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2-03 11:18:16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共25页).doc

今天给各位分享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共25页).doc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 分式的计算结果应是最简分式或整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高中数学研修总结

2、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共25页).doc

3、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十篇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高中数学研修总结,本文共15篇,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数学网络远程研修总结

  远程培训很快结束了,因为有了这次研修学习,这段时间我们过得很充实,很精彩,收获多多,因为这次远程研修,我们体验了一次全新的现代网络生活。

  在这次远程中,我受益匪浅。通过观摩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和专家得分以及阅读主讲教师的教学设计,通过参与在线研讨和交流,我领略到了远程研修的魅力,有幸聆听到了各位学友们不同的课改心声;通过完成提交作业,我锻炼了表达,增长了个人智慧;通过阅读班级和课程简报,我分享到了学友们的研修成果和专家们的课改成果;最后,通过撰写提交研修总结心得,思想和认识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现在我把自己研修陪训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远程研修打破了我原有的思维方式

  新课改的春风已经吹遍中国大地,各地的课程改革也已轰轰烈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新课改,我们许多教师持怀疑态度: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能行吗?学生如果能探究出结论,要我们教师何用?然而纵观我们的传统教学,出现的现象真令人心寒: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课桌上呼呼大睡;教师在讲台上神采飞扬,学生在课桌下垂头丧气。试想如此局面怎能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这次研修,消除了我的顾虑,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样的知识,不同的老师教,学生乐学程度就大不相同,教学效果自然就大相径庭了。所以从这一点看来,数学的教学要“为学生服务”,同样的知识要有针对性的考虑不同学生的求知要求,时时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通过远程研修平台,我们能够和全国的专家们、同行们面对面的交流,这样快捷和便利的学习方式,也将影响着我的思维方式,在这里,我的视野更加宽阔,思路更清晰,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在与大家的交流中迎刃而解,通过学习,对自己的生活态度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二、专家、骨干教师的人格魅力深深的感染着我、激励着我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各位骨干教师们的精神所鼓舞感动着,他们那种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一直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我们班的指导教师张东、杜增军彻夜不眠,常常在我们第二天来研修进入工作室时,发现他们在夜里为我们发表的评论,让我们为之感动,

  此次培训中我的作业被指导老师推荐了4次,我十分高兴,尤其是指导老师精彩的点评、中肯的意见,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无声的激励,鞭策着我认真的写好每一次的作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始终记住他们的话语,让专家的思想、人格魅力引领我不断

  三、远程研修引领我前进

  远程研修改变了我的.生活,给了我前行的动力。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我们的班级,在新的作业、日志、话题中汲取我需要的营养。从网上的专家学者那里学到了很多,也从身边的优秀教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学习的过程是短暂的,但学习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

  看看我身边的老师,他们执著的如同小学生,认真,虚心,好学,教师的责任心与好学的精神在此展露无余。新课程提倡我们教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数学教师而言,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所以我们应抓住每一天,每一节课,关注课程改革,学习,思考,研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从各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培训中,老师们富有启迪的话语,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精彩的点评,生动的举证,全新的理念,无不使我震撼;老师们的学识、儒雅无不使我敬畏,他们引领我对数学教学改革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深感自己的灵魂在提升,视野也逐渐敞亮,内心似乎走向了澄明……

  这次培训,让我找回了自我,明确了方向,从而更加坚定了从事数学教育的信念。我深知,要想做得更好、更出色,还需要努力和更多的付出;我相信有耕耘就有收获,我信奉“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我践行波斯纳的“经验+反思=成长”。我必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四、丰硕的收获

  通过参与此次远程培训活动,我们在理论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培训中,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阐明了理论,通过与专家、学员的在线互动交流,专家的真知灼见与精辟见解,以及同行的精彩点评、交流与感悟,也让我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不但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拓宽了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能重新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在此次培训中不但学有所获,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学有所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

  “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对反思问题的最简洁表达。新课程标准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教师的我们,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教学观念上反思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

  初教高一时,深感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大幅高,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无从适应,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总感数学难学,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学习情绪急降。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三、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时应注意,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不等于思维活跃,是否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四、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就上面讲到的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我们应明确,合作学习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要避免“将所有的原料配料放入合作学习之盘”。教师需关注学情,提前建立评价建体系,挖掘合作点,顺学而导,使学生掌握技能会合作,同时应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激活内因真正促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1、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能力状态关键因素之一,心理素质的良与差也就是是否具有面对挫折、冷静分析问题的办法。在开始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勇于思考,多做多总结,并且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而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靠自己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而不能跟着老师的惯性运转,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和方法。

  二、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1、要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要有足够的学习信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抓要点提高学习效率。(1)抓教材处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中”。要知道,教材始终是我们学习的根本依据。教学是活的,思维也是活的,学习能力是随着知识的积累而同时形成的。我们要通过老师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并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把握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性。(2)抓问题暴露。对于那些典型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而不能把问题遗留下来,而要对遗留的问题及时、有针对地起来,注重实效。(3)抓解题指导。要合理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要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运算过程,抓住问题的关键突破口,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4)抓思维训练。数学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重一个思维的过程,学习能力是在不断运用中才能培养出来的。(5)抓40分钟课堂效率。我们学习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如果不能很好地抓住课堂时间,而寄望于课下去补,则会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了。

  3、加强平时的训练强度。在平时要保持一定的训练度,适量地做一些有典型代表性的题目,弄懂吃透。

  4、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题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译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5、要养成归纳总结复习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巩固知识。在每学完一课内容时,可抽出5-10分钟在课后回忆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细划分类,抓住概念及其注释,串联前后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防止急躁心理,贪多求快,囫囵吞枣,学习知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如华罗庚提倡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

  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到它,小学、初中数学对知识的难度、深度、广度要求慢慢提高,由简单的自然数的混合运算到方程、简单的平面几何等等,在这一个过程中,由部分同学由于不适应这种变化,或者一时适应不过来,数学成绩越来越不理想,甚至害怕数学学科,我们知道学习是一个不断接收新知识的过程。然而,到了高中阶段,由于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一些学生在初中时数学成绩很好,但是到了高中,数学成绩就一塌糊涂,平时做的题量不少,为什么还是学不好呢?那么,究竟该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呢?下面我谈谈对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一、认清自己学习的能力状态。

  1、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能力状态关键因素之一,心理素质的良与差也就是是否具有面对挫折、冷静分析问题的办法。在开始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勇于思考,多做多总结,并且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而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靠自己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而不能跟着老师的惯性运转,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和方法。

  二、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1、要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要有足够的学习信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抓要点提高学习效率。

  (1)抓教材处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中”。要知道,教材始终是我们学习的根本依据。教学是活的,思维也是活的,学习能力是随着知识的积累而同时形成的。我们要通过老师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并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把握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2)抓问题暴露。对于那些典型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而不能把问题遗留下来,而要对遗留的问题及时、有针对地起来,注重实效。

  (3)抓解题指导。要合理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要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运算过程,抓住问题的关键突破口,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4)抓思维训练。数学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重一个思维的过程,学习能力是在不断运用中才能培养出来的。

  (5)抓40分钟课堂效率。我们学习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如果不能很好地抓住课堂时间,而寄望于课下去补,则会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了。

  3、加强平时的训练强度。在平时要保持一定的训练度,适量地做一些有典型代表性的题目,弄懂吃透。

  4、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题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译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5、要养成归纳总结复习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巩固知识。在每学完一课内容时,可抽出5-10分钟在课后回忆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细划分类,抓住概念及其注释,串联前后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防止急躁心理,贪多求快,囫囵吞枣,学习知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如华罗庚提倡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

  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和自身发展要求,特制订本学期个人研修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校本教研,努力改变自己,学习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课堂,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提升师德素养,以求对学校的发展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教师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做到德高为范,学高为师。

  2、通过学习《规范》《纲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能上好每节课

  3、通过研修,能备好每一节课,会写反思、会写案例分析。

  三、研修内容

  1、学习幼儿园的各项教学要求,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

  2、与同事合作,共同备课,撰写案例与分析,上好每一节课。

  四、具体措施

  1、坚持个人与集体学习,以个人学习为主,多与同事交流,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2、按时按要求积极参与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积极发表个人的见解。

  3、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争当优秀。

  4、参与课题研究,为课题积累必备的材料。

  5、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教训,促进自己不断发展。

  总之,本学期我将在本计划的指引下,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这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需要,更是课程改革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只有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才能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实施,才能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教育更具有效力,使学校更具有活力,使教师更具有能力。

