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2-18 03:17:28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今天给各位分享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体育运动的意义十篇

2、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3、体育运动的意义5篇范文

  体育运动的意义篇1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全民健身 学校体育

  1.引言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极大地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但是,从1985年开始我国对青少年体质健康进行的四次调查却显示: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与体质下降相伴随的,是青少年心理状况的不良趋势,如情绪调整能力差、挫折反应不适当、心理承受力较弱等。为此,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简称阳光体育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全国性的体育锻炼热潮。“阳光体育运动”明确指出,要力争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都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经过这几年大家的努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已经深入推进到学校体育里。

  2.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

  在我国,推行阳光体育运动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教育意义

  “阳光体育运动”既是贯彻和谐教育理念的实践要求,又是创建和谐未来的需要。它是指通过以教育为出发点,以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的体育锻炼为形式,发动全社会珍视健康、崇尚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的总动员。从教育本身来看,推行阳光体育运动,也是转变教育理念,全方位提升办学的内涵与层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这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质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这么说,“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阳光体育活动”的实行不仅让学生们有了时间去享受运动、享受快乐,而且最主要的是通过宣传,通过体育这个媒介,正在逐渐让运动、让素质教育深入人心。

  2.2体育意义

  体质健康是我们整个民族健康的根基,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也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但是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由于各种原因,学校体育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自己足够的重视,以至于中国青少年的健康体质水平连年下降。“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各方面对学校体育的重视,提高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当然,“阳光体育运动”不仅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且是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基础。社会体育的发展,不仅要靠社会经济生活的逐步改善,而且与人们自身对体育功能和作用认识的深化有紧密联系。而“阳光体育运动”所针对的对象是各级各类学校的青少年,他们是家庭的希望、中华民族的未来,所以他们这个巨大群体的行为会对家庭和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传播效应。当学生接触了这些有趣的运动项目以后,会把那种健康、喜悦的感受告诉身边的亲戚朋友们,这比通过电视、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宣传的效果更好,因为这更贴近生活。而且,当这批从小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长大成人时,全民健身的目标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社会体育才能真正普及。有人说学校体育应该成为竞技体育的“后花园”,这话很有道理,搞好学校体育不仅能为竞技体育输送大量有天赋的后备人才,而且运动员退役后可以到学校里进行学习和工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3经济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育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一文,明确指出把体育列为第三产业的第三个层次。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新兴的朝阳产业,正在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其发展水平还是非常低,与我国13亿的人口大国相比是极其不平衡的。目前我国的体育市场缺两种东西:一是购买力,二是购买欲望。但是根据人们的收入水平,特别是在东部沿海的收入水平,购买力的问题不是很突出,最主要的是消费欲望问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不仅会使体育人口激增,而且会增加更多的体育消费者,最主要的是使人们产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购买的体育产品、享受体育服务的欲望。总之,随着“阳光体育活动”越来越进入人们的生活,体育产业也会出现越来越大的需求。

  3.结语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几年来,从各地的开展情况来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长久来看,“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健身工程,其在全民健身和学校体育工作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当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学生体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急功近利,需要长期坚持。总之,坚持搞好这项工程不仅会对体育本身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体育以外的方方面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号,2006-12-23.

  [2]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35.

  体育运动的意义篇2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10-0049-02

  1 老年人保健的基本内涵

  当我们把人们的健康和体育加以研究分析时,就会发现,当今整个体育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往人们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仅仅只停留在“体育可以增强体质”上,对体育的多方面功能还缺乏认识,这就是狭隘的生物体育观。然而,在现代社会里,由于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了人们认识上的飞跃,由原来的生物体育观逐步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体育观。因此老年人现代保健观念,即三维的保健观,是从生物、心理和社会学的视角,谋求对老年人生命体的全面呵护,不但要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而且要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增进和维持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

  2 体育运动对老年人的保健作用

  老年人在从事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并不单纯为了增进和维护身体健康,同时也是为了满足社会参与、克服心理孤独的需要,即谋求生物、心理和社会的综合效益。

  2.1 体育运动对老年人生理的效应

  研究证明,老年人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使各器官充满活力,对延缓衰老进程、延长寿命、提高健康水平、防治疾病、加速病后身体机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2.1.1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大脑逐渐萎缩、退化,大脑皮层表面积和脑血含量均相应减少,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减弱,神经调节能力较差,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因潜伏期延长而迟钝。因此,老年人的记忆力、注意力以及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能力都有所减退。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消除疲劳和精神紧张,改善睡眠推迟全身的衰老,防止老年性疾病。

  2.1.2 对老年人骨质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适宜的运动可以有效的增加峰值骨量,减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骨量减少现象。此外适度运动还可使肌肉毛细血管网开放的数量增多,收缩有力。随着肌肉内环境的改善,骨骼中钙营养相对增加,可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疏通经络,防止老年人的骨关节病。

  2.1.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特点是: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动脉管壁内膜有粥状硬化斑块,外层坚硬血管弹性下降,以致血管硬化,管腔狭窄,动脉血压上升,心脏负担加重。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心肌的兴奋性,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流,提高心肌利用氧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心脏的功能。

  2.1.4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老年人的呼吸肌随年龄的增长日趋萎缩,肋骨钙化,肺组织的纤维组织增加,弹性降低,肺泡萎缩,胸廓的活动减少,导致呼吸机能下降。体育运动能保持肺组织的弹性,提高呼吸肌的收缩力,加廓的活动幅度,改善组织的通气及换气功能、增加吸氧能力,从而提高全身各内脏器官的新陈代谢。

  2.1.5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老年人胃粘膜变薄,胃肠道的腺体和绒毛逐渐萎缩,肌组织也萎缩,弹性降低,肝脏和胰腺重量减轻,功能减退。经常运动的人,由于肌肉活动的需要,势必加强消化系统的功能,从而促使胃肠道蠕动加强,血液循环改善,消化液分泌增加,营养物质转化与吸收加速。

  2.2 体育运动对老年人心理的效应

  人类有复杂的思维活动和丰富的情感活动,这些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与躯体的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老年人来说,心理、精神因素对现代老年人的养生观影响更大。

  2.2.1 体育运动能有效地调节老年人的情绪 运动中枢神经兴奋可以从大脑传至肌肉,肌肉的工作状况也可以通过运动神经传至大脑。主管运动的大脑神经中枢兴奋扩散,同时主管记忆、思维、语言等的大脑神经中枢得到保护性抑制,使这些神经得到放松。从事体育运动使老年人心情舒畅,轻松愉快,经常获得和保持这种良好的情绪与积极的心态,可以形成良好的个性、稳定的情绪、乐观的人生态度。

  2.2.2 适量运动可增强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 现代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适量运动可增强自我效能,即认为自身有能力去完成运动任务,确信可达到预期的良好健身效果。在此过程中,老年人会对自己的健身行为进行积极的心理控制,不断强化自身健康的内在动机,他们投入和主动参与的成分就会较大,参与的时间也会较长,而这些良好的心理趋势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年人的焦虑等不良心理特征。

  2.2.3 提高老年人的积极生活态度和幸福感 体育运动使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重新找到了他们的生活目标,从而使他们从老来无用的悲观、失落中找回自信,找到了生存的意义,增加了对生活的信心,提高了自我效能感。研究发现,体育运动大大降低了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生率。抑郁是以压抑占主导的情绪状态,而运动是以兴奋和充满活力为特点的活动,显然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2.3 老年人体育运动的社会效益

  2.3.1 改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交往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许多退休后,老年人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普遍有失落感和孤独感。体育运动是一种很好的增加人际交往的渠道,通过体育运动使老年人能更多的与外界接触,增加社会交往,与人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专家认为:人际间维持一种融洽的正常交往,能给人带来安全感,引起愉悦、快乐等增加情绪,从而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满足其参加集体活动的意愿。有了倾吐心声,寻求帮助的对象,使之感觉生活有情趣,充满活力。

  2.3.2 体育运动开创了老年人的“第二人生”

  随着社会的离退休制度的正常化,我国每年都有大批的老年人走下工作岗位。在这些老年群体中,他们大部分都有着专业技术特长,如何使他们保持健康旺盛的精力,开创老年人的“第二人生”,参加体育活动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老年人通过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继续发挥老年人的知识和技术优势,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余热。

  3 老年人体育运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锻炼对身体是有益的,但不注意锻炼方法和自身身体状况而盲目进行锻炼,有时反而会损害身体健康或加重已有疾病,所以老年人一定要讲究科学锻炼。

  3.1 加强医务监督

  中老年人要经常进行体格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脉搏、血压及身体其他状况,如果运动后出现头痛、头晕、胸闷、心跳不适、食欲减退、睡眠不佳及明显疲乏、厌倦锻炼等现象,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调整或暂停锻炼。对体弱多病、身体过度疲劳和有较重内脏器官疾病者,要减少运动量,及时进行治疗或休息。如发现有初期运动障碍的,应立即减量、停练或改变方式、方法。

  3.2 循序渐进原则

  老年人希望身体健康,但决不可能“一口吃个大胖子”。体育运动也要一步一步的来,开始运动量不宜过大,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因此,老年人参加体育运

  动要不急不躁,按部就班地进行锻炼,才会获得良好的效果。

  3.3 持之以恒原则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贵在有恒。人的身体,只有在经常的体育运动中才能得到增强,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机能的改善都是长期坚持体育运动的结果。对于老年人而言,随着生理机能的日益衰退,神经衰弱等症状比较明显,只有坚持较长时间运动后才能产生效应,切不可急于求成,盲目加大运动量或中途停止,否则不能达到应有效果。

  3.4 遵循合理的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不仅能提高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效果,还能避免运动中意外的发生。所以老年人在从事体育活动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他们的帮助下获得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运动处方,以便在体育运动中取得较理想的锻炼效果。

  3.5 加强自我监督

  自我监督是指老年人在锻炼过程中,对自身生理机能和健康状况观察和评定的一种方法,也是全而体格检查的一种补充。它有助于及时了解自己在运动过程中生理机能的变化,有助于预防过度疲劳,有助于调整锻炼计划和运动负荷。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应经常了解自己的脉率、血压及身体健康状况,以便自我监督。

  4 小结

  正如18世纪法国医生蒂索所言:“运动就其功能来说可以代替一切药物,而一切药物均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体育运动在老年人现代科学的养生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运动有助于预防由于年老所出现的各种机能性疾病,有利于增强和维护老年人的体质和健康。某些身心方面的疾病,也可以通过积极的体育运动参与来消除。在增进健康的同时,体育活动也能促进心理完善、社会和谐,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老年人,往往是具有明确的养生观,是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

  参考文献

  [1] 傅丰北,刘思金,张林.运动与非运动人群老年期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上的差异[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5(5):68~70.

  [2] 林昭绒.城区中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5),165~166.

