方法,有利于形成文化思想传播规律新的路径,也有利于语言学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将为模因论在政治经济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视点。

传统的模因理论仅关注会话结构的表现形式,而忽略了结构外由主体身份因素引起的修辞现象,“中国梦”式“身份仿拟”的言语模因行为探究了“中国梦”在思想文化方面身份仿拟行为的维度。这些维度一旦得到认识,将为修辞教育、外语教学、社会个体思政管理提供新的视角,形成言语行为理论与社会语用更广泛的结合与运用。

参考文献:

[1]范心恒,刘绍忠,刘铁凤.a.模因视域下“身份仿拟”行为本质特征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3,(5).

[2]范心恒,刘绍忠,刘铁凤.b.语言模因视域下“身份仿拟”行为方式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3,(6).

[3]Andrew C.Memes of Translation: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M].J.Benjamins Publishing,1997.

[4]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5]J.L.Austin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New York: Oxford,Clarendon Press,1962.

[6]Stephen S.Genes,Memes and Human History:Darwinian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Evolution[M].Thames & Hudson Ltd,2003.

[7]Robert A.The Electric Meme:A New Theory of How We Think[M].Free Press,2002.

[8]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2).

[9]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

[10]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11]何自然,谢朝群.模因·语言·交际[Z].第九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大会发言,复旦大学,2005.

[12]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J].外语学刊,2008,(1).

[13]黄缅.谐音仿拟的认知机理-谐音仿拟研究的新进路[J].外语教学,2007,(4).

[14]牛褒义,席留生.仿拟构式生成的认知语用学解释[J].现代外语,2009,(2).

[15]谢朝群,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外语,2007,(2).

[16]徐国珍.仿拟行为的认知结构及认知过程[J].语言研究, 2006,(1).

[17]乐黛云.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J].社会科学,2007,(9).

[18]李美霞.话语类型理论的延长与实践[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19]凌淑红等.从“美国梦”的破灭到“中国梦”的升华[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6).  本文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仿生学主题相关的10论文文献,包括5篇期刊论文和5篇学位论文。为仿生学选题相关人员毕业论文提供参考。

1.[期刊]基于仿生学的草坪落叶清理装置的设计与试制

作者:祝志芳;郭小龙;熊高翔;曾宇露;王欢

期刊:《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 2021年第001期

摘要:为解决人工清理草坪繁琐以及现有清理机械对草坪破坏大、不灵活的问题,使草坪落叶垃圾清理更加高效.基于仿生学原理,设计了一种仿生六足草坪落叶清理装置,以Arduino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可完成对草坪落叶垃圾进行高效清理.应用ADAMS软件对该装置的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并制作了物理样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仿生学的草坪落叶垃圾清理装置设计合理,可较好地完成草坪落叶垃圾清理工作,并且移动灵活,工作时对草坪破坏小,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仿生学;草坪落叶清理装置;Arduino;ADAMS;运动仿真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nanchang-institute-technology_thesis/0201288833545.html?from=lzhh-0-1

2.[期刊]远程供水系统蛇颌式带接头软管收卷机构仿生学设计与控制

作者:胡永攀;谢昌华;杨建勇

期刊:《消防科学与技术》 | 2021年第001期

摘要:远程供水系统是重大火灾扑救和城市排涝的重要装备.针对带接头软管收卷机构这一远程供水系统重要部件,通过对蛇的颌骨构造研究并开展仿生学设计,提出了一种新型蛇颌式收卷机构原理,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的特点.针对软管收卷速度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速度反馈加修正的收卷速度控制方法,既能避免误差累积,也不会产生频繁修正调整的情况,能够达到较好的收卷效果.

关键词:远程供水系统;接头收卷机构;仿生学设计;收卷速度控制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fire-science-technology_thesis/0201288892577.html?from=lzhh-0-1

3.[期刊]仿生学沟槽减阻仿真分析及机理研究

作者:陈璠;徐朋飞

期刊:《航空发动机》 | 2021年第002期

摘要:"仿生学"沟槽结构在航空发动机叶片减阻和燃滑油系统减阻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为获得该结构构型参数和雷诺数对减阻效果的影响规律,通过对鲨鱼及海豚表皮特征进行仿生设计了横向和纵向沟槽,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沟槽构型在不同雷诺数下的减阻效果开展了对比研究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横向和纵向沟槽构型减阻率均随雷诺数增大而减小,并且雷诺数影响占主导地位.对于横向沟槽构型,沟槽间距较大的构型沿程阻力占主导,在相对高雷诺数下减阻效果较好;沟槽数量较多的构型局部阻力占主导,在相对低雷诺数下减阻效果较好;无间距构型在相对低雷诺数下减阻效果最好,减阻率约为4.14%.对于纵向沟槽构型,减阻率比横向沟槽的高约1个百分点,雷诺数对减阻效果影响不大.