  根据《20xx年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三位一体”省级培训实施方案》的指示精神, 20xx年11月4日至20xx年11月23日,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东莞一中特级教师孟胜奇老师工作室的省级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培训。在这的20天里。我将和来自高要、东莞、深圳市的骨干老师一同交流学习,在孟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课题研究、课型研究、教学实践、专题研究、双向听评课、案例分析、课例开发、专题研讨、问题解决、论文写作等等形式,促进我们专业发展,促进校际交流的深入发展。本着能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回去,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去的原则,我也制订出了相应的个人学习计划,以保证跟岗学习科学、有效地进行。

  一、严格遵守跟岗守则,在跟岗学校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在跟岗学习期间,严格执行东莞一中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该校的先进管理经验,虚心向该校老师学习教学实践,积极与其他学员交流互动。争取多听、多看、多思、多请教,力争在完成学习计划的同时提高个人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

  三、业余时间加强自主学习,多方收集教研教改信息,努力吸收养料,力求将所学习到的先进理念与本次活动实践结合起来,进而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

  四、在导师的指导下,保质保量的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完成跟岗学习计划;

  2、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3.写好每天的跟岗学习日志,并发布网上;

  4、开发两篇优质教学案例;

  5、撰写一篇教学研究论文;

  6、写作两个教学设计;

  下一页更多精彩“高中数学校本研修计划”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快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和自身发展要求,特制订本学期个人校本研修计划如下:

  一、多读对自己有用的书,进行读书研习。

  广泛阅读各类书目,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近期内,我计划精读《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等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工作之余,我计划欣赏一些文学书籍,写好读书感想,从而不断充实自己。

  二、在实践中进行教学研讨升。

  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作为一名老教师,我将继续积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平时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学生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同时,积极主动地定期进行示范或研究教学,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做创新型的教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争取每学期都能有一篇质量较高的反思和教学设计。同时,还要坚持每天都有点滴收获,及时归纳、及时总结,写出教育教学研讨论文。并一如既往地准时参加校内外教科研培训活动,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四、具体实施方案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学习,可以使自己了解前人和他人,了解过去和未来,关照反思自我,从而获得新的生成。所以,我觉得要做到“三学”。

  (1)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 多渠道地学。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3) 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勤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 及时积累专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2) 尝试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

  通向未来的路不是回家的路;过去为你赢得成功的方程式将为你的明天带来失败。我相信,自己有能力经受住“极限”的考验,在超越自我的同时,逐步实现人生的价值。面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我充满了信心,也有许多美好的设想。我将带着自己的激情和规划步入这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走进学生心灵,创造多彩人生,学习,再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己。

  [高中数学校本研修计划]

  高中数学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XX年10月,小学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桐城市研修班正式开班,我有幸成为班级中的一员,颇感荣幸。对于这次培训,我将全力以赴,认真学习和探求,力求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素养。为了更好地学习,我以辅导老师制定的研修提纲为依据,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拓宽教学视野,提高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促使自己专业化发展。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培训,学习先进的'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的研究意识

  2、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3、深入理解小学数学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掌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

  4、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开展数与代数教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综合应用等方面的改革,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5、促进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三、研修措施

  1、努力学习课程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做好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学习专家们的先进理念,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并积极讨论交流。

  3、通过专家的引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努力探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4、积极参与各种研讨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博采众长,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逐步向专业化教师的标准靠近。

  四、研修内容

  1、认真听取专 家教授的讲座,踏踏实实地学习理论知识。

  2、到兄弟学校听课、评课、研讨、上课认真观摩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吸取精华,提高自身素养。

  3、积极参与班级研讨活动,在活动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探讨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

  4、每天听课后做到及时反思,记录感悟的点点滴滴,认真完成作业。

  5、钻研教学专著,努力学习与新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做好读书笔记,写下读后反思。

  6、填写好研修日志,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总之,通过这次“国培”研修学习,我相信自己在自身素质、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上会有许许多多的收获,会为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期达到从“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的目标

  一、工作目标

  1、加强学习,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累研究课题的经验。

  2、立足数学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在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

  3、通过培训,丰富教学经验,掌握课堂教学技巧,提升教学业务水平,能上好每一节的数学课。

  4、时刻不忘调整心态,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学生。

  二、工作内容与计划措施

  1、养成学习与思考的习惯。抓紧点滴时间去学习,每周不少于2小时用于学习那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身边教师的宝贵经验,让自己在多读、多学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经验。本学年我将继续研读《小学数学教育》,我要让读书、学习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专业知识的不断充实则成为各项学习中的重中之重,要使自己尽快成为知识技能掌握熟练的数学教师。同时,还要继续提高执教水平,使自己的课堂真正成为生动、高效的课堂。

  2、养成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自我反思是提高业务素质的基本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学后要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活动方式,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教学重难点选择进行反思。使自己通过教学反思从“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对于自己教学工作中的成功或失败,也要及时总结,不断为自己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3、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培训,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培训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

  4、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活动,提升自我。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相关培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

  三、小课题研究

  本学期,我将继续《有效处理“解决问题”中策略多样化及优化》的研究,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切莫盲目地要求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哪种方法对问题的理解更顺畅,就可以选择哪种策略。

  四、一课研究

  本学期,我的研究课打算上五年级下册的《分数的意义》, 认识分数,学生在三年级就曾认识过,这一课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让学生通过学习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从而归纳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所以本节课我打算重点研究“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单位”。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建立现代课程观、教学观、教师发展观和评价观;走进新课程、新课标,提高教学艺术。

  2、强化教学基本功,丰富自己的数学基本功。以“上好每一节课”为目标,使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掌握教育科研的理论和方法,提升驾驭课程的能力,善于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善于学习、善于反思、善于研究,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3、提高思想认识和服务意识,端正自己的学习发展态度,做一名家长满意、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1、每周阅读一篇教育教学文章,让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摘录自学笔记,总结收获。

  2、在教育资源平台中在线观看名师的课堂实录和教育文章,多听多反思,多交流多探讨,不断调整、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有更多改变,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活动的各种材料。

  4、参加培训时作好笔记,对学习内容及时反思。

  5、每学期听课至少30节,做好教学反思,做好讨论交流。

  6、每学期做2节公开课。 五年级数学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本学期,我个人教研工作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落实课改精神,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认真阅读课标、教材,弄清所备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准确把握所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提出教学目标;备教法和学法;备教具和多媒体教学;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备可能生成的问题(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①、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②、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①、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

  ②、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①、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②、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①、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②、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③、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是我参加工作的第六个年头,虽说是六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真正进行数学教学的第三个年头。所以20下半年我有幸成为“芜湖市鸠江区中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一名成员,倍感幸运,又深感责任重大。为了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历史使命,现制定个人专业研修计划如下:

  一、发展目标: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时间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教师。

  二、研修计划: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学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3、提升业务,乐于亲自动手,扬长补短。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听做之前,教师的自身业务也要能跟上。听专家讲解题思路,说精准的科学语言,讲透重点的例题。每天坚持动笔,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己。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转化为教学的动力之源。

  4、时刻不忘调整心态,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学生。

  三、具体措施

  1、参加研修活动

  在过去的一个学年中,我们由于学校比较偏僻,教学任务也较繁重,参加项目组的活动比较少,在20我会尽量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参加组织的各种活动,积极攥写研修心得。在研修活动中向专家和同行多请教,多学习,争取每一次研修活动都有所收获。尽快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争取上公开课

  在年,我在本校上了两次公开课,一次是学校组内的研讨,我的课题是《等式的性质》,第二次是省级课题研讨课,只要利用了微课这一新的元素融入了课堂中,课题是《角的比较》。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和地理位置关系,这两节课没有邀请到工作室的所有成员来听,可能很多不足的地方没有被指出。年我将争取再次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发现不足,进而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3、阅读专业书籍

  寒假期间已经自费购买了两本数学教学培训用书。一本是任勇的《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教师》,还有一本是涂荣豹和宁年华编著的《中学数学经典教学方法》。希望在2016年能够通过阅读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

  4、结合实践,积极撰写论文

  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不断提高论文质量,争取有论文发表。在研修期间,充分利用我们工作室的团体力量,积极反思,与同行交流分享教育教学中的得失。

  5、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带领本校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踏踏实实地学习、工作。努力使自己向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角色转化。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是一个团队可以走的更远??