  体育运动的意义篇3

  关键词: 三门球运动 职校体育教学 推广意义

  一、适应时代的需求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前的几十年里,体育教学是“老俗套”。全国城乡学校都是执行“一纲一本”,体育教材确实是严重地落后于时代。2001年教育部出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同时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选择权留给了地方、学校和教师。这样既保证了课程在国家层面上的统一性,又充分调动了地方、学校和教师因地制宜的积极性。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气勃勃、多彩多姿的景象,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呈现多样性,这就彻底转变了过去那种体育教学“沿袭一个模式”的现象。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在体育教学中更能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教师和学生可以互动,可以自编教学内容,感受体育的乐趣,使体育教学丰富多彩、体现特色。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江苏省海安县学生体育协会针对一些学校场地条件差、器材比较贫乏、学生人数多等实际状况,研究开发了一项新颖别致的能在城乡学校普遍开展、适合广大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球类运动――三门球运动。三门球运动作为一项新兴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课外活动和训练竞赛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应用,既丰富了学校体育教育,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体育生活。

  二、三门球运动的特点及在职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三门球运动是在综合了橄榄球、手球等多种球类运动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一种让三个队同在一个设置有三个等距离球门的圆形场地上用手打球,以将球有效地射入对方任何一个球门得分为目的而建立起具有攻二防二的独特竞赛体系的新型球类运动。之所以能迅速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和体育工作者所接受,主要是因为该运动具有鲜明的实用性、益智性和较强的观赏性。

  三门球运动的内容一般有跑动、传接球、射门等。在新编教材中三门球已纳入了江苏省编教材的选修内容。三门球运动的各项内容对身体的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根据职校学生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有选择性地安排三门球的教学内容,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身体。如三门球的跑动形式多样,融合了各种跑于一体,如疾跑、侧身跑、后退跑、折返跑等。它既可以作为整节课教学,又可以作为其他不同体育项目准备性练习和辅练习,根据职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及课的内容安排、场地器材情况,选编不同的动作进行练习可使学生的四肢和躯干灵活、动作协调,同时对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物质代谢、预防疾病、振奋精神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它对于场地、器材的要求极其简单,能根据教学目的、任务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若将三门球的游戏内容、教学比赛运用于体育教学,则更能增强学生的新颖好奇感,深受学生的喜爱。通过三门球的游戏内容、教学比赛的练习,不仅能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与提高,而且能发展学生的速度、柔韧、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作风,更能培养同学间互相帮助、团队协作的精神。要让他们乐于去学,更乐于去练,以此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三、三门球运动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及训练的影响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然而,作为新型运动的三门球,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具有相当的魅力,深受职校学生的喜爱。首先,活动时不受人数多少的限制、时间长短的限制、场地大小的限制、运动强度的限制等。其次,三门球能充分活动学生的身体,使学生乐此不疲。最后,三门球运动有其独特的规则,融合了许多项目的运动特点而又自成一体。学生们在学习、练习过程中,兴趣浓厚,特别是有些学生在运动中感觉到如同平时的娱乐活动,毫无枯燥感,给体育课氛围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在活动中身心全面发展。

  三门球对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活性及心血管、呼吸功能的需求很高,在课外辅导及训练中都非常强调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适当做三门球运动可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而且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都有良好的影响,也可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四、三门球运动对体育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职业教师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应该具有“一专多能”的专业素质要求。体育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体育教学内容是以体育教育为目的,以身体练习、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教学比赛等为形式,经过组织加工后的,可以在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内容总称。体育教学内容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必须根据教育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造、组织和加工。职业性要求下,对职业中学体育教师的主导性和业务能力要求更高。三门球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球类运动,是大部分体育教师以前没有接触的一项运动,所以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先了解、掌握这项运动,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根据职校学生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有选择性地安排三门球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使体育教师必须掌握更多的和先进的教学法,体育教师也要有更多的思维创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样才能应对职业中学灵活的体育教学环境。

  总之,为了使三门球运动更好地为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服务,更好地为学校体育和广大学生服务,我们对三门球运动的特质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对其实施开发性、应用性和传播性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深远的意义。江苏省职校在改革中不断完善,突出表现在教材内容的创新与改革。三门球运动由于教材内容的新颖,并有大量的插图、VCD、磁带,学生易看、易懂。教材内容,既充分结合了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又遵循了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增强对职业学校体育课教学的计划性、科学性、系统性,提高教学质量,把三门球运动列为选修教材,并在全省职业学校中广泛应用并推广,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林跃.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2.

  [2]冯健.浅谈三门球运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4.

  体育运动的意义篇4

  关键词:运动处方;体育教学;意义;注意事项

  一、运动处方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不断,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高校体育教学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运动处方

  教育部在2004年公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与2002年相比,身高、体重和胸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不断增加,但大学生中非保绿和营养不良体重较轻检出率也是所有教育阶段中最高的,这更多跟大学生缺少体育运动或者过度追求苗条身材有关;身体机能方面,大学生肺功能呈现下降趋势,肺活量降低,乡村大学生心功能也出现下降趋势,这跟大学生长期缺少有氧耐力训练有关;身体素质方面,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20年来出现比较大的下滑现象,包括速度素质、柔韧素质、耐力素质、男生的上肢肌肉力量等等,与2000年相比,女生的爆发力和弹跳力都下降,腰腹肌肉力量整体也是下降趋势”。

  (二)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并没有产生一套科学的方案

  国民体质是社会和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归根到底,综合国力的竞争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国民体质的健康水平高,可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增强国民体质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作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途径。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但近些年来,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心理问题不断产生,虽然已经得到很多方面的关注,学校体育工作者进行了探索,但仍然没有科学的解决方案产生。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给运动处方对学生体质的干预效果证明提供了比较科学的参考标准,能够来检验运动处方的教学效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把“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加强学校的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质健康水平。为了贯彻这一精神,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试行方案,该标准已经在2004年时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始全面实施,它从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以及身体机能等等方面,制定了一个体质健康标准,用来评定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情况。该体质健康标准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中心任务,对教育部门和有关单位以及学校和学校的体育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体育要求。

  二、运动处方教学阐释

  20世纪50年代,美国运动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最早提出“运动处方”的这一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运动处方开始得到重视。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慢慢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它的的概念是:“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一)运动处方教学

  拥有运动处方的概念,我们就更加容易理解运动处方教学,就是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和身体形态以及心理状态,以处方的形式规定体育教学中体育运动的种类、体育运动的强度、体育运动的时间和体育运动的频率以及体育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二)运动处方教学优势

  运动处方教学与传统的体育教学不同,运动处方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科学性、针对性、普及性更强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1.目的性强,运动处方教学有明确目标,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行都是围绕运动处方教学的目的进行的;2.计划性强,运动处方教学中运动的安排比较强的计划性,运动处方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坚持;3.科学性强,运动处方教学方案的制定和实行过程是严格按照运动学、生理学、医学学等学科的要求进行的,具有比较强的科学性。如果用运动处方进行教学,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明显的体质水平上升的效果;4.针对性强,运动处方教学是根据班级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制定和进行的,有比较强的针对性,教学效果比较较好;5.普及性广,运动处方教学简明易行,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见效快,是进行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的理想教学模式。

  (三)高校体育运动处方教学的注意事项

  1.教学内容:运动处方教学应该讲运动处方贯彻到体育课程的各个环节中,对体育教学课程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既要重视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也要重视体育技术水平的提升。

  2.教学目标:运动处方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提高学生身心发展的健康水平,在实施运动处方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刻意追求学生的体质成绩,忽视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等等。

  3.教学方法:在运动处方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更好的发挥运动处方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的促进效果。

  4.教学原则:协调的原则,运动处方教学要注意协调好整体和个人的关系,尽量避免反生冲突;安全的原则,进行运动处方教学时,应保证学生在安全的范围内,注意在制定和行运动处方教学时,应严格遵循各种安全规定和要求,确保学生的安全;全面的原则,运动处方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原则,在运动处方教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注意平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主体性原则,在运动处方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主体性的突出,充分重视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学会自身主动进行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刘蓉.基于体质健康促进的大学体育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15.

  [2]王国娇.高校体育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探讨[J].才智,2012.

  体育运动的意义篇5

  关键词:体育运动;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强调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意见》题目中就突出了“学校体育”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关系,体现了学校体育具有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这对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体育运动、加强体育锻炼具有极大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8年就指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躯体、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意味着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方面。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在身体与心理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指身体与心理的协调发展,主要是指身体、智力、情感、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共同发展。而体育运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促进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体现人体体质水平的标志,是人体的各种器官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素质、柔韧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等[1]。体育运动的作用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掌握运动技能,学生通过各种身体练习来增强走、站、爬、跑、跳、投等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逐渐完善大脑的结构以及促进心理功能的发展,使人的体能进一步增强[2],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育体育文化精神,通过体育的社会化过程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体育课贯穿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个体进入社会后,国家也一直倡导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

  二、促进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帆风顺,抗挫折能力比较差,一旦遇到困难,往往出现退缩、自卑、压抑等情况。因此,培养大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非常重要。体育运动具有艰苦、激烈、竞争性强的特点,需要大学生克服种种困难、付出坚强的意志努力才能坚持下来,也正因此体育运动成为培养大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竞赛、锻炼等活动培养其果断勇敢、自律自制、持之以恒、坚毅顽强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性格

  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形成的。学校体育活动应当要求学生全体参与,并鼓励大学生努力拼搏,突破极限,这一方面符合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另一方面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如性格中的犹豫、骄傲、冷漠,通过体育运动能够转变为果断、谦逊、热情等性格,从而对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产生调节作用。此外,大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中,通过竞争将自己的潜能完全激发出来,充分表现自己的实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可见,体育运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四、促进学生养成健康情绪

  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容易把不良情绪充分宣泄出来,尤其是能够升华、转移其遭受挫折后产生的消极情绪,从而使其保持轻松乐观的心态,促进心理健康。科学研究证明,体育运动时人的身体机能产生变化,而且大脑还会分泌出一种“内啡肽”,这种物质可以让人心情愉快,减少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由此心态变得健康轻松,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种种问题。体育运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也为他们以更加积极健康的情绪参加社会活动提供了条件。

  五、促进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和谐的学生往往情绪愉快、精神饱满;人际关系不良的学生则总是孤独抑郁,了无乐趣。目前很多大学生迷恋网络、宅在宿舍、远离运动,造成学生之间关系淡漠,缺乏感情交流。人在体育运动中必然要有人际交流,其中包括语言的交流、肢体上的交流等,有时只需要眼神、手势等就可以交流心声、沟通信息,从而产生信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使同学之间产生良好的亲近感,有助于缓解其精神压力、调整其不良情绪,不再斤斤计较学习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并在体育运动中克服孤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3]。

  六、促进学生形成合作与竞争意识

  体育运动具有明显的团体性特点,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需要同心协力、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扬长补短,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为了共同的团体目标和集体荣誉而拼搏,能让他们在同伴胜利时善于欣赏;当自己成功时,善于谦虚;当集体成功时,善于分享。体育运动的竞技性特点要求学生必须正确对待得失荣辱,学会与朋友分享胜利的喜悦,学会与伙伴承受失败的考验[4]。因此,体育运动有助于大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富强.体育教学的创新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J].科学中国人,2015,(3):156.