关键词:沟槽; 减阻率; 仿生学; 局部阻力; 沿程阻力; 雷诺数; 航空发动机;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aeroengine_thesis/0201288900943.html?from=lzhh-0-1

4.[期刊]新工科背景下的《仿生学导论》课程教学探索

作者:王倩;王可军

期刊:《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 | 2021年第002期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深化,加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变得尤为关键.仿生学作为一门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它的设计方法与设计原理无论在应用实践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实际教学过程出发,结合学科建设,针对《仿生学导论》这门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讨论与思考,并为之提出一系列的改革建议,建议课堂与网络紧密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教授,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教学内容取其精华,加强师生间的课堂互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打造全方位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高校;仿生学导论;教学设计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science-technology-journal-electronic-edition-late_thesis/0201288929815.html?from=lzhh-0-1

5.[期刊]利用数字化仿生学平台对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研究

作者:李昕;张艳莉

期刊:《辽宁教育》 | 2020年第002期

关键词:数字化仿生;特殊儿童;发育障碍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liaoning-education_thesis/0201277461819.html?from=lzhh-0-1

6.[学位]《奇异的仿生学》汉英节译实践报告

作者:皮瑞环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 2018年

摘要: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一门如何模仿生物系统原理来建造技术系统的科学应运而生,因此对这一学科的深入研究对于人类进步与发展有很大帮助,所以笔者选取了《奇异的仿生学》部分章节进行了翻译研究。20 世纪80 年代目的论理论产生并发展,作为一种较为崭新的翻译视角,其对科技文本的翻译研究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笔者通过对译文案例的分析,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首先笔者进行了文本转换和词汇搜集等译前准备,并对源文本类型和目的进行分析定位,为能够准确进行文本翻译奠定基础;其次,将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应用到此次翻译实践,并通过多次译稿校对,以使译文目的性更强和准确性更高;最后,分别从词、句、修辞三个方面的翻译技巧进行具体讨论分析。 该实践报告选取了科技英语翻译中常见的难题,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应用恰当的翻译策略,比如词类转换,句子拆分和整合,修辞处理等翻译技巧解决来这些问题,以此希望提高笔者的翻译水平并且在解决翻译难题的同时,让读者通过阅读此类书籍对于一门科学知识产生巨大兴趣,从而促进科技交流,提高大众的科普意识。

关键词:奇异;仿生学;汉英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341681.html?from=lzhh-0-1

7.[学位]通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仿生学”课程资源库建设为例

作者:朱钰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 2018年

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创新+的时代到来,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等迅速普及,不断推进教育的信息化与科普化发展。其中微视频资源库的建设成为学习的一个重要载体,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 “仿生学”通识课程是在校大学生应当学习的一门公共选修课,本课程主要以科普微视频为主线,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为解决此问题,促进通才教育的发展,本研究基于科普微视频,建构了资源库,不仅可以推广科普,又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 笔者在研读了有关仿生学通识课程以及教学微视频相关文献后,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科普教育微视频的研发”,采用录屏,剪辑,合成,字幕处理等混合交叉制作方式,完成了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包括15个课件,19个微视频,以及两个自制微视频供所有在校大学生学习与参考。同时根据建设仿生学应当具有“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积极性”的原则,尝试建构仿生学的知识框架图,规划课程计划与内容,并对其中两个案例进行了具体的介绍。 笔者在建设仿生学课程资源库之前,对上海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三次循序渐进的调研即: 1.开设仿生学微课调研, 2.观看科普微视频调研, 3.自制微视频调研,以此为基础开发网络课程教学微视频以及课件,并应用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上。以微视频库为载体,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以期能够在高校、中学、科技馆得到应用以及推广。 通过问卷调查调查可以发现: ①开发适应于文理兼修的“微”仿生学得到学习者的认可,符合学习者学习的需要,且适宜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推送; ②观看微视频有助于学习者进一步有效地学习,并充分利用零碎化时间。 ③文科生在制作微视频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通过相应的指导进行教学。这些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在建设微视频资源库的时候得到一定的启发与思考,并将这些结果落实到建设微视频资源库的具体实施工作中。 本研究是对“仿生学”通识课程微视频资源库建设的尝试与初步探索,为其他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通识课程;理论;实践研究;仿生学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4298760.html?from=lzhh-0-1