  一、指导思想

  遵照教研工作计划,以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为指导,立足课堂、革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重点,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学研修工作,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个人素养,努力服务于教研教学工作而努力。

  二、教研目标

  1、积极实践课改的新理念,新思路,围绕“有效性高效课堂教学”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积极探索,参与课题研究,配合学校做好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能够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

  三、教研措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多看教育教学专著,并认真做好笔记,努力提高个人专业素养。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小学教学》《听名师讲课》《给教师的建议》等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以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有所提高。

  2、通过教师个人自学,网络学习的方法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教改信息,扩展自己知识视野,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教研水平。

  3、积极主动地上好研讨课,认真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使教学研讨进课堂。尤其要多关注后进生,本学期采用“一帮一”以优带差、小组竞争的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以促进潜能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准确定位自己,用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经常听课,学习身边老师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教育水平。

  4、虚心向同行教师们学习,争取多听课,取众人之长,弥补自己学科知识的不足。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时刻做到三个反思:教学前反思,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着手,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

  5、认真撰写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争取有质有量。充分利用网络手段,观摩名家教学,撰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加强教师口语、粉笔字、普通话等的训练。做到学到老做到老。 --个人研修计划 数学三:

  一、指导思想

  遵照市教研工作计划,以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为指导,立足课堂、革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重点,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学研修工作,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个人素养,努力服务于教研教学工作而努力。

  二、教研目标

  1、积极实践课改的新理念,新思路,围绕“有效性课堂教学”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积极探索,参与课题研究,配合学校做好每一周一次的教研活动,能够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

  三、教研措施

  (一)多读对自己有用的书,进行读书研习。

  广泛阅读各类书目,可以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近期内,我计划精读《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等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工作之余,我计划欣赏一些文学书籍,写好读书感想,从而不断充实自己。

  (二)虚心向他人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行教学研讨和提升。

  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我将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虚心向大家学习。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平时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学生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做创新型的教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争取每学期都能有两篇质量较高的反思和教学设计。同时,还要坚持每天都有点滴收获,每月都能写一篇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并一如既往地准时参加校内外教科研培训活动,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四)具体实施方案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虚心向同行教师们学习,争取多听课,取众人之长,弥补自己学科知识的不足,本学期听课绝不少于20节。

  (3)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教师个人自学,网络学习的方法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教改信息,扩展自己知识视野,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教研水平。

  2、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1)认真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平时要做到:用心备课、上课要有激情、及时撰写课后反思、精心设计作业、耐心辅导学生。

  (2)积极主动地上好研讨课,认真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使教学研讨进课堂。

  (3)认真撰写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争取有质有量。

  (4)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

  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

  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

  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

  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乐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配合教导处做好每一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并认真做好笔记,努力提高个人专业素养。

  面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我充满了信心,也有许多美好的设想。我将带着自己的激情和规划步入这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促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走进学生心灵,创造多彩人生,学习,再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己。

  7、完成《我的教学风格》写作任务;

  8、完成跟岗总结写作任务8

  9、继续进行子课题研究

  10、积极参与孟老师工作的各类教研活动,认真听课,做好听课笔记(不少于10节的听课记录、3篇以上的听评课感想);

  11、在孟老师的指导下,上好同课异构课和汇报课;

  12、完善自己的档案。认真整理包括公开课或专题讲座材料、教育科研材料、学科教学论文、听课记录、相关博文以及活动记录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要认真学习,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把学到的知识理念带回学校,向同行的学习、交流、借鉴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师德师风和专业水平,争取把在孟老师工作室的学习经历打造成为我个人教学的又一个新起点。

  高中数学校本研修计划篇三

  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和自身发展要求,特制订本学期个人研修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校本教研,努力改变自己,学习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课堂,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提升师德素养,以求对学校的发展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教师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做到德高为范,学高为师。

  2、通过学习《规范》《纲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能上好每节课

  3、通过研修,能备好每一节课,会写反思、会写案例分析。

  三、研修内容

  1、学习幼儿园的各项教学要求,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

  2、与同事合作,共同备课,撰写案例与分析,上好每一节课。

  四、具体措施

  1、坚持个人与集体学习,以个人学习为主,多与同事交流,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2、按时按要求积极参与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积极发表个人的见解。

  3、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争当优秀。

  4、参与课题研究,为课题积累必备的材料。

  5、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教训,促进自己不断发展。

  总之,本学期我将在本计划的指引下,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这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需要,更是课程改革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只有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才能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实施,才能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教育更具有效力,使学校更具有活力,使教师更具有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相比较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教育改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起步相对较晚,对数学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更多地是停留在理念和方法上,缺少可操作性的内容,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有很多地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岳阳县一中的“四环递进”教学法、长沙教科所的“六环节自学辅导型教学法”等,本地区已取得较为突出成绩的有醴陵二中“高中数学分层学导式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都有较为具体的操作程序,尤其是非常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培养了一批年轻教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发行了较有影响的学习资料,但这种较为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对整个高中的数学教学而言毕竟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的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高中数学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单一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课程的需要。我们试图在借鉴已取得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结合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对高中教学课程内容的分析,形成针对不同课型、内容、学生的教学方式,确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并使之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从而更好地推动高中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

  教无定法,教亦有法,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如何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技能,如何培养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及基本数学能力,这是数学课堂教学永恒不变的主题。新课程的推行及新课程理念的确立给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根本性的冲击。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实现新旧理念的接轨,如何更好的规范数学课堂教学构建一套“形变而神凝”(课堂形式多变――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及对象的不同、鼓励个性发展,而课堂教学基本思想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寻求不同的教学策略,对规范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及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极为必要,这应成为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应是一个交流合作的互动过程,学生掌握能解决问题的程序任务比掌握知识内容更重要。因此,教学中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生目标,形成知识系统。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应是学生经历“教学化”、“再创生”的活动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应帮助学生构建发展认识结构,教学活动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有效的教学是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自己学习,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力。因此,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心理定位,教师不只是知识的讲授者,还应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评判者。

  认知学教学理论:认知学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加涅认为:不管教学是否存在,学习都会发生,但可以通过教学来影响学习,通过教学规划虽不会导致学习的发生,但有助于学习者的学习,同时指出教学方法包括教材呈现的方式、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习类型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研究目标:

  ①对高中教学内容的课型形成一个较为科学、系统的划分,并形成界定标准。

  ②针对不同课型构建一个开放、动态、完善、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系统。

  ③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真正做到通过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减轻教师负担的目的,形成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④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全面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内容:

  (一)对高中教材分章节、模块进行研究,寻找高中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研究教材的功能发挥及使用方法。

  (二)高中数学教学课型的界定及标准,特别是新授内容中概念课课型的界定。

  (三)探求高中数学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策略研究,新授课中教学基本原理的认知与基本原理的应用教学策略研究。

  1、从高中数学教材入手,通过对知识体系、新知呈现方式、内容的时效性等多角度的研究和分析,结合目前高中的教学实际,考虑以上课的时效性为一级标准,将数学课型分成四大类:新授课、单元复习小结课、高三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以新授内容的性质和呈现方式为二级标准,将新授课分为数学基本原理的认知与构建、数学基本原理的应用与深化、数学基本概念新授课等课型。

  2、针对不同课程构建不同的教学流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充分暴露,强化知识体系的建立,确定明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力地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较好地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下面为拟采用的教学方法:

  A、关于数学基本原理的认知与建立的教学主要采取“导引探究式”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流程为

  1、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2、创设思维情境,启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释疑解惑,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4、精讲总结,理性归纳,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5、精心设计变式分层练习,使学生在运用知识中形成技能,培养学生迁移与创新的能力

  B、关于数学基本原理的应用及深化的教学主要采取“演练互议式”教学方法,基本做法是:

  (1)出示问题

  (2)学生板演

  (3)师生评议

  (4)师生共同小结。

  C、数学基本概念、公式的起始课采用读、导、演、拓教学方法,主要流程为:

  (1)学生自读

  (2)教师导引

  (3)学生演练

  (4)拓展深化。

  D、关于数学知识结构(小结与复习)的教学主要采取“问题模块链接式”教学模式,主要流程为:

  (1)设计问题链,根据知识结构的特点及学生的掌握情况设计问题链,这个问题链一方面要能充分体现知识点之间、知识模块之间的横、纵向联系,问题要设置在点与点的交汇处,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从知识模块的背景、内涵与外延、应用等方面出发以充分体现知识模块的地位和作用