  [2]李翠霞,常乃军,赵岷.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体育对人的社会化的作用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80-82.

  [3]张玉柱.体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J].新校园,2009,(7):56.

  体育运动的意义篇6

  【关键词】体育休闲;旅游发展;探究

  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价值观始终关注于个人的身心和谐发展、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以及和平世界的建构,它超越了国家、阶级、种族和文化等;而爱国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和时代性等,因此它必然离不开国家。如此看来,在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观体系中本身并不必然包含意识形态性的爱国主义,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观与爱国主义意识形态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我们说爱国主义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一项附加值。具体说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相同的教育功能。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被人们称赞为教育家、体育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和人文主义者,等等,但归根结底他是一位教育家,而且是一位教育改革家。在1889年顾拜旦谈到体育的教育作用时提出,体育教育至少在身心两个方面都能取得效果,当一个人在发展肌肉力量时,同时也在培养他的品质和意志,总之一句话,它在塑造人类。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不可分割,或者说,教育功能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主要体现在:首先,古希腊奥运会源于宗教祭祀,包含着对神的奉献,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本身就有教育因素。其次,现代奥运会要求身、心和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并使之得到提高,还要求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这必须依靠教育手段,也体现了古希腊关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再次,奥林匹克主义要求建立的生活方式是必须在奋斗中得到欢乐、具有榜样的教育作用和符合伦理的基本原则,要求所有运动员具备高尚的体育道德标准。最后,现代奥运的宗旨明确指出,要以奥林匹克精神教育青年,从而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这说明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一切奥林匹克活动都是教育的手段。奥林匹克运动的突出功能是教育功能。同样地,爱国主义也具有教育功能。爱国主义是一种价值观,更是一种意识形态。任何一个未经社会化的个体不可能形成对某一特定国家的热爱之情。因此,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国家就会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化机构来培养个体的爱国意识。如在我国,当孩子进入学校时要学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观看各种反映民族解放的战争影片,参观各种红色旅游景点等。这种爱国意识的培养过程就是一种教育过程。当个体具备了爱国意识之后,这种爱国意识必然会反作用于个体的行动,从而会涌现一批批爱国英雄。这些爱国英雄被再次作为榜样来教育同辈或下一代。如此一来,爱国意识就这样被一代代培养起来,爱国主义情感就这样一代代被延续下去。因而,无论是奥林匹克运动还是爱国主义教育,二者都具有教育人的功能。这种功能的相通性是爱国主义价值观可以附加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根基和切合点。各奥运会参与国也正是基于这个根基和切合点,都在努力将爱国主义教育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实现功能最大化。

  二、共同的教育对象

  在奥林匹克运动中,虽然民族国家选派代表各国的运动员参与奥运会,似乎奥林匹克理想和精神都是指涉运动员的。当然我们不能忽视运动员在实现奥运理想、传播奥运价值理念中的作用,但实际上,作为超越国家的“世界青年”的榜样,运动员只是整个“世界青年”总体中的一部分。奥林匹克运动教育的对象是超越国界的“世界青年”。然而,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某一特定国家的青少年。国家从本国、本民族的利益出发,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然具有国家特性,不同的国家培养出不同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国家的立场来说,青少年是某一国家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只需培养本国的青少年爱国意识即可。但从奥林匹克运动的角度来看,它所教育的对象已超越了国家,青少年不再属于某一国家而是属于彼此共有的世界。在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观中,青少年是属于世界的。在这里,民族国家的青少年与“世界青年”之间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的对立表现在就某一国家而言,青少年是具体的,具有国籍的,而奥林匹克运动指涉的青少年是无国界的。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具体国家的青少年构成“世界青年”总体。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但正是从民族国家的青少年与“世界青年“的统一性上来看,可以说奥林匹克运动与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共同的教育对象。共同的教育对象是爱国主义价值观教育得以附加于奥林匹克运动的保障。

  三、民族国家的支持

  虽然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观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宣扬普世的价值理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民族国家越来越更加深入地渗入到奥林匹克运动中去。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不断扩大,民族国家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更是如此。这种影响从争夺奥运会的主办权以及历史上出现过抵制奥运会的事实中可见一斑。在顾拜旦创立现代奥运会的时候,虽然主张奥林匹克运动非政治化,但事实表明奥林匹克运动如果得不到民族国家的支持很难维持。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能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与民族国家的支持密不可分,民族国家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主要支撑者。反观爱国主义教育,它与民族国家更是紧密相连。爱国主义教育是任何民族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民族国家就有爱国主义教育。一个没有爱国主义公民的民族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说,爱国主义教育既是民族国家的构成内容,又是民族国家得以维系、发展的必然要求。理所当然,任何民族国家都极力培养本国公民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价值观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更是支持者。由此看来,从民族国家在奥林匹克运动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影响,我们认为民族国家是奥林匹克运动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支撑力量。只有得到民族国家的支持,奥林匹克运动事业才能发达,爱国主义价值观才能被生产和消费,民族国家也才能够长久。

  参考文献:

  体育运动的意义篇7

  目前,人们对“竞技体育”和“竞技运动”缺乏有意识的区分,或当作二个不相关的概念,或通用、混用,使用中无一定规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竞技体育不同于竞技运动

  这主要表现在某些文献在论述竞技体育或竞技运动时,如某些教科书和专著中,对各自的定义、特征作了一些探讨,如指出竞技运动是竞技体育的手段。但这类界定却仅仅停留在语词的表面,未进一步指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在同一文献其他部分、章节的论述中,未有二者的区分,经常存在混用情况。

  1.2 竞技体育即竞技运动

  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一是明确指出竞技体育就是竞技运动——这包括某些教材的定义[1~4],二是同一的文献和研究中,不自觉地相互串用,或不同的文献中分别用“竞技体育”或“竞技运动”,但从内容来看,并未对二者做出区分。

  (2)在与英文sport(s)的转译中表现出来。一是“竞技体育”和“竞技运动”二概念在不同的研究与文献中均被翻译成sport(s);二是在把英文sport(s)转译成中文时,在不同文献或译成“竞技体育”,或译成“竞技运动”(但从表述和指向来看,二者具有同样的意义)。

  另外,在不同的文献中,分别用“竞技体育”或“竞技运动”,但并未指出二者的区别。总的来看,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基本认为“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是取同义。少部分文献虽然指出了竞技体育不等于竞技运动,但并没有进行恰当、具体、深入的分析。事实上,二者的混用和不加区分的使用,不仅造成认识和交流的混乱,不符合学科发展的规范性、科学性要求,还使得长期以来我们关于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等关系的争论陷于僵局。出现这种情况一是由于我们还没有对二者进行区分的意识,即缺乏科学使用、运用术语的意识;二是与我们对体育、竞技体育、竞技运动等(特别是对竞技体育的内涵有关)的认识不清有一定的关系。以下,我们通过认识“体育”和“竞技体育”等方面来甄别“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

  2 前提与背景:质疑“体育”

  要理解竞技体育的综合与复合内涵,并进而理解“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必须首先对体育的概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目前,对体育的属性与功能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但这种认识还没有反应对体育概念界定上地体育认识。关于体育概念的界定,一是比较笼统,如“以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的”、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等;二是比较褊狭,如把体育只看作是教育过程或教育的下位概念。仅把体育看作狭义的体育,认为体育即体育教育的略写。对体育理解的歧义必然影响与相关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而造成分类的混乱,如由此分析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另外,“体育”一词在我国片面的理解,还与外来词的引入有关,对体育概念的理解应排除外来词的影响与干扰。体育是一种融入社会各个方面的综合体,世界各国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状况和体制等并不相同,体育概念与术语的使用必须考虑这种因素的不同。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注意原词与翻译后,层次和涵义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把“sport(s)”译成“体育”,或把“physical education”译成“体育”其内涵就发生了偏移。诸如此类的偏移使得国内外比较时,许多概念进行的是不同位的对应,概念比较失去了基准,故并没多大意义。我们进行体育概念的分析,应超越这种对应某一外来词的局限与障碍。

  体育应作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体育应涵盖各个类别意义上的总和。我国体育实践的展开,使得体育具备丰富的内涵,把体育理解成身体性活动(运动)、教育或文化现象等只是体育的某一,或说狭义方面,却不足以全面概括体育的实质。如它不仅是一种身体活动, 而且还涵盖其组织形式、运作方式、机制等方面。即,一方面,我们认为体育是泛指由身体(性)活动、运动构成的(综合国内研究结论),主要表现在运动和项目本身方面的属性,如活动形式(其中很多活动在开展时展现了一定的竞争性、规则性);另一方面,体育又可能一定程度地包涵着组织形式、社会建制、职业和相关活动等方面内容。我们把体育这两方面属性分别指称为身体性活动、运动属性与“社会属性”。竞技体育只是在这个意义上突显其特殊目标和具体形式而已。

  在我国,虽然也从社会性活动来理解“运动”,如“政治运动”、“群众运动”,乃至“奥林匹克运动”,但单就“运动”与体育的关系来说,“运动”一般不包含、不等同于“体育”的广泛内涵,而通常理解为体育项目方面的“身体活动、动作”属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认为,“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中的“体育”与“运动”不应看作是同一层次概念,其“体育”的多重含义应区别于“运动”的“身体活动、动作”属性。

  3 “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之辨析

  3.1 对目前界定的辨析

  综合各种文献,关于竞技体育主要有以下认识:

  (1)如前文所述,认为竞技体育等同于竞技运动。

  (2)关于竞技体育的目标。这是揭示竞技体育的根本特征,目前对此的认识比较一致,即“发挥人体极限运动能力,提高竞技能力水平,取得优异成绩,夺取优胜”。

  (3)是一种活动、或社会活动过程、或社会体育活动。

  关于竞技运动,主要有以下认识:

  (1)认为竞技运动等同于竞技体育。

  (2)是一种具有规则性、竞争性和挑战性、娱乐性和不确定性的身体(身体性)活动。它可表现与贯穿在其他体育种类中,高水平的竞技运动只不过是竞技运动诸类型之一。

  体育运动的意义篇8

  关键词: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 时代背景 现实意义 人文精神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程中,体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体育不仅是确保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保证,而且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然而,近几年,各级各类学校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肥胖、营养不良等现象却大量出现。因此,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阳光体育活动”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85%的学生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天锻炼一小时,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1]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层次,担负着实现“科教兴国”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高校体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增强大学生的体质,促进其健康成长,是国家、社会、家庭乃至个人的迫切愿望,也是素质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更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在全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高校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使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形成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高校体育工作有责任把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