8.[学位]基于仿生学的机器人能耗最优运动轨迹规划方法研究

作者:李继强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 2018年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5657169.html?from=lzhh-0-1

9.[学位]基于仿生学的海洋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北海珊瑚海海洋乐园为例

作者:张慧典

单位:广西大学 | 2017年

摘要: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建成“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国”的发展目标,国家海洋局印发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海洋主题公园的建设面临着利好条件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加强规划设计的难题,将仿生学运用于公园景观设计,无疑是对国家号召的最好响应。当前,国内外仿生学的应用多见于工业、生物、建筑等领域,在景观设计中的研究成果少之甚少。论文通过对我国海洋主题公园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出仿生学在海洋主题公园规划设计中运用的策略体系,并用这一理论指导实践项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通过文献研究,对仿生学、仿生设计、主题公园等基本概念及其他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及解读,仔细研究仿生设计手法运用与主题公园景观营造的相关理论、发展进程和研究成果。

(2)从空间分布、构成特征、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对我国海洋主题公园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国内优秀案例的解读,总结优点以资借鉴。调查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对于海洋主题公园旅游的需求,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受访者对此有旅游意愿,出行方式以2-5人的团体出行居多,对仿生产品的需求强烈,活动偏好比较均衡。

(3)从主题公园设计原则、海洋仿生元素提取、公园主题选定原则、仿生设计表达途径、公园规划设计手法等方面提出了海洋主题公园规划设计中仿生学运用的策略体系。

(4)完成了广西北海市珊瑚海海洋乐园(二期)规划设计方案。在主题性、文化性、体验性和生态性等设计原则指导下,确定了基于仿生学运用的设计构思,从常见海洋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肌理、色彩等不同方面提取海洋仿生元素。将公园划分为陆地、沙滩、水域三大片区,通过对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功能分区、活动策划、景观元素的合理规划,完成了八大景点及过街天桥、主入口广场、次入口广场、主题酒店的塑造,满足了游客在感官刺激、情感体验和行为活动方面的多种需求。

关键词:仿生学;海洋主题公园;规划设计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1774964.html?from=lzhh-0-1

10.[学位]基于仿生学的炉内火焰图像分割算法研究

作者:张冲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 2017年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炼钢和发电的大国。在炼钢和发电的过程中,锅炉中火焰燃烧状态的实时监测与控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着能否高产、安全、低消耗地炼钢和发电。早期人们只能通过人工看火的方式去监测与控制炉内火焰的燃烧状态,此种方法受人的主观情趣和经验影响,效率低下且不稳定。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的飞速发展,图像处理技术逐渐被引入到工业监测领域,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能够很好的识别炉内火焰的燃烧状态。

图像分割是一种十分基础但是又不能够被取代的图像处理技术,它能够提取图像中我们感兴趣的部分。如果在对采集到的火焰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之前,利用图像分割技术将火焰区域分离出来,能够极大的提高火焰状态识别的准确性。现有的图像分割技术有许多种,其中阈值分割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图像分割技术,近年来,众多学者以阈值分割为基础提出了许多改进的图像分割方法,效果较以前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本文也以阈值分割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通过仿生学优化算法寻找最佳阈值的图像分割算法。

仿生学优化算法是一种通过模仿生物的生活习俗所演化出的智能寻优算法。这类算法结合阈值分割技术,在分割图像时,不仅具有快速、精准的优势,而且还能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大部分需求。其中,布谷鸟算法是一种极其优越且受研究者爱戴的仿生学优化算法,它具有变量少、简单易实现、搜索方式优、探索能力强等优点,在大多数极值问题上都比著名的 GA和 PSO效率高且稳定,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后期收敛速度不够快、开采能力弱。本文以布谷鸟算法为基本框架,提出了两种基于二维最大类间方差的自适应变异布谷鸟算法的火焰图像分割方法。以二维最大类间方差作为阈值选取准则,增强了算法的抗噪性能;通过实际测试确定了阈值的搜索范围,利用混沌理论和反向学习构建了混沌反向初始化,加强了初始种群的多样性。并利用差分进化算法的变异策略或者蛙跳局部搜索方式自适应的改进布谷鸟算法的更新策略,并动态变化发现概率,增强了算法的开采能力,平衡了布谷鸟算法的探索能力和开采能力,缩短了其分割时间。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方法在时间和精准度上都优于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和布谷鸟算法的火焰图像分割方法。

关键词:阈值分割; 布谷鸟算法; 仿生学优化算法; 炉内火焰; 图像处理;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358968.html?from=lzhh-0-1


仿生学论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模因概念、模因现象及模因研究法(memetic approach)便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兴趣仿生学论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