  (2)师生小结

  由问题链的解决梳理相关知识,形成体系,总结方法

  (3)迁移训练,通过设计综合练习题落实双基,形成能力。

  E、高三复习课主要采用“四环递进教学法”,主要环节为:提出问题,自学练习,评议小结,课堂小结;采用分层递进的方式教学。

  F、关于试卷讲评课主要采用“多维互动式”教学方法,主要环节为:

  a、小组合作解决一般性问题;

  b、师生合作,学生互问互答,老师点拨解决中等以上难度题;

  c、教师讲评,教师讲解普遍性问题,做好方法的归纳小结;

  d、评后反思,进行补偿性练习;

  (四)研究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流程与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能力的关系,并提出改进的方法与措施。

  ①高中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材的功能发挥及使用方法。

  ②高中数学教学课型的界定标准,特别是新授内容中概念课课型的界定。

  ③高中教学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策略研究,新授课中教学基本原理的认知与基本原理的应用教学策略研究。

  ④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流程与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能力的关系研究。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以案例研究、比较研究为辅,主要通过高中三个年级的教师通过统一的安排,分别对教材进行分类研究,确定教学策略,形成系列教案和教学课件。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张晖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孟庆男,课程教材教法,。2。

  3、《论数学课题探究教学》,何李来、李森,课程教材教法,。3。

  高中生在数学课堂里看不懂、听不懂的到底约占百分之几十几?我认为,只要不是一个县、市的一流学校,这个百分数要超过70%!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就是完完全全放弃了数学学习的也超过30%!这部分学生,说是在读高中,而事实上,至少就学习数学而言,他们学不到任何知识与方法。在数学课堂上,他们要么看其他学科书籍,要么钻进网络小说里,要么把注意力投向十指尖或头发尖,要么看着老师或黑板或某同学或教室外发呆--有这些行为表现的学生还算是肯读书学习的人,还不是放弃数学学习的人,只是学不了数学而已;那些完全放弃了数学学习的呢,要么讲小话嬉笑,要么动手脚吵闹,要么就趴着睡觉;有条件的则使用学习机或手机上网、玩游戏!

  有人要问:对这些现象老师都不管吗?老师不是不管。对有些学生而言,无论老师采取集体的说理还是单独的谈话,无论老师有针对性地教育管理三次、四次还是十几次、几十次,也很难奏效。说实在的,这部分学生就是因为初中乃至小学数学基础太薄弱,加上缺乏信心、耐心与毅力,在高中真正看不懂数学天书,也听不懂数学课。这就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困惑之一。

  有困惑之二吗?当然有!那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编得好,但很不好用,难以说得上切合新时期高中生的实际。

  说她编得好,确实在逐步体现新课改理念,将许多“阅读”、“思考”、“探究”的内容编排在教科书中,促使教学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以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状况。说她很不好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科书中内容过多,使得每个学期教学时间过紧。湖南使用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两年,无论高一年级还是高二年级,每个学期数学新授课要上到期末考试前两三天才能结束,根本谈不上组织期考前的梳理、复习。因此,每个学期期考,学生的数学成绩很差,促使学生进一步丧失学数学的信心。

  其次,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显得杂乱无章。作为教科书,先编排什么内容,后编排什么内容,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必须象设计算法和程序一样,认真斟酌。

  再次,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有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比原来的教科书有明显的降低,但书中编排的习题或复习参考题并没有降低要求,甚至使用了原教科书上的许多现题,很是不妥。第四,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很不适应现在的大多数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新课改理念是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这需要有一个前提,就获取数学知识而言,那就是学生对学数学要有兴趣和信心,并且要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然而,许多高中生在进入高中学习之前,可以说早就没有了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如同本文开头提到的,根本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且不说让学生主动“阅读”、“思考”和“探究”,事实上,许多学生懒得看书,不想看书,看不懂书,就连听老师分析、讲解也是懒得听,不想听,听不懂。

  不仅有困惑之二,还有困惑之三,那就是:作为高中数学老师,不知道如何在短短而又紧张的教学时间里,重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弥补学生初中乃至小学数学基础知识,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 高中数学教学总结

  ★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 高中数学题型总结

  ★ 高中数学教学年度总结

  ★ 研修总结

  ★ 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

  ★ 高中数学个人学习总结

  ★ 高中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 高中数学复数知识点总结

  ★ 高中数学学习个人总结  -本页为文档封面页,页内均可修改编辑-

  -本页为文档封面页,页内均可修改编辑-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共25页)

  PAGE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

  ★ 专题一 数与式的运算

  【要点回顾】

  1.绝对值

  [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即 .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的距离.

  [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表示 的距离.

  [4]两个绝对值不等式:;.

  2.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

  [2]完全平方和公式: ;

  [3]完全平方差公式: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公式1]

  [公式2](立方和公式)

  [公式3] (立方差公式)

  说明:上述公式均称为“乘法公式”.

  3.根式

  [1]式子叫做二次根式,其性质如下:

  (1) ;(2) ;(3) ; (4) .

  [2]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叫做的平方根,记作,其中叫做的算术平方根.

  [3]立方根的概念: 叫做的立方根,记为

  4.分式

  [1]分式的意义 形如的式子,若B中含有字母,且,则称为分式.当M≠0时,分式具有下列性质: (1) ; (2) .

  [2]繁分式 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是分式时,就叫做繁分式,如,

  说明:繁分式的化简常用以下两种方法:(1) 利用除法法则;(2)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

  [3]分母(子)有理化

  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

  【例题选讲】

  例1 解下列不等式:(1) (2)>4.

  例2 计算:

  (1) (2)

  (3) (4)

  例3 已知,求的值.

  例4 已知,求的值.

  例5 计算(没有特殊说明,本节中出现的字母均为正数):

  (1) (2)

  (3) (4)

  例6 设,求的值.

  例7 化简:(1) (2)

  (1)解法一:原式=

  解法二:原式=

  (2)解:原式=

  说明:(1) 分式的乘除运算一般化为乘法进行,当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应先因式分解再进行约分化简;(2) 分式的计算结果应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巩固练习】

  解不等式

  设,求代数式的值.

  当,求的值.

  设,求的值.

  计算

  6.化简或计算:

  (1) (2)

  (3) (4)

  ★ 专题二 因式分解

  【要点回顾】

  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在分式运算、解方程及各种恒等变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技能.

  因式分解的方法较多,除了初中课本涉及到的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外,还有公式法(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等等.

  1.公式法

  常用的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

  [2]完全平方和公式: ;

  [3]完全平方差公式: .

  [4]

  [5](立方和公式)

  [6] (立方差公式)

  由于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正好是互为逆变形,所以把整式乘法公式反过来写,运用上述公式可以进行因式分解.

  2.分组分解法

  从前面可以看出,能够直接运用公式法分解的多项式,主要是二项式和三项式.而对于四项以上的多项式,如既没有公式可用,也没有公因式可以提取.因此,可以先将多项式分组处理.这种利用分组来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分组分解法的关键在于如何分组.

  常见题型:(1)分组后能提取公因式 (2)分组后能直接运用公式

  3.十字相乘法

  (1)型的因  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篇1

  一、知识的衔接

  初中现行数学教材是北师大版,而高中现行数学教材是苏教版,这两种教材的体系不同,在知识方面有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关知识归纳如下。

  1.多项式方面的要求

  初中已学内容为多项式概念、多项式的加减法;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乘法公式;因式分解;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另外,初中主要研究四次以下的多项式。

  高中在研究函数、求导、解方程、解不等式,用赋值法求值等问题时均涉及较高层次的多项式运算。在具体运算中,需要增加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

  2.解一元二次方程

  初中学过公式法(求根公式)、配方法和因式分解法,但因式分解仅限于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平方差公式),而没有学习十字相乘法,这使得许多学生对用十字相乘法就能得知方程根的问题,仍然要用公式法或配方法去解。

  3.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初中教材上没有这个定理,有的初中老师补充过,也有许多初中老师没有补充,但高中在解决有关“三个二次”问题时,却经常要用。

  4.分式和二次根式

  这部分内容虽然在初中时有教学内容,但是由于对学生的训练不够,尤其是面对繁分式,高一新生大多不知所措。

  5.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与圆

  三角形的四心,圆的内接四边形等,虽然这些内容很快就能介绍给学生,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会往这个方向上去思考,所以也必须衔接。

  这些基础知识方面的缺陷,有的使高一学生无法解决高中阶段必须能解决的问题,有的增加了学生解决基础问题的难度,增加了出错的机会。

  二、能力的衔接

  现行的初中教材虽有它的长处,但是与传统教材相比,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要求降低,致使初中毕业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概念的理解能力、问题的等价转化能力、分类讨论的能力以及运算能力等都没有达到高一学习的基础要求,致使学生在进入高一时数学学习上感觉困难重重。也使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上有更大的阻力。