  1.阳光体育运动的时代背景

  和谐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使得一些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文明病”出现在了大学生的身上,大学生体质在整体增强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问题。2006年9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的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对外公布。结果显示:在我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与2000年相比,大、中、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学生各年龄组的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全国大、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仍然居高不下。与2000年相比,各年龄组的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且随年龄的增加,视力不良率明显升高,其中,大学生近视率为82.68%。青少年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与2000年相比,19岁到22岁的城市女生,肺活量分别下降238毫升,为下降率最明显的人群。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团中央联合成立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广活动组委会举办了一场国际青少年体能训练营,同时邀请了中、日、韩3国共320名大中学生参加。在激烈的对抗赛中,人们发现,中国学生在运动中的耐力水平和运动后的恢复能力都远低于韩日学生。[2]令人心忧的还不止于此。国家统计局、教育部的相关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同样需要关注。许多学生步入校门时感到“郁闷”、“紧张”、“疲惫”、“焦虑”或“恐惧”,一些自编的厌学、悲观的顺口溜反映了他们消极的心态。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3]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是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关键环节之一。而且,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加强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是学校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2.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体育工作。1917年,同志发表了著名的《体育之研究》,阐述了体育“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重要作用,强调学校教育要“三育并重”,“体育占第一位置”。[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邓小平同志曾强调:“体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同志也多次指出:“体育是关系人民健康的大事,体育水平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把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青少年全面素质和展示民族精神风貌有着重要意义。[5]阳光体育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能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凝聚民族精神,增强团队意识,弘扬拼搏精神、提高抗挫能力,对大学生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启迪智慧有着重要作用。在高校开展阳光体育,带给学生的是阳光、健康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带给国家和民族的则是财富和竞争力,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则国雄于地球。”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一代新人,是一个国家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需要。

  3.阳光体育的人文精神

  一般来说,人文精神的历史源头是14世纪下半叶意大利兴起的人文主义运动,以后又通过人道主义思想、人本主义哲学思想表达出来。[6]人文精神的最基本的含义是对人的价值、人生意义和人类命运的关注,人文精神是一种对全面发展的人格的塑造和肯定。人的意义、人的追求,目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等都关乎到人文精神。[7]人文精神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一种心境,更是一种生命的承诺。高校阳光体育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强调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意义,强调在整个高校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个体的人性、人生、人权、价值的尊重、认同与重视。大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但他们首先是人,是世界的最高价值所在,这应该是所有教育活动的逻辑与历史起点。高校阳光体育应该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其在身体活动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和自然的表达。阳光体育带给学生的,应该是由身及心的愉悦与快乐,一种人性的自然流露,一种情感的自由宣泄和尽情释放。体育教学应该以其独特的方式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各种不同需要。

  3.1阳光体育运动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其健康成长,是国家、社会、家庭乃至学生个人的迫切愿望,也是素质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更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体育不仅是确保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保证,而且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就大学生个人层面而言,阳光体育运动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处处体现着德育的功能。阳光体育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对于培养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和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对于人的意志品质、自信心、心理调节能力,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阳光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可以通过育体进而全面育人。没有体育,素质教育就无法落实。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大学生的独生子女时代,急需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等多方面的品质,而体育在其中可以发挥明显的作用。

  3.2阳光体育在校园文化中的核心价值是教育和娱乐

  就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层面而言,阳光体育在校园文化中的核心价值是教育和娱乐。阳光体育运动为校园体育文化注入了更多的教育和娱乐功能。阳光体育活动本身是通过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形式所形成的文化,具有校园文化的特征,其价值核心与价值取向与校园文化所依托的价值体系相同,校园体育文化是存在于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文化形态。高校阳光体育的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的体育文化活动,如体育竞赛、体育节、体育俱乐部,以及有关体育的宣传活动,能够调节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情。

  3.2.1阳光体育在校园文化中的教育价值

  高校体育文化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总目标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任,它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训练、竞赛和课外俱乐部等活动内容而形成一种有意义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由于它的陶冶作用、激励作用、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及情感作用等,以其特有的方式和途径无时无处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步内化成为人的行为,且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在阳光体育运动中,一方面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和传播体育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一支稳定的体育文化建设主体,不仅促进了学生增长体育才干、增进其身心健康,而且培养了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锻炼坚韧不拔的意志。

  3.2.2阳光体育在校园文化中的娱乐功能

  阳光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使学习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得到积极有效的调节。在大学里,繁忙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感到焦虑和疲劳。而阳光体育活动可以松弛情绪,消除疲劳。在丰富的高校体育文化中,不管是竞技项目还是休闲项目,普遍都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这正迎合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文化的需要。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暂时忘掉在工作和学习上的烦恼、焦虑和紧张等心理压力,获得精神愉悦与自由,保持乐观情绪。

  3.3阳光体育活动中蕴涵着和谐理念

  体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体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体育精神的培育,对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体育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8]

  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精神。身心健康是小康生活的前提、事业发展的依托、社会和谐的基础,而体育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身体运动,更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载体,蕴涵着深刻的和谐理念。

  3.3.1阳光体育的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阳光体育运动强调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它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另一方面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影响着自然界的均衡与和谐。在这种形势下,走向户外,走进大自然,陶冶身心、强健体魄,成为人们越来越迫切的需要。体育让人们重新接近自然、回归自然,成为人与自然关系的缓冲器、剂。“人与天和、人与人和,以及人与己和”,这种中和之说虽然源于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却也是阳光体育运动中蕴涵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谐精神。

  3.3.2阳光体育的安定有序理念

  阳光体育包含有“公平竞争”意识,这对承担推进未来社会发展重任的当代大学生大有裨益,促使他们及早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正确的世界观,以积极公正的心态对待和参与各种竞争。体育既讲公平竞争,又讲分工合作,可以有效地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归属感,是消除对立、弥合分歧、减少大学生社会问题的“安全阀”。

  3.3.3阳光体育的积极进取理念

  体育运动充满了生生不息的动力和蓬勃向上的活力,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和迎接挑战、不畏艰险的品质。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大学生不断克服困难、跨越障碍、挑战极限、战胜自我,体现了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

  3.3.4阳光体育的公平正义理念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公正恰恰是体育运动的灵魂和重要价值尺度。体育不分种族、性别、信仰,摒弃偏见、歧视、欺诈,追寻并实现着公正的核心价值。规则至上。规则是体育运动的生命线。体育精神与法治精神天然契合,都追求平等、崇尚秩序、尊重规则。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现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体育可以发挥其独有的价值和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阳光体育运动较好地体现了和谐社会的这些目标追求与价值导向。发展阳光体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是时代的主题、人民的意愿。阳光体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EB/OL].省略/jiyzl/jyzc/jcjy/tyws/t20070426_80660.htm,2007-04-26.

  [2]郭扶庚.阳光体育运动:让全国亿万学生沐浴体育阳光[N].光明日报,2007-4-26.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EB/OL].省略/jyzl/jyzc/jcjy/tyws/t20061226_57175.htm,2006-12-26.

  [4]谭华.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评论员.滋养中华民族的健康与未来――论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N].中国教育报,2007-05-28.

  [6]王一川.启蒙到沟通・人文精神寻思录[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

  [7]许苏民.人文精神论[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129.

  体育运动的意义篇9

  关键词:体育;运动文化;人文精神

  一、体育科学与体育人文精神

  体育科学与体育人文精神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讨论这个问题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体育运动并将研究出来的科学性和理论性成果运用到体育运动中去,这也将极大地有利于体育运动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努力探索体育的人文精神究竟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一定要分清楚它们的区别与联系,认清体育将来的发展前景。因此,我们必须将体育科学和体育人文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本文就体育科学与人文精神以及体育运动与人文精神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研究揭示体育人文精神。

  二、人类体育运动的本质要求

  我们知道,人类竞技体育运动的根本宗旨是为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目前,我们已经创造了许多世界纪录。但是,这些纪录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人类进行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究竟又是什么呢?

  其实,体育运动作为人类每一天生活以及将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分子,各种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促进人类的健康、和平、理解和文明,使人类生活得更好、更舒服、更快乐,这才是现代人类体育运动追求的目的。

  由此可见,体育运动科学将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任务。它不仅仅是在兴奋剂或者自然科学领域里研究竞技运动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掌握人类体育运动发展最本质的要求――“运动的原始要求”,即人类的生活、人类的身体健康和人类参与体育运动的根本目的。

  三、人类运动与体育科学

  在科学界,我们都知道我们要正确认识自然和社会,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才能够正确地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因此,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我们努力去学会控制事物,利用一切可以控制和利用的物质和资源来将我们的家园建设地更好。

  “使自己认识和了解周围的世界,充分地利用它们……”这就要求我们站在科学的角度,区别现代和传统的观念,重新审视人类的身体活动。

  四、体育人文精神

  世界上,人的生命是重要的,许多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长寿,能够有意义,所以人类在不断地改造着自己的生活。

  其实,有意义的生命应该正视社会,改造社会。在现实生活中,人类每天都在发现问题,而他们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这或许会让人类的生活十分的疲惫。所以,许多安排好的科学研究和事情必须要根据这个社会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这些问题最终将被人类所克服。

  体育人文精神应该是正视社会,改造社会。所以,有意义的生命不仅仅是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只是有意义生命中的一种运动的文化,使人的生命能够得到有效的延长,使人能够更加健康。

  五、校园体育文化

  我们如何有效地开展和提高大学校园的体育文化呢?这是体育运动文化科学中一个十分困难的任务。所有原来的研究方法和途径都要发生改变。甚至是运动训练、运动健身和运动医学方面。例如,我们必须要以全新的视角改变原来科学意义上的人体活动的定义。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其他一些形式去“读懂”人体,而不再仅仅是从字面上或想象中去认识。人体和活动是组成这个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体育人文也要依赖于利用人类的智慧来进行科学的揭示。我们要认真研究与学习原始人类体育活动的目的。人类运动的文化将是未来15~20年中运动科学的一个研究重点。

  但是,在政治方面,我们很难将体育运动的本质完完全全地贯彻下去。我们很难将传统文化中的体育运动形式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义,如:击剑、芭蕾、音乐、舞蹈等等。因为前面所提到的运动文化和人体智慧都将很难被认为是体育文化。生命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因素,是人类身体最基本的文化。

  一个推动体育文化的实验证明,一切俱乐部或者体育学校都在不断地推动着体育文化的发展,如互相交流、健康教程、休闲、舞蹈等等。从另一方面来说,如足球、排球、体操、田径等等项目都不在这个定义范围之内。

  因此,大学校园体育是重新认识体育文化的最好的地方,虽然现在它的形式还是比较陈旧和落后的。大学校园体育应该进行科学的讨论、研究与实践,这样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才有可能形成新的形式。其实,在德国,校园体育文化早已被人们重视并进行研究,主要是由德国大学体育联合会(ADH)进行研究,从哲学、公共关系学和高等教育等方面进行研究并获得了很大的成果。

  六、结论与展望

  当我们分析和认识体育和体育文化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与体育人文精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人文精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它真实地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人类有意义生命的意识之中。我们一定要正视在人类生活和人类智慧中产生的人文精神是组成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并加以研究和探索。所以,体育人文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认清人类身体活动的原始动力;其次,重新认识人类生命智慧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再次,总结人类在求得生存和有意义的生命运动的形式与经验;最后,通过高等教育和社会进步继续研究和发展人类在求得长寿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熊志冲.心灵的慰藉与人格意识的欢乐:中西古代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体育与科学,1989(5).

  体育运动的意义篇10

  论文摘要: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在美国的一场教育革新运动。其基本目的是,在现代城市一工业文明的条件下,从根本上改革美国学校教育制度,进而最大限度地解放儿童,使儿童真正得到自由的发展。如运动所提出的传统与变革、效率与人性、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等的关系问题,深刻揭示了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并为解决这些时常困扰我们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无论其成功经验还是失败教训都对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素质教育具有相当的示范意义与借鉴价值。

  论文关键词:进步主义教育;素质教育;启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发生了一场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教育改革运动,史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为适应美国社会从农业时代向工业化时代、从近代向现代的巨大转变,而在教育领域掀起的一场改革。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古典教育的僵死传统,彻底地把儿童推向了教育的中心地位,从而使美国的教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确定了20世纪美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它提出的教育改革原则措施以及勇敢而大量的教育试验,至今在美国乃至世界上还有广泛的影响。Www.133229.cOM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是摆在当今我国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方面,以人(儿童和青少年)的改善为出发点、以人的解放和社会进步为目的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显然对我们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特点

  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从19世纪末兴起。到20世纪中叶结束,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1、民主性。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强调以儿童为中心,要求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杜威依据詹姆士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提出,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儿童本能生长的不同阶段供给他适当的材料,促进本能的表现与发展。因此,教育应该是主动的,应该与儿童的兴趣相联系。强调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自然就要淡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权威意识。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反对传统教育中教师所具有的那种专断性的主导作用,认为那种由上级的权威者把所必须接受的东西传给下级的接受者形成的教育体制,不是教育,而是灌输、宣传。教师的职务仅仅是依据较多的经验和较成熟的学识来决定怎样使儿童得到生活的训练。因此,在进步主义教育家们看来,教师的“权威”只能体现在他的“经验”和“学识上。强调“儿童中心”论,反对教师的权威,不仅适应了美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要求,也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使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呈现出鲜明的民主性特点。

  2、多元性。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多元性是美国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首先源于社会各界对于教育的多种需要:城市各种福利组织需要‘社会教育’,商业和劳工界需要‘职业教育’,而标新立异的教师则需要‘一种教学过程的新技艺’,因而,也就随之源于进步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些不同需要所作的不同理解和反应。”美国教育家克雷明对于运动的多元性,曾指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全部历史技艺意味着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是不同的事情;而这种种差异,只能被具有明显多样性的美国教育所包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多元性也意味着运动中教育改革与实验形式的多元性。表现为指导思想的多元性,理论基础的多元性,不同文化背景与思想来源的进步主义教育家,以及运动形式的多元性等等。运动的这种多元性特点,一方面使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无论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另一方面也是运动结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实用性。美国教育的实用性起源于殖民地时代,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也继承并发扬了这一特点。进步主义教育的理论家主张通过“解决问题”进行学习,而不是灌输教材。进步主义教育认为传统的学习基本上是在接受知识,这种学习是无用的。进步主义教育认为要使知识有意义的话,那我们必须要用知识来做某事。因此,进步主义教育的理论家主张“从做中学”。进步主义教育的理论奠基人杜威就尤其强调教育的培养目的,就在于使有个性的人适应社会。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实用性还体现在运动的目的上,如前所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在现代城市一工业文明的条件下,从根本上改革美国学校教育制度,进而最大限度地解放儿童,使儿童真正得到自由的发展。也就是说,运动要努力使教育适应美国社会对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要为社会发展服务。正是在这一点上,运动的实用性特点表现得极其明显。

  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教学上,以克服传统教育所带来的缺陷为出发点,力图使课程与学生的可实现的需要和当前的兴趣结合起来。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儿童”。在进步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下,学生被认为是一种智力、社会、心理、身体和精神等方面的有机整体。学生不但要发展智力,社会、心理和身体等方面也应得到发展。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这种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力求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观点与目前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培养目标是极为吻合的,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改革,它的宗旨就是要让学生学得愉快、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每个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但是素质教育的实施又不能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因此寻找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间的最佳结合,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是相当重要的。在这方面,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经验与教训,就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进步教育运动是一场自下而上的,自发的群众性教育运动。这就决定了它与教育实践的密切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进步主义教育正式形成后,尤其重视教育的实践活动,重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开展期间,大量的进步主义教育学校纷纷建立,并成为实践与检验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场所,因此,进步主义学校为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形成、完善起到了巨大作用。有人说,如果没有芝加哥实验学校就没有杜威。这话或许有点夸张,但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实践在新的教育理论产生、完善中的巨大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内一直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而“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既需要理论的补充完善,更需要大量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这种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的特点,无疑对我们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范例。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锻炼;大学生;高校;健康;措施

  在我国大学生群体是较为特殊的,他们往往忙于过重的课业负担或者是研究,而对于体育锻炼多数人都忽略掉了,但实际上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过体育锻炼来强健体魄则是必需的。

  一、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分析

  高等教育阶段,体育锻炼是学生学习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体育锻炼对于每个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形成也至关重要,大学阶段的体育锻炼属于终身体育观念形成的关键期。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但能够提高其体质,同时学生还可以将体育教学中掌握的体育技能在锻炼中进行巩固,逐渐的培养起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还可以借助体育锻炼提高坚毅、耐力等,这些对于学生后续走入社会服务都起着积极的意义及作用。

  首先,一方面对于大学生来说每天都处于繁重的学习和研究当中,但是要学习和生活更好就需要以强健的身体作为基础,另外一个方面学生还需要有强健的身体去抵抗各种疾病,那么体育锻炼则是为学生健康身体打下基础的一个重要渠道。

  其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其心理素质,体育锻炼更深次的意义不仅仅是为我们强健身体,在锻炼的过程中还考验着锻炼者的毅力和耐心等,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中必然会造就一定的心理素质。比如,参加长跑锻炼能够增强人的韧劲和耐心,而这些品质反过来也会让我们的生活及学习效率更高。

  最后,对于大学生来说体育锻炼还可以是放松身心的一种途径、娱乐的一种方式,塑造体型的过程等等,所以体育锻炼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作用重大。

  二、当前体育锻炼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领导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实际对于高校来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育教学的,另外基于体育锻炼对学生起到的各种积极作用,作为高校的领导是应该对公共体育给予足够重视的,但是笔者了解到大部分高校的公共体育领导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都不够到位,这就会影响到教师体育锻炼监督指导的积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大学生自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较为消极。

  态度作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前提,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其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从当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来看,其中男生比女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并且有将近一成的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

  3.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不利于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

  动机作为参于活动的内部动力,属于学生的内部思维,参与体育锻炼是的动力应该是由体育的功能决定的,但是实际上我们发现当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体测达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和态度,容易导致一旦学生体测达标后就不再参与体育锻炼的现象,自然也就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

  4.民族精髓体育项目锻炼参与程度不够。

  当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中乒乓球、羽毛球这类室内的项目较为受欢迎,男生则侧重选择篮球和足球,而武术等能够体现民族精髓的体育锻炼很少有学生喜欢,参与率非常低,很多西方的体育项目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欢迎,这种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受到西方体育文化排挤的现象必须要引起重视。

  5.大学生对自主时间的安排存在随机性及盲目性。

  当前的大学生自由安排的时间是比较充沛的,他们对于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也是比较到位的,但是却仍旧有很多学生没有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究其原因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于课余时间的自主安排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机性,无法让自己自主的时间体现出实效性,在没法保证体育锻炼时间的情况下,自然也就无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锻炼的价值观念。

  6.学生体育锻炼消费理念较为保守。

  当前体育锻炼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跑跑步,踢踢球的简单项目了,很多高层次的体育锻炼项目都是收费的,但是当前的很多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理念仍旧处于较为传统的阶段,非常的保守,很少有学生会在体育锻炼上进行消费,整体的学生体育锻炼很难向着高层次上发展。

  三、改善当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健康新的定义,健康已经不仅仅是“弱”和“病”的简单否定,而应该是身心上的良好状态。体育锻炼一方面能够促进身体的生理机能水平发展,另外一方面还能够有效对素质性格的良性形成和发展,引导形成积极的心理。大学生作为较为特殊的群体,从身心上来看他们已经是成人,但是其却还没有收入,所以对于学生群体来说体育消费有着一定的难度,那么要改善当前大学生体育锻炼中存在的种种不足,笔者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

  1.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工作:对于大学生来说进行体育消费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作为高校来说我们首先应该对自己的体育场馆及设施进行完善,在资金和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的保证体育器材的完备,另外还需要对体育场馆的器材和环境做好保障工作,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在学生中进行器材需求的调研工作,及时的更新体育器材来保证学生体育锻炼过程中对器材的需求。其次,作为高校来说还应该积极的去帮助学生形成先进的体育消费理念,让学生认识到体育不仅仅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娱乐、一种享受,是值得我们投入金钱和时间去换取健康的项目。

  2.高校应该加强学生对体育价值的理解和认识:作为高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海报、体育课程等将终身体育、阳光体育等健康的体育理念在师生中进行普及,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健康讲座中进行体育锻炼作用及意义的宣传,使得学生从观念及意识上去学会利用自主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3.积极的开拓、创新民族体育项目: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得出了当前我国的民族体育项目是不太受学生欢迎的,那么作为高校来说,其在民族体育项目传承方面具有不可妥协的责任,笔者建议高校可以选取出一些气氛相对较为活跃的民族体育项目,结合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进行新的体育项目的开发,从而去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民族体育项目锻炼中来,将民族体育的特色充分的发挥出来,营造出具有特色的体育锻炼氛围及环境。

  4.高校应该定期的e办一些促进体育锻炼的赛事及知识竞答类的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还能够同知识竞答类的活动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及提升学生对体育的欣赏能力。

  5.营造出全员体育锻炼的氛围:高校可以在学校食堂或者是宿舍安装上电视,定期进行体育赛事的播放,让学生每天都能够接触到体育,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面向学生宣传一些全民马拉松等项目的内容,并且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全民赛事当中,在高校中营造出全员体育锻炼的氛围,打造出和高校相适应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让更多的学生主动的投身到体育锻炼当中来。