  分析:本题一般是作为课后作业出现的,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由两方面组成:

  (2)对于答案的给出形式不能以集合的形式给出,思维的严谨性也有待加强。

  三、解决的办法

  1.针对学生知识上的脱节,建议在开学初应进行初高中的衔接教学

  具体安排可以是:将高一教材内容与上述内容进行适当的组合,在高一开学初组织下列内容的教学:

  (1)多项式内容的教学,重点补充介绍多项式的几个公式。

  (2)分式和根式的拓展延伸教学,尤其是对学生的繁分式的化简运算进行适当的教学和训练。

  (3)关于方程:可以分为若干课时,先复习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间对含字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和简单的一元三次方程以及方程组作适当的补充和介绍;第二课时可以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进行系统的教学;第三课时可以对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进行教学;第四课时可以对高一的新内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

  (4)简单介绍三角形的四心及其性质,圆的性质。

  (5)安排化归、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的教学。

  这部分内容的呈现方式可以实行教学案一体化的形式,以增加教学容量。

  2.针对学生的能力现状,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降低起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做到低起点,小坡度,让学生有一个适应高中学习的过程,逐步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精讲多练,多一些作业的点评,有意引导学生联系、复习和区别旧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后再逐步提高教学要求。

  (2)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抓主要矛盾,让数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数学思想贯穿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不要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深挖洞,不要用一些文字游戏的问题来给学生设圈套,以免让它们变成学生学习数学的绊脚石。

  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篇2

  关键词:数学衔接;原因;内容;措施

  许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是很重要的因素。讨论和研究初高中的衔接问题,指导和引领学生适应数学学习的变化,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十分重要。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一、为什么要讨论衔接问题

  首先,课改以来的教材变化和课程标准的变化使初高中数学知识在具体内容上出现了较大的跨度。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有较大程度的压缩,而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上有所增加,而且有些内容没有衔接,使得学生从初中到高中要跨越很高的台阶,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其次,初高中数学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涉及的思想方法较少而且要求不高,甚至没有明确地提出思想方法的概念,而高中涉及较多的思想方法,而且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这些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许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

  二、哪些具体内容需要衔接

  1.初中删去的,高中经常要运用的内容

  (1)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在初中课程中已删去,而在高中课程的运算中经常用到。

  (2)因式分解在初中课程中一般仅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初中课程对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做要求,但高中课程中的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这些因式分解。

  (3)二次根式部分对分母有理化在初中课程中不做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课程中函数、不等式部分常用的运算技巧。

  (4)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外心、内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等)初中课程中大都已经删去,而高中课程中要经常涉及这些内容。

  2.初中要求低,而高中需要熟练运用的内容

  (1)初中课程对二次函数的要求较低,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课程中贯穿始终的重要的基础内容,而且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做要求,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3)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做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课程中这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

  3.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1)初中对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只是有一些渗透,而高中就要求学生理解并在解题中应用。

  (2)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离常数法、十字相乘法等运算方法和变形技巧,初中做要求,而高中数学中却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三、怎样做好衔接工作

  1.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高中阶段刚开始的数学教学中,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降低课程难度。新授课的导入,尽量由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从而顺利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2.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初中生的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属于理论型抽象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初高中的数学衔接主要是做好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积极鼓励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努力克服初中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惰性,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新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深化和运用。

  总之,在高中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适时补充拓宽初中数学知识,加强知识、方法、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更快地投入高中阶段的学习。

  参考文献:

  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篇3

  关键词 初高中 衔接阶段 数学 学与教

  初、高中两个阶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起到重要的影响。学生年龄不同、学习的知识不同、难度不同,必然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制约,初中学习相对轻松,数学教学内容难度适中,学习的强度也不大。可是进入高中后,受到高考的压力,课程难度提高,科目多,对学生而言心理负担也会加剧。高中数学教学课堂讲述的知识点更多,对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力、逻辑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学与教是互动的过程,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在整个互动教学中必须抓住重点,做好衔接,结合学生的实际实施教学,帮助他们更快的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

  1初高中衔接阶段数学学习问题

  1.1教材内容方面的衔接问题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师和学生的参考用书,是教学的指南。初高中数学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从初中过渡到高中阶段,学生离开熟悉的环境,与新同学和教师相处,难免会有一定的不适应感,在教材方面做好衔接,保证良好的过渡是有效教学的一种科学方法。具体而言,高中数学教材要涉及一些初中内容,通过有效的衔接和过渡给学生一个适应的阶段,从而保证高质量的教学。

  1.2教学目标方面的衔接问题

  所谓的教学目标就是指教学应该达到的要求,它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学会数学中的公式定理和概念性内容,并学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相对更高,学生必须要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形成数学解题思维,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对此,在初高中衔接阶段,教学目标必须要有序的提高,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好数学,掌握学习的要点。

  1.3教学方法方面的衔接问题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同。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相对多样,互动性较强,旨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实现有效教学。高中数学教学相对不同,受到高考的压力,教学多以学生成绩提高为目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和枯燥,课堂互动教学的之间也较短,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沟通,被动学习方式仍旧占据主导地位,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

  1.4学习方法方面的衔接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习多是被动学习,教师的指导性教学较多,由于课业负担不会太重,学生做题也没有规律和章法可言。高中数学所要学习的知识较多,没有逻辑的学习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会影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做好初高中的衔接,注重主动学习,加大做题的难度。

  1.5心理状态方面的衔接问题

  初中生心理素质较差,对学习的环境非常熟悉和了解,学习的状态自然较好。高中学习压力大,学生远离熟悉的环境,所要学习的内容较多,心理状态会不断 的变动。对此,师生都要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适应好高中的学习环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6思维能力方面的衔接问题

  初中生思维能力不够延展,高中数学复杂多样,图形结合的十分紧密,学生思维也必须不断延伸。所以,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学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扩展,在教学中养成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

  2对于初高中过渡阶段的教学要求

  2.1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刚开学就告诉学生高中与初中的不同,提前打好预防针。新课之前,先补充初中比较淡化的东西,做好知识衔接。要求学生准备笔记本、练习本、作业本、改错本,并定期检查。开始时要放慢教学进度,让学生逐步适应,以后酌情加快。上课教师要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平时的教学要抓好教学重难点,注重双基,不要盲目拔高。讲题时做到讲清、讲透、讲活。

  2.2对学生的要求

  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抓好基础、吃透基本概念,掌握书上的例题、习题,不在难、偏、怪题上浪费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课前预习,听课时动脑、动笔、动口,提高课堂效率;及时反思总结整理知识;加强数学思维的训练,注意解题步骤的书写,锻炼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3结语

  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需要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对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目标、学习方法以及思维能力上进行衔接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问题,让他们熟悉整个高中学习的环境,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范利军.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与学衔接问题[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07):29.

  [2] 孙元勋,蔡芙蓉,赵玲燕.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09):2-4.

  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篇4

  【关键词】导学案 初高中数学教学 衔接

  一、要点紧密联系,在初中的基础上渗透高中教学

  导学案的构造板块清楚明了,其中包含了自学目标、知识要点、归纳反思、预习自测、知识巩固等等。每一个板块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都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每一个板块各司其职,共同帮助学生解决数学疑难杂症。在促进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上,导学案也发挥了自身的强大作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批学习资料应运而生,顺应知识时代的潮流,学习资料的涌现成为必然。但太多的学习资料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完全找不到重y点,不知从何下手,特别是学生刚进入高一,看到繁多的数学资料,令学生头疼,里面的要点要么过于简单,纯属初中知识;要么太难,学生看不懂,完全脱离了初中数学。这些都是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而导学案的出现,恰到好处地解决了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不均衡的问题。

  比如说,翻开高中数学必修一的导学案资料,仔细看一下编写的要点,不难发现,这些要点基本都是在初中的基础上加入高中的新知识,联系紧密,具有高度连贯性。对于函数学习的那一章,导学案上的要点也是如此。其中有一个要点为: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求出函数的定义域。从语文的角度来看导学案上的这个要点,前半句话的表达重点是“解析式”三个字,而后半句的重点在“定义域”上,解析式是初中时代学生经常接触的问题,初中时候的数学考试动不动就是让学生求解析式,而定义域则是高一学生需要新学习的知识。通过解析式求出定义域,加强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导学案的要点指出正符合了初高中知识衔接的要求,推动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进展。

  要点紧密联系,在初中的基础上渗透高中知识。这是导学案促进初高中数学衔接的一大特征,导学案开门见山地指出要点,又不缺乏对初中知识的巩固和再现,完美地诠释了数学是一门具有高连贯性的学科特征。

  二、归纳反思清晰,初高中知识并举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归纳和反思的过程,导学案中涉及到的归纳反思,具有独特性。每一个归纳反思点,都加入了很多的知识,其中有初中阶段的知识,也有高中的新内容。归纳令学生的思维清楚,不会紊乱。反思让学生懂得回顾,理解数学学习的真正思想和内涵。导学案中加入归纳反思这一板块,并不多余,它有规律可循。最重要的是,导学案归纳反思中将初高中数学教学巧妙地衔接在了一起。

  举个例子,还是关于函数学习的。函数学习中,归纳反思里提出:学生要通过函数解析式正确做出函数的图像,利用描点法做出准确的函数图。提示学生注意定义域和解析式特征。所有读过初中的学生都知道,函数的解析式和图像是初中数学中常常涉及的问题,这在数学学习中已然司空见惯。导学案的归纳反思里着重强调了函数图像的画法,其实,简单的函数图像初中生都能画,但是导学案把初中学习中通过解析式画出函数图像的方法进行了归纳反思,中间加入高中的描点法,而这个描点法就是解析式对函数图像的形成途径。导学案这一归纳反思板块,将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在一起,便于学生学习。

  归纳反思清晰,初高中知识并举。导学案的归纳反思板块,结合了高中数学教科书大纲,并在初中简单的知识中赋予了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学习,这是广大编写数学资料者可以学习的地方,它的意义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连贯性。

  三、自学目标明确,强化初中知识,导入高中新理念

  无论是语文、英语,还是数学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使学生有意预习也无从下手。但不是所有的自学目标都能让学生接受,如果翻开一本数学资料,学生看到的自学目标里都是一些难懂的文字或是占了三分之二的新内容,那么,可能学生连预习的心情都没了。可见,关于自学目标的设置,在数学学习中显得很重要,它直接决定了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进展情况。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这个问题上来看,由于初中生刚刚进入高中,学习思维和思想还不能真正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再说,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学习本来就大相径庭。高中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的要求,比初中超出太多。由此可见,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理应渗透到数学资料的每一个板块。当然,自学目标也在其中。导学案自学目标板块中,将初高中数学教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的客观要求。

  例如,在高一学习集合的那一章自学目标中,就明确地展示了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这一鲜明的特性。其中的一个自学目标为:数轴在集合中的应用。高中数学教学大纲里没有直接点明数轴在学习集合中的重要性,但是导学案对学生的自学目标提示中,就清楚地提出了这一点。

  自学目标明确,强化初中知识,导入高中新理念。导学案的这一优势,就在于它了解广大学子的心声,以儒家温故而知新为原则,在初中的知识框架体系里,加上高中新理念,二者统一战线,相互促成,锦上添花。

  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篇5

  关键词:初中;高中;数学;衔接

  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后,都会或多或少地觉得高中数学比较难学,这已经成为很多学生及老师头疼的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教材上没有进行合理的衔接。目前我国,有关初、高中数学的衔接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在衔接上依然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

  一、初、高中数学产生脱节的原因分析

  1.初、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数量脱节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不仅题型简单易懂、内容也相对较少,而且初中课时充裕,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反复强调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和难点。初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数学内容进行复习和思索,而且重点和难点较少,容易记住和掌握。但是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大幅度增加,重点、难点等知识点数量增多,而且数学课时以及数学学习时间都明显减少,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急于赶进度,没有太多的时间对重点、难点进行强调和深入,学生在课后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与巩固。这使得很多在初中时数学成绩很好的学生,到了高中也感到力不从心,数学成绩大幅度下滑。

  2.初、高中数学的难度区别较大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很明显的区别,初中数学语言相对通俗易懂,而高中数学中则包含逻辑语言、集合语言、图像语言等诸多抽象复杂的数学语言。此外,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相对于高中数学而言,多为常量,而且题型较少,所以容易学习和理解。然而高中数学中引入变量,以及大量的抽象内容,因此不仅要重视数学方面的运算,还要注重数学理论的分析和理解。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对策

  1.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各个省市都已经开始使用新教材来开展对学生的教学。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设计出合理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顺利过渡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方面,教师应该更好地落实常规教学过程,尤其对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

  针对高一学生对高中数学的不适应性,数学教师不仅要认真研究高中教材,还要研究初中教材内容,尽早地发现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内容上和难度上的区别,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接受高中数学内容。

  例如,在初中所接触的函数一般都是有解析式的具体函数,学生只要能够画出函数图像(比如二次函数),对称轴、顶点等一目了然,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但是在高中,函数却与此不同,大多数都是不给出解析式,甚至无法画出函数图像的抽象函数。这种抽象函数对学生基本功的要求较高,因此对于刚刚步入高中的新生来说,无疑有很大的困难。对于这种现象,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进行相关的专题教学,把一些类似的题目放在一起,形成固定的题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达到学习和巩固的目的。

  2.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在初中数学中所学的知识量较少,进度比较慢,但是高中数学重点多、难点多、知识量大,教师讲课进度会比较快。因此,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新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提前预习,及时发现自己在知识点上的不足,并及时将其解决。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学习新知识点时,因自己基本功欠缺、知识点薄弱等问题的发生,能够更快更有效地理解高中数学。

  例如,在初中时所接触的几何,主要为简单的平面里的直线、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内容,但是高中几何却有了质的飞跃,从简单的二维空间提升到三维空间,开始学习复杂的立体几何。然而立体几何仅靠几个公式或者定理是不够的,需要深刻的理解、想象和推理,才能运用公式以及定理解题。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数学思维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并加强有关这方面的训练,尽量让学生破除初中时的思维定式,顺利过渡到高中数学的思维方式中。

  数学是知识点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每一章、每一单元、每一课时都会影响学生学习新内容的进度,因此对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进行研究与探索,找到初、高中数学的深层次联系和差异,找到更切实可行的衔接对策和方法,更合理、更有效地对其进行衔接,可以说是目前教育部门及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事情,也是对学生学好高中数学至关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陈晶磊.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促进初高中数学衔接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1.

  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篇6

  (一)问题的由来

  自从2003年新一轮的课改进入到初中阶段直至2007年第一届新课改的学生入校,外界对新课改的争议不断。自己也深有体会,一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学得很轻松,成绩很好的学生到了高中成绩下降,感觉数学难学,家长也很着急和不解。2008年秋,本人带新一届高一学生,就着手准备从这一届学生入学开始到他们离校,在和他们的共同学习过程中,去寻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改进,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高中学习,顺利地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

  (二)问题研究的现状

  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问题已有很多人在关注、在研究。有很多人也找出初高中数学在教材编写方面的一些差异,比如,现行的初中数学把一部分内容删减,把一部分内容降低了要求,而很多内容在高中的学习中经常用到,有人专门就此编撰了初高中衔接方面的教材。而本人想就本地的学生学习水平的实际情况,去找出他们学习上的问题,找到适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研究报告

  (一)衔接上主要存在两大方面的问题

  1.教材内容上的脱节

  在跟踪了学生三年的学习中感到在教材方面初高中存在一些脱节的地方,这是升入高中后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难学的一个原因。

  2.学习方法、习惯、思维方法上的脱节

  从初中上来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方法上也要有所改变,这样才能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一些措施

  1.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很多家长在暑假给孩子急于补课,而大多是在提前学习高一的课本知识。

  对高一新生要在学法上指导,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加以培养。让他们慢慢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无老师监督、督促下,逐步培养他们主动看书、勤于钻研、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的习惯。

  2.教师找准衔接点,做好衔接工作

  (1)找准衔接点

  数学知识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运用联系的观点提示新知,使学生不仅能顺利接受新知,而且能够认识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做好“衔接点”教材的处理工作

  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篇7

  摘要:如何将初中和高中函数教学部分连接,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中学数学的一个环节,需要有较高层次把握的内容。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函数;教学策略;教学衔接

  一、研究背景:

  由于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需求,现行的初中教材进行了大量的削减,对部分知识内容进行了弱化。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就成为高中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人类对于二次函数的研究历史悠久。大约在公元前480年,古巴比伦人和中国人已经使用配方法求得了二次方程的正根。公元前300年左右,欧几里得提出了一种更抽象的几何方法求解二次方程。7世纪印度的婆罗摩笈多是第一位懂得用使用代数方程的人,它同时容许有正负数的根。