  总结:

  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特殊人群,其健康程度是国家的发展及学生个人的发展的基础,所以参加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那么面对当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种种不足,需要高校从软硬件各个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

  参考文献: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锻炼 青少年心理健康 重要性

  一、研究目的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竞争性的增强,使得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水平愈来愈高,高中生长期的心理压力困扰会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现象的产生。本文选择了“体育锻炼与高中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一专题研究,旨在对造成青少年心理压力的诱因及其解决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并比较广州和北京两地的异同点,以探讨不同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不经常参加者在心理压力的诱因和困扰程度上的差别,进一步探讨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以便寻找有助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二、研究方法和对象

  1.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张小燕博士提供的“青少年的生活情况问卷调查”对京广两地的2009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该调查问卷已被社会和体育科研部门认可)。共发放问卷2009份,回收1968份,回收率达98%。去除无效问卷32份,有效问卷1936份,内容效度为8.43,问卷调查效度较高。为保证问卷调查的信度,通过对136位学生像个两星期的反复测验,r=0.957,(P

  2.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期刊以得到丰富文献资料及理论依据。

  3.数理统计法。调查所得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并采用SPSS统计处理软件程序进行分析处理。

  4.测试对象。北京4个城区的普通中学,从高一到高三年级的1040名16-19岁的学生,广州地区的969名16-19岁的学生,共计2009名测试对象。调查中我们将那些每周除体育课之外,还参加体育活动2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受试者列为经常运动群体,不足上述要求者为不经常运动群体。对这两类群体进行测试分析对比。

  三、结果与分析

  1.京广两地青少年心理压力的诱因及其困扰程度对比。我们根据当前的社会现状将有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压力的种种因素归纳为12种,即1.家庭,2.学业/功课,3.考试,4.同学关系,5.师生关系,6.朋友关系,7.生理问题,8.金钱/经济,9.个人前途,10.情感问题,11.环境污染,12.黑社会。让受试者根据每种因素对自己心理的困扰程度由轻到重进行回答,将回答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按地区来看,北京和广州青少年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压力的人均在80%以上。从困扰程度来看(表1),除了环境污染一项北京学生得分高于广州之外,其余项均是广州学生得分高于北京。两地前3位诱因完全一样。

  表1 青少年心理压力的几个主要诱因对比

  2.参加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诱因及其困扰程度的比较。通过对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将受试者分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者和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者两个群体。表2是北京地区1040名青少年不同运动群体心理压力困扰程度的比较情况,可看出在12项压力诱因中有9项是不常参加运动群体的压力困扰程度高于运动群体,并在前6项主要诱因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表2 北京青少年中运动与不运动群体主要心理压力困扰程度对比

  表3是广州地区969名青少年不同运动群体心理压力困扰程度的比较情况,可看出在12项压力诱因中有10项是不常参加运动群体的压力困扰程度高于运动群体,并在第1、2、3、4、6、7、9项主要诱因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参加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压力的缓解和减轻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经常合理地参加体育运动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表3 广州青少年中运动与不运动群体主要心理压力困扰程度对比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1)北京和广州两地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在困扰程度上广州青少年略高于北京青少年。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诱因是考试、学业、个人前途、家庭、金钱和环境污染等;(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其心理压力明显低于不经常参加者。

  2.建议。(1)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2)学校应适当增强青少年体育运动锻炼,促使其身体和心理能够正常、健康地发展;(3)学校除了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还应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青少年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梁燕:《青少年心理健康蓝皮书》[J].检察风云,2006(8);

  [3]欧阳霞:《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性别差异探析》[J].青少年研究,2005(1);

  [4]胡宜华:《青少年心理健康探究》[J].科技信息,2007(6);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锻炼 医学生 调查分析

  据对应届毕业生调查反馈的情况看,凡是在学校能坚持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学生,毕业后大都能坚持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保证了体育的强健和精力充沛,成为社区体育活动的骨干和工作单位的骨干。医学生是祖国医疗事业的建设者,担任着救死扶伤的重任,研究医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关注医学生体育健康意义重大。本论文中“运动缺乏”是指每周锻炼次数或每次持续时间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阅读大量文献,对体育锻炼相关的知识有一定认识。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川北医学院共400名在校医学生其中男生120人,女生280人,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2岁。其中,大一120人,大二160人,大三120人。采用问卷形式对医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70份,有效率为92.5%。统计用EXCEL软件整理分析,进行描述性统计。

  二、调查内容与数据分析

  (一)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情况与态度

  调查显示,56.7%的医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较重要,35.4%的医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很重要。而且95.41%的医学生认为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对自己有益处,94.59%的医学生认为自己需要进行体育锻炼。这表示绝大部分医学生在思想上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是足够的,也明白自己需要进行体育锻炼。从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来分析,10.27%的医学生表示对体育锻炼没兴趣,60.54%的医学生表示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一般。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和实际参加的积极性的反差,当代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上是足够的,但是在自身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

  (二)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

  1.从锻炼频率来看

  从表1可知,女生中除体育课外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比男生高,每周参加三到四次的比例比男生低,每周参加一到两次和五次以上的体育锻炼男女生只有轻微的差异,是随机误差所致。男女生都普遍缺乏体育锻炼,而且女生比男生更缺乏体育锻炼。由表2上显示大一,大二,大三在体育锻炼的频率上没有多大的区别,不同年级都普遍存在缺乏体育锻炼而且不同年级的医学生体育锻炼的频率是相近的,并不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

  2.从除体育课外已经坚持体育锻炼的最长时间和是否有计划进行锻炼来看

  调查显示,75.95%的人在半年以内,其中还包括除体育课外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的人。13.51%的人已经坚持体育锻炼的最长时间为半年至一年,6.22%的人已经坚持体育锻炼的最长时间为一年至两年,1.89%的人已经坚持体育锻炼最长时间为两年至五年,2.7%已经坚持体育锻炼的最长时间为五年以上,这些数据显示大多数人没有坚持长期的体育锻炼。另外72.97%的人没有计划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只有26.76%的人有计划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这说明大多数的人进行体育锻炼是没有计划没有规律的。再对比有计划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和没有计划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两者坚持体育锻炼时间的长短,有计划规律进行体育锻炼的人中68.69%的人已坚持锻炼的最长时间为半年以内,而无计划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人中78.52%的人已经坚持锻炼的最长时间为半年以内。有计划规律进行体育锻炼的人中坚持已坚持最长时间为半年至一年,一年至两年,两年至五年,五年以上,这几种情况所占的比例都比没有计划规律进行体育锻炼所占比例高。从这里可以得出有计划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比没有计划规律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更能坚持长期的体育锻炼。

  3.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方式来看

  调查显示,87.30%的医学生选择在晚上进行体育锻炼,20.27%的医学生选择在下午进行锻炼,4.59%的人选择在早上进行锻炼,2.70%的医学生选择在中午进行锻炼。大多数的人因为课程安排,时间等原因选择在晚上进行锻炼。85.95%的医学生选择在学校操场上上进行体育锻炼,只4.59%的人选择在校外健身馆锻炼。这表明学生选择的体育锻炼场地相对集中。跑步,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是大家通常选择进行体育锻炼的前三种方式,其中79.73%的人会通过跑步进行体育锻炼,而会通过健身生器材进行体育锻炼的只有3.78%的人。说明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方式较单一,缺乏多元化。67.30%的人是和朋友一起锻炼,23.51%的人独自锻炼,只有2.70%的人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说明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一般是几个人一起参加,绝大多数人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指导。

  4.从锻炼目的来看

  从表3可得出男女生在体育锻炼目的上存在差异性,男生锻炼的目的按从高到低排名为强健体魄,缓解压力,健身塑型与减肥减脂并列,热爱运动。女生锻炼的目的按从高到低排名为减肥减脂,健身塑形,强健体魄,缓解压力,体育考试要求。

  5.从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和影响因素来看

  促使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从高到低排列为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益处,自己的兴趣,同学朋友的影响,家庭的影响。很少或不参加医学生育锻炼影响从高到低为个人意志不坚定,学习忙没有时间,自己不喜欢运动,没有小伙伴一起参加,缺乏场地,缺乏器材。

  三、医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分析和建议

  我们通过分析医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可行性建议。

  (一)医学生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且锻炼项目单一

  医学生虽然体育需要很强,可是自身的体育行为却很少,普遍存在缺乏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且缺乏体育锻炼的现状。对此我们可以以学校为单位,应经常定期开展趣味的体育活动,和各类赛事,实行奖励制,给学生颁发奖状和奖品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可以以体育课为单位,增加体育课锻炼的项目,使学生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并感兴趣的锻炼项目。而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锻炼会更加规范科学。

  (二)医学生没有养成长期锻炼习惯并且缺乏运动指导

  绝大多人个人意志不坚定,难以坚持长期的体育锻炼,而且大部分人没有规律没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所以我们可以以宿舍为单位,每周组织一次团体的运动项目,比如丢沙包,打羽毛球等让学生养成一种运动习惯也解决了个人意志不坚定和没有伙伴一起参加的问题。我们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开展“长期正确运动”的知识讲座,邀请体育老师普及和宣传长期锻炼的益处和正确的体育行为。并且请同学分享长期锻炼的经验,倡导终身运动的理念,强调有计划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何元春,李钢.论课余体育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04).