  二、理论依据:

  根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知道,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所以,我们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从中学数学教材中看,二次函数占有重要的地位。各种数学思想如函数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换的思想等均可利用二次函数作为载体进行展现。进入高中以后,要对他们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图象以及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灵活应用,对二次函数还需再深入学习。

  三、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初高中数学衔接,研究编写并完善高一学生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校本教材。引申初中已学过而高中常用的关于二次函数的相关内容,并体现此知识在解题中的数学思想。突破二次函数部分在初中难学而高中易错的数学思维,并展示此思维在解题中的发生过程。

  四、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方法。依附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和校本资源,并在不断开发、完善中建设新的信息技术资源,坚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的工作方针,扎扎实实地展开教学研究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如下科学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比较法、分析法、教学案例研究法以及文献研究法等。

  (1)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初高中数学教材和考试大纲的学习和解读,通过对学校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切实了解学生对二次函数及其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现行课改模式下的初中毕业生,在数学上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空间观念、几何应变能力、空间观念、合情推理能力,但同时在数学运算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等方面又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现在的初中毕业生有较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个性张扬,上课能够主动思考,提出较多问题;自主性较强,理解、应用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较快,自学能力较强。

  (2)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高一新生关于二次函数等相关内容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编写出关于二次函数内容的衔接教材讲义和校本教材,通过实际应用,不断调整校本教材内容,使之适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

  通过新一轮高一衔接教材的应用,进一步完善初高中衔接内容在二次函数部分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公开课、研讨课、专题测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在二次函数应用方面的情况,研究二次函数衔接教材应用的成果。

  通过二次函数衔接内容的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应用,指导校本教材的研究和编写的进步,同时,进一步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

  五、研究内容:

  1.从中考看二次函数:

  纵观历届中考对二次函数的考察,反复出现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二次函数的定义式问题,解析式问题,求参数,图像问题,图像平移问题;

  (2)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问题;

  (3)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以及二次函数和直线相交问题,二次函数实际应用问题。

  2.从高三复习看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解析式,二是图像特征。从解析式出发,可以进行纯粹的代数推理,这种代数推理、论证的能力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数学素养;从图像特征出发,可以实现数与形的自然结合。

  通过对二次函数知识的教学发现,二次函数知识内容不仅仅是抽象的数学知识,更是一个有着浓厚生活趣味的数学学科知识,二次函数习题有很多内容都和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教师在进行思维能 力的培养过程中,可以有效抓住二次函数与生活性问题的有效联系,设置出与生活密切关联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内在能动性得到有效促动,使自主思考分析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要求。

  六、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我们推进了校本教材的研究、编写和应用。通过研究,教师对初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刻、细致的研究。通过学习,对初中的数学知识点与高中数学知识应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进一步提高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水平。

  七、思考与反思:

  我们不仅要对二次函数部分衔接教材进行了研究,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想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对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就目前而言,其成果泛泛而谈,整体分析者居多,而在许多具体知识点的衔接研究上则存在着一些不足。正因为如此,对具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衔接问题----如二次函数进行研究与分析,不仅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而且对于整个高中阶段的知识体系的整合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和大纲、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措施。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也不是无章可循的。作为教师,要积极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要不断地探讨教学的规律,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黎伏献.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W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19)

  [2]彭林. 实现从“变量说”到“对应说”的跨越――从整体上把握高中函数概念教学[J]. 数学通讯. 2011(12)

  [3]古勇. 浅谈初高中函数单调性的衔接[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08)

  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篇8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差异;衔接

  很多数学教师发现高一新生有着很好的求知欲和学好高中数学的强烈愿望。然而,一段时间之后,不少学生就感到高中数学晦涩抽象;在解题时磕磕碰碰,成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学习信心逐渐消失。如何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成了高一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和高中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高中数学的不衔接问题和可能的解决策略。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教材内容不衔接

  把初、高中的《课程标准》进行对照,不难发现:初中数学内容少且直观具体;高中数学内容多且抽象理论。自实施义务教育以来,初中数学教材删减了一些内容,降低了难度和广度。例如,把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等部分留到高一阶段。虽然高中数学教材内容也做了调整,降低难度。但受高考的影响,高中数学在实际教学中难度并没有降低。可以说,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加大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同时,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直观性强,对每一概念配备了足够的例题与习题。相比较之下,高中数学的概念抽象,侧重培养抽象逻辑空间思维能力,解题技巧灵活多变。

  2.初中教师与高中教师教法的差异

  初中数学内容少且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都有充足的时间反复强调。在侧重测试基础知识的中考数学的指挥棒下,初中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取得高分,常机械地反复练习达到熟记题型,结果造成了重知识轻能力,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高考数学则是侧重考查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所以高中教师比较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而这种差异性使得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

  3.学习方法的差异

  在初中,学生习惯跟着老师走,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问题;而高中数学则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举一反三。例如,很多的高一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课下穷于应付作业,对难题没深入钻研,喜欢按老师上课讲的例题方法套着解题;遇到问题不去分析思考,而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因此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同时,不会科学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所以,高一学生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而课后不会做题,或者作业会做但考试不会,在数学上花很多的时间,但效果却不好。

  二、基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1.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注重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迁移

  初、高中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正确处理好两者的衔接,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所以,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以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新旧知识,找准衔接点。而且要以“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能够理解和掌握高中数学知识。

  2.活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在教材的处理上,不妨打破模块之间的先后顺序。例如,可以把“一元二次不等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作为衔接内容先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做好初高中数学的知识衔接,而且可以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因为初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存在断层,所以有必要做好衔接的补充教学。在高中起始阶段,需要引领学生掌握一些知识点,例如:常用的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方法、方程与方程组、一次分式函数、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中点公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和边长间的关系等。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而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对该学科的兴趣使得不少学生畏惧数学。因此,教师要着力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疑,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技巧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

  4.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许多学生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和不好的学习习惯。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课堂显得密度大,教学进度快。机械照搬的学习已经不能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自主提问,因为只有经过分析和思考,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可以指导学生去做课后反思,章节反思,解题反思来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习惯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去总结和归纳,复习和巩固。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潜能。

  总之,高一数学是高中数学的起始阶段,只有认真分析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才能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和发展新能力。让“初高中衔接教学”更好地为高一新生铺设一条成功的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篇9

  关键词:教学衔接;顺畅;初高中地理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

  1.初高中地理知识结构及能力要求的客观差异

  相对初中地理,高中地理无论在知识,还是学生能力上都客观存在两个大的台阶。初中地理知识侧重地理现象、地理名称等大量记忆性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构成侧重解决地理的规律、原理、地理事物、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更注重知识系统化、理论化研究与学习,教材编排上体现了现代地理科学的精华,学科体系严谨,这一客观差异使初高中地理在知识结构上存在较大跨度。高中地理对学生能力要求与初中阶段有很大不同与提高。初中地理主要了解地理现象、地理名称、地理事物分布等地理表象,较少或基本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分析,能力要求侧重学生的记忆力与观察力。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在明析地理事实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对学生的抽象概括、逻辑推理、分析综合等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2.课程设置造成地理教学的客观“断层”

  地理学科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可谓几经兴废。初中地理只在初一、初二开设,初三不再开设地理课程;高中地理是高一开设必修课,高二高三则只在文科班开设。这样的课程设置直接造成近一年的地理教学“断层”及学生学习连贯性的断档,人为拔高了初高中阶段的台阶,客观增加了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跨度与难度。而同步的初高中地理教材,内容设计并未将这一问题考虑在内。因此,刚步入高中阶段地理学的学生普遍反映地理原理难懂、规律难记、试题难做、成绩难提高。

  3.地理课程尴尬的学科地位

  地理学科常被看作可有可无的副科,随着地理被纳入高考,高中地理学科地位有所提高,但初中地理在学校中依然尴尬。尴尬的学科地位直接导致地理师资配备力量薄弱,很多农村学校甚至由非专职教师兼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城市学校多配备专业地理教师,但也存在地理师资储备不足,长期超负荷工作,完成教学任务尚可,几乎没有时间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由于副科地位,有的学校地理课时被缩减或为“主科”让路直接被挤占课时。多数学校都面临教学手段陈旧,设施配套差,课外活动和选修课开设少等问题。另外,作为高考科目的地理在重庆却不参加中考,学校、家长、学生普遍不重视。因此,多数学生初中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高一地理学习不适应、困难大等现象尤为突出。