  [2]田向阳,石建辉等.北京市城区居民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04).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学校图书馆和CNKI数字图书馆上查阅有关学校体育锻炼方面的文献资料,获得了有关学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面的理论基础,在阅读的基础上,对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归纳,获取本研究课题的核心内容。

  1.2问卷调查法

  为了获取重庆市中职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及影响因素,自己设计了重庆市中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的问卷,对近50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490份,回收率98%,其中有效问卷为460份,有效率为92%。

  1.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百分比等统计与分析方法。

  2重庆市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

  2.1重庆市中职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

  从表中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男生中非常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占21.5%,比较喜欢的占44.9%,一般的占25.6%,不喜欢的的占8.0%,而没有男生讨厌课外体育锻炼。在女生中,非常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占14.4%,比较喜欢的占41.2%,一般的占34.5%,不喜欢的占7.8%,讨厌课外体育锻炼的占2.1%,只有2.1%的女生讨厌课外体育锻炼,可以看出大部分男女生对课外体育锻炼都持有积极的态度,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是有认识的,参与态度是积极的,但有部分的学生在思想上还未充分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没有真正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对男生和女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态度进行比较,发现男女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持有的态度是不一致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男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持有的态度积极性高于女生,对于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需要加强引导。

  2.2重庆市中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喜欢的体育项目

  重庆市中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分析与研究何平(重庆市荣昌县职业教育中心)从表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来,女生对健美操兴趣很高,占调查总数的20.8%,而男生对健美操的兴趣较低仅占调查人数的1.0%。女生喜欢健美操的原因可能是这个时期的女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形态看得很重要,不希望发胖,但又不喜欢剧烈运动,而且大多数女生害怕胖,在体重逐渐增长的情况下,不得不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因此,他们选择了健美操,而健美操这个项目不受环境的影响,也可以在室内进行。而男生首选的项目是篮球占28.8%,这可能与男生的性格有关,篮球项目属于身体对抗项目,更符合男生的好斗性格。同时在表中也可以看出,对于我国一些传统项目例如:武术和跆拳道,学生喜欢的较少这是对我国发展传统体育项目不利。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喜欢参加的运动项目来建设相关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加体育锻炼场所,同时也应该提倡推广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

  2.3重庆市中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从事体育活动最最主要的动机排序是:追求自身全面发展,减肥,强健体魄,缓解压力,掌握体育技能,陶冶情操培养兴趣。从学生体育参与的动机排序可以看出他们体育参与的动机丰富多彩,追求的目的是多样化的。从表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主要集中在追求自身全面发展,这种情况占调查总数的56.1%,为了减肥的占总数的47.9%,为了增强体魄的占调查总数的45.4%,缓解压力的占调查总数的37.4%,掌握体育技能占16.3%,陶冶情操培养兴趣的占调查总数的11.2%。之所以产生这些这些动机,这是与学生的自身需要有密切的关系,这说明中职学生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和功能。2.4重庆市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课外体育锻炼频数是反映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主动性,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数越高表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越强,频数越低反应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越低。从表中能够看出,男生每周锻炼5次以上的占总数的8%,每周锻炼3~5次的21%,每周锻炼1~2次的占总数的42.2%,每周不参加锻炼的占总数的28.8%;而女生每周锻炼5次以上的占总数的7%,每周锻炼3~5次的占总数的19%,每周锻炼1~2次的占总数的39.4%,不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占总数的34.8%,可见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每周锻炼1~2次是锻炼的主要的频率。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重庆市中职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是较积极的,认识是较高的。且男生明显高于女生,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的参与态度有待进一步教育引导。在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调查中,学生对体育运动普遍存在兴趣。女生最喜欢健美操,男生最喜欢篮球,而学生不愿意从事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项目。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追求自身全面发展,其次是为了减肥塑造形体。学生从事锻炼的形式主要是随意性锻炼,随机性比较大,其次是与朋友一起去锻炼。3)在学生从事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上,男女生主要是每周锻炼1~2次,这可能是受学生学习任务的限制,没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课外体育锻炼。男女生主要锻炼的时间段不确定。

  3.2建议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保定市区成年人中选出40~59岁年龄段群众就参与体育活动基本情况等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40~59岁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情况为研究对象,主要了解这一群体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锻炼目的、健身项目和场所的选择及锻炼时间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发展建议。

  关键词: 保定市区 成年人体育锻炼 锻炼状况 影响因素

  40~59岁成年人是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高峰也是家庭的重要支柱,他们体质的好坏和健康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他们是否能承受各种压力。了解这一群体的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进一步贯彻《体育法》,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并制定相关体育法规政策及提高居民体育锻炼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保定市北市区、南市区和新市区三个行政区内40~59岁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为调研对象,男女共3000人。

  2.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对保定市40~59岁年龄段群众参与体育活动基本情况等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二、保定市区40~59岁普通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

  1.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及性别比例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保定市40~59岁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为1054人(占总人数的35.1%),保定市40~59岁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男女比例分别为:男性58.4%,女性41.6%,男性高于女性。由此可以看出参加体育锻炼性别差别较大。女性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一般家庭中通常承担着更多的家务劳动还要抚养教育子女,没有充足的锻炼时间的保证,所以相比较男性来讲女性锻炼的人数较少。

  2.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与目的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高居首位(32.2%),排在2至7位的依次是调节精神压力17.1%、消遣娱乐15.1%、减肥健美14.1%、防治疾病10.7%、交际会友8.6%、其他2.2%。可以看出保定市40~59岁普通居民体育锻炼的目的以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的比例较高于其他各项,而参加比赛的人数为零,说明这个年龄段的人对体育的竞技功能已逐渐淡薄;同时有部分人认识到体育锻炼在调节精神压力、消遣娱乐、减肥健美、治疗疾病等方面的作用,较为可喜的现象是,对于体育的社交功能也为这一群体所接受。

  上述情况表明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比较丰富,不仅停留在增强体质、保持健康的程度上,而对体育锻炼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也有进一步的认识。

  3.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调查统计显示,40~59岁年龄段的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工作忙、无兴趣和家务重而没时间。这一年龄段的人群是家庭的支柱,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面临紧张的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及繁重的家庭生活负担等多方面压力的困扰,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与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从性别差异来看,这一年龄段的男性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原因是“工作忙没时间”(30.8%),同龄女性则主要是因为“家务重无时间”(32.62%)。工作忙及家务繁重固然是实情,但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对体育的功能作用认识不够,缺乏参与的主动性,不能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才是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这说明人们潜意识地还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另—个角度说明女性居民的传统家庭意识使其不能摆脱繁重的家务劳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她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此外,场地设施也是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因素;缺乏专人指导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4.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与时间

  我国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为每周身体活动频度三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30min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以上。统计显示4O~59岁成年人每周每天参加有益健康的体育活动者为29.4%,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由此表明,这一群体的成年人体育参与的意识淡薄而且积极性较差,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少还频率低,多数人达不到体育人口的要求。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统计中,每次锻炼30~60min者最多(占51.31%),其次为60min以上者占35.95%,不足30min者占12.29%。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的统计中偶尔锻炼的最多(占37.8%)。

  上述情况表明,保定市40—59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仍有部分居民(12.29%)在体育锻炼的时间上达不到体育人口每次锻炼30min以上的要求,有53.5%%的居民在体育锻炼的次数上达不到我国体育人口每周锻炼三次以上的标准。这说明保定市4O~59岁参加体育锻炼的普通居民中有一半的人体育锻炼意识薄弱,对体育锻炼活动坚持不够。

  5.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

  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受体育锻炼项目的影响,居民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决定了场所的选择情况。由于保定市40~59岁居民大多数选择健身器材和慢跑为主要锻炼项目,因此在场所的选择上,广场和公园占首位;其次是公路或街道。

  体育场馆和设施对居民的开放程度以及收费标准也影响着居民对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我市经营性体育场馆占9.1%,绝大部分场馆设施分布在学校系统(占76.11%)。目前学校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程度及开放的时间受到一定限制,而社会上的体育场馆及俱乐部在开放的同时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以达到自身维护和运营的目的。使得居民多数都选择一些不收费或低收费的场地进行健身活动。可见,居民个人的体育消费意识和消费水平影响对体育锻炼的投入。

  6.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项目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保定市40~59岁成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比较单调,多数人选择公共健身器材和跑步等简单易行、技术简单及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同时消费水平比较低的体育项目。

  需要注意的是单调的运动项目会影响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应在现有运动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一些时尚的简单易炼的体育运动项目,丰富居民的体育锻炼活动,提高居民参与的热情和兴趣。

  三、促进40~59岁普通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措施

  1.加强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社区体育指导员是指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人员,是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调查结果显示保定市20.7%的居民所在的社区或锻炼场所有社区指导员,但是专业的体育指导员所占的比例也不高,有许多都是体育爱好者或是熟悉某一体育项目的擅长者,从而不能指导居民进行科学的运动,有时不但达不到健身效果反而会危害健康,这是影响社区居民进行参加体育锻炼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2.维护和更新社区体育的锻炼器材

  据相关资料显示:保定市共有单项体育运动协会28家,体育俱乐部23家,体育指导站30个,但70%以上的体育场馆或体育协会只为本系统服务,即便对外开放的在时间上都有较严格的规定,要满足大多数居民的锻炼需求是不现实的。

  此外,还有健身器械的维护问题,大部分社区体育器械过于陈旧,对于一些有一定使用寿命的器械没有严格限期的更换或淘汰,再有一些器械由于常年风吹雨淋保护不善锈迹斑斑,让参与锻炼的居民望而却步。有些器械的损坏是由于体育器械的使用方法未能清晰地注明,导致健身者不合理地使用或错误地使用从而影响到器械的使用寿命。

  3.丰富社区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居民的体育活动有很多组织形式,因为每个人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都不相同,所以自发组织体育活动的方式最受欢迎。这是因为首先时间上来说比较灵活和自由,除了老年人外,中青年人群,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紧张,没有固定的时间参与到体育部门或居委会组织的体育活动中;其次,有的人就是喜欢自己自觉地参加锻炼,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所以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从而满足不同群体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

  4.加强体育知识的宣传

  除了影响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客观原因外,中年人群工作压力大、家务繁重和对体育功能的片面认识及不能合理地安排时间是影响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大体育功能的宣传力度,使居民对进行体育锻炼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促使更多的居民进行体育锻炼。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问卷分析得出结论:目前,保定市40~59岁居民体育锻炼的意识较淡薄,参与锻炼的比例不高;居民对体育运动概念理解狭隘,体育有关部门对体育宣传的力度不够,这一年龄段居民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高峰,也是家庭的重要支柱,所以工作及家务的繁重是居民不能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促进身体健康是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但缺少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影响保定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没时间、缺乏体育场地设施及经济条件限制也成为制约居民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居民目前进行体育锻炼的项目主要以对场地,器材均要求不高的项目为主,活动内容较单一;活动场所比较随机,与居民生活环境相关联。

  为此,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群众健身的重视程度,制定或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增加国民体质监测投入,完善监测网络并尽快制定统一的“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为群众的体育健身提供更好的服务;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提高体育健身的社会化程度,发挥多种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对体育健身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体育锻炼的社会化程度,组织影响大、效果好的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及健身活动,营造好的体育锻炼活动的氛围;加大对体育公共健身器材的投入力度和场地设施的建设,合理规范现有体育场馆的开放和使用,为群众健身提供就近方便的健身场所;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规范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培养具有专业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且加强对体育锻炼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其养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江崇民等.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的分析[J].体育科学,2009(3).