  二、针对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建议

  1.研读课标及教材,做好学科知识衔接

  (1)寻求初高中地理衔接点。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如高中自然地理中气候相关内容,在初中阶段同样是重点知识,设置在初一年级第一学期。初中地理气候的学习分为气温、降水、气候三节,对世界气候的分布、气候特征、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分析都有具体要求。而高中自然地理气候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区域气候形成的原因并根据气候资料判断一个区域的气候类型”。这部分内容在初高中两阶段有很强的启承关系,也是初高中地理的重要衔接点之一。通过研读人教版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整合出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点与联系点,见表1。

  (2)适当延伸,做好学科知识衔接。首先,明析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点后,需要教师在教学上进行适当延伸。初中地理教师应关心高中教学内容,重难点知识教学应适当拓展,向上延伸;高中地理教师也需了解初中教学内容,在了解学情基础上做好旧知复习,向下延伸。尤其是高一地理教师不应只关注高中教材内容与课标要求,还要从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出发,了解初中哪些知识已经讲过,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还需在高中进一步加深和拓展等。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反馈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做到“知己知彼”,并结合高中教材内容,确立带领学生复习初中地理知识的起点和重点。如讲授“背斜和向斜”时,由于背斜、向斜要借助“地形剖面图”呈现,但不清楚学生对“等高线”、“剖面图”等知识的掌握状况,可以布置绘制地形剖面图作业,以此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2.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实现主动衔接

  (1)转变记忆方式,促使有效衔接。记忆是保持知识的重要方式。任何能力都需要通过不断积累知识来实现,初中学生偏重形象思维,主要依靠机械记忆,教材内容也侧重描述地理事物与现象,告诉学生“是什么”“在哪里”。高中教材内容侧重分析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原因与规律,要求学生能够回答“为什么”“怎么样”,重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与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并能灵活运用规律。高中地理需要改变过去机械性记忆方式,形成意义记忆学习方法,在理解基础上将需要记忆内容或赋予一定意义,或进行联想、比较,或通过想象思维加以记忆。只有理解地理知识才能体会其价值,才会真正喜欢地理学科,对地理感兴趣,做到初高中地理有效衔接与融合。

  (2)形成阅读图表习惯,促使顺畅衔接。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图表是构成高中地理知识的重要内容,如自然地理中大气环流的形成、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洋流分布图等,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中体现更为显著,通常先给出某一区域的分布图、统计图、数据表等。初中地理图表内容简单,高中地理图表复杂、抽象,需要掌握一定的读图方法与技巧,如果学生沿用原来的阅读图表方式,势必会加大地理学习难度,影响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关注对课本中的图像、插图、图表、注释,教会学生读图表的技巧与方法,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养成多看图、会析图的习惯,使衔接教学进展顺利。

  3.重视非智力因素,助力初高中衔接

  (1)关注非智力因素对初高中地理衔接的影响。初中地理要求低,师生压力小,初中教师多会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高中地理要求高,师生压力大,但从学生终身发展角度看,高中也应做好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初中基础上继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升入高中虽然面临课时紧、容量大、难度高等问题,但仍需重视对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激发。保持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持续性,也是保证初高中地理教学实现顺畅衔接的直接推手。

  (2)关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助力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又一推手。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做好学习习惯的衔接。可精心设计与预习、复习、巩固学案,给予学生一定时间完成,养成预习、复习习惯;或不定期检查学生笔记,养成整理笔记习惯;也可对出错率较高的问题进行二次过关,养成整理错题、典型例题的习惯等。同时,刚升入高一的学生普遍感到地理课本简单,内容好理解,但地理题难做,地理考试分数低。因此,教学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情绪变化,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消除烦躁、焦虑、自卑等消极情绪。

  参考文献:

  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篇10

  关键词:初中;小学;函数;知识衔接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是互相联系的。通过比较小学与初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初中数学数学与小学数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小学数学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以及简单的代数知识等。?而初中数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等。不过,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初中数学大多数是在小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延展和提升。鉴于此,在初中教学函数教学中,为保证学生能够尽快融入,在教学中占据一些主动权,我们要全面了解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体系,找出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间的衔接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学生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二是从教师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从教学方式上提高学生接受知识能力,从教学要求上延伸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初中函数与小学数学知识衔接的重要性

  在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教育要求中,学习的科目较少,知识内容也较浅。所以相对而言,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少,功课负担也少,也就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在小学阶段时,小学生容易由于玩耍时间较多而形成贪玩的习性,但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科目相对较多,知识内容也相对较深了。这种突兀的反差情况,使得学生不能较好的适应初中学习,产生学习上对老师的依赖,长而久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着眼于小学知识的授课,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和习惯培养。教师要适当给及学生学习自由,不局限于小学生的课本知识学习,可以通过适应的引入一些活动和比赛,例如:举办小学生科技大赛、小学生趣味问答比赛等。通过这些各式的活动中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自主思考、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课外兴趣和团队意识,全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只有做好初中函数和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才能使学生更快的融入初中的函数学习中,才能保证学生在初中教学的获得主动权和积极性,才能确保初中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初中函数与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措施

  1.教师教学的衔接措施

  教师教学方面的衔接措施,主要是深入教学简化内涵和延伸思维培养逻辑。深化教学指的是在对小学高年级的授课教学中,适当的引入初中函数知识,简化函数方程,为初中的函数学习做一些铺垫;延伸思维培养逻辑则是适宜地提倡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具体做法是对同一问题思考多种解答思路,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逐步引导逻辑思维的构成。

  (1)深入教学、简化内涵。

  考试需要考的知识,教师教学就教相应的课本内容,这是我国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考出优异的成绩,考上教学质量相对较好的学校,这是普遍家长和教师的想法。当然,也不能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只是较为极端化了。学生的未来,不仅在于优异的分数,更在于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深化教学、简化内涵,就是要求教师在学生刚接触简易方程的教学时,督促学生摒弃现有的算数知识,适应代数运算的灵活性。可以利用一些较为典型的题例,如:某城市2002年水稻平均为7200kg/公顷,2004年水稻平均产量为8450kg/公顷,求每公顷年平均增长率。让学知道有些问题仅仅利用算数知识是比较繁琐的,用方程解答则是7200×(1+x)2=8450,解答方法简易,从而减少学生对函数新知识的排斥力,增强对简易方法的好奇心和渴望。小学课本的算数比较着重于公式的套用,而函数则明显比较灵活运用,可以通过代数的方式直接简化成运算,这是教学中思维转化的开始,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极为重要。同时,在刚开始学习函数方程时,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解方程的步骤一步一步的来,抑制住学生求快解答得到答案的心理,因为学习函数方程,最重要的是学会解方程的过程,只有学会了方法和灵活地应用,才是真正做到了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理解。

  (2)延伸思维、培养逻辑。

  小学的教学主要是借助具体的实物来进行思维的传达,而初中则慢慢转型成了抽象的逻辑来进行思维传达。所以,这也就要求这个知识衔接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思维模式的过渡。由具体实物转换为抽象逻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采用对与错来评判学生的答案。当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出现问题,不宜仅仅评论“这样错了”等话语,合理的教学方式应当是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为什么是这样考虑这个问题”、“这样考虑问题的方向是在哪儿”,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上寻找逻辑规律,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性。

  2.初中函数与小学数学知识的具体衔接点

  要做好初中函数与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可以在对函数的教学中,利用简单的思维模式,将函数的内容含入教学方式中。如:将一个蛋糕分给五个人,现已有两个人分了两块,剩下三个人也要每人两块,问蛋糕总共要分成几块?可以设总共分为x块,x/2=5,则x=10,由这样引入函数x。另外,在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简化的借用二元一次方程,引入函数知识,如: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88个头,24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可以这样解:设鸡的只数为x,兔的只数为y,则2x+4y=244,x+y=88,解为x=54,y=34.根据实际的函数知识内容,利用简化的方式将初中函数的内容引用小学知识表达出来,加强学生对函数知识的实际理解。

  做好初中函数和小学知识的衔接,这对于发散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性、强化学习习惯、提升知识掌握度都是非常重要。只有做好了衔接准备,学生才能在初中的学习中拥有主动权,才能更好的融入初中学习,才能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这对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大进步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衷琳:浅谈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几点体会[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2年02期

  [2]史俊: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过渡教学[J];新课程(教师版);2007年08期,

  [3]李晓龙:如何实现从小学到初中数学学习的转变[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1期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共25页).doc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 分式的计算结果应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共25页).doc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共25页).doc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部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