  [2]刘青健.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状况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  体育运动的意义

  体育具有强身健体、娱乐,另外还有教育、政治、经济等功能。也可以说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体育就具有不同的功能,但是自从体育产生以来,强身健体及其娱乐自始至终是体育的主要功能。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及其培养人的各种心理品质为目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要高于对物质方面的需要。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不只限于强身健体的方面,希望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例如,人们观看体育比赛,优美的体育动作,扣人心悬的竞赛等都

  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还有在比赛现场,随着比赛的进行,人们可以大声的叫喊,可以尽情的发泄自己的情感,使人们在精神上有一种轻松感。一次成功的射门,一个漂亮的投篮,随着快节奏的音乐跳健美操等,不只是健身,更重要的是给人们的一种快感、成就感和心情的舒畅感。这些都是体育带给人们精神方面的价值。生活水平越高,人们越是注重体育精神层面的价值。另外,体育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一些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体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意义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总体的组成部分。体育既是教育的一环,又是生活的一环,是属于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因此,大学体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进人脑清醒、思维敏捷

  体育活动能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抑制加强,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分析综合能力。

  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

  进行体育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以适应肌肉活动的需要,这样就能从结构上和功能上改善心血管系统。经常从事运动,能使心脏产生工作性肥大,心肌增厚,收缩有力,心搏徐缓,血容量增大,这就大大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心率和血压变化比一般人小,表现出心脏工作的“节省化”现象。

  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呼吸是重要的生命现象,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经常运动能使呼吸发达,呼吸慢而深,每次吸进氧气较多,每分钟只要呼吸8-12次,就能满足机体需要。运动可使人体更多肺泡参与工作,使肺泡富有弹性,可增加肺活量。

  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

  适当体育活动能为骨骼和肌肉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肌纤维变粗,肌肉组织有力,促进骨骼生长,骨密质增厚,提高抗弯、抗压、抗折能力。

  调节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从事体育活动,特别是从事那些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能使人产生一种非常美妙的情感体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由于运动的激励还可以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添生活情趣。运动还能调整人们某些不健康心理和不良情绪,如消除情绪的沮丧和消沉。

  体育锻炼时,血液循环加速了,肌肉和骨骼能得到更多的营养。因此,肌纤维变粗、体积也增大,弹性增加,肌肉活动的能力和耐力也相应地提高。长期锻炼后,韧带更坚固、关节活动更灵活。通过骨细胞增殖,促进骨骼增长,加速钙化,使骨质更坚实。

  人体组成可分为瘦体重和体脂肪两种成分,即体重等于瘦体重加体脂肪。在瘦体重中,肌肉和骨骼所占的比例最大。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使瘦体重增加,体脂肪减少。

  体能测试是检验我们锻炼结果的一项要求,也是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经常锻炼,再加上老师的好方法,每次体能测试都能顺利通过。体育应该是一项终身的运动,就自身实际来说,我是体育锻炼的受益者,是每周坚持训练的结果。即使大学体育即将结束,但自己对体育的热爱程度仍不减。跆拳道是我接触到的一种比较好的运动,虽然每周只有一次课,但我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以后还会继续努力的。

  大学体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总体的组成部分。体育既是教育的一环,又是生活的一环,是属于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因此,大学体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即使大学体育是一门选修课我们也要把他当成必修的一样对待。

  ★进人脑清醒、思维敏捷

  体育活动能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抑制加强,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分析综合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

  进行体育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以适应肌肉活动的需要,这样就能从结构上和功能上改善心血管系统。经常从事运动,能使心脏产生工作性肥大,心肌增厚,收缩有力,心搏徐缓,血容量增大,这就大大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心率和血压变化比一般人小,表现出心脏工作的“节省化”现象。

  ★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呼吸是重要的生命现象,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经常运动能使呼吸发达,呼吸慢而深,每次吸进氧气较多,每分钟只要呼吸8-12次,就能满足机体需要。运动可使人体更多肺泡参与工作,使肺泡富有弹性,可增加肺活量。

  ★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

  适当体育活动能为骨骼和肌肉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肌纤维变粗,肌肉组织有力,促进骨骼生长,骨密质增厚,提高抗弯、抗压、抗折能力。★调节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从事体育活动,特别是从事那些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能使人产生一种非常美妙的情感体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由于运动的激励还可以增强自尊

  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添生活情趣。运动还能调整人们某些不健康心理和不良情绪,如消除情绪的沮丧和消沉。

  体育锻炼时,血液循环加速了,肌肉和骨骼能得到更多的营养。因此,肌纤维变粗、体积也增大,弹性增加,肌肉活动的能力和耐力也相应地提高。长期锻炼后,韧带更坚固、关节活动更灵活。通过骨细胞增殖,促进骨骼增长,加速钙化,使骨质更坚实。

  人体组成可分为瘦体重和体脂肪两种成分,即体重等于瘦体重加体脂肪。在瘦体重中,肌肉和骨骼所占的比例最大。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使瘦体重增加,体脂肪减少。

  ★传统体育锻炼项目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骨是人体内最坚固的结构,大大小小有二百多块。骨骼对人体起着保护、支架和运动的作用。骨和关节、肌肉连接起来,可以使人体产生各种活动。此外,骨髓还有造血机能。

  由于骨在人体内担任着非常重要的任务,不但要求它有极大的坚固性,而且还要求它非常轻便。骨的构造,正合乎这种要求。由于骨的科学构造和化学成分赋予骨以极大的坚固性和弹性,从而使骨骼“坚韧似钢铁”。所以,骨骼能承担很重的重量,并且能使人体灵活地做出各种非常精巧、复杂的运动。通过传统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骨骼的发育和生长。因为骨的可塑性很大,青少年时期,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骨骼中进行着非常旺盛的生长过程和物质代谢过程。科学研究证明,对骨骼生长发育起作用的因素很多,而经常参加传统体育锻炼,由于肌肉对骨骼的牵拉和重力的作用,使骨骼不仅在形态方面产生了变化,而且使骨骼的机械性能也得到了提高。

  在进行各项传统体育锻炼时,各个骨骼的负重情况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它所发生的变化,取决于参加某项传统体育锻炼时所接受的刺激性质。例如,跆拳道锻炼者在动作时使上肢骨在同一方向上被拉长,而在作支撑动作时则使上肢骨在长轴上受到“压缩”。如果经常进行锻炼,就能促使上肢骨在承担“压

  力”和“拉力”方面力量增强,尤其是劈叉的训练。

  其他弓箭、投掷和举重运动员的上肢骨,就显得粗大,而登山、舞狮者腿骨就比较强壮,气功锻炼者的足骨就比较坚实等等。这都说明了体育锻炼对骨骼有着良好的影响。

  同时,人体的许多骨与骨相连接的地方,都形成各式各样的关节。关节的周围都有韧带和肌肉包围着,韧带能加固关节,而肌肉不仅能加固关节,更主要的能引起关节运动。

  在体育锻炼中,由于跑、跳等动作练习能增进关节的弹性及其灵活性,所以经常参加传统体育运动的人关节的活动范围比一般人大得多,关节的牢固性及其可承受的压力也比一般人高。例如,在跆拳道表演中,锻炼者的各个关节活动范围非常之大,做“后桥”、“大劈叉”等动作,没有经过长期锻炼是很难完成的。

  通过传统体育锻炼,骨骼在形态方面最明显的变化是:肌肉附着处的骨突增大,骨外层的密质增厚,而里层的松质在分布上则能适应于肌肉的拉力和压力的作用。这些变化,使骨质坚固,使骨可以承担更大的负荷,就是说,这些变化提高了骨骼对抵抗折断、弯曲、压缩、拉长和扭转方面的机械性能。

  体能测试也是检验我们锻炼结果的一项要求,也是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经常锻炼,再加上老师的好方法,每次体能测试都能顺利通过。体育应该是一项终身的运动,就自身实际来说,我是体育锻炼的受益者,是每周坚持训练的结果。即使大学体育即将结束,但自己对体育的热爱程度仍不减。跆拳道是我接触到的一种比较好的运动,虽然每周只有一次课,但我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以后还会继续努力的。

  浅谈“阳光体育”实施的时代意义

  浅谈“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时代意义

  作者:陈丽华

  摘要:体育锻炼不仅能从生理角度锻炼学生的体质,同时也能较好的缓解、释放学生心理压力,帮助其解决心理困惑,纠正心理缺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健全其人格。“阳光体育运动”是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文章对其概念进行了解释及就其提出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阳光体育运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教育意义及体育意义,既是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体现了社会对青少年发展的关怀。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 生活方式 体质 意义

  1绪论

  1.1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是对未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和要求。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中国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年来,我们在推动体育事业繁荣发展过程中,摸索创造出了很多宝贵的体育工作经验,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研究、认真总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道路的主要特点,认真总结十年体育工作的实践和经验,去伪存真,取精用华,使之成为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前进的财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推行“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要把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放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以及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1.2“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

  2006年12月20日,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文《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明确提出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以下7个方面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了有关

  2345678-

  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与价值

  作者姓名:曾屹

  绥阳县风华镇风华中学

  摘要: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与价值,是使学生能够在人生各个时期把体育活动作为一项生活内容来安排,本文指出:学校教育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健康第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从而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论文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 价值 意义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像阵阵春风,让全国亿万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生机勃勃。我作为农村体育教学的工作者,身临其境,倍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之重要。

  1、对“阳光体育运动”产生的背景分析

  广大青少年洋溢着最旺盛的生命力,不仅担负着自身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针对目前我国学生体质连续20年呈下降趋势的情况,在全国启动“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明确指出全国学校要真正贯彻落实国家对学校工作的各项要求,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广大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保障学生拥有充足的睡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开展阳光体育对策

  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营造校园体育锻炼氛围

  体育文化艺术节是一种新型校园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面较广,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益于营造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应充分利用体育文化艺术节这种组织形式进一步拓展开设竞赛项目的空间,竞赛项目的设置考虑广大学生的参与性,避免过分竞技化和只有少数人感兴趣的现象;大量引入趣味性强,时代性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操作简单,大众性的体育带来的乐趣,以及竞赛中体现出体育精神。(1)对田径进行调整,保留具有观赏性较强,学生喜欢的项目,如100米、跳高这些项目,虽然难度大,但具有鲜明的竞技性,感观刺激性强,是体育运动的精髓所在,体现了人类不断自我挑战的精神。(2)把技术性强、难度大的项目删除,如跨栏跑、标枪等,保留传统田径运动会的常规项目,以竞技运动自身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参加比赛。

  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意义

  进行户外阳光运动,有较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祟尚健康生活方式“阳光体育运动”要求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时间,以此来达到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身心健康的目的。同时,通过运动技能的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从内心感知健康的重要性,并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个人兴趣,选择科学的锻炼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终身受益。

  阳光体育运动蕴涵“生命课堂”的内在含义,在课堂理念上阳光体育倡导的“生命课堂”反映出了体育的本身价值,“阳光体育”倡导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要修炼自己的行为,让它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个性,让它鲜明旷达,修炼自己的心灵,让它平和美丽,以此提升自我,打造具有高尚的教育品质和境界,努力锻炼民主、平等、自由、开放、互动、和谐的阳光教育,这里“生命课堂”的产懈追求,也是阳光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

  4、结语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对在学校中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校应积极保障体育活动开展的各项基础条件,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运动时间,科学、合理、有创造性地安排活动内容,应将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再次掀起广大学生体育锻炼热潮,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强化终身体育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办事